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1040073.jpg)
- 李春青,连春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众出版社
- ISBN:978750145151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司法-行政-工作-中国-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导论1
第一节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概述1
一、基本概念1
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特点3
三、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应遵循的原则5
第二节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体系7
一、律师工作7
二、公证工作8
三、法律援助工作9
四、法制宣传工作9
五、依法治理10
六、人民调解工作10
七、社区矫正工作11
八、安置帮教工作11
九、基层法律服务12
第三节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历史沿革12
一、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萌芽12
二、新中国司法行政制度的创立13
三、新中国司法行政制度的重建14
四、我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现状14
五、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机制的完善17
第二章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机制19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的设置状况19
一、司法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19
二、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体制21
三、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的法律服务机构21
第二节 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地位和作用22
一、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22
二、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地位26
三、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作用27
第三章 律师和律师管理制度31
第一节 概述31
一、律师职业性质的界定31
二、律师职业资格34
三、新中国律师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7
第二节 执业律师的管理制度39
一、律师执业资格39
二、律师执业的有关规定41
三、律师的业务范围42
四、律师收费43
五、律师的继续教育45
第三节 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制度46
一、我国律师事务所的类型46
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规范47
三、律师事务所的设立47
四、律师事务所的变更和终止49
五、律师事务所分所的设立、变更和终止50
第四章 律师职业规范及执业风险防范52
第一节 律师职业规范52
一、律师的任务52
二、律师的执业原则54
三、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58
四、律师的权利和义务60
第二节 律师执业风险及防范61
一、律师执业风险的概念和类型61
二、律师执业风险产生的原因62
三、律师执业风险的防范64
第五章 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法律服务66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律师辩护66
一、刑事诉讼中的律师辩护概述66
二、辩护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时间和途径68
三、一审程序中不同诉讼阶段辩护律师法律服务的内容和方式69
四、二审程序中辩护律师法律服务的内容和方式71
五、再审程序中辩护律师法律服务的内容和方式72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72
一、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概述72
二、公诉案件中的律师代理73
三、自诉案件中的律师代理74
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律师代理76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77
一、民事诉讼中律师代理的概念和特征77
二、代理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77
三、民事诉讼律师代理的种类78
四、律师代理民事诉讼的程序79
第四节 行政诉讼中的律师代理82
一、律师行政诉讼代理的概念和特征82
二、律师代理行政诉讼的范围83
三、律师代理行政诉讼的步骤和方法84
四、行政侵权赔偿诉讼的律师代理87
第六章 律师在非诉讼活动中的法律服务90
第一节 律师代理仲裁法律事务90
一、律师代理国内仲裁法律事务91
二、律师代理劳动争议仲裁93
第二节 律师担任法律顾问94
一、法律顾问的概念和特征94
二、法律顾问的种类95
三、法律顾问的聘请程序96
四、法律顾问的工作原则97
五、法律顾问的工作方式98
六、法律顾问的业务范围98
第七章 公证工作101
第一节 公证概述101
一、公证的概念和特征101
二、公证法的基本内容103
三、公证的基本原则104
四、公证的效力105
五、公证的任务108
第二节 基层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109
一、基层公证管理机关109
二、公证处109
三、公证人员112
四、公证协会116
第三节 公证业务范围和收费118
一、概述118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公证118
三、具有法律意义事实的公证119
四、具有法律意义文书的公证119
五、提存公证120
六、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公证121
七、其他法律事务的公证121
八、公证费的收取121
第四节 公证程序123
一、公证管辖123
二、公证的一般程序124
三、公证的期限、终止127
四、拒绝公证128
五、特别的公证程序128
六、公证争议处理129
七、公证监督管理130
第五节 公证具体事务132
一、经济事务公证132
二、民事事务公证132
三、涉外公证133
第六节 公证法律责任134
一、民事责任135
二、行政责任136
三、刑事责任137
第八章 法律援助工作139
第一节 法律援助及其管理机构139
一、法律援助概述139
二、中国法律援助的定义与特征141
三、法律援助的管理机构143
四、法律援助的宗旨144
五、法律援助的意义147
第二节 法律援助的条件、范围和形式148
一、法律援助的对象148
二、确定法律援助对象的原则148
三、我国法律援助对象的一般条件149
四、法律援助的范围150
五、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事项151
六、法律援助的形式151
第三节 法律援助的实施程序153
一、申请程序154
二、审查批准程序154
三、指派程序155
四、承办案件155
五、结案及法律援助费用的核算与支付156
六、法律援助案件的监督156
第四节 法律援助的管辖157
一、法律援助管辖的概念157
二、级别管辖157
三、地域管辖160
四、指定管辖161
第五节 法律援助经费162
一、法律援助经费的概念162
二、法律援助经费来源162
三、法律援助经费的管理与使用166
第九章 安置帮教工作169
第一节 安置帮教工作概述169
一、安置帮教工作的定位170
二、安置帮教工作的组织机构172
三、安置帮教工作的任务174
四、安置帮教工作的基本原则175
五、安置帮教工作的地位与作用177
六、安置帮教工作制度179
第二节 安置帮教工作的内容180
一、安置180
二、保护183
三、指导189
四、教育191
第三节 安置帮教的程序与方法192
一、安置帮教的工作程序192
二、安置帮教的工作方法194
三、安置帮教的工作艺术197
第十章 人民调解工作205
第一节 人民调解工作概述205
一、人民调解的相关概念205
二、人民调解的特征206
三、人民调解的性质206
四、人民调解的任务207
五、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208
六、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209
七、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210
八、人民调解工作方针211
第二节 人民调解机制212
一、人民调解组织212
二、人民调解员213
三、人民调解工作制度214
四、人民调解的工作程序216
五、调解纠纷的主要方式220
六、调解协议221
七、民间纠纷的预防225
第十一章 法制宣传与依法治理工作227
第一节 基层普法教育227
一、基层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和主要内容227
二、基层普法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228
三、普法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230
四、关于普法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优化231
五、农村普法教育的新途径233
第二节“12348”法律服务专线235
一、“12348”法律服务专线的产生和发展235
二、“12348”法律服务的组织机构与职责236
三、“12348”法律服务的性质和作用237
四、“12348”法律服务的运作和管理制度237
五、“12348”法律服务与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239
第三节 依法治理工作241
一、依法治理的概念241
二、依法治理的特征241
三、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要求242
四、依法治理工作方式245
第十二章 基层法律服务248
第一节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概述248
一、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起源与发展248
二、基层法律服务的社会作用250
三、基层法律服务的业务内容251
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现状252
五、司法部关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设想252
第二节 基层法律服务所253
一、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概念、性质和种类253
二、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254
三、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变更和注销255
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55
五、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制度建设258
六、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制度259
七、基层法律服务的基本程序260
第三节 我国基层法律服务所转型问题261
一、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原因261
二、基层法律服务所改革转型的方向264
三、关于基层律师的可行性研究266
四、我国律师分级制度的历史回顾273
第十三章 社区矫正工作276
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矫正276
一、社区276
二、我国的社区277
三、社区矫正的概念278
四、社区矫正工作的定位285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基本任务285
一、执行刑罚286
二、监督管理286
三、娇正教育287
四、危机干预287
五、社会救助288
六、恢复秩序288
第三节 社区矫正模式289
一、社区矫正模式概述289
二、上海模式293
三、北京模式295
四、上海模式与北京模式的比较296
五、其他模式297
第四节 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299
一、矫正对象的接收299
二、入矫教育300
三、危险性控制301
四、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301
五、行为矫正301
六、职业技能培训301
七、解矫教育302
八、社区服务302
九、个案矫正302
十、心理娇治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