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试用教材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修订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试用教材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修订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111261.jpg)
- 南方十六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3118·162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试用教材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修订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9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9
一 无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9
二 没收官僚资本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产生13
三 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和基本历史任务17
第二节 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
一 农业合作化的必然性19
二 农业合作化的形式和步骤22
三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6
一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29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9
二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形式和步骤34
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阶级斗争3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建设40
一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内容及其重要性40
二 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建设44
第二章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50
第一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形式50
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50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形式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58
一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58
二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内部关系61
一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和作用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69
二 农村中的集体所有制71
三 城镇中的集体所有制73
第四节 公有制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劳动者个体所有制78
一 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的个体所有制78
二 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的社员家庭副业8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劳动和物质利益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的结合83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要素83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及劳动过程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90
一 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90
二 社会主义劳动的划分95
三 社会主义劳动协作和劳动竞赛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102
一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特点102
二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106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1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111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的需要111
二 劳动者物质文化需要的结构及其发展趋势114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需要118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119
一 社会劳动的合理分配119
二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劳动资源的充分利用122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29
二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13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138
第一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138
一 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条件138
二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及其要求1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147
一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147
二 农业内部和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151
三 国民经济的其他重要比例关系15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领导158
一 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依据158
二 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161
三、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163
四、国家对集体经济的计划领导的特点169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1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关系172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关系的必然性172
二 社会主义商品关系的本质和特点1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180
一 社会主义商品的二重性180
二 生产社会主义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83
三 社会主义商品的价值决定1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187
一 社会主义货币的本质187
二 社会主义货币的职能189
三 我国的人民币19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193
一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作用的特点193
二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生产中的作用195
三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流通中的作用200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益和经济管理2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益203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效益的实质203
二 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206
三 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途径20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管理211
一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职能211
二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215
三 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218
四 社会主义专业化协作2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224
一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性质和任务224
二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228
三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经济责任制233
四 集体所有制企业管理的特点23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237
一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客观依据和本质237
二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济核算制240
三 集体所有制企业经济核算的特点2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248
一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本质24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资金的循环和周转248
二 企业资金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2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周转253
一 企业资金周转的时间253
二 企业生产资金的构成及其对资金总周转的影响255
三 固定资金的周转257
四 流动生产资金的周转262
五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264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成本、盈利和价格2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产品成本267
一 社会主义产品成本的实质267
二 降低产品成本的意义269
三 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和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2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盈利274
一 社会主义盈利的实质274
二 影响企业盈利的因素27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278
一 价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价格体系278
二 价格形成的基础280
三 价格总水平和稳定物价283
四 商品比价287
第十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2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2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生活资料流通296
一 社会主义生活资料流通的形式和渠道296
二 社会主义商业的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301
一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流通的特点30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流通308
二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流通的形式31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314
一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314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316
三 社会主义的货币管理318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32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321
一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321
二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325
三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29
一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职能3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财政和预算332
二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的特点和构成33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信贷和银行341
一 社会主义信贷的本质和作用341
二 社会主义银行的本质和职能346
三 信贷资金同预算资金的平衡35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积累和再生产3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355
一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特征355
二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3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积累365
一 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365
二 积累和消费的矛盾统一关系368
三 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3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规律376
一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376
二 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380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消费品的分配关系3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消费基金的构成384
第二节 按劳分配规律386
一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386
二 按劳分配的要求和性质388
三 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393
四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394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奖金和津贴3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396
二 正确处理工资问题的主要原则402
第四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404
一 集体所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404
二 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406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消费4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411
一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411
二 社会主义消费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4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消费结构417
一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的内涵417
二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418
三 合理的消费结构和我国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420
一 社会主义的个人消费和集体消费4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423
二 社会主义的消费水平425
第四节 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消费模式429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432
第一节 自力更生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4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436
一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和作用436
二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438
三 发展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442
第三节 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外资446
一 引进先进技术的必要性和原则446
二 利用国外资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448
三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特殊形式451
一 对外经济援助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45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454
二 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原则和主要方式457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其历史趋势4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460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460
二 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阶段的阶段关系465
三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47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和条件476
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低级阶段476
二 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性480
三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基本条件482
后记487
修订版后记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