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学研究方法 适用于昆虫种群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学研究方法 适用于昆虫种群的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108515.jpg)
- (英)索思伍德(T.R.E.Southwood)著;罗河清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2629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学研究方法 适用于昆虫种群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动物种群研究引论1
目录1
1.1种群估计2
1.1.1绝对估计和相对估计2
1.1.2相对估计3
1.1.3种群指数4
1.2误差和置信4
2抽样程序和扩散的测定与描述6
2.1初步抽样6
2.1.1规划和野外工作6
2.1.2统计学方法8
2.2.1每一生境单位(例如植株)样本数17
2.2抽样程序17
2.2.2抽样单位及其选择、大小和形状19
2.2.3样本数量21
2.2.4抽样格局23
2.2.5定时抽样25
2.3扩散26
2.3.1作为模型的数理分布27
2.3.2离差参数的生物学解释41
2.3.3最近邻体和有关的技术——种群大小或偏离分布随机性的测定49
2.4序贯抽样54
2.5有放回抽样或无放回抽样57
2.6动物区系抽样58
2.7抽样的生物学方法和其他定性方法60
3利用标记技术进行种群绝对估计62
3.1动物标记法62
3.1.1群体标记法64
3.1.2个体标记法81
3.1.3操作技术85
3.1.4释放86
3.2种群参数估计的释放重捕方法87
3.2.1Lincoln指数类型方法87
3.2.2捕捉方法频率(Schnabel调查)109
3.2.3Craig方法:捕捉常概率110
3.2.4比率法的改变(Kelker选择性排除)111
4通过生境单位——空气、植物、植物产品和脊椎动物寄主的抽样进行种群绝对估计113
4.1空中抽样113
4.1.1抽样仪器114
4.1.2捕获量转换为空中密度119
4.1.3密度转换为空中总种群120
4.2从植物上抽样122
4.2.1对植物的估价123
4.2.2昆虫数量的测定123
4.2.3植物材料中动物的特殊抽样问题141
4.3从脊椎动物寄主体上抽样142
4.3.1从活寄主体上抽样143
4.3.2从死亡寄主体上抽样145
4.3.3从脊椎动物的“住宅”中抽样146
5通过生境单位——土壤和枯枝落叶层的抽样进行种群绝对估计147
5.1抽样147
5.2机械分离方法149
5.2.1干燥筛选150
5.2.2土壤冲洗(或湿筛选)151
5.2.3土壤冲洗和浮选152
5.2.4浮选155
5.2.5用分别浸湿法分离植物和动物156
5.2.6离心159
5.2.7沉淀159
5.2.8淘析160
5.2.9切割161
5.3行为或动态的方法161
5.3.1干燥分离器162
5.3.2湿分离器167
5.3.3化学分离171
5.3.4电动分离172
5.4方法使用概要172
6通过生境单位——淡水生境的抽样进行种群绝对估计174
6.1开阔水域174
6.2植被177
6.3底栖动物区系179
7.1影响相对估计大小的因素191
7种群测定的相对方法和绝对估计的推算191
7.1.2动物的活动力192
7.1.1动物“相”192
7.1.3不同性别和种类对诱捕器刺激反应的差异194
7.1.4诱捕或搜捕方法的效率195
7.2相对方法的使用196
7.2.1有效性的测定196
7.2.2绝对种群的指标197
7.2.3绝对种群的估计197
7.3相对方法——单位努力量捕捉量205
7.3.1肉眼观察205
7.2.4采集205
7.3.2用线状样条法估计种群207
7.3.3雷达观察209
7.3.4听觉探测209
7.3.5犁翻测定法209
7.3.6用网或类似的装置来采集210
7.4相对方法——诱捕212
7.4.1拦击捕捉器213
7.4.2拦击和引诱相结合的飞行诱捕器219
7.4.3光和其他视觉诱捕器224
7.4.4用一些自然刺激物或替代物吸引动物的诱捕器234
8.1.1蜕245
8以昆虫的产物和效应估计种群245
8.1产物245
8.1.2虫粪246
8.1.3其他产物249
8.2效应249
8.2.1由昆虫个体产生的效应249
8.2.2普通效应——危害250
9估计出生率、死亡率和扩散的观察和实验方法255
9.1出生率255
9.1.1生育力255
9.1.2进入某一虫态时的数量257
9.2.1总死亡率263
9.2死亡率263
9.1.3按标记重捕资料估计的出生率263
9.2.2按标记重捕资料估计的死亡率264
9.2.3气候的因素264
9.2.4生物的因素264
9.3扩散284
9.3.1实验室测定284
9.3.2利用标记的或引进的动物284
9.3.3直接田间测量297
10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构成,描述和分析300
10.1生命表的类型和预算表300
10.2预算表的结构301
10.2.1图解法302
10.2.2Richards和Waloff的第一个方法303
10.2.3Manly的方法305
10.2.4Birley的方法306
10.2.5Ruesink的方法307
10.2.6Dempster的方法308
10.2.7Richards和Waloff的第二个方法309
10.2.8Kiritani,Nakasuji和Manly的方法310
10.3预算表和生命表的描述311
10.3.1生存曲线311
10.3.2生命表和生命期望值312
10.3.3生命表、生殖力表和净生殖率313
10.3.4种群增长率314
10.3.5γ的计算317
10.4生命表资料分析319
10.4.1一个世代内死亡因素的比较(表10.4)319
10.4.2种群密度对因素的简单统计关系320
10.4.3存活和生命预算分析321
11昆虫的年龄分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预测种群的模型330
11.1昆虫的年龄分组330
11.1.1表皮层带331
11.1.2表皮和翅的骨化和颜色变化332
11.1.3雄性外生殖器发育的变化332
11.1.5卵巢和有关联的结构的状况333
11.1.4内部非生殖器官的变化333
11.1.6交配的指标335
11.1.7重量的变化335
11.1.8“磨损”336
11.2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生存率336
11.3预测种群模型338
11.3.1生理学时间339
11.3.2生命表参数340
11.3.3田间数量的补充340
11.3.4经验模型340
11.3.5内禀速率模型和可变的生命表342
11.3.6Lewis-Leslie矩阵343
12系统分析和生态学模型346
12.1系统模型的类型347
12.1.1区分性模型(Dioristicmodels)347
12.1.2成分模型348
12.1.3对策模型350
12.1.4管理模型351
12.1.5统计模型354
12.2模型的分析和模拟354
12.3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355
12.4差分模型和微分模型355
13.1多样性356
13多样性,种的群聚和生境的描述356
13.1.1α和γ多样性的描述357
13.1.2β-多样性的描述367
13.2种的群聚375
13.2.1种间结合的测定376
13.2.2资源利用的测定379
13.2.3生态位大小和竞争系数385
13.3生境386
13.3.1质量386
13.3.2量388
14生产力的估计和能量收支的结构390
14.1.1生物量的测定392
14.1现存量的估计392
14.1.2热值的确定393
14.2能量流的估计396
14.2.1生产物的测定397
14.2.2取食和同化作用的测定400
14.2.3呼吸和新陈代谢过程能量损失的测定406
14.3能量收支,效率和传递系数413
14.3.1一个种群(或营养水平)的能量收支413
14.3.2能量通过营养链传递416
14.4能量的估计和策略的时间耗费417
参考文献419
索引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