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关系史 下 1945-1980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关系史 下 1945-1980年](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126486.jpg)
- 何春超主编;刘星汉等撰稿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6004·945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关系史 下 1945-198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战后初期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及各大国的对外政策(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1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
第二节 战后初期各大国的对外政策4
第三节 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11
第二章 战后初期盟国对战败国的处理(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14
第一节 对意、罗、保、匈、芬五国和约的缔结14
战时盟国处理战败国的协议14
对意大利和约问题17
对罗、保、匈、芬和约的缔结21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德国问题24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24
对德和约问题29
柏林危机31
两个德国的建立33
第三节 战后初期的日本问题36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36
战后初期美国的对日政策38
第三章 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42
第一节 美国冷战政策的出笼42
美、苏关系——从盟友到敌人42
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45
美国侵入伊朗和土耳其47
杜鲁门主义48
战后初期的西欧51
第二节 马歇尔计划与第四点计划51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53
马歇尔计划的通过与实施55
第四点计划57
第三节 美国筹建军事集团60
美洲国家政治、军事集团60
布鲁塞尔条约组织65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68
第四章 战后初期苏联与东欧各国的关系(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72
第一节 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72
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72
帝国主义对东欧各国干涉阴谋的失败73
苏联与东欧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的加强75
第二节 苏南关系的破裂81
第五章 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87
第一节 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87
第二节 越南和朝鲜人民革命的胜利88
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和抗法战争的开始88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建立91
第三节 南亚、东南亚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94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94
印度尼西亚独立97
菲律宾和缅甸独立101
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独立103
第四节 西亚人民的反帝运动103
巴勒斯坦问题和第一次中东战争105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110
第一节 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110
中国人民粉碎美蒋“和谈”阴谋110
马歇尔“调处”骗局及其破产114
中国人民反美斗争的胜利11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19
中国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1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对外关系123
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特权127
第七章 五十年代的亚洲国际关系(一九五○——一九五九年)132
第一节 朝鲜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132
朝鲜战争132
中国人民反对美国武装占领台湾138
旧金山单独对日和约140
第二节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4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43
印度支那战争145
日内瓦会议146
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同盟体系149
万隆会议150
苏伊士运河事件 第二次中东战争154
第三节 亚非人民反帝斗争的新高涨154
艾森豪威尔主义157
中国人民反对美国在台湾海峡的挑衅160
第八章 五十年代前期的欧洲国际关系(一九五○——一九五五年)163
第一节 围绕西欧联合和德国问题的斗争163
舒曼计划和欧洲煤钢联营163
从普利文计划到巴黎协定166
第二节 苏联同西方关系的调整172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172
奥地利国家条约174
四国首脑日内瓦会议176
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178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九五五——一九六九年)182
第一节 苏联与东欧各国的关系182
苏南关系182
波兹南事件与苏波关系185
匈牙利事件188
第二节 中苏关系与捷克斯洛伐克事件195
中苏分歧与中苏关系恶化195
中苏边界冲突197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201
第十章 第三世界的兴起(一九五五——一九六九年)207
第一节 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207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07
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210
非洲国家走向独立和新老殖民主义的对策211
第二节 非洲民族独立的高潮211
阿尔及利亚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216
刚果事件219
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221
南部非洲人民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223
第三节 拉丁美洲的反霸斗争227
古巴革命的胜利227
巴拿马人民争取收回运河主权228
多米尼加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229
第四节 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230
中国印尼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的签订234
第五节 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234
中国同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的边界问题236
周恩来总理十四国之行240
第十一章 六十年代的美苏关系241
第一节 从第二次柏林危机到古巴导弹危机241
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241
戴维营会谈243
维也纳会谈与“柏林墙”246
古巴导弹危机248
第二节 美、苏的核竞赛与核军备谈判252
美、苏的核竞赛252
部分禁试条约和防止核扩散条约253
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257
第三节 美、苏争霸与中东“六·五战争”257
“六·五战争”的背景257
“六·五战争”的进程260
葛拉斯堡罗会谈和联合国的决议261
第十二章西欧、日本等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一九五五——一九六九年)264
第一节 欧洲经济共同体264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264
欧洲经济共同体与英、美、苏的关系268
第二节 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272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建立272
法国与联邦德国合作条约274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276
法国面向世界281
第三节 日本的对外政策284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284
新日、美安全条约的签订和日本人民的反美斗争287
日、苏恢复外交关系291
第十三章 美苏争夺的新态势(一九七○——一九八○年)296
第一节 七十年代初的国际关系格局296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296
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298
第三世界的崛起299
尼克松主义300
第二节 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300
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306
第三节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308
东方条约与西柏林协定308
苏美首脑会谈313
欧洲安全合作会议318
中欧裁军谈判320
第四节 苏美在非洲和亚洲争夺态势的变化321
七十年代中期苏联对非洲事务的干涉321
苏联支持越南反华和侵占柬埔寨326
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331
第五节 美国卡特政府的对苏政策334
第十四章 西欧、日本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增强(一九七○——一九八○年)337
第一节 西欧国家联合趋势的加强337
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体化的进展337
共同体与美苏的关系341
共同体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343
第二节 日本国际地位的提高347
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347
日本与美、苏的关系350
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和日本的“环太平洋合作构想”353
第十五章 第三世界的反霸斗争及南北关系(一九七○——一九八○年)358
第一节 第三世界的反帝、反霸、反殖斗争358
第四次中东战争358
苏丹反对外国颠覆的斗争362
柬埔寨、阿富汗人民抗击外国武装侵略363
东南亚国家的中立和联合365
拉美国家的反霸斗争367
南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新发展369
第二节 第三世界改变联合国的面貌371
第三节 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373
六十年代的联合行动373
中东石油斗争374
第六届特别联大376
南北谈判377
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378
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的提出381
第十六章 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一九七○——一九八○年)381
第一节 七十年代初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和国际地位的提高38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82
第二节 中美关系正常化386
中美上海公报386
中美建交389
第三节 中日邦交正常化394
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日建交394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397
第四节 中国对外关系的全面发展399
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充实和发展399
中国对外关系的全面发展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