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改革20年 经济理论前沿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改革20年 经济理论前沿问题](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1141658.jpg)
- 白津夫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济南出版社
- ISBN:7806294139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改革20年 经济理论前沿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改革20年经济理论研究若干前沿问题1
第一节 经济理论研究的几个重要时期2
第一时期:理论反思与初步探索2
第二时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8
第三时期:理论研究新突破14
第四时期:全面创新21
第二节 经济理论研究若干前沿问题24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阶段问题24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27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28
关于现代企业制度与产权问题29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31
第三节 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33
对改革20年的总体认识与理性思考33
正确认识和把握所有制改革及所有制变化趋势38
如何认识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39
关于现阶段收入与分配的差距问题41
第二章 体制改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5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模式45
渐进式改革的历程及特征45
采取渐进式改革的依据51
对渐进式改革的评价与展望55
第二节 以市场为取向改革的理论背景57
有关计划与市场的传统理论及其缺陷57
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理论探索6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及其建立6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内涵6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72
第三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77
第一节 所有制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77
对所有制问题的重新认识78
所有权与经营权问题79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别80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问题83
关于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发展86
社会主义科学构想中的所有制理论87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实现88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践及其改革97
实践中的偏差:公有制“超前”97
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101
第四节 继续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10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权制度106
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109
第四章 产权和企业产权制度117
第一节 产权、产权制度与产权改革118
产权118
产权制度123
产权改革127
第二节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131
交易费用和企业产权制度131
企业产权制度的演进133
现代公司企业的产权制度138
第三节 现代公司企业产权制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147
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147
委托—代理关系的成本和收益148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151
第四节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若干问题154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性质155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基本要求156
国有企业产权权项分解和权能结构选择159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坚持公有制的关系161
第五章 股份制与国有企业改革165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165
以扩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阶段166
以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阶段170
转机建制阶段176
第二节 股份制改革的进程178
起步时期的股份制改革178
股份制发展的第一次高潮181
股份制发展的第二次高潮183
股份制发展的第三次高潮185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成就与理论意义187
实践上的制度创新187
理论上的新突破189
第四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大现实理论问题193
选准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194
准确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196
从实际出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198
着眼于关键问题进行突破199
进一步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201
第六章 农村改革与发展205
第一节 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205
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分阶段推进205
坚持市场化取向: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精髓212
渐进式道路:农村改革与发展成功的基本经验216
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18
第二节 家庭承包经营221
家庭承包经营的发展历程222
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经验226
稳定、完善和发展家庭承包经营229
第三节 乡镇企业和股份合作制235
乡镇企业的发展阶段235
乡镇企业的制度创新和股份合作制236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241
农业产业化的涵义及特征241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243
发展农业化具有重大意义244
促进农业产业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245
第七章 资本市场与资本经营2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资本247
资本的概念及其特征247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资本问题研究254
第二节 资本市场259
中国资本市场成长轨迹259
中国资本市场培育和发展探讨261
深化国有企业和资本市场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265
第三节 资本经营268
资本经营的内涵和必须澄清的认识误区268
资本经营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272
第八章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问题279
第一节 公平与效率279
公平和效率的含义280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283
公平和效率的结合285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288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289
按资分配不等于剥削296
按要素分配能否导致两极分化304
第九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作用309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转变政府职能309
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基础310
政府经济职能及其理论的演变313
政府经济职能与产权变革318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320
市场经济中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321
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和经济发展战略326
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手段和政策330
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339
第十章 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347
第一节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347
经济增长的内涵347
中国经济增长的历程及特征348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探讨352
第二节 经济增长速度问题359
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同看法359
确定合理的增长速度363
第三节 产业结构问题366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366
未来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369
第十一章 对外开放若干前沿问题373
第一节 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确立374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战略突破——经济特区的创办与发展378
经济特区的创办378
经济特区的作用381
对外开放新格局386
实现经济特区“第二次创业”388
第三节 利用外资与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392
利用外资的发展阶段392
民族工业面临冲击和挑战395
客观看待利用外资的利弊效应397
在开放、合作和竞争中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401
第四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加入WTO的努力405
中国加入WTO利大于弊406
中国加入WTO的努力409
第五节 世纪之交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412
由“倾斜开放”向“均衡开放”转变413
由“区域模式”向“产业模式”转变413
由“浅层次”向“纵深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转变414
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变414
由以“大陆经济发展”为视角向以“陆、港、澳、台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共同发展”为视角转变415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417
第一节 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新进展418
确立生产力布局的一般规律性418
重新构造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的原则体系419
确立“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指导方针420
重点探讨区域产业结构和区际分工理论421
提出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思想423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研究与评价425
梯度理论及其论争425
空间型式与区域开发战略428
产业关联与地区协调发展432
第三节 区际关系研究436
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436
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冲突439
第四节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研究445
当前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445
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448
区域经济差异的测算方法450
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分析454
区域经济差异的经济和社会影响456
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调控460
第五节 区域经济理论发展展望46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布局问题462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机制问题462
区域发展型式的一元化与多元化问题463
区际之间的贸易与要素流动问题464
区际分工问题464
统一的全国市场与区域市场的关系问题465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问题465
区域经济的调控体系问题466
中央与地方的规范化分权问题466
中央政府区域经济政策问题467
国民经济的空间组织问题467
第十三章 经济变革的文化分析471
第一节 经济变革的社会文化背景471
三次思想解放472
三次思想解放形成的思想文化资源476
第二节 经济变革引发的社会文化变迁481
经济变革带来文化意识和思维观念的改变481
我们的对策486
第三节 经济变革的深层次价值取向和文化内蕴487
经济变革要求贯彻平等原则490
经济变革要求实现自由原则491
经济变革倡导能力本位原则492
经济变革肯定主体性原则494
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是实施人道主义的公益原则495
经济变革呼唤法制原则497
第四节 经济变革与社会民众心理的内在相关性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