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丛书 第4编 13 社会科学总类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乔启明著;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
- ISBN:7805697418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684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7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国丛书 第4编 13 社会科学总类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1
第一章 农村社会与农村社会经济学2
第一节 农村社会的概念2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的兴起3
第三节 农村社会经济学的范围5
第四节 中国农村社会现状7
第二编 人口基础11
第二章 农村人口教量与分布15
第一节 农村与都市的区划15
一、村庄15
二、市镇18
三、城市19
第二节 全国总户口与农户口20
一、总户口20
二、农户口26
第三节 各省区农村人口数量30
第四节 各省区农村人口密度32
一、全国人口密度33
二、耕地人口密度37
第五节 结论41
第三章 农村人口组合44
第一节 性别44
一、性别实况44
二、性别比较52
三、性别差异原因54
四、高性比例对于社会的影响56
第二节 年龄分配58
一、五岁分组法59
二、十岁分组法61
三、少壮老分组法63
四、牛氏分组法64
等三节 婚姻状况六五65
一、婚姻概况65
二、结婚年龄68
三、结婚率74
第四节 结论77
第四章 农村人口消长77
第一节 生育率77
一、普通生育率77
二、已婚女子生育率84
三、差别生育率95
四、出生性比例96
第二节 死亡率99
一、普通死亡率100
二、精密死亡率106
三、婴儿死亡率110
四、差别死亡率115
第三节 自然增加率116
第四节 生命指数123
第五节 结论126
第五章 农村人口迁徙129
第一节 迁徙数量130
第二节 迁徙原因135
一、迁出原因135
二、迁入原因137
三、家庭迁徙原因138
第三节 迁徙质量140
一、迁徙年龄140
二、迁徙性别140
三、迁徙职业141
第四节 迁徙方向144
第五节 迁徙年限146
第六节 结论147
第三编 经济基础151
第六章 自然环境152
第一节 地势152
第二节 土壤155
第三节 气侯160
第四节 结论165
第七章 土地面积167
第一节 土地总面积167
第二节 已垦土地面积170
第三节 未垦土地面积184
第四节 可垦未垦土地面积189
第五节 耕地面积增减趋势193
第六节 结论195
第八章 土地利用198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意义198
第二节 农场大小202
第三节 农场面积用途分配203
第四节 农场布置207
一、农场布置现状208
二、田地分割弊害210
三、田地分割原因211
四、改革方案212
第五节 农作物213
一、主要作物种类213
二、作物面积217
三、作物分布220
四、作物季节221
第六节 复种指数2213
第七节 土地利用的改良226
第八节 结论228
第九章 农佃制度230
第一节 田产权分配概况232
第二节 纳租制度235
一、地租起源235
二、租制分布236
三、租额权衡238
四、缴租时期地点及手续257
第三节 租法租约与租期258
第四节 佃农与其他农户状况比较261
一、经济状况262
二、社会状况263
第五节 租佃制度存废问题263
第六节 租佃制度的改良265
第七节 结论266
第四编 文化基础269
第十章 农村家庭270
第一节 农村家庭特质271
一、形态特质271
二、社会心理特质272
三、功用特质273
第二节 农村家庭组织274
第三节 农村家庭大小277
第四节 农村家庭职业281
第五节 农村家庭问题283
一、婚姻问题283
二、社会问题285
三、大家庭与小家庭286
第六节 结论286
第十一章 农村教育289
第一节 农村教育的重要289
第二节 农民知识程度290
一、文盲数量291
二、已受教育者的受教状况292
第三节 农村教育现状293
一、农村小学295
二、私塾297
第四节 农村教育衰落原因299
第五节 农村教育改进301
第六节 结论304
第十二章 农村卫生306
第一节 农村卫生测度方法307
第二节 农村卫生现况307
一、城市与农村死亡率比较307
二、疾病纪录308
第三节 农村卫生疏忽原因312
第四节 农村卫生组织313
第五节 农村卫生改进方法318
第六节 结论318
第十三章 农业技术320
第一节 农业技术演进320
一、原始农具320
二、畜力使用321
三、灌溉322
四、耕作方法323
第二节 农业技术发展停滞原因325
第三节 农业技术与生产327
一、生产技术与农场劳力327
二、生产技术与作物产量328
第四节 农业技术与人口329
第五节 农具330
一、农具投资334
二、农具使用334
三、交替农具338
第六节 农业技术改进339
第七节 结论343
第十四章 农村娱乐346
第一节 农村娱乐的重要346
第二节 农村娱乐功能347
第三节 农村娱乐特质348
第四节 农村娱乐种类349
第五节 农村娱乐缺点351
第六节 农村娱乐改进354
第七节 结论356
第十五章 农村宗教358
第一节 宗教起源358
第二节 农村宗教之影响359
第三节 中国农村宗教发展史361
第四节 中国农村宗教特质364
第五节 农村寺庙概况365
第六节 其他农村宗教组织371
第七节 诸教评价373
第八节 农村宗教改进方案376
第九节 结论377
第五编 农民生活379
第十六章 农民生活程度379
第一节 生活程度之意义379
第二节 生活用品之分类381
第三节 生活用品之价值383
第四节 佃权与生活程度389
第五节 生活程度变迁概况391
第六节 生活程度低落之原因392
第七节 生活改进方案394
第八节 结论395
第十七章 食物营养397
第一节 食物之性质与营养素397
第二节 生理上之营养需要399
一、营养与热量400
二、蛋白质400
三、碳水化合物与脂肪401
四、无机盐类402
五、维他命402
第三节 我国农民食物消费概况403
第四节 农民膳食的营养研究410
一、总热量410
二、蛋白质413
三、钙磷铁415
四、维他命416
第五节 膳食的改进418
第六节 结论420
第六编 农村组织423
第十八章 农村组织423
第一节 农村组织的意义423
第二节 农村组织的功能425
第三节 我国农村组织的性质与重要427
第四节 农村组织的种类428
第五节 农村组织的原则431
第六节 农村组织的单位433
第七节 农村组织的困难437
第八节 结论438
第十九章 农村组织与建设440
第一节 乡村建设运动史略440
第二节 乡村建设运动检讨444
第三节 乡村建设与农村组织444
第四节 农会447
第五节 结论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