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疾病治疗 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理疾病治疗 理论与实践
  • 徐俊冕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6405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257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心理疾病-治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理疾病治疗 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关注心理健康,改进医疗技术1

第二节 治疗是为了创造整体和谐4

一、对健康和治疗的不同观念4

二、开放系统和内稳态的调节4

三、整体性与精细分析的结合5

第三节 治疗的果实结在了解的树上5

一、全面深入了解患者5

二、多因观念与循证治疗6

第四节 如何提供最好的治疗6

一、最佳治疗的概念7

二、临床医师作出最佳治疗三项决策的方法8

第五节 善医者先医心11

一、“先医心”的理由11

二、认知行为治疗的脑影像学研究证据12

三、简述心理治疗实践的若干要领13

第六节 如何改善患者的依从性14

一、依从性的重要意义14

二、不遵医的原因15

三、改善患者依从性的方法16

总论20

第一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0

第一节 笛卡尔的错误20

一、心身二元论的困境20

二、心身关系的新见解21

第二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24

一、两种医学概念模式24

二、人是复杂开放的巨系统25

三、内稳态及其调节过程26

第三节 心理疾病是如何发生的28

一、基因组29

二、个体生理与心理特征31

三、应激32

第四节 从进化角度理解心理疾病35

一、焦虑和恐惧36

二、悲伤和抑郁37

三、愤怒38

四、厌恶39

第五节 负性情绪是心理障碍的中心40

一、情绪与感受40

二、情绪的功能41

三、情绪的心理学理论42

四、情绪的分类46

第六节 情绪的神经科学基础47

一、情绪的神经机制48

二、情绪的快、慢通路49

三、情绪的神经化学机制50

第七节 治疗以周密的多维评估为起点50

一、全面准确评估的重要性50

二、评估的维度52

三、评估的目标53

四、评估的形式55

第二章 多层次干预的整合治疗模式58

第一节 概述58

一、多层次干预整合模式的提出58

二、多层次整体干预的实施方法61

第二节 治疗关系与治疗同盟62

一、治疗关系的重要性62

二、良好治疗关系的特征63

三、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方法63

第三节 对治疗共同因素的关注66

一、Frank心理治疗的共同因素67

二、Garield提出的共同因素68

第四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概念与历史发展71

一、认知的定义71

二、认知的特点72

三、认知行为治疗的概念73

四、认知治疗与行为主义的分歧73

五、认知治疗与传统精神分析的分歧74

六、认知行为治疗的历史发展74

第五节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76

一、REBT原理76

二、REBT对理性与非理性的界定77

三、REBT的适合对象78

四、不适合应用REBT的对象78

五、REBT操作78

第六节 贝克认知治疗85

一、为什么需要认知心理治疗86

二、认知治疗的主要特点、适应证和疗效研究86

三、认知治疗的基本原理89

四、认知治疗的一般过程94

五、Beck认知治疗示例与评论100

六、Beck认知疗法和Ellis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不同点103

七、认知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的限度103

第七节 中国文化对认知行为治疗实践的贡献104

一、心理治疗实践应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料104

二、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心理治疗实例105

三、中国文化与认知行为治疗实践的结合106

第三章 心理疾病药物治疗的进展112

第一节 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受体112

一、单胺类神经递质112

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受体114

三、不同部位单胺类递质通路涉及的功能意义116

四、共存递质及其意义117

第二节 抗抑郁药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118

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119

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121

三、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132

四、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136

五、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抗抑郁剂139

六、5-羟色胺2A拮抗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140

七、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143

八、其他新型抗抑郁药144

第三节 心境稳定剂的临床应用146

一、锂盐的临床应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146

二、用作心境稳定剂的抗癫痫药148

第四节 抗精神病药的进展150

一、传统抗精神病药的利弊150

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152

第五节 抗焦虑药与镇静催眠药159

一、抗焦虑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159

二、镇静催眠药的机制和临床应用164

各论174

第四章 抑郁障碍174

第一节 抑郁症是怎样产生的175

一、生物学因素176

二、心理学因素177

三、社会学因素178

第二节 治疗前临床评估179

一、多维评估,确定诊断180

二、询问全过程,注意双相抑郁症的可能性180

三、了解病前应激性生活事件180

四、注意心身共病181

五、注意抑郁障碍和其他心理障碍共病181

六、评估抑郁障碍的轻重程度182

第三节 抑郁障碍的认知心理治疗182

一、需要认知治疗的理由和适应对象的选择182

二、自杀危机的干预方法183

三、增强抑郁患者活动性的方法184

四、识别负性自动想法的困难和解决方法186

五、挑战负性自动想法有哪些方法187

六、识别和盘诘功能失调性假设方面的常见问题191

第四节 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191

一、抗抑郁药在治疗抑郁障碍中的作用192

二、急性治疗期的药物选择193

三、抑郁症的三期全程治疗197

四、关于停药199

第五节 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共病的治疗199

一、卒中后抑郁200

二、心脏病患者的抑郁障碍202

三、糖尿病患者的抑郁障碍206

第六节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210

一、评估211

二、治疗212

第七节 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212

一、难治生抑郁症的概念213

二、难治性抑郁症的相关因素213

三、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处理原则214

四、难治性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策略215

第五章 双相障碍220

第一节 双相障碍简史220

第二节 双相障碍的临床概述221

一、双相障碍的概念221

二、双相障碍的临床类型223

第三节 双相障碍治疗前评估227

第四节 双相障碍的治疗228

一、双相障碍治疗的一般问题228

二、双相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228

三、急性躁狂发作的药物治疗230

四、双相障碍的药物治疗233

五、双相障碍预防性维持治疗235

六、快速循环性障碍的药物治疗237

第六章 惊恐障碍与广场恐惧症240

第一节 焦虑的概念及其适应功能240

一、焦虑的概念240

二、焦虑的适应功能241

三、焦虑程序与症状241

第二节 惊恐障碍与广场恐惧症的临床概述242

一、惊恐障碍242

二、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惧症243

第三节 共病244

一、惊恐障碍和广场恐惧症244

二、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惧症和抑郁障碍245

三、惊恐障碍和其他焦虑性障碍245

四、惊恐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245

五、惊恐障碍和物质依赖245

六、惊恐障碍和躯体疾病245

第四节 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246

一、生物学的易患性247

二、心理学的易患性249

第五节 治疗前的临床评估252

第六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原理与方法255

一、PD心理治疗研究的进展概述255

二、PD认知心理治疗的原理255

三、PDA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256

四、认知行为治疗的几种变式268

第七节 惊恐障碍的药物治疗269

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270

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271

三、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271

第七章 广泛性焦虑障碍273

第一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概念的争议273

一、广泛性焦虑障碍概念的演变273

二、共病276

第二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276

一、GAD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277

二、GAD的心理机制278

第三节 治疗前的临床评估280

一、症状280

二、共病281

三、引起焦虑的躯体疾病和药物282

四、对GAD患者的认知评估282

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283

一、GAD的认知行为治疗原理283

二、GAD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284

三、GAD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285

第五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296

一、GAD药物治疗的一般问题296

二、焦虑障碍药物治疗观念的演变296

三、GAD药物治疗的原则与临床应用方法298

第八章 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305

第一节 社交焦虑障碍概述305

第二节 社交焦虑障碍的临床描述与病理心理分析306

一、社交焦虑障碍的临床描述306

二、社交焦虑障碍的病理心理分析308

第三节 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原理309

第四节 治疗前临床评估312

第五节 社交恐惧症的认知行为治疗313

一、社交恐惧症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313

二、社交恐惧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315

第六节 社交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320

一、SSRI类药物321

二、SNRI类药物322

三、MAOI类药物322

四、苯二氮?类药物322

五、抗癫痫药322

六、β受体阻滞剂323

第九章 强迫症325

第一节 强迫症治疗进展简史325

第二节 强迫症的临床描述326

一、强迫症状的特点326

二、强迫症状的临床分类327

三、强迫症状和其他症状的鉴别328

第三节 强迫症状分类概念的进展329

第四节 强迫症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331

一、OCD和抑郁症331

二、OCD和OCPD331

三、OCD和抽动症331

四、OCD和焦虑症332

五、OCD和恐惧症332

六、OCD和精神分裂症332

第五节 强迫症的病理生理学332

一、神经化学研究332

二、脑影像学研究333

第六节 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模型333

一、激起焦虑的强迫观念与冲动334

二、减轻焦虑的强迫行为与仪式334

三、回避335

第七节 强迫症治疗前的临床评估335

一、治疗前评估的目的335

二、评估要注意的关键问题335

第八节 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337

一、暴露和反应阻止法337

二、没有外显强迫行为的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343

三、强迫症治疗过程中的困难问题与解决方法345

第九节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347

一、强迫症药物治疗的研究发现347

二、难治性强迫症的药物治疗策略348

第十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352

第一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352

一、创伤的构成353

二、潜伏期354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354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程355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356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357

第四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机制358

第五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前评估359

一、社会359

二、心理360

三、生理362

第六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362

一、认知行为治疗362

二、药物治疗的进展366

第十一章 躯体化和躯体形式障碍370

第一节 躯体化的概念及其临床应用371

一、躯体化的概念371

二、躯体化的临床问题373

三、躯体化与其他心理疾病的关系374

四、躯体化的评估和鉴别诊断步骤377

第二节 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征、分类与治疗原则379

一、CCMD-3 神经症诊断分类中增加“躯体形式障碍”379

二、躯体形式障碍的概念及其共同特征380

三、CCMD-3、DSM-Ⅳ、ICD-10关于躯体形式障碍分型的比较381

四、对躯体形式障碍诊断分类的争议382

五、躯体形式障碍的一般治疗原则383

第三节 躯体化障碍的诊断与治疗384

一、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点384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384

三、治疗的一般原则387

四、认知行为治疗388

五、精神药物应用389

第四节 疑病症的诊断与治疗390

一、疑病症的概念与临床特点390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391

三、疑病症患者的处理原则393

四、疑病症的认知行为治疗394

五、疑病症的药物治疗398

第五节 身体变形障碍的诊断与治疗398

一、临床特征399

二、鉴别诊断400

三、治疗方法400

第六节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诊断与治疗401

一、临床特点401

二、心脏神经症402

三、功能性胃肠病405

第七节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408

一、疼痛概述:定义和意义408

二、疼痛的神经生理与疼痛心理机制概要409

三、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特征与诊断分类的进展41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415

五、治疗目标和方法416

第八节 其他躯体形式障碍419

第十二章 进食障碍423

第一节 进食障碍的临床描述423

一、神经性厌食423

二、神经性贪食424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425

一、生物学因素426

二、社会文化因素427

三、心理因素428

四、家庭因素428

第三节 神经性贪食的治疗方法429

一、神经性贪食治疗前评估429

二、神经性贪食的认知行为治疗430

三、神经性贪食的药物治疗435

第四节 神经性厌食的治疗方法436

一、神经性厌食治疗前评估436

二、神经性厌食的认知行为治疗437

三、神经性厌食的药物治疗439

索引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