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生理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病理生理学 第2版
  • 肖献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4276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病理生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病理生理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1

二、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

三、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现状与展望2

第一章 疾病概论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5

一、健康5

二、疾病5

三、亚健康6

四、衰老6

第二节 病因学7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7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7

第三节 发病学8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8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8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康复与死亡10

一、康复10

二、死亡10

第五节 疾病模型11

一、疾病模型的分类11

二、疾病模型制备的基本方法11

三、疾病模型制备的基本要求12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3

第一节 正常水、钠代谢13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13

二、体液的渗透压15

三、水、钠平衡及调节15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18

一、体液容量减少——脱水18

二、体液容量过多21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26

一、钾的正常代谢26

二、低钾血症27

三、高钾血症31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33

一、镁平衡及其调节33

二、低镁血症33

三、高镁血症34

第五节 钙、磷代谢障碍35

一、钙、磷的生理功能、平衡和调节35

二、钙、磷代谢异常38

第三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41

第一节 酸碱的自稳态41

一、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41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42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常用指标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46

一、pH和H+浓度46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7

三、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47

四、缓冲碱47

五、碱剩余48

六、阴离子间隙48

七、常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48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49

一、代谢性酸中毒50

二、呼吸性酸中毒53

三、代谢性碱中毒55

四、呼吸性碱中毒57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59

一、双重酸碱平衡紊乱59

二、三重酸碱平衡紊乱61

第五节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方法61

第四章 缺氧63

第一节 概述63

常用的血氧指标63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的特点64

一、乏氧性缺氧64

二、血液性缺氧65

三、循环性缺氧66

四、组织性缺氧67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67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68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68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69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70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71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71

第五节 氧疗和氧中毒72

一、氧疗72

二、氧中毒72

第五章 发热74

第一节 概念74

第二节 病因和机制75

一、发热激活物75

二、内生致热原76

三、体温升高的机制77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80

一、体温上升期80

二、高温持续期80

三、体温下降期80

第四节 发热时的功能和代谢变化80

一、代谢变化81

二、生理功能的变化81

三、其他81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82

一、生物学意义82

二、处理原则82

第六章 应激83

第一节 概述83

一、应激的概念83

二、应激原83

三、应激的分类84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84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84

二、急性期反应87

三、细胞反应88

第三节 代谢和功能变化90

一、代谢变化90

二、功能变化91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92

一、应激性溃疡92

二、心身疾病92

三、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93

第五节 病理性应激的临床处理原则94

第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95

第一节 概述95

第二节 原因和条件95

一、原因95

二、条件96

第三节 发病机制96

一、活性氧的作用96

二、钙超载100

三、白细胞的作用102

四、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碍103

第四节 机体主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03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103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104

三、肺缺血-再灌注损伤105

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105

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105

六、肠缺血-再灌注损伤105

七、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05

第五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05

第八章 细胞凋亡107

第一节 概述107

一、概念107

二、形态学改变107

三、生理性细胞凋亡与病理性细胞凋亡108

四、凋亡的诱导因素与抑制因素109

五、分期110

第二节 发生机制110

一、主要信号转导通路110

二、重要酶学变化112

三、主要相关基因113

第三节 凋亡细胞的转归114

第四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115

一、细胞凋亡不足115

二、细胞凋亡过度116

三、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117

第五节 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118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119

第一节 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平衡119

一、凝血系统119

二、抗凝血系统120

三、血小板121

四、纤溶系统122

五、凝血与抗凝血平衡调节122

第二节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123

一、血栓形成123

二、止/凝血功能降低124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25

一、DIC的病因和诱因125

二、DIC的发病机制126

三、DIC的分型128

四、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29

五、DIC的诊断与防治原则130

第十章 休克133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134

一、休克的病因134

二、休克的分类134

第二节 发生发展机制135

一、微循环机制135

二、细胞分子机制141

第三节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143

一、物质代谢紊乱143

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43

三、器官功能受损143

第四节 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143

一、失血性休克143

二、感染性休克144

三、过敏性休克145

四、心源性休克145

第五节 防治原则145

一、病因学防治145

二、发病学防治145

三、防治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146

四、代谢支持与胃肠道进食146

第十一章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147

第一节 概述147

第二节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48

一、病因148

二、诊断标准148

三、SIRS的发生、发展过程149

四、发病机制150

第三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154

一、分型154

二、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谢障碍154

第四节 防治原则156

第十二章 肿瘤158

第一节 肿瘤病因学158

一、外源性因素158

二、内源性因素161

第二节 肿瘤发病学162

一、原癌基因的活化163

二、抑癌基因的失活165

三、其他基因的作用167

四、肿瘤干细胞的作用168

五、肿瘤发生的多基因改变和多阶段过程169

第三节 肿瘤浸润与转移169

一、肿瘤转移多步骤过程169

二、肿瘤侵袭机制170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73

第五节 肿瘤的防治原则174

第十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175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175

一、危险因素175

二、病灶形成的机制177

三、对机体重要器官的影响181

四、防治原则181

第二节 高血压182

一、概述182

二、病因182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184

四、对机体的影响187

五、防治原则187

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189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189

一、病因189

二、诱因190

三、分类190

第二节 机体的代偿适应反应192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192

二、心室重塑194

三、其他代偿适应性调节196

第三节 发病机制196

一、心肌收缩性降低197

二、心肌舒张功能障碍199

三、心室壁舒缩协调障碍200

第四节 对机体的主要影响201

一、低排血量综合征201

二、静脉淤血综合征202

第五节 防治原则203

一、防治原发病203

二、消除诱因203

三、改善心脏泵血功能204

四、干预心肌改建204

五、促进心肌生长或替代衰竭的心脏204

第十五章 呼吸功能不全205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206

一、病因206

二、发病机制206

第二节 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213

一、酸碱平衡紊乱213

二、呼吸系统的变化213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214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214

五、肾功能的变化215

六、胃肠道变化215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15

一、病因215

二、发病机制216

第四节 防治原则217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218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218

一、病因218

二、分类219

第二节 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220

一、物质代谢障碍220

二、能量代谢障碍221

三、胆汁代谢障碍221

四、激素代谢障碍221

五、凝血功能障碍222

六、生物转化功能障碍222

七、免疫功能障碍223

八、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223

九、器官功能障碍223

第三节 肝纤维化223

一、发生机制223

二、防治原则225

第四节 肝性脑病225

一、概念、分类及分期225

二、发病机制226

三、常见诱因230

四、防治原则230

第五节 肝肾综合征231

一、概念及分类231

二、发生机制231

三、防治原则231

第十七章 胃肠功能障碍232

第一节 胃肠动力障碍23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32

二、主要表现233

三、防治原则234

第二节 吸收不良234

一、病因和发生机制234

二、对机体的影响236

三、防治原则236

第三节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236

一、病因和发生机制237

二、对机体的影响238

三、防治原则238

第十八章 肾功能不全239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239

一、病因和分类239

二、发病机制240

三、临床过程和功能、代谢变化243

四、防治原则244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245

一、病因245

二、发病过程及其机制245

三、功能代谢变化246

第三节 尿毒症249

一、功能代谢变化249

二、发病机制25

三、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防治原则25

第十九章 脑功能障碍253

第一节 意识障碍253

一、病因253

二、发病机制254

三、临床表现255

四、救治原则256

第二节 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256

一、AD的临床表现特征256

二、AD发病的危险因素257

三、AD的发病机制257

四、AD的防治原则261

参考文献262

专业术语汉英对照索引266

专业术语英汉对照索引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