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实验诊断学进展 卷1 检验科主任必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实验诊断学进展 卷1 检验科主任必读](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0141137.jpg)
- 武建国,顾可梁,童明庆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0636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实验诊断学进展 卷1 检验科主任必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检验科的行政管理3
第一节 医学实验诊断工作人员守则3
第二节 检验科的任务3
第三节 检验科的建设6
第四节 检验科的规章制度8
第五节 检验科的三级管理11
第二章 关于检验医学的建设13
第一节 概述13
一、检验医学现状13
二、不同国家、地区的病理科体制与住院医师培训制度13
三、我国检验科体制存在的问题14
四、筹建我国检验医学专业的设想15
第二节 应重视检验人才培养与医师岗位设置16
第三节 怎样当好检验科主任19
第四节 安定团结是作好科室工作的基础21
第五节 培养人才的体会23
第六节 检验科各级技术人员职责25
第七节 有关输血科室中的几点说明27
第三章 检验科的质量管理28
第一节 检验科质量管理的内涵28
第二节 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的实践和展望29
第三节 临床化学自动分析的质量保证36
第四节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质量控制42
第五节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的质量控制47
第六节 尿液分析的质量保证53
第七节 粪检验的质量管理57
第八节 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检验的质量管理58
第九节 细菌检验的质量保证59
第十节 输血科(血库)的技术管理与质量保证65
一、输血机构的等级与职责65
二、血液保存液、保存袋及质量标准67
三、ABO血型鉴定69
四、Rh血型鉴定70
五、抗体筛检和抗体鉴定72
六、交叉配血试验与发血72
七、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73
八、临床输血的信息管理74
第十一节 室间质量评价75
一、概述75
二、各学科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76
第十二节 检验科仪器设备管理79
第十三节 检验科质量手册和操作手册的编号81
第四章 检验科的科研管理84
第一节 科研选题与设计的基本原则84
第二节 Internet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88
第三节 医学诊断试验中的统计学方法91
一、定性诊断试验评估及比较的传统方法92
二、ROC曲线及其在诊断试验中的应用95
三、定量诊断试验新建方法与标准方法间的比较100
第四节 科研诊文的要求和各部分的撰写104
一、撰写科研论文的一般要求104
二、科研论文各部分撰写的具体要求105
第五节 科研论文的常见问题和投稿须知113
一、科研论文的常见问题113
二、论文的投稿与发表119
附录一 江苏省各级医院检验科精密仪器配备表121
附录二 江苏省各级医院尿液检查操作规范(草案)130
第五章 临床检验进展135
第一节 血标本的正确采集及影响因素135
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抗体测定与抗体鉴定138
第三节 凝聚胺试验技术143
一、凝聚胺试验的原理143
二、低离子凝聚胺试验的试剂配制144
三、凝聚胺技术的应用144
四、凝聚胺的微板技术145
五、凝聚胺技术的影响因素146
六、凝聚胺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146
第四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147
一、组织相容性147
二、HLA因子与HLA分子结构148
三、HLA分子的合成和抗原呈递149
四、HLA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特点149
五、HLA抗原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意义150
六、HLA分型技术151
第五节 急性白血病实验诊断进展153
第六节 附红细胞体病156
一、人附红细胞体的形态与结构157
二、传播方式与致病性158
三、临床表现与治疗159
四、实验诊断方法160
第七节 人体弓形虫病160
一、病原学161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163
三、流行病学164
四、临床表现165
五、实验室诊断166
第八节 血吸虫(裂体吸虫)病及其实验诊断168
一、日本血吸虫的形态与生活史168
二、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169
三、血吸虫病的实验诊断170
第九节 疟疾的临床与实验诊断172
一、疟疾的临床173
二、实验诊断175
第十节 新生儿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流动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78
第十一节 尿蛋白质的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评价182
一、蛋白尿的发生机制182
二、蛋白尿的实验室检测方法183
三、蛋白尿检测的临床意义184
第十二节 PENTRA 60型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五分类的原理及特色187
第六章 生物化学进展196
第一节 酶催化(活性)浓度测定的标准化196
一、酶的催化(活性)浓度196
二、酶催化浓度测定方法的标准化197
三、酶催化活性测定的质量保证198
第二节 糖尿病与实验诊断201
一、概述201
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2
三、糖尿病分型的新标准202
四、糖尿病有关的实验诊断203
第三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04
一、内皮细胞与ACS205
二、ACS的危险因素206
三、ACS有关血栓形成的实验室检测209
四、ACS的生化标记物及其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211
第四节 常见毒物检验214
第五节 无机离子临床检测技术的一些进展与评价221
第六节 肌红蛋白、肌钙蛋白Ⅰ在心肌缺血性损伤诊断中研究进展225
一、肌红蛋白226
二、心脏肌钙蛋白Ⅰ(cTnl)228
第七节 用于医学诊断的生物芯片229
第八节 临床PCR基因诊断检测技术进展233
一、概述233
二、PCR实验基本技术234
三、PCR技术的进展235
四、核酸杂交与标记技术在PCR检测中的应用236
第九节 临床PCR基因诊断技术的基本规范240
第十节 临床PCR基因诊断技术的质量控制243
一、PCR检测的室内质控244
二、PCR检测的室间质控245
三、1999年卫生部暂定的PCR临床检测室间质评原则246
第十一节 核酸杂交—酶呈色技术在PCR产物检测中的应用246
第七章 微生物检验进展252
第一节 新出现的传染病252
第二节 军团菌病及其实验诊断的某些进展257
第三节 肠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64
第四节 产碱杆菌的鉴定267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272
一、Hp分离培养272
二、Hp的快速检查方法274
三、Hp的致病物质基础和致病性276
四、Hp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77
第六节 细菌的药敏试验与合理判读278
一、概述278
二、常用药敏试验及敏感度的定义279
三、合理判读体外抗菌药物试验284
第七节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及研究进展288
第八节 自动化仪器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291
一、全自动血培养仪292
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294
三、自动化仪器的几个有关问题296
第九节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与临床296
第十节 丙型肝炎300
一、流行性及传播途径300
二、病原学301
三、HCV的致病性及其临床表现304
四、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304
五、丙型肝炎的治疗307
第十一节 庚型肝炎307
第十二节 输血传播的病毒311
第十三节 艾滋病检测313
一、总论313
二、艾滋病实验室检测315
三、艾滋病实验室操作的技术要求318
第十四节 人埃立克体病319
一、病原学319
二、流行病学321
三、感染机制与病理321
四、实验室诊断321
五、诊断、治疗与展望323
第十五节 莱姆病324
一、莱姆病的发现324
二、病因及病原学325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326
四、莱姆病的治疗与预防328
第十六节 麻风病329
一、概述329
二、病原学与发病机制330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331
第十七节 全身性真菌感染及念珠菌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335
一、全身性真菌感染335
二、念珠菌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337
第十八节 血液培养自动化系统338
第八章 免疫学检验进展341
第一节 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341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344
一、概论345
二、肿瘤标志物简介348
第三节 细胞凋亡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疾病的关系361
第四节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365
一、自身免疫病的特点及分类366
二、自身免疫病的发病原因367
三、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368
四、常见自身抗体的靶抗原及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372
第五节 风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与临床研究现状375
一、自身抗体免疫学检测方法375
二、各类自身抗体与临床疾病的关系376
三、风湿病与自身抗体谱380
第六节 全身性炎症反应免疫标志物:前炎症介质及急性期反应蛋白381
第七节 发光免疫与荧光免疫技术385
第八节 亲环素387
第九节 穿孔素与疾病391
第十节 端粒酶的研究概况394
第十一节 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400
第十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与免疫放射分析403
后记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