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联网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有信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750830179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45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联网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联网基础1
第一章 网络概述1
1.1 引言1
1.2 通信网的发展历程1
1.3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4
1.4 什么是通信网5
1.5 通信网的类型6
1.6 网络拓扑7
1.7 交换技术10
1.8 OSI参考模型12
1.9 计算机网络计算模式14
1.10 网络的物理和逻辑特性15
1.11 总结15
第二章 数据通信原理16
2.1 引言16
2.2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6
2.3 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特性22
2.4 Modem25
2.5 噪声和差错检测方法25
2.6 传输媒体31
2.7 总结34
第二部分 网络设备35
第三章 基本网络组成35
3.1 引言35
3.2 服务器35
3.3 工作站42
3.4 网络接口卡46
3.5 网络的主要软件部分——操作系统55
3.6 总结56
第四章 网际互联设备57
4.1 引言57
4.2 中继器58
4.3 网桥60
4.4 路由器70
4.5 网桥/路由器混合体(Brouter)88
4.6 网关96
4.7 集线器和Hub106
4.8 交换机110
4.9 总结113
第五章 网络外部设备114
5.1 引言114
5.2 硬件接口114
5.3 打印机118
5.4 CD-ROM124
5.5 Fax机和Fax Modem137
5.6 扫描仪147
5.7 总结158
第三部分 局域网和广域网159
第六章 以太网(Ethernet)159
6.1 引言159
6.2 传统以太网(10Mbps Ethernet)160
6.3 快速以太网(100Mbps Ethernet)174
6.4 千兆位以太网184
6.5 总结194
第七章 令牌环网(Token Ring)196
7.1 引言196
7.2 网络拓扑和接线方法196
7.3 网络硬件部分199
7.4 网络软件部分202
7.5 Token Ring帧操作203
7.6 Token Ring寻址211
7.7 总结212
第八章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213
8.1 引言213
8.2 网络特点213
8.3 硬件部分和网络拓扑214
8.4 FDDI协议层分析218
8.5 数据编码220
8.6 帧格式220
8.7 带宽分配222
8.8 FDDI管理225
8.9 FDDIⅡ和CDDI226
8.10 典型组网案例227
8.11 总结228
第九章 X.25分组交换网229
9.1 引言229
9.2 X.25网络结构及其特点229
9.3 X.25网络协议分层结构230
9.4 X.25的某些基本概念和术语235
9.5 总结238
第十章 帧中继(Frame Relay)239
10.1 引言239
10.2 什么是帧中继239
10.3 为什么开发帧中继240
10.4 开发帧中继的意义241
10.5 帧中继和其他服务的比较242
10.6 帧中继速度245
10.7 帧中继的基本操作246
10.8 接入设备249
10.9 帧中继的某些术语251
10.10 总结252
第十一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254
11.1 引言254
11.2 什么是ISDN254
11.3 我们为什么需要ISDN255
11.4 ISDN结构256
11.5 基本概念和术语265
11.6 SS7267
11.7 ISDN接口及其使用268
11.8 ISDN的实际使用269
11.9 我国的ISDN业务270
11.10 总结271
第十二章 异步传输模式(ATM)272
12.1 引言272
12.2 B-ISDN/ATM协议参考模型272
12.3 ATM的某些基本概念275
12.4 ATM的分层协议结构285
12.5 ATM交换技术296
12.6 ATM在企业网中的应用302
12.7 基本ATM网络类型303
12.8 ATM网络互联:LANE和MPOA304
12.9 总结314
第十三章 数字数据网(DDN)315
13.1 引言315
13.2 网络拓扑和组成315
13.3 DDN网的基本功能317
13.4 基本传输原理317
13.5 DDN网业务325
13.6 总结326
第四部分 通信协议327
第十四章 开放系统互联(OSI)327
14.1 引言327
14.2 OSI分层基本原则328
14.3 协议和服务329
14.4 应用层(A层)330
14.5 表示层(P层)331
14.6 对话层(S层)332
14.7 传输层(T层)332
14.8 网络层(N层)333
14.9 数据链路层(DL层)334
14.10 物理层(PH层)334
14.11 总结335
第十五章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336
15.1 引言336
15.2 TCP/IP分层结构概况336
15.3 物理和数据链路层技术337
15.4 网络层协议340
15.5 传输层协议369
15.6 应用服务377
15.7 TCP/IP的安装413
15.8 总结414
第十六章 其他通信协议415
16.1 引言415
16.2 IBM系统网络结构(SNA)415
16.3 对等通信(APPC)418
16.4 NetWare协议418
16.5 DECnet422
16.6 AppleTalk428
16.7 总结435
第五部分 Internet Intranet工程436
第十七章 Internet接入和应用436
17.1 引言436
17.2 PPP接入437
17.3 SLIP接入439
17.4 PPP和SLIP比较441
17.5 PPP和SLIP应用:家庭访问442
17.6 Internet应用443
17.7 总结453
第十八章 Intranet规划、安装和配置454
18.1 引言454
18.2 考虑现有的计算机硬件454
18.3 考虑现有的LAN455
18.4 Intranet软件455
18.5 有效Intranet的规划469
18.6 安装和配置Intranet471
18.7 使用基于Web的Intranet的案例478
18.8 总结482
第六部分 网络基础设施483
第十九章 综合布线483
19.1 引言483
19.2 室内通信设备和术语483
19.3 电信布线标准和规范485
19.4 TIA/EIA商业大厦布线标准568—A488
19.5 线缆管道和空间(EIA/TIA标准569A)495
19.6 线缆考虑(金属电缆)500
19.7 线缆考虑(光纤光缆)504
19.8 接地和接合基础结构509
19.9 通信系统保护511
19.10 线缆系统管理(TIA/EIA标准606)514
19.11 线缆的测试517
19.12 总结526
第二十章 接入网527
20.1 引言527
20.2 有线接入技术528
20.3 无线接入技术539
20.4 总结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