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文野火版4.0Pro/ENGINEER+Moldflow高效低成本模具开发与分析全流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恒盛杰资讯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0068257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ENGINEER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文野火版4.0Pro/ENGINEER+Moldflow高效低成本模具开发与分析全流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模具设计概论2
1.1 概述2
1.1.1 塑料模具典型结构2
1.1.2 注塑模具设计中的注意事项3
1.1.3 注塑模具设计流程基本构造7
1.2 塑模的四大系统设计9
1.2.1 成型系统设计9
1.2.2 浇注系统设计11
1.2.3 冷却系统设计14
1.2.4 顶出系统设计18
1.3 模具CAD/CAE技术20
1.3.1 注塑模CAD技术21
1.3.2 注塑模CAE技术22
1.4 Moldflow简介23
1.4.1 Moldflow系列软件23
1.4.2 Moldflow分析操作流程31
1.4.3 MPI 6.1中文版的安装31
1.5 Pro/E Wildfire 4.0简介33
1.5.1 Pro/E塑模设计的应用33
1.5.2 Pro/E Wildfire 4.0的安装34
1.6 工程小结37
第2章 Pro/E注塑模具设计及Moldflow应用基础37
2.1 Pro/E MOLDESIGN模块40
2.1.1 Pro/MOLDESIGN的操作界面40
2.1.2 Pro/MOLDESIGN模块的设计功能41
2.1.3 菜单与工具介绍41
2.2 模具设计前期准备42
2.2.1 塑料顾问42
2.2.2 模型厚度检测43
2.2.3 拔模检测45
2.2.4 模型精度的修改47
2.3 模具成型零件设计48
2.3.1 加载参照模型48
2.3.2 设置收缩率53
2.3.3 创建模胚工件56
2.3.4 设计分型面59
2.3.5 分割模具体积块61
2.3.6 抽取模具元件62
2.4 Moldflow分析基础64
2.4.1 Moldflow软件学习背景与方法64
2.4.2 有限元分析基础64
2.4.3 注塑成型模拟技术65
2.4.4 常见制品缺陷及产生原因67
2.5 Moldflow分析流程69
2.5.1 创建工程项目70
2.5.2 导入或新建CAD模型70
2.5.3 生成网格及网格诊断71
2.5.4 选择分析类型75
2.5.5 选择成型材料76
2.5.6 设置工艺参数77
2.5.7 设置注射(进料口)位置77
2.5.8 结果分析77
2.6 Moldflow MPI软件操作77
2.6.1 MPI 6.1常用菜单78
2.6.2 Moldflow材料库81
2.6.3 Moldflow分析详解82
2.7 MPI分析模型要求86
2.7.1 边86
2.7.2 网格匹配率87
2.7.3 纵横比88
2.7.4 连通区域88
2.7.5 网格配向88
2.7.6 相交单元89
2.7.7 网格密度89
2.8 网格的划分与缺陷清理91
2.8.1 网格的划分91
2.8.2 网格处理工具93
2.8.3 缺陷处理98
2.9 工程小结104
第3章 电话面壳注塑模具设计106
3.1 产品设计任务106
3.2 MPI冷却+流动+翘曲分析106
3.2.1 冷却基础知识107
3.2.2 冷却分析的模型要求109
3.2.3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111
3.2.4 产品初步成型分析118
3.2.5 产品及模具设计调整126
3.2.6 方案调整后的分析126
3.3 参照模型的加载131
3.3.1 设置工作目录131
3.3.2 创建新对象132
3.3.3 加载模型133
3.4 Pro/E模具设计前期准备135
3.4.1 拔模检测136
3.4.2 设置零件的绝对精度137
3.5 模具成型零件设计137
3.5.1 设置收缩率137
3.5.2 创建自动工件138
3.5.3 分型面的设计139
3.5.4 分割体积块144
3.5.5 抽取模具元件145
3.5.6 创建小成型杆(镶件)146
3.6 流道、浇口及冷料穴设计149
3.6.1 分流道设计149
3.6.2 潜伏式浇口设计151
3.6.3 冷料穴设计153
3.7 铸模155
3.8 开模155
3.9 保存文件156
3.10 工程小结156
第4章 连接器注塑模具设计158
4.1 产品设计任务158
4.2 MPI填充、流动平衡分析158
4.2.1 流动平衡设计159
4.2.2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161
4.2.3 组合型腔的充填分析167
4.2.4 组合型腔的流动平衡分析173
4.3 参照模型的加载177
4.3.1 设置工作目录177
4.3.2 创建新对象177
4.3.3 加载模型177
4.4 拔模检测183
4.5 模具成型零件设计184
4.5.1 设置收缩率184
4.5.2 创建自动工件184
4.5.3 分型面的设计185
4.5.4 分割体积块188
4.5.5 抽取模具元件189
4.5.6 创建小成型杆(镶件)190
4.6 流道及浇口设计193
4.6.1 分流道设计193
4.6.2 浇口设计195
4.7 铸模198
4.8 开模198
4.9 保存文件199
4.10 工程小结199
第5章 电气塑件注塑模具设计202
5.1 产品设计任务202
5.2 MPI流动分析202
5.2.1 Moldflow的设计原则202
5.2.2 流动分析目的206
5.2.3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207
5.2.4 多型腔的冷却、流动分析212
5.2.5 方案调整后的流动分析217
5.3 参照模型的加载225
5.3.1 设置工作目录226
5.3.2 创建新对象226
5.3.3 加载模型226
5.4 拔模检测228
5.5 模具成型零件设计229
5.5.1 设置收缩率230
5.5.2 创建自动工件230
5.5.3 分型面的设计231
5.5.4 分割体积块243
5.5.5 抽取模具元件249
5.6 流道及浇口设计250
5.6.1 分流道设计250
5.6.2 浇口设计253
5.7 铸模255
5.8 开模256
5.9 保存文件257
5.10 工程小结257
第6章 扣合件注塑模具设计260
6.1 产品设计任务260
6.2 MPI优化模具型腔尺寸260
6.2.1 MPI/Shrnk收缩分析模块261
6.2.2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261
6.2.3 MPI流动+收缩分析268
6.2.4 方案调整后的分析280
6.3 参照模型的加载285
6.3.1 设置工作目录285
6.3.2 创建新对象285
6.3.3 将元件添加到组件286
6.4 拔模检测286
6.5 模具成型零件设计288
6.5.1 设置收缩率288
6.5.2 型腔元件设计288
6.5.3 型芯元件设计296
6.5.4 抽芯滑块与小成型杆的设计301
6.5.5 创建抽芯滑块与小成型杆的空腔309
6.6 保存文件311
6.7 工程小结311
第7章 手机面板注塑模具设计314
7.1 产品设计任务314
7.2 MPI工艺参数调整分析314
7.2.1 塑料的变形及翘曲315
7.2.2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318
7.2.3 产品初步成型分析(流动和翘曲)324
7.2.4 方案调整后的分析331
7.2.5 分析报告的生成337
7.3 参照模型的加载341
7.3.1 设置工作目录341
7.3.2 创建新对象342
7.3.3 加载模型342
7.4 拔模检测343
7.5 模具成型零件设计344
7.5.1 设置收缩率344
7.5.2 创建自动工件345
7.5.3 创建模具元件345
7.5.4 创建滑块与镶件353
7.6 流道及浇口设计357
7.7 开模357
7.8 保存文件358
7.9 工程小结358
第8章 Pro/E模具工程图设计360
8.1 Pro/E工程图模板的制定360
8.1.1 图纸的选择与设置360
8.1.2 图纸模板的生成362
8.2 Pro/E工程图的配置文件364
8.2.1 配置文件选项364
8.2.2 系统自动装载的文件365
8.2.3 编辑配置文件366
8.3 创建成型零件工程图371
8.3.1 创建定模仁工程图372
8.3.2 创建动模仁工程图386
8.4 工程小结388
工程师点拨索引53
添加参照模型53
按比例收缩模型55
按尺寸收缩模型56
工件的颜色58
模具元件的保存63
自适应网格的特点93
应用网格修复向导101
节点的选择顺序103
破孔的单元修补104
网格边长的取值113
节点的合并115
浇注系统的修改131
拔模检测的标准尺度136
分型线的方向144
成型镶件的创建149
流道平衡设计模块的应用范围160
可提高网格匹配率的模型修复专家162
起始节点与终止节点的选择顺序170
流道平衡分析改变分流道的尺寸173
更改模型的约束类型182
收缩参照坐标系的选择184
分析前的提示207
连通诊断分析注意事项222
如何优化产品及模具设计224
侧抽芯滑块分型面的设计236
隐藏分型面237
成功分割体积块的另一途径249
查找缺陷单元264
始端与末端的释义273
如何获得合理的分析结果284
模具开模方向的确定288
无需做抽芯的侧凹特征306
分析结果与网格划分的关系324
模具元件的倒角351
模具元件的修改355
图纸模板的选择362
模板的修改364
配置文件的设置366
编辑配置文件368
绘图选项的应用371
工程图的导出格式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