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表现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表现学
  • 高建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4090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217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信息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表现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为什么要建立信息表现学3

第一章 什么是信息表现学3

第一节 信息的内涵与外延3

第二节 信息的基本特征与分类8

第三节 信息表现学的内涵与外延13

第二章 信息表现学与科学知识一体化趋势16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点16

第二节 科学的分化与综合21

第三节 信息表现学的建立与科学知识一体化趋势28

第三章 信息表现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31

第一节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表现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31

第二节 信息表现学的建立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41

第三节 信息表现学的建立将促进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转变42

第四章 信息表现学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49

第一节 人才类型与交叉科学创新人才的特点49

第二节 学科交叉与学科范式的转换52

第三节 信息表现学的建立有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56

第五章 信息表现学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0

第一节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可以使人们更加聪明智慧60

第二节 信息表现学的建立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62

第三节 信息表现学的建立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4

下编 信息表现学的建立69

第六章 宇宙、太阳系、地球与生命的起源69

第一节 实事求是与缺事求是69

第二节 科学假说73

第三节 关于人类进行科学研究之原因与动力的分析77

第四节 宇宙、太阳系、地球与生命的起源79

第五节 空间和时间90

第七章 科学技术93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93

第二节 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间的辩证关系96

第三节 科学与文化102

第四节 系统科学105

第五节 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118

第八章 科学与宗教123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123

第二节 宗教的实质132

第三节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136

第四节 科学与宗教都是人类表现自然界信息的结果142

第九章 神与科学145

第一节 哲学发展的历程即是创造神及祛神的过程146

第二节 神如何出现在人的想象与体验中147

第三节 人类寻神史中最初与持续的基础156

第四节 通向神的缤纷图景(印度宗教)163

第五节 亚洲诸宗教168

第六节 亚伯拉罕系统诸宗教181

第七节 人类对神的探寻195

第八节 人类掌握知识是为了预测与控制196

第十章 符号与符号学199

第一节 符号199

第二节 数学符号207

第三节 符号学219

第十一章 文字与语言228

第一节 符号语与图语228

第二节 文字的性质和作用244

第三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248

第四节 语言的产生261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体系与谱系272

第六节 体态语言279

第十二章 语言学295

第一节 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296

第二节 语言学的几种分类297

第三节 语言学的边缘学科和内部分科302

第四节 现代语言学的产生303

第五节 结构语言学305

第六节 工程语言学313

第七节 辅助语言学314

第八节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319

第十三章 速记学概述326

第一节 速记学的原理326

第二节 速记与语言文字329

第三节 速记发展简史331

第四节 速记的主要作用333

第五节 汉音速记举例336

第十四章 数学340

第一节 数学与其定义340

第二节 数学史的分期342

第三节 数学——不易看见的文化348

第四节 数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354

第五节 数学语言358

第六节 关于数学的本质等问题的分析362

第十五章 文明之源——物理学381

第一节 物理学概述381

第二节 物理学思想精华之凝练390

第三节 物理学的发展趋势392

第四节 物理学与自然哲学396

第五节 物理学与美学400

第六节 物理学与社会科学404

第十六章 信息表现学的学科体系407

第一节 传统的学科分类407

第二节 信息表现学的学科分类410

第三节 信息表现学的学科构成412

第十七章 信息表现学的研究方法414

第一节 人类认识世界的三种方式414

第二节 促进学科分化416

第三节 加强学科的交叉聚合418

第四节 聚散共生:新学科体系建构、完善的基本特征422

第十八章 信息表现学对我们的要求426

第一节 恰当地界定“科学”的定义426

第二节 中国科研机构的设置428

第三节 探索用信息表现学构建一个共同的方法平台430

参考文献432

后记4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