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岸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志锋,韩庚辰,王菊英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8190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近海-海洋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污染机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岸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我国近岸海洋环境背景、质量状况与主要问题3
第1章 我国近海主要参数环境背景值与污染基线3
1.1环境本底值、背景值、基线值辨析3
1.1.1环境本底值、背景值和基线值概念4
1.1.2环境本底值、背景值和基线值的区别4
1.2近海海水主要参数污染基线值5
1.2.1海水中主要参数污染基线值的确定方法5
1.2.2我国近海表层海水中主要环境参数污染基线值6
1.3海洋沉积物主要参数环境背景值10
1.3.1海洋沉积物环境背景值确定方法10
1.3.2海洋沉积物主要参数环境背景值11
1.4环境背景值对典型海域重金属污染研究的意义——以北部湾为例15
1.4.1北部湾沉积物(岩芯样)背景值估算15
1.4.2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年际变化16
1.4.3岩芯样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18
1.4.4岩芯样中重金属的标准化分析21
1.4.5北部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物源初探22
1.4.6小结24
第2章 我国近岸海洋环境质量概况25
2.1海水环境质量状况27
2.1.1海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27
2.1.2海水基础环境状况31
2.1.3海水中的营养盐含量35
2.1.4表层海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39
2.1.5海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污染状况41
2.2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44
2.2.1近岸海洋沉积物质量综合状况44
2.2.2近岸海域沉积物中各要素的含量分布及污染状况48
2.3海洋生物质量状况55
2.3.1近岸海域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55
2.3.2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污染状况56
2.3.3石油类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及变化趋势58
第3章 我国近岸海域的主要环境问题61
3.1近岸海域污染范围广,局部海域污染严重61
3.1.1近岸海域水质污染面积居高不下,局部海域污染严重61
3.1.2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部分海域污染相对较重62
3.1.3部分海域贝类体内重金属和石油烃污染严重63
3.2重点海域富营养化严重64
3.2.1渤海富营养化状况65
3.2.2主要河口区66
3.2.3主要海湾69
3.3近岸海洋环境呈复合污染态势71
3.3.1局部海域水体受到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共同影响71
3.3.2沉积物和贝类体内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超标71
3.3.3主要海湾和河口多介质复合污染态势严重73
3.4污染导致的环境灾害频发75
3.4.1赤潮灾害频繁发生,损害严重75
3.4.2溢油导致环境质量恶化79
3.4.3海洋环境污染导致的其他灾害83
3.5部分海域基础水环境条件异常85
3.5.1海域温度持续升高86
3.5.2局部海域盐度异常升高86
3.6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88
3.6.1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面临诸多生态问题89
3.6.2自然岸线破坏严重,海湾面积缩减90
3.6.3海岸带局部地质灾害严重90
第二篇 自然变异与人类活动对我国近岸海洋环境的影响95
第4章 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95
4.1我国近岸水动力状况及其对污染物物理输移的影响97
4.1.1近海主要流系和水团及其对污染物物理输移的影响97
4.1.2潮汐和潮流系统对污染物物理输移的影响106
4.2主要入海污染物特性及生物化学迁移转化110
4.2.1营养盐111
4.2.2重金属115
4.2.3有机污染物116
4.2.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117
4.3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影响119
第5章 人类活动对近岸海洋环境的影响122
5.1流域污染物入海对近岸海洋环境的影响123
5.1.1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的年际变化123
5.1.2江河入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125
5.1.3流域污染物入海对河口区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129
5.2入海河流水利工程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129
5.2.1水利工程对长江口生态环境的影响130
5.2.2人工调控对黄河入海沙量及营养盐通量的影响133
5.3海岸带开发活动对近岸海洋环境的影响135
5.3.1海岸带土地资源利用及其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136
5.3.2沿岸污水直排海影响近岸海域环境质量142
5.4海上人类活动对近岸海洋环境的影响144
5.4.1海水养殖活动144
5.4.2海上石油开发活动146
5.4.3海上船舶运输与溢油148
5.4.4海洋倾废149
5.5大气沉降污染概况150
5.5.1重点海域主要污染物大气沉降通量的变化趋势150
5.5.2大气污染物沉降量的贡献率评估150
第6章 我国近岸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主要影响因素153
6.1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其与赤潮发生的时空耦合性153
6.1.1渤海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其与赤潮的时空耦合性156
6.1.2黄海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状况、成因及其与赤潮的时空耦合性161
6.1.3东海近岸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其与赤潮的时空耦合性166
6.1.4南海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其与赤潮的时空耦合性172
6.1.5小结175
6.2河口低氧区时空变化特征及形成、变化初步探究177
6.2.1长江口外低氧区的时空分布特征178
6.2.2长江口外低氧区形成和变化过程的初步探究183
6.2.3小结188
6.3近岸海域石油类和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189
6.3.1我国近岸海域石油类和多环芳烃污染状况与环境影响190
6.3.2我国近岸海域有机氯农药和PCBs污染现状和成因及其影响197
6.3.3小结203
6.4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203
6.4.1我国近岸和近海海洋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变化趋势204
6.4.2我国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成因初探207
6.4.3小结220
6.5社会经济活动对近岸海洋环境的综合影响221
6.5.1我国沿海经济发展规划现状及污染治理能力221
6.5.2经济发展与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关系222
6.5.3沿海各省市邻近海域海洋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224
6.5.4小结226
第三篇 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容量与污染防治231
第7章 海洋环境标准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目标231
7.1主要污染物的海洋环境质量基准232
7.1.1海水环境质量基准232
7.1.2海洋沉积物质量基准238
7.2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体系244
7.2.1海水水质标准245
7.2.2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246
7.2.3海洋生物质量标准247
7.2.4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249
7.3海洋污染控制标准251
7.3.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52
7.3.2《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254
7.3.3海上污染源专项排放标准257
7.3.4我国污染控制标准发展趋势260
7.4海洋功能区划263
7.4.1国内外海洋功能区划研究概况264
7.4.2我国海洋功能区划265
7.5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目标270
7.5.1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污染防治270
7.5.2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目标271
第8章 近岸海域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273
8.1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与技术现状274
8.1.1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274
8.1.2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276
8.2近岸典型海湾环境容量279
8.2.1环境容量的基本类型280
8.2.2环境容量计算方法280
8.2.3我国近岸典型海湾的环境容量282
8.3全国近岸海域环境容量及污染物允许排放量285
8.3.1近岸海域的管理环境容量285
8.3.2近岸海域的剩余环境容量287
8.3.3近岸海域的允许排污量287
8.3.4小结296
8.4我国近岸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展望297
8.4.1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势在必行297
8.4.2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需逐步推进298
8.4.3逐步构建完善的总量控制管理体系299
第9章 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管理对策303
9.1加强入海污染源的分类控制304
9.1.1实施陆海统筹,削减陆源污染305
9.1.2促进海洋经济结构优化,控制海上污染305
9.2在重点海域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306
9.3提升突发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306
9.4研究完善海洋污染控制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强海洋综合管理307
9.5不断推进污染海域的生态修复工程307
9.6加强长期、科学、陆海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和预测308
参考文献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