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并非可逆的“世界尽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并非可逆的“世界尽头”](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1085998.jpg)
- 杨永良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 ISBN:978755160200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村上春树-小说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并非可逆的“世界尽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与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1
第一节 奇异的走廊与奇特的“把握方式”2
一 奇异的走廊与“方便的把握方式”2
二“方便的把握方式”与詹姆士的“方便方法”6
三 长长的走廊与巴比尼的走廊比喻9
四 典型的实用主义者的实用主义的把握方式14
第二节“用凝集的可能性制成的咖啡桌”21
一“用凝集的可能性制成的咖啡桌”22
二 詹姆士哲学中的“可能”和“可能性”24
三 詹姆士哲学中的“世界的可能性”29
四“世界的可能性”与“不确定的世界”32
第三节“哲学教授介绍的世界”与对终极完美状态的拒斥37
一“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37
二“哲学教授介绍的世界”与“街市所属的世界”39
三“世界尽头”与唯理论理性主义的“绝对版本”45
四“冷酷仙境”与实用主义的“街市所属的世界”48
五 詹姆士与村上春树的反乌托邦主义51
第四节“可能性的世界”与“可想象的”世界55
一 詹姆士的可能世界理论56
二“什么都有,也什么都没有”的“可能性的世界”63
三“可能性的世界”与“由可能性构成的世界”69
第二章《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与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77
第一节 并非“空类”的独角兽79
一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独角兽80
二 独角兽与词项逻辑和语义指称理论81
三 独角兽与心灵哲学和可能世界理论89
四《世境》与《命名与必然性》94
五 独角兽在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的意义105
第二节 深沉的悲哀与“死去”的语言110
一 深沉的悲哀与“私人感觉”、“私人语言”111
二《世境》与“反对私人语言的论证”114
三 语言的“死去”与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122
四 小镇的构建与意义的指称131
第三节 并非不可割弃的“影子”139
一 村上春树笔下的“影子”140
二“影子”与心灵哲学中的副现象论143
三“心身问题”与副现象论149
四“心”和“阴暗之心”与霍布斯和笛卡尔的激情理论157
五 影子的剥离与记忆、心和真实自我的丧失170
第三章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与热学定律、热学理论和逻辑定理180
第一节 并非虚幻的“冷酷仙境”181
一 两个根本性质不同的世界181
二 关于“自然”的判断标准——耗散结构理论184
三“冷酷仙境”与耗散结构理论187
四“冷酷仙境”与熵增序减规律192
五 耗散结构理论与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196
第二节 “动态地完结”与“追求奇遇”的不完全性204
一《海边的卡夫卡》与《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206
二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及其哲学意蕴215
三 侯世达与村上春树的小说创作223
四 不完全性与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229
第四章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时间与劳动239
第一节 长生不老与“飞矢不动”240
一 长生不老与“永恒的时间”241
二 芝诺的时间悖论243
三 长生不老与“飞矢不动”247
四“抓在温暖的手里的雪花”250
五“瞬间”的捕捉与自我的分裂254
第二节 挖坑与“纯粹的劳动”260
一 奇异的劳动——挖坑261
二《世境》中的劳动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264
三 劳动及其意义271
四 作为创造性活动的劳动、艺术及其愉悦274
五“纯粹的劳动”及其愉悦279
六 挖坑作业与凯恩斯的“挖窟窿”设想286
七 劳动的意义与实用主义的原理290
第五章 村上春树笔下的“世界尽头”与“铜墙铁壁”293
第一节 作为终极完美状态的“世界尽头”294
一“世界尽头”的现代乌托邦性质295
二“世界尽头”与西方哲学中的现代乌托邦299
三“世界尽头”与人类的“需要”和“欲望”305
四 动态完结的、非历史的“世界尽头”311
五 理性的边界与世界的“尽头”313
第二节 作为隔离、限制和保护装置的“铜墙铁壁”316
一 大墙与“内在城堡”和“铜墙铁壁”317
二“语言城市”中的大墙329
三 大墙与边界333
四 被大墙隔绝和隔离的两个世界338
五 从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到政治哲学342
六 小说作者对于各种思想资源的学习和掌握344
第六章 并非可逆的“世界尽头”348
第一节 边界意识的确立与乌托邦幻想的摒弃349
一 小说作者关于语言的“边界意识”的觉醒和确立350
二 小说作者关于理性和价值的“边界意识”的确立359
三“限定性原理”与乌托邦幻想的摒弃366
四 理想的泯灭与超越维度的丧失388
第二节“顶好”世界的回归与对于恶的容许395
一 无名“小镇”的残破与“世界尽头”的完美396
二 对于“影子的国度”和“冷酷仙境”的回归399
三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莱布尼茨404
四“顶好”的世界与对于恶的容许407
五从《小镇》到《世境》414
六 回归的无奈和些微的期待420
第三节 对于“我是谁”的追问与自我和世界的分裂426
一“剧场假象”与“不是真实的我”427
二 对于“我是谁”的追问和反思430
三“影子”的逃离与自我和世界的分裂436
后记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