图书介绍
王弼思想与诠释文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王弼思想与诠释文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12920.jpg)
- 田永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45804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王弼(226~249)-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王弼思想与诠释文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一 (美)成中英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1
第二节 王弼玄学思想的源泉3
序言二 许抗生4
一、玄学并非受汉末清议的影响而产生4
二、王弼玄学并未受某些前人的影响7
(一)、王畅影响王弼的观点难以成立8
(二)、王弼受荆州学派影响的观点显得牵强附会8
(三)、王弼思想未受《人物志》影响11
(四)、王弼之学并非来源于蔡邕、董遇等人的学术14
(五)、王弼思想受《太玄》、《论衡》影响的观点也难以成立15
(六)、王弼思想与傅嘏等没有多大关系16
三、王弼思想的源泉17
第三节 王弼玄学是儒道融合的产物20
一、强大的儒家势力21
(一)、曹魏历代皇帝都重视儒学21
(二)、懂儒家典章制度的人很多23
(三)、仍然有不少人诠释儒家经典24
(四)、许多士人精通儒家典籍并奉行儒家思想25
(二)、一些儒学修养深厚的士人转向道家思想26
(一)、曹魏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道融合26
二、渐盛的儒道融合思潮26
第二章 现有研究方法的审视30
第一节 经典诠释的产生与王弼对经典的诠释30
第二节 文本的变动对诠释的影响32
一、文本的差异32
(一)、《论语》在汉代有三个版本32
(二)、《老子》有多个版本33
(三)、《周易》也存在不同的版本36
二、文本的差异会造成诠释的差异37
(一)、文本语句的不同造成诠释的不同38
(二)、文本词语的差异造成诠释的不同39
(三)、断句的不同造成诠释的差异41
第三节 区别注释中的文本思想与诠释者的思想42
一、不能把注释完全看作是诠释者的思想43
二、文本的约束与诠释的客观性44
(一)、文本的约束使得诠释具有较大的客观性45
(二)、把注释全部当作诠释者的思想会遇到一些难题48
1、“道”与“无”的矛盾48
2、生成论与本体论的矛盾50
3、“崇本举末”与“崇本息末”的矛盾50
(一)、诠释者的前见53
三、诠释者的前见与诠释的主观性53
(二)、诠释的创新56
1、诠释中超越文本的内容57
2、从文本中受到的启迪57
第四节 如何区别注释中的王弼思想与文本思想59
一、如何区别《老子注》、《论语释疑》中的文本思想与王弼思想60
(一)、比较文本的字面意思与注释的字面意思61
(二)、比较文本的概念与诠释者所使用的概念63
(三)、比较文本的命题与注释中的命题63
(四)、以诠释者的其它著作为参考,进一步判断诠释者的思想63
(五)、结合诠释者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判断诠释者的思想64
二、如何剥离《易经注》中的王弼思想66
第五节 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68
第三章 王弼《老子注》与《老子指略》70
第一节 王弼《老子注》主要是诠释《老子》的原义73
一、王弼《老子注》的诠释方法是阐述《老子》的原义75
(一)、串讲文句的意思75
(二)、诠释《老子》中的字和词的意思76
(三)、王弼还有明显解释错的地方77
(四)、对文本字面意思作简单的诠释81
(五)、从文本字面意思相反的角度进行诠释82
(六)、用《老子》的原话或思想来诠释84
(七)、有些语句和章节没有作出诠释85
二、绝大多数注释基本上没有超越《老子》的思想86
三、既没有提出新概念,也没有发展《老子》的本有概念91
四、《老子注》的绝大部分思想与《老子》的整体思想基本相似94
第二节 王弼《老子注》与汉代《老子》注的共同点95
一、都有宇宙生成论的内容96
二、都认为“道”是一种无形无象的存在物99
三、都主张“无为”101
第三节 王弼《老子注》与汉代《老子》注的差异103
一、王弼《老子注》没有天人感应思想104
二、王弼《老子注》没有修身养性的思想106
三、王弼《老子注》没有气化宇宙论的思想110
四、王弼运用儒家思想和《周易》诠释《老子》111
第四节 王弼《老子指略》的思想113
第四章 王弼《易经注》及《周易略例》116
第一节 王弼诠释《易经》的方法116
一、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诠释方法116
(一)、提出“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方法的根据117
(二)、“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诠释方法的功效120
1、取象法125
(一)、取象法与讨论“数”125
二、取象法与取义法125
(1)、用取象法诠释卦辞126
(2)、用取象法诠释彖辞128
(3)、用取象法诠释大象辞133
(4)、用取象法诠释爻辞135
2、对“数”的讨论与研究138
(1)、《彖辞》、《象辞》的取义法140
(2)、《系辞》的取义法140
1、《易传》的两种取义法140
(二)、取义法140
2、王弼的取义法不同于《系辞》的取义法142
3、王弼的取义法发展了《彖辞》、《象辞》的取义法145
三、以道解易与以儒解易147
(一)、以老庄思想诠释《易经》148
1、从爻位说得出老庄思想结论148
2、直接运用老庄思想诠释150
3、结合《易传》思想和老庄思想进行诠释152
(二)、以儒家经典和儒家思想诠释《易经》155
1、从爻位说得出儒家思想155
2、直接用儒家思想诠释157
(三)、引用其它典籍诠释《易经》161
(四)、结论162
第二节 两汉象数易学与王弼易学之比较167
一、王弼《易经注》吸收了两汉象数易学的一些内容167
(一)、采纳两汉象数易学的某些注释167
(二)、继承京房主爻说171
1、京房的主爻说171
2、王弼的一爻为主说173
(三)、继承象数易学的一些解经方法177
1、乾升坤降说177
2、卦变说179
3、互体说180
4、卦气说181
二、王弼易学与两汉象数易学的相似点182
(一)、解易目的主要是说明《易经》卦爻辞的意思182
(二)、许多解经方法同样来源于《易传》184
(三)、同样发挥了《易传》的爻位说187
(四)、都运用了义理诠释《易经》190
(五)、一些两汉象数易学家也运用《老子》思想来诠释《易经》193
三、王弼易学与两汉象数易学的差异194
(一)、王弼不拘泥于以象数解易194
1、王弼在很多时候以相关的话解释卦爻辞194
2、王弼所运用的“象”都是《说卦》中已经提出的“象”195
(二)、王弼易学不讲灾异与占卦196
第三节 王弼《周易略例》的创新197
一、发展了《易传》的爻位说201
二、发展了《易传》的适时说203
三、提出初上无位说204
第五章 王弼的《论语释疑》206
第一节 汉魏《论语》诠释与王弼诠释的比较207
一、汉魏人士主要是诠释《论语》的原意207
二、王弼为孔子文过饰非208
三、王弼把孔子形象玄学化209
四、王弼以道家思想来理解和诠释《论语》210
第二节 何晏《论语集解》与王弼《论语释疑》的比较212
一、何晏以诠释《论语》的字面意思为主212
二、何晏以道家思想诠释《论语》的地方非常少214
第六章 王弼玄学思想管窥217
第一节 儒道融合218
一、孔老优劣与儒道优劣219
二、儒家的伦理规范与道家的“自然”222
三、崇本举末226
第二节 本体论229
(一)、指“中空”230
一、《老子注》中“无”的几种意思230
(二)、等同于《老子》的“道”231
(三)、其它意思232
二、作为本体的“无”236
三、本体“无”的理论意义240
第三节 圣人观244
第七章 王弼《老》、《论》、《易》注对后世的影响250
第一节 王弼《老子注》对后世的影响251
第二节 王弼《论语释疑》对后世的影响252
一、弥补孔子及其弟子形象的不足253
二、按照道家的圣人形象重塑孔子的圣人形象255
三、以《庄子》、《老子》的思想诠释《论语》260
第三节 《易经注》对后世的影响263
一、对南北朝隋唐易学的影响264
二、对北宋易学的影响265
(一)、对周敦颐、刘牧、邵雍易学的影响266
(二)、对李觏易学的影响267
(三)、对欧阳修易学的影响270
(四)、对张载易学的影响271
(五)、对程颐易学的影响272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278
跋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