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标准化测试题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标准化测试题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1100416.jpg)
- 马学融等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102341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标准化测试题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309)1
目录1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1—344)72
第三部分判断说理题(1—114)184
1任何阶级,在它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184
其世界观都是不变的184
2在资本主义社会,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184
无产阶级哲学;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是资184
产阶级哲学184
3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184
斗争发展有关,而和自然科学发展无关185
而上学总是和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185
6在哲学史上辨证法总是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形185
会185
5哲学唯物主义的发展水平只和一定历史时期的阶级185
4唯心主义萌芽于原始社会,唯物主义萌芽于奴隶社185
7凡唯物主义的理论皆是科学的,凡唯心主义的理论186
皆是荒谬的186
8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186
程,即由自发结合到相互分离,再到科学基础上的186
结合186
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坚定186
的共产主义者186
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87
12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187
10哲学的党性原则就是阶级性原则187
1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是不带阶级性的187
1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88
14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188
15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188
16阶级斗争实质上就是生物界中“弱肉强食”的生存188
竞争188
20时间和空间是人的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是用以189
的特性却是具体的、可变的189
21空间、时间虽然是客观的、无限的,但空间、时间189
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189
19时间和空间是可以离开物质的运动的189
18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189
17人是机器189
22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190
由于基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190
地流逝着190
23物质发展出能够意识自身的物质190
24大脑产生思想,就象肝脏分泌胆汁一样,意识是大190
脑产生的特殊物质190
25凡是承认感觉是意识的起点的,就一定是唯物主义190
29系统是指客观事物所构成的孤立的整体191
28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191
2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会完全代替并超过191
26意识仅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91
人脑191
30所谓联系一定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192
31 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192
32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192
33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所以,人能够随意地创192
造新的生存条件192
34人的认识每前进一步,其成果都由范畴固定下来193
35辨证法所讲的矛盾实际上就是形式逻辑讲的矛193
盾193
37激烈的外部冲突是矛盾斗争性的唯一表现形式193
30矛盾的斗争性既然是指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互相194
40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所以,在事物发展过程中,194
同一性而存在的194
对立、互相限制、互相否定,因此,斗争性是离开194
斗争性始终比同一性更重要194
它自身同一194
38矛盾的同一性可以用“a=a”来表达,事物只能和194
必须坚持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95
44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195
43个别是与一般完全无关的195
42共性完整地包含个性195
41 在分析矛盾和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时,195
45事物的属性与事物的质是没有关系的196
46事物的属性是事物表现于外的质,所以,只要事物196
失去了某种属性,这个事物也就不存在了196
47 量与质不同,量是纯粹的,与事物无关的196
49事物的度等于事物保持自己质的临界点或关节点197
进,没有渐进的中断,即只有量变,没有质变197
52生物的发展与其他事物的发展不同,是持续的渐197
50和量变改变事物的质一样,质变也改变事物的量197
51 有机界的质变是由于突然性的灾变造成的197
何事物的质都是单一的197
48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所以,任197
36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即矛盾双方198
“此亦彼也,彼亦此也”198
53任何量变都是纯粹的198
54任何质变都是由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引起的198
55事物的量的变化并不表现为事物内部矛盾的变化198
56肯定和否定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哲学范畴198
57事物的肯定因素始终是推动事物前进的力量199
58任何否定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199
59 由于否定,造成了事物之间的十分鲜明的不可逾越199
的鸿沟199
63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是值得怀疑的。比如说,200
如果麦粒不是种到地里,而是被人磨成面粉吃了的200
来的出发点200
话就不可能经过麦苗回到麦粒,即不可能回到自200
身,就不可能构成一个周期200
61事物的发展就是一系列否定的无限过程,是由甲变200
程200
乙、由乙变丙、由丙变丁的离出发点越来越远的过200
60我们应该发场“邯郸学步”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200
62任何事物在经过两次否定之后,都必将仍旧回到原200
64 有些事物在经历两次否定之后,并不能回到自身。201
比如“蚕——蛹——蛾”,这个例子说明否定之否201
定规律不是普遍的201
65黑格尔是第一个正确使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201
来揭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201
的原因202
因只能产生一种结果202
68 由于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必然性,因此,一种原202
66一种内容都必须由、也只能由一种形式来表现202
由此可以逻辑地推出:一切先行现象都是后续现象202
67原因在前,结果在后,这是因果联系的特点之一,202
69在一定条件下,原因会变成结果,结果会变成原因203
70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因此,没有不适应内容的形203
式203
73不具有形式的内容和不具有内容的形式都是没有204
在表现204
的。因此,内容和形式的地位是完全相等的204
式相比,内容是相对稳定的204
71 和本质与现象相比,本质是相对稳定的,内容与形204
72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外204
75科学研究之所以应抓住“机遇”,其哲学根据就在205
76现实是对可能性的肯定205
于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205
77现实之所以叫现实,是因为它永远不再变为不现实205
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偶然性205
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同时发展的加速或延缓在205
7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205
78世界上既然存在着尚未认识的事物,因此,也总会206
存在着不可认识的事物206
79实践出真知,因此,要获得任何知识都必须经过自206
己实践206
80精神对物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所206
以,只要想到了,就一定做得到206
81凡真理都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一定是真理206
85研究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就是历史观207
过一次实践而宣告失败的认识便是错误207
具体运用,因此,是先有辨证唯物主义,后有历史207
唯物主义207
86历史难物主义是辨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207
误的真理207
83绝对真理是不包含错误的真理,相对真理是包含错207
82有些真理是绝对真理,有些真理是相对真理207
8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因此,经207
87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208
科学的具体答案208
88凡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都是208
历史唯物主义208
89凡认为人的思想意志对社会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208
都是唯心史观208
92 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不209
具有客观性209
91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因209
此,唯物史观就是经济决定论209
90社会有别别于自然,因此,社会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209
93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210
7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生产力是第一性的,210
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210
9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生产力发展了,旧的210
生产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革210
9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依赖于经济基础和210
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210
100在人类历史上,只有具体的社会形态,没有抽象的211
99国家政权属于物质的社会关系211
“一般社会”211
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11
98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是该社会所有的生产关系211
97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只要不断变革211
的总和211
101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社会主义上层建212
筑的国家政权,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之212
后才能产生212
102阶级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212
103国家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212
104国家的职能就是镇压212
107当前我国经济落后,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213
文明213
106因为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所以,资产阶级个213
人主义思想永世长存213
105国家政权的任何转移都标志着社会革命的实现213
108体力劳动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214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14
109英雄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因此,历史是人民群众和214
英雄共同创造的214
110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可以214
不受社会条件的制约214
结果215
112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人的智力、理性发展的必然215
111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因此,215
领袖人物的产生完全是由历史必然性决定的215
113社会是否进步归根到底要看该社会的生产关系216
114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受社会的奴役,是不自216
由的,而资产阶级却可以支配雇佣工人,是不受社216
会关系奴役的,是自由的216
第四部分问答题(1—122)217
1什么是哲学?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217
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关系?217
3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什么关系?217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长期对立218
的根源什么?218
4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218
题?218
6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如何?219
7 怎样理解哲学的党性与阶级性的关系?220
8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20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221
10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221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意义是什么?222
12为什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22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223
义的斗争?223
1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223
1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224
1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225
16什么是运动?为什么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226
17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何重要意义?227
18怎样正确认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27
19怎样正确认识空间、时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的关系?228
20各种运动形式的关系如何?228
21为什么说规律是客观的?229
22怎样正确认识意识的本质?229
23人的认识与动物心理有何区别?229
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的正确性?230
24怎样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全面说明物质第230
25怎样才能正确有效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231
26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如何?掌握这一231
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有何重要意义?231
27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哪些方232
面?232
28为什么说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233
征?233
29什么是规律?它有哪些特点?233
30唯物辩证法同诡辩论有什么区别?234
3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234
心?234
33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235
3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如何?235
34矛盾的特殊性包括哪些内容?236
35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理的重要地位和用作是什么?237
36如何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237
37如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238
38什么是质、量、度?正确认识事物的度有何意义?239
39量变、质变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239
40正确认识量变、质变的基本形式有何重要意义?240
41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掌握辩证的否定观有何实践241
意义?241
42辩证的否定观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之间的根本区别241
是什么?241
定规律有何重要意义?242
43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习否定之否242
44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如何?为什么说科学的任务243
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243
45为什么说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244
46什么是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掌握这一辩证关系244
原理有何实践意义?244
47内容和形式是什么关系?割裂内容和形式会导致什246
么错误?246
48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对于科学研究和实247
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是什么?247
论、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区别是什么?248
49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及其同唯心主义的非决定248
50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关系如何?249
51唯物论的认识论同唯心论的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什250
么?250
5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有什么不250
同?250
53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251
54为什么在重视实践的同时,又要强调认真读书?251
5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怎样?割裂两者的252
关系会导致怎样的错误?252
56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什么?252
58 为什么说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253
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达到?253
57认识过程有哪两次能动飞跃?为什么说第二次飞跃253
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253
59什么是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掌握这一规律有何254
重大意义?254
60如何理解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254
统一?254
61什么是科学思维方法?它在认识中有什么作用?255
62 什么是归纳和演绎?两者的关系怎样?255
63什么是分析和综合?两者的关系怎样?255
点?256
65根据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批判“公认即真理”的观256
64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256
66怎样理解凡真理都是具体的?257
67何谓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其辩证关系怎样?批判258
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真理观?258
68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原理,说明如何259
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59
69怎样理解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259
70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59
性?260
72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260
71如何认识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60
7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怎样?坚261
持党的思想路线有何重大意义?261
74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何在?262
75如何解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262
史观的基本问题?掌握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有何重大262
意义?262
76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观有什么缺陷?它长期263
占统治地位的根源是什么?263
78为什么说劳动观点是唯物史观首要的、基本的观264
点?264
77为什么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264
命?264
79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地理环境对社会生活作用的原265
理,说明保护自然环境的重大意义?265
80试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批判“人都是自私265
的”错误观点?265
8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66
82什么是生产力,它有哪些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有什266
么区别和联系?266
83试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原理,说明在四化建设267
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267
86什么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内容是什么?其相互268
关系怎样?268
85为什么说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268
本出发点?268
84如何理解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状况?268
8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怎样?269
88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270
义何在?270
89试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原理,说明270
我国长时期内以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多种经济形式270
并存的正确性如何?270
90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原理,说明271
我国当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71
9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怎样?272
及其意义?273
92如何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73
93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矛盾原理,说明274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74
94 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坚持四项基275
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大意义何在?275
95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76
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276
96试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277
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277
99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有什么特点?278
的直接动力?278
98什么是阶级斗争?为什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278
97阶级及其实质是什么?278
100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实质是什么?279
101国家有哪些职能?其职能间的关系怎样?280
102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新型的国家政权?280
103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281
统一?联系我国实际说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281
健全社会主义法律有何意义?281
104试述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的区别何在?282
105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本问题是什么?283
106社会意识同社会意识形态有什么区别?284
107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一般特点是什么?284
明建设有何重要意义?285
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在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285
108试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说明物质文285
109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86
11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87
111怎样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能动性和社会发展规287
律性的统一?287
112什么是杰出人物?如何正确认识他们在历史上的作288
用?288
113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289
11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289
系?289
值”观的区别何在?290
115无产阶级的“人的价值”观同资产阶级的“人的价290
116如何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领袖及其历史作用?291
117什么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有何重292
大意义?292
118如何正确理解热爱领袖和反对个人崇拜的一致性?292
119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资产阶293
级“人性论”错在哪里?293
120社会进步、社会文明和人类解放三者的关系怎样 ?294
121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295
由王国的飞跃?295
122“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296
的?296
附:选择题答案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