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油气区形成与分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油气区形成与分布](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1298773.jpg)
- 邹才能,陶士振,方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3087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油气区形成与分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油气区的基本涵义1
第一节 大油气区提出背景1
一、油气地质勘探理论简要回顾1
二、大油气区概念的提出及意义5
第二节 大油气区的内涵和标志6
一、大油气区的内涵6
二、大油气区的标志7
三、大油气区的特征8
第三节 大油气区分类和命名9
一、全球油气聚集域的划分9
二、大油气区分类11
三、大油气区的命名13
第二章 大油气区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15
第一节 大油气区地质特征15
一、基本统一的区域构造背景16
二、基本相似的优质烃源岩17
三、基本相似的有利储集体18
四、基本相似的圈闭类型群18
五、基本相似的有效区域性盖层18
第二节 大油气区内油气分布的“相控”特征20
一、油气分布的“相控”特征21
二、沉积相对油气分布的控制22
三、成岩相对油气分布的控制25
第三章 不同类型大油气区地质特征与成藏机制43
第一节 大油区与大气区形成条件的差异43
一、大油区与大气区烃类母质来源的差异43
二、大油区与大气区储盖配置的差异44
三、大油区与大气区成藏运移的差异45
四、大油区与大气区成藏机制的差异46
五、大油区与大气区成藏时期的差异47
六、大油区与大气区保存条件的差异49
七、大油区与大气区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49
第二节 构造与岩性地层大油气区的共性和差异50
一、岩性地层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内涵的异同51
二、岩性地层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形成机制的差异54
三、岩性地层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分布和富集规律的差异61
第三节 低丰度岩性与中高丰度地层圈闭大油气区的共性和差异65
一、低丰度岩性圈闭大油气区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65
二、中高丰度地层圈闭大油气区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82
第四节 大气区与大气田的地质特征96
一、大气区与大气田的概念和类型97
二、大气区与大气田的地质特征100
三、大气区与大气田分布的主控因素108
第五节 低孔渗大气区成藏机制和控制因素113
一、低孔渗砂岩大气区(田)的内涵和分类114
二、低孔渗砂岩大气区(田)的主要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117
三、低孔渗砂岩大气区(田)形成的控制因素121
四、低孔渗砂岩大气区成藏机制127
第六节 碎屑岩大油区形成机理与分布控制因素133
一、层序格架下圈闭类型133
二、不同含油气组合成藏动力学特征138
三、石油充注期次与成藏年代144
第七节 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区形成和分布控制因素154
一、广布高效的优质烃源岩是控制大中型岩性地层油气区形成的物质基础155
二、古隆起及围斜带控制有利储层、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和油气聚集157
三、大型不整合面控制储层改造、输导通道和大型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159
四、礁滩高能相带控制有利储集体和岩性圈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161
五、次生溶蚀淋滤带控制高孔渗岩性圈闭储集体的发育和分布163
六、断裂裂缝发育带控制碳酸盐岩岩性地层油气田的分布和富集164
七、有效岩性地层圈闭和保存控制大中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166
第八节 火山岩大油气区形成和分布控制因素166
一、国内外火成岩大油气区(田)勘探进展与特点167
二、火山岩大油气区储层形成与分布控制因素172
三、火山岩大油气区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185
四、火山岩大油气区勘探发展趋势190
第四章 国内外典型大油气区形成与分布192
第一节 全球典型大油气区192
一、波斯湾大油气区192
二、里海大油气区197
三、北海大油气区204
四、西西伯利亚大油气区213
第二节 中国大油区218
一、渤海湾碎屑岩岩性-构造型大油区218
二、松辽碎屑岩构造-岩性大油区226
三、鄂尔多斯中生界碎屑岩岩性型大油区234
四、准噶尔西北缘碎屑岩与火山岩岩性地层型大油区241
五、青藏碳酸盐岩构造-岩性型潜在大油区246
第三节 中国大气区253
一、鄂尔多斯上古生界碎屑岩岩性型大气区253
二、库车前陆冲断带碎屑岩构造型大气区259
三、四川上三叠统碎屑岩岩性型大气区269
四、柴达木三湖第四系碎屑岩构造型大气区273
五、鄂尔多斯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型大气区278
六、四川二叠系—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岩岩性型大气区288
七、松辽深层火山岩构造-岩性型大气区297
八、准噶尔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地层型大气区304
第四节 中国海相大油气区310
一、塔里木台盆区构造演化310
二、塔里木台盆区烃源岩311
三、塔里木台盆区储盖组合313
四、塔里木台盆区油气藏圈闭类型319
第五章 大油气区的评价方法322
第一节 勘探理念322
一、立足长远322
二、着眼全局323
三、控制规模326
第二节 勘探思路329
一、整体研究329
二、整体部署333
三、整体评价336
第三节 勘探方法340
一、大油气区勘探评价方法341
二、不同类型大油气区评价方法344
第四节 大油气区的勘探意义355
一、加快明确大油气区分布边界355
二、加快明确大油气区勘探方法355
三、加快明确大油气区储量规模356
主要参考文献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