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铜仁地区志民族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铜仁地区志民族志
  • 铜仁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54121523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67页
  • 文件大小:156MB
  • 文件页数:603页
  • 主题词:铜仁地区-地方志;民族志-铜仁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铜仁地区志民族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0

第一篇 土家族32

第一章 族源族称人口及语言32

第一节 族源族称32

第二节 人口34

第三节 语言35

第二章 社会制度35

第一节 羁縻制度36

第二节 土司制度37

第三节 保甲制度40

第三章 社会经济41

第一节 农业经济41

第二节 采炼和手工业49

第三节 商业贸易54

第四节 交通邮电56

第四章 婚姻家庭59

第一节 婚姻59

第二节 家庭62

第五章 教育卫生体育63

第一节 教育63

第二节 医药卫生68

第三节 体育71

第六章 文学艺术文化研究74

第一节 文学74

第二节 艺术83

第三节 文化研究95

第七章 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97

第一节 居住97

第二节 饮食98

第三节 服饰99

第四节 丧葬100

第五节 礼仪102

第六节 节日103

第七节 宗教信仰105

第八节 民间禁忌108

第二篇 苗族111

第一章 族源族称人口及语言文字111

第一节 族源族称姓氏111

第二节 人口115

第三节 语言文字116

第二章 社会制度123

第一节 民间社会制度123

第二节 经制州与羁縻州125

第三节 土司制度126

第四节 屯田制度128

第五节 “苗疆边墙”的形成129

第六节 保甲制度131

第三章 社会经济132

第一节 传统农业132

第二节 工业和手工业生产139

第三节 商业贸易144

第四节 交通邮电146

第四章 婚姻家庭148

第一节 婚姻148

第二节 家庭151

第五章 教育医药卫生体育科技156

第一节 教育156

第二节 传统医药158

第三节 传统体育165

第四节 传统科技169

第六章 文学艺术文化研究173

第一节 文学173

第二节 艺术184

第三节 文化研究198

第七章 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201

第一节 居住201

第二节 饮食202

第三节 服饰204

第四节 礼仪206

第五节 丧葬213

第六节 传统节日216

第七节 原始宗教218

第八节 禁忌228

第三篇 侗族231

第一章 族源族称人口及语言231

第一节 族源族称231

第二节 人口232

第三节 语言233

第二章 社会制度234

第一节 民间社会制度234

第二节 土司制度236

第三节 屯田制度237

第四节 保甲制度237

第三章 社会经济238

第一节 农业238

第二节 工业240

第三节 商贸241

第四节 交通通讯242

第五节 地方特产243

第四章 婚姻家庭245

第一节 结婚245

第二节 生子249

第五章 教育医疗251

第一节 教育251

第二节 医疗253

第六章 文学艺术258

第一节 文学258

第二节 艺术275

第七章 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282

第一节 居住282

第二节 饮食284

第三节 服饰287

第四节 丧葬288

第五节 节庆289

第六节 原始宗教292

第七节 标识、娱乐和风尚294

第八节 禁忌297

第四篇 仡佬族299

第一章 族源族称人口分布299

第一节 族源族称299

第二节 人口300

第二章 社会制度301

第一节 土司制度301

第二节 屯田制度303

第三节 保甲制度304

第三章 社会经济305

第一节 农业305

第二节 工业307

第三节 手工艺308

第四节 商贸308

第五节 交通309

第四章 婚姻家庭310

第一节 婚姻310

第二节 家庭311

第三节 亲属313

第五章 教育医药卫生体育科技314

第一节 教育314

第二节 医药315

第三节 体育316

第四节 民间科技317

第六章 文学艺术319

第一节 文学319

第二节 艺术328

第七章 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337

第一节 居住337

第二节 饮食338

第三节 服饰338

第四节 丧葬339

第五节 礼仪340

第六节 节日341

第七节 原始宗教342

第八节 禁忌343

第五篇 其他少数民族345

第一章 羌族345

第一节 族源345

第二节 习俗346

第三节 文学艺术348

第二章 蒙古族350

第一节 族源350

第二节 习俗351

第三节 经济文化352

第三章 瑶族353

第一节 族源353

第二节 习俗353

第三节 经济文化355

第四章 回族356

第一节 族源356

第二节 习俗357

第三节 经济文化360

第五章 布依族360

第一节 族源360

第二节 习俗361

第三节 经济文化363

第六章 彝族满族壮族363

第六篇 各族人民抗暴斗争365

第一章 明代苗民的抗暴斗争365

第一节 朗水九姓苗民抗暴斗争365

第二节 石各野、龙达哥起义365

第三节 龙西波、吴黑苗起义366

第四节 其它苗民起义368

第二章 乾嘉苗民起义368

第一节 清初的反抗斗争368

第二节 石柳邓起义369

第三节 白老寅起义373

第三章 咸同年间各民族起义374

第一节 红号军起义374

第二节 白号军起义376

第三节 黄号军起义381

第四节 其他反抗斗争385

第四章 “神兵”起义391

第一节 “神兵”的兴起391

第二节 “神兵”的活动392

第五章 黔东事变394

第七篇 各族人民革命斗争397

第一章 “神兵”参加红军397

第一节 寻找红军397

第二节 参加红军398

第二章 黔东特区400

第一节 枫香溪会议400

第二节 建立苏维埃政权401

第三节 土地革命403

第四节 工农武装建设406

第五节 黔东特区反“围剿”斗争407

第六节 接应红六军团409

第七节 黔东独立师411

第八节 苏区各族人民坚持革命斗争416

第三章 黔东纵队417

第一节 边胞支队418

第二节 黔北特委419

第三节 黔东纵队421

第八篇 民族工作423

第一章 民族工作机构423

第一节 地区民族工作机构423

第二节 县级民族工作机构425

第三节 民族工作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430

第四节 地、县人大、政协与民族工作相关的内设机构431

第二章 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执行检查432

第一节 民族政策宣传教育432

第二节 民族政策执行情况检查435

第三章 民族识别440

第一节 民族识别前的情况440

第二节 民族识别政策的贯彻落实441

第三节 各县的民族识别情况442

第四章 民族区域自治446

第一节 松桃苗族自治县446

第二节 玉屏侗族自治县450

第三节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451

第四节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452

第五节 民族乡454

第五章 民族经济456

第一节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56

第二节 民族贸易、经济政策460

第三节 民族经费的投人与管理461

第四节 扶贫工作464

第五节 少数民族建房与基础设施466

第六章 民族文化体育467

第一节 民族研究和民族古籍搜集整理467

第二节 民族文物和民族陈列馆(室)469

第三节 民族传统体育471

第四节 民族学会472

第七章 民族教育卫生476

第一节 民族中小学476

第二节 民族师范学校478

第三节 民族语文推行和双语教学479

第四节 民族医疗卫生480

第八章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与配备481

第一节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学校培养、干训班481

第二节 少数民族干部配备484

第九章 民族团结485

第一节 民族团结联谊会485

第二节 边区协作会和跨区域合作486

第三节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488

第四节 民族参观团观礼团考察团490

第九篇 人物传493

附录 文献·文件515

后记5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