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林绪武,王利娟,扶志刚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004236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7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7
(一)十月革命开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真正传播8
(二)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0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5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挫折21
(一)大革命后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1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23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30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30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36
四、中共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建设39
(一)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扩大社会影响,建立群众基础40
(二)加强中共建设,统一党内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5
第二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科学化50
一、党的建设在理论上的科学创新50
(一)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完善成熟50
(二)“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理论的不断丰富53
(三)党的先进性理论的初步提出60
二、党的建设在制度上的科学保障63
(一)基本确立党内民主制度63
(二)逐渐健全干部教育制度69
(三)不断完善群众工作制度74
三、党的建设在方法上的科学运用81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81
(二)党报党刊宣传的方法85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风的方法90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96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96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96
(二)整风整党、“三反”运动与执政党建设102
(三)“第二次结合”命题的提出和实践108
二、中共八大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113
(一)中共七大以来革命和执政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114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115
(三)“在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科学构想118
三、“四个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124
(一)中国共产党对“四个现代化”的探索125
(二)探索和领导“四个现代化”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建设12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新时期138
一、拨乱反正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138
(一)拨乱反正的进程139
(二)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新起点145
二、干部队伍“四化”与党的领导现代化154
(一)干部队伍面临的问题154
(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提出与推进157
(三)干部队伍“四化”推进党的领导现代化159
三、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165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165
(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党的现代化171
四、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77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78
(二)邓小平理论的内容181
(三)邓小平理论推动党的现代化186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新发展192
一、“三讲”教育: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新动员192
(一)“三讲”教育活动192
(二)“三讲”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9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新发展20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述20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0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210
三、政治文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新路径221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新的理论221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新的进程224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29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创新229
(一)邓小平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30
(二)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创新232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237
(一)十六大以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237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241
(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53
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57
(一)以科学规律谋划党的建设257
(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259
(三)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261
(四)以科学管理给力党的建设264
(五)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265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现代化与执政能力269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现代化的内涵和原则269
(一)党的执政现代化的科学内涵269
(二)党的执政现代化的基本原则275
(三)党的执政现代化的重要意义281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现代化——以党内民主建设为中心283
(一)党内民主的理论创新284
(二)党内民主的实践探索285
(三)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288
(四)党内民主建设的启示291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现代化的制度完善和创新295
(一)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实现党内关系民主化295
(二)创新执政体制和方式,实现党政关系科学化298
(三)完善参政议政制度,实现党际关系合作化300
(四)创新群众工作制度,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化302
四、提高党的执政现代化和执政能力304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规律和前瞻307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307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307
(二)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1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理论前瞻314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314
(二)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317
(三)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必须坚持“三个自信”321
(四)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必须把握“一二三四五”325
参考文献331
后记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