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属材料应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属材料应用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1146549.jpg)
- 荆秀芝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904487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1140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11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属材料应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篇牌号的表示方法和对照1
第一章合金元素及其主要作用1
1.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1
1.2合金元素在铝合金中的主要作用3
第二章金属材料名词、术语的含义4
2.1 一般性名词、术语4
2.2力学性能名词、术语5
2.3物理性能名词、术语7
2.4化学性能名词、术语8
2.5金属材料组织名词、术语8
2.6金属热处理名词、术语9
2.7金属缺陷名词、术语9
2.8金属锻造名词、术语10
2.9金属铸造名词、术语11
2.10金属焊接名词、术语12
2.11金属材料外形尺寸名词、术语13
3.1.2中国企业工厂标准代号14
3.1.1 中国国家、部标准代号14
3.1 中外各国(地区)标准代号14
第三章金属材料牌号的表示方法14
3.1.3国外各国家、部(协会)标准代号15
3.1.4国外企业厂商代号及名称19
3.2黑色金属材料牌号的表示方法20
3.2.1 中国(GB)20
3.2.2中国台湾省(CNS)28
3.2.3 美国(SAE、UNS)29
3.2.4联邦德国(西德)(DIN)33
3.2.5 日本(JIS)37
3.2.6法国(NF)44
3.2.7英国(BS)49
3.2.8 苏联(ΓOCT)51
3.2.9意大利(UNI)54
3.2.10捷克斯洛伐克(捷克)(?SN)56
3.2.1 1瑞典(SIS)60
3.3有色金属材料牌号的表示方法61
3.3.1 中国(GB)61
3.3.2国际标准(ISO)65
3.3.3 美国(UNS)68
13.7.3 高温合金的物理性能70
13.7苏联( Γост)70
13.7.2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70
13.7.1 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70
3.3.4联邦德国(西德)(DIN)71
3.3.5 日本(JIS)75
3.3.6法国(NF)77
3.3.7英国(BS)78
3.3.8 苏联(ΓOCT)80
4.1.1 普通碳素结构钢82
4.1 黑色金属材料牌号对照82
第四章金属材料牌号对照82
4.1.2优质碳素结构钢84
4.1.3合金结构钢86
4.1.4弹簧钢98
4.1.6易切削钢101
4.1.5滚动轴承钢101
4.1.7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102
4.1.8工具钢106
4.1.9不锈钢及耐热钢118
4.1.10高温合金127
4.1.11精密合金及电工材料132
4.1.12铸钢140
4.1.13铸铁144
4.1.14美国钢铁学会编制的钢铁牌号对照表150
4.1.15 日本与其它国家钢铁牌号对照160
4.2有色金属材料牌号对照167
4.2.1 铝及铝合金167
4.2.2铜及铜合金200
4.2.3镁及镁合金211
4.2.4钛合金213
4.2.5镍及镍合金214
4.2.6锌及锌合金215
4.2.7轴承合金215
4.2.8焊料216
5.1 中国(GB)218
5.1.1普通碳素结构钢218
第五章碳素结构钢218
第二篇黑色金属材料218
5.1.2优质碳素结构钢220
5.1.3低淬透性含Ti优质碳素结构钢226
5.1.4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227
5.1.5优质碳素钢板材229
5.1.6优质碳素钢带材231
5.2中国台湾省(CNS)232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32
5.3国际标准(ISO)235
5.3.1控制硫含量的碳素结构钢235
5.3.2压力加工的碳素结构钢236
5.4美国(AISI)238
5.4.1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38
5.4.2碳素结构钢的力学性能241
5.5 日本(JIS)251
5.5.1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51
5.5.2碳素结构钢的力学性能252
5.6英国(BS)255
5.6.1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55
5.6.2碳钢及碳锰钢板及带材的化学成分258
5.7 苏联(ΓOCT)259
5.7.1 普通碳素结构钢259
5.7.2优质碳素结构钢260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62
5.8罗马尼亚(STAS)262
5.9保加利亚(БДС)264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64
普通碳素钢及易切钢的化学成分265
5.10匈牙利(MSZ)265
5.11 意大利(UNI)267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67
附表意大利特殊钢联盟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69
5.12南斯拉夫(JUS)270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70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73
5.13捷克斯洛伐克(捷克)(?SN)273
(aparecida)275
5.14巴西阿帕雷西达冶金公司275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75
5.15瑞典(SIS)276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76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277
5.16 奥地利(ONORM)277
5.1 7西班牙(UNE)279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79
5.18 比利时(NBN)281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281
第六章合金结构钢284
6.1中国(GB)284
6.1.1合金结构钢284
6.1.2低合金高强度钢306
6.1.3超高强度钢309
6.1.4保证淬透性钢312
6.1.5耐候钢314
6.1.6合金结构钢薄钢板316
6.1.7汽车大梁用钢板317
6.1.8矿用钢317
6.1.9合金结构钢钢丝318
6.1.10炮用钢319
合金结构钢的化学成分320
6.1.11航空用合金结构钢板320
6.2 中国台湾省(CNS)320
6.3.1 合金结构钢(含部分碳钢)322
6.3 国际标准(ISO)322
6.3.2渗氮钢328
6.3.3表面硬化钢329
6.4 美国(AISI)332
6.4.1 合金结构钢的化学成分332
6.4.2合金结构钢的力学性能337
6.5联邦德国(西德)(DIN)349
6.5.1调质结构钢349
6.5.2渗碳钢357
6.6民主德国(东德)(TGL)360
合金结构钢的化学成分360
6.7 日本(JIS)364
6.7.1 化学成分364
6.7.2力学性能366
6.8 法国(NF)370
6.8.1 化学成分370
6.8.2力学性能373
6.9英国(BS)377
6.9.1化学成分377
6.9.2力学性能380
6.10 苏联(ΓОСт)385
6.10.1合金结构钢385
6.10.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390
7.1 中国(GB)393
7.1.1 热轧弹簧钢393
第七章弹簧钢393
7.1.2油淬火一回火弹簧钢丝395
7.1.4碳素弹簧钢丝397
7.1.3非油淬火处理的合金弹簧钢丝397
7.1.5琴钢丝398
7.1.6弹簧用不锈钢丝399
7.1.7航空用高强度不锈弹簧钢丝400
7.1.8航空用沉淀硬化不锈弹簧钢丝400
7.1.9弹簧、工具钢冷轧钢带401
7.1.10热处理弹簧钢带402
7.1.11弹簧用不锈冷轧钢带402
7.2.1 热处理弹簧钢的化学成分403
7.2 国际标准(ISO)403
7.2.2热处理制度404
7.2.3弹簧钢的淬透性硬度值404
7.3 1 碳素及合金弹簧钢的化学成分404
7.3 美国(ASTM)404
7.3.2弹簧钢的力学性能405
7.4.1弹簧钢的化学成分408
7.4 2弹簧钢的力学性能和热成型温度408
7.4联邦德国(西德)(DIN)408
7.4.3弹簧钢的热处理409
7.5 日本(JIS)409
7.5.1弹簧钢的化学成分409
7.5.2弹簧钢的力学性能410
7.6法国(NF)415
7.6.1 弹簧钢的化学成分415
7.6.2弹簧钢的力学性能415
7.6.3弹簧钢的热处理416
7.7 英国(BS)416
7.7.1 弹簧钢的化学成分416
7.7.2弹簧钢的力学性能417
7.8.2弹簧钢的力学性能420
7.8.1 弹簧钢的化学成分420
7.8 苏联(Γост)420
7.9保加利亚(БДС)421
弹簧钢的化学成分421
7.11 西班牙(UNE)422
7.10 意大利(UNI)422
弹簧钢的化学成分422
弹簧钢的化学成分422
8.1 中国(GB)423
第八章轴承钢423
8.1.1轴承钢的化学成分423
附表钢厂按企标生产或研制的轴承钢的化学成分424
8.1.2轴承钢的力学性能425
8.1.3轴承钢的特性与用途427
8.2国际标准(ISO)429
8.2.1轴承钢的化学成分429
8.2.2轴承钢的硬度值429
8.2.3轴承钢的热处理制度431
8.3 美国(ASTM)431
8.3.1 高碳滚珠(柱)轴承钢431
8.3.2可淬硬性轴承钢431
8.4.1 轴承钢的化学成分432
8.4联邦德国(西德)(DIN)432
8.3.3特级滚珠(柱)轴承钢432
8.5 日本(JIS)433
8.5.1 轴承钢的化学成分433
8.4.2轴承钢的力学性能433
8.4.3轴承钢的热处理433
8.5.2 高碳铬轴承钢的热处理及硬度值434
8.6 法国(NF)434
8.6.1轴承钢的化学成分434
8.6.2轴承钢热处理后的硬度435
8.7苏联(Γост)435
8.7.1轴承钢的化学成分435
8.7.2轴承钢的热处理及硬度435
8.8意大利(UNI)436
附表1 各国标准对退火组织和碳化物的规定436
滚珠轴承钢的化学成分436
附表2渗碳轴承钢的化学成分437
附表3各国高温不锈轴承钢的化学成分438
第九章易切削钢和冲压(冷镦)用钢440
9.1 中国(GB)440
9.1.1 易切削钢440
9.1.2冲压用钢443
9.1.3冷镦钢(铆螺钢)446
9.2 中国台湾省(CNS)449
9.2.1 深冲压钢板449
9.2.2锅炉用钢板450
9.3联邦德国(西德)(DIN)451
9.3.1易切削钢451
9.3.2冷挤压钢453
9.3.3细晶粒冷镦用钢454
9.3.4细晶粒结构钢455
9.4.1 易切削钢的化学成分456
9.5法国(NF)456
9.5.1 易切削钢的化学成分456
9.4.2易切削钢的选用范围456
9.4 日本(JIS)456
9.5.2易切削钢的力学性能457
9.6 苏联(Γост)459
9.6.1易切削钢的化学成分459
9.6.2易切削钢的力学性能460
9.7瑞士(SNV)461
9.7.1冯莫斯钢铁公司的易切削钢461
9.7.2联合线材公司的易切削钢462
9.9.1 易切削钢的化学成分463
9.9 西班牙(UNE)463
9.8意大利(UNI)463
9.8.1 易切削钢的化学成分463
9.8.2铆螺钢的化学成分463
9.9.2冷冲压用钢的化学成分464
第十章压力容器用钢及低温钢465
10.1 中国(GB)465
10.1.1压力容器用钢465
10.1.2低温钢471
10.2 中国台湾省(CNS)472
10.2.2压力容器用钢板的力学性能473
10.2.1 压力容器用钢板的化学成分473
10.3美国(ASTM)474
10.2.4压力容器用钢板的冲击试验474
10.2.3压力容器用钢板的热处理474
1 0.3.1 压力容器用铬锰硅合金钢板474
10.3.2压力容器用中低等抗拉强度钢475
10.33压力容器用锰硅钢板475
10.3.5含Ni9%的压力容器用合金钢板476
10.4联邦德国(西德)(DIN)476
10.4.1低温钢476
10.3.4压力容器用锰钼及锰钼镍合金钢板476
10.4.2高压氢容器用钢479
10.4.3高温结构钢(锅炉用钢)480
10.5 日本(JIS)483
10.5.1 压力容器用钢的化学成分483
10.5.2压力容器用钢的力学性能485
附表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的JIS和ASTM标准的对照486
10.6.1压力容器用钢的化学成分490
10.6法国(NF)490
10.6.2压力容器用钢的力学性能492
10.7英国(BS)500
10.7.1 压力容器用钢的化学成分500
10.7.2锅炉与压力容器用合金钢板的力学性能503
10.8 苏联(Γост)504
10.8.1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碳钢及合金钢板的化学成分504
10.8.2锅炉和压力容器用碳钢及合金钢板的力学性能504
10.8.3高温性能505
10.9意大利(UNI)506
低温用钢及压力容器用钢的化学成分506
10.10奥地利(ONORM)509
压力容器用钢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509
第十一章工具钢512
11.1 中国(GB)512
11.1.1碳素工具钢512
11.1.2合金工具钢513
11.1.3 高速工具钢522
11.1.4手表用冷轧工具钢带的力学性能526
11.1.5锯条用冷轧钢带的力学性能526
工具钢的化学成分527
11.2 中国台湾省(CNS)527
11.3 国际标准(ISO)528
11.3.1工具钢528
11.3.2阀门钢532
11.4美国(AISI)534
11.4.1工具钢的化学成分534
11.4.2工具钢的热处理及硬度值537
11.5联邦德国(西德)(DIN)539
11.5.1碳素工具钢539
11.5.2冷作工具钢540
11.5.3热作工具钢546
1 1.5.4高速工具钢550
11.6日本(JIS)551
11.6.1 工具钢的化学成分551
11.6.2工具钢的热处理及硬度值552
11.7法国(NF)554
11.7.1碳素工具钢554
11.7.2冷作合金工具钢555
11.7.3热作合金工具钢557
11.7.4高速工具钢558
11.8英国(BS)559
11.8.1工具钢的化学成分559
11.8.2工具钢的热处理及硬度值561
11.9 苏联(Γост)563
11.9.1工具钢的化学成分563
11.9.2工具钢热处理后的硬度565
11.10罗马尼亚(STAS)568
工具钢的化学成分568
工具钢的化学成分569
11.11 保加利亚(БдС)569
工具钢的化学成分570
11.12意大利(UNI)570
工具钢的化学成分571
11.13捷克斯洛伐克(捷克)(?SN)571
工具钢的化学成分573
11.14 巴西(VILLARES公司)573
第十二章不锈钢及耐热钢576
12.1 中国(GB)576
12.1.1不锈钢棒576
12.1.2不锈冷轧钢带587
12.1.3不锈冷轧钢板592
12.1.4不锈耐酸及耐热厚钢板力学性能595
12.1.5耐热钢棒597
12.2 中国台湾省(CNS)610
不锈及耐热钢的化学成分610
12.3国际标准(ISO)612
12 3.1不锈钢613
12.3.2沉淀硬化不锈钢615
12.4 美国(AISI)617
12.4.1 精整不锈及耐热钢617
12.4.2不锈及耐热钢棒与型钢621
12.4.3沉淀硬化不锈钢625
12.5 联邦德国(西德)(DIN)625
12 5.1 不锈钢629
12.5.2耐热钢637
12.6.1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化学成分639
12.6 日本(JIS)639
12.6.2不锈钢及耐热钢的力学性能643
12.7法国( NF)650
12.7.1 不锈钢、耐热钢和阀门钢的化学成分650
12.7.2 力学性能653
12.8.1 化学成分659
12.8英国(BS)659
12 8.2力学性能661
12.9 苏联(ΓОст)665
12.9.1 不锈钢的化学成分665
12.9.2不锈钢的力学性能667
12.10瑞典(SIS)673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化学成分673
12.11 意大利(UNI)674
常用不锈钢及耐热钢的化学成分674
13.1.1 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675
第十三章离温合金675
13.1 中国(GB)675
13.1.2 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680
13.1 3特性与用途683
13.1.4高温合金的物理性能685
13.2 美国(AISI)689
13.2.1 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689
13 2.2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691
13.2.3 高温合金的物理性能693
13.3联邦德国(西德)(DIN)695
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695
13.4.1 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696
13.4 日本(JIS)696
13.5法国(NF)697
13.5.1 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697
13.4.2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热处理697
13.5.2 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698
13.5.3高温合金的物理性能699
13.6英国(BS)699
13.6.1 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699
13.6.2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701
13.6.3高温合金的物理性能703
14.1.1 精密合金的化学成分710
14.1精密合金710
第十四章精密合金及电工材料710
14.1.2精密合金的磁性能713
14.1.3精密合金的特性与用途722
14.2电工纯铁724
14.2.1化学成分724
14.2.2 电磁性能724
14.2.磁性退火工艺724
14.2.4纯铁棒材的力学性能724
14.2.5冷轧薄板材的表面硬度724
14.2.6电工纯铁的特性与用途724
14.3电工硅钢带(片)725
14.3.1 优质冷轧电工钢带(片)725
14.3.2冷轧电工硅钢带(片)725
15.1.1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728
15.1.2合金钢铸件728
15.1 中国(GB)728
第十五章铸钢728
15.1 3航空用结构钢精密铸件729
15.1.4耐磨铸钢731
15.1.5汽轮机用铸钢731
15.1.6 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732
15.1.7不锈钢铸件733
一般工程用铸钢的力学性能734
15.1.9耐热钢铸件735
15.1.8研制铸钢735
15.2国际标准(IS)736
15.3 美国(ANSI/ASTM)737
15 3.1 一般用途的碳钢及低合金钢熔模铸件737
15.3.2高温用奥氏体铸钢件738
15.3.3高强度铸钢结构件739
15.3.4高温密封压力件用合金钢铸件739
15.3.5一般用途的中、低强度的碳素钢铸件739
15.4联邦德国(西德)(DIN)739
15.4.1不锈钢铸件739
15.4.2耐热钢铸件741
15.5.3不锈耐热钢铸?742
15.5.2结构用高强度碳?铜及低合金钢??742
15.5日本(JIS)742
15 5.1碳素钢铸件742
15.5.4 耐?钢铸?745
15.6法国(NF)746
15.6.1化学成分746
15.6.2力学性能746
15.7英国(BS)747
15.7.1 一般工程用铸钢的化学成分747
15.7.2不锈钢铸件的化学成分748
15.8.1 碳素钢及合金钢铸件的化学成分749
15.8 苏联(ΓOCT)749
15.8.2碳素钢及合金钢铸件的力学性能750
15.8.3推荐热处理制度751
第十六章铸铁753
16.1 中国(GB)753
16.1.1灰口铸铁753
16.1.2可锻铸铁755
16.1.3球墨铸铁756
16.1.4耐热铸铁758
16.1.5高硅耐蚀铸铁759
16.1.6耐磨铸铁761
16.1.7铁合金763
16.2国际标准(ISO)766
16.2.1灰口铸铁766
16.2.2球墨铸铁767
16.2.3奥氏体铸铁767
16.3.2珠光体可锻铸铁769
16.3.3机动车辆灰口铸铁769
16.3.4奥氏体灰口铸铁769
16.3.1 灰口铸铁769
16.3美国(ANSI)769
16.3.5耐磨铸铁770
16.3.6球墨铸铁770
16.4 联邦德国(西德)(DIN)770
16.4.1灰口铸铁770
16.4.2球墨铸铁772
16.4.3可锻铸铁772
16.4.4 奥氏体铸铁773
16.5 日本(JIS)774
16.5.1灰口铸铁774
16.5.3黑心可锻铸铁775
16.5.2球墨铸铁775
16.5.4白心可锻铸铁776
16.5.5珠光体可锻铸铁776
16.6法国(NF)776
16.6.1 非合金灰口铸铁776
16.6.2铁素体可锻铸铁777
16.6.3 白心可锻铸铁777
16.6.4珠光体可锻铸铁777
16.6.5 奥氏体铸铁777
16.7.3珠光体可锻铸铁778
16.7.4高硅耐蚀铸铁778
16.7.1 白心可锻铸铁778
16.7.2黑心可锻铸铁778
16.7英国(BS)778
16 7 5球墨铸铁779
16.7.6奥氏体铸铁779
16.8 苏联(Γост)780
16.8.1灰口铸铁780
16.8.2高强度球墨铸铁781
16.8.3合金铸铁782
附录常用各国铸铁牌号及力学性能对照表784
17.1.1变形铝合金786
17.1 中国(GB)786
第三篇有色金属786
第十七章铝及铝合金786
17.1.2铸造铝合金802
17.2国际标准(ISO)809
17.2.1变形铝合金809
1 7.2.2铸造铝合金814
17.3 美国(ASTM)816
17.3.1 变形铝合金816
17.3.2铸造铝合金846
17.4.1 变形铝合金852
17.4联邦德国(西德)(DIN)852
17.4.2铸造铝合金856
17.5 日本(JIS)858
17.5.1 变形铝合金858
17.5.2铸造铝合金865
17.6法国(NF)866
17.6.1 变形铝合金866
17.6.2铸造销合金876
17.7 英国(BS)879
17.7.1变形铝合金879
17.7.2铸造铝合金884
17.8 苏联(Γост)885
17.8.1变形铝合金885
17.8.2铸造铝合金890
17.9其它国家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成分896
17.9.1民主德国(东德)(TGL)896
17.9.2 罗马尼亚( STAS)898
17.9.3 保加利亚( БДС)899
17.9.4匈牙利(MSZ )900
17 9.5 意大利(UNI)902
17.9 6 南斯拉夫(JUS)904
17.9.7 波兰(PN)906
17.9.8捷克斯洛伐克(捷克)(CSN)908
17.9.9瑞典(SIS)909
17.9.10瑞十(VSM)910
17.9.11 奥地利(ONORM)912
17.9.12丹麦( DS)914
17.9.13芬兰(SFS )915
17.9.14印度( IS)916
17.9.15朝鲜(?计)917
17.9.16 荷兰(NCNN)917
17.9.17挪威(NS)918
17.9.18葡萄牙(P)919
17.9.19 土耳其(TSE)920
17.9.20南非(SABS)921
17.9.21 西班牙(UNE)922
17.9.22 比利时(NBN)923
17.9.23阿根廷(IRAM)925
17.9.24 澳大利亚(AS)925
17.9.25 加拿大( CSA)927
17.9.26宇宙空间材料国际协会/欧洲协会(AICMA/AECMA)928
18.1.1变形铜合金930
第十八章铜及铜合金930
18.1 中国(GB)930
18.1.2铸造铜合金951
18.2国际标准(ISO)960
18.2.1 变形铜合金960
18.2.2铸造铜合金968
18.3美国(ASTM)970
18.3.1 变形铜合金970
18.3.2铸造铜合金985
18.4 1 变形铜合金989
18.4联邦德国(西德)(DIN)989
18.4.2铸造铜合金996
18.5 日本(JIS)999
18.5.1 变形铜合金999
18.5.2铸造铜合金1006
18.6法国(NF)1009
18.6.1 变形铜合金1009
18.6.2铸造铜合金1011
18.7英国(BS)1013
18.7.1 变形铜合金1013
18.7.2铸造铜合金1021
18.8 苏联(ΓOCT)1032
18.8.1 变形铜合金1032
18.8.2铸造铜合金1039
第十九章镁及镁合金1042
19.1 中国(GB)1042
19.1.1 变形镁合金1042
19.1.2铸造镁合金1044
19.2国际标准(ISO)1047
19.2.1 变形镁合金1047
19.2.2铸造镁合金1049
19.3.1 变形镁合金1051
19.3 美国(ASTM)1051
19.3.2铸造镁合金1052
19.4联邦德国(西德)(DIN)1055
19.4.1变形镁合金1055
19.4.2铸造镁合金1057
19.5 日本(JIS)1059
19.5.1变形镁合金1059
19.5.2铸造镁合金1059
19.6.2常用镁合金轧制品和拉制品的力学性能1061
19.6.1 常用镁合金拉制品和轧制品的化学成分1061
19.6 法国(NF)1061
19.7 英国(BS)1062
19.7.1变形镁合金1062
19.7.2铸造镁合金1064
19.8 苏联(ΓOCT)1065
19.8.1 变形镁合金1065
19.8.2铸造镁合金1066
第二十章钛及钛合金1069
20.1 中国(GB)1069
20.1.1变形钛合金1069
20.1.3锻造钛合金1075
20.1 2铸造钛合金1075
20.2 美国( ASTM)1076
20.2.1 变形钛合金的化学成分1076
20.2.2变形钛合金的力学性能1076
20.2.3 变形钛合金的物理性能1077
20.3 联邦德国(西德)(DIN)1078
20.3.1 变形钛合金的化学成分1078
20.3.2变形钛合金的力学性能1078
20.5 法国(NF)1079
20.5.2变形钛合金的特性用途1079
20.5.1 变形钛合金的化学成分1079
20.4.2变形钛合金的力学性能1079
20.4.1 变形钛合金的化学成分1079
20.4 日本(JIS)1079
20.6 英国(BS)1080
20.6.1变形钛合金的化学成分1080
20.6.2变形钛合金的力学性能1080
20.7 苏联(ΓOCT)1081
20.7.1 变形钛合金的化学成分1081
20.7.2 变形钛合金的力学性能1082
20.7.3 变形钛合金的物理性能1085
1.1选材的一般原则1086
附 录 篇1086
附录1选材的一般原则与常用材料的选用1086
1.2常用材料的选用1088
附录2设计计算参考公式1101
2.1 硬度与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1101
2.2疲劳强度与静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1101
2.3许可剪应力与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1101
2.4断裂韧性与屈服强度之间的换算公式1101
2.5灰口铸铁硬度与抗拉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1101
2.6硬度之间的换算公式1101
3.1 标注原则1102
3.2标注方法1102
2.7低合金铸铁σb和HB之间换算公式1102
附录3金属材料在图样上标注的规定1102
3.3 几点说明1103
附录4常用材料的密度1103
附录5常用材料锻造温度的选择1107
附录6淬透性DI值的选用1107
表1美国钢号淬透性数据1109
表2联邦德国(西德)合金钢淬透性数据1113
表3日本合金结构钢淬透性数据1114
表4法国调质合金钢的淬透性数据1115
表6英国合金钢淬透性数据1116
表5法国渗碳钢淬透性数据1116
表7苏联合金结构钢淬透性数据1118
附录7热处理工艺简介1119
7.1 钢的常用退火工艺的分类及应里1119
7.2 正火工艺及其应用1120
7.3常用淬火工艺方法及其应用1120
7.4回火工艺方法1121
7.5化学热处理常用渗入元素及其应用1122
7.7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1123
7.6金属的化学涂覆1123
7.8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1124
7.9铜合金的热处理1124
7.10常用镀层的特性及应用范围1124
7.11铝合金的阳极氧化膜的应用1126
附录8国际单位制与公制及英制的单位换算1127
附录9黑色金属硬度与强度换算值1128
附录10钢材的涂色标记1132
附录11 金属材料新旧标准对照及等效或参照采用的国外标准1132
主要参考文献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