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质量管理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宏观质量管理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1020531.jpg)
- 王泽洪,周德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978750667161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151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宏观质量管理-概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宏观质量管理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质量1
一、质量的概念1
二、质量特性及分类3
三、影响质量的相关因素4
四、质量概念的演进6
第二节 质量管理8
一、质量管理概念8
二、质量管理大师的质量理念11
第三节 质量管理分类13
一、微观质量管理13
二、宏观质量管理14
三、微观质量管理和宏观质量管理的区别15
第四节 宏观质量管理15
一、宏观质量管理的概念16
二、宏观质量管理的分类16
第二章 宏观质量管理一般原理25
第一节 宏观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25
一、市场失灵与宏观质量管理26
二、我国政府职能中质量管理定位29
三、我国转型期政府质量管理主导作用30
第二节 政府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现实必要性32
一、加强质量管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32
二、加强质量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33
三、加强质量管理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有力支撑34
四、加强质量管理是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35
五、加强质量管理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迫切需要36
第三节 宏观质量管理的内容36
一、宏观质量管理的内容框架36
二、质量发展管理与质量安全监管的关系37
三、质量安全38
四、质量发展39
五、质量基础支撑40
第四节 宏观质量管理的手段40
一、宏观调控40
二、市场准入40
三、质量监管41
四、行业自律41
五、舆论监督41
六、公共服务42
第五节 宏观质量管理基本原则42
一、区别行权的原则42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43
三、质量安全优先原则43
四、监管独立性原则44
五、成本效益原则44
六、法定授权原则45
七、信息公开原则45
第六节 宏观质量管理的风险与救济46
一、宏观质量管理风险的根源46
二、宏观质量管理救济原则48
第三章 宏观质量管理历程49
第一节 我国宏观质量管理历史沿革49
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质量管理49
二、新中国宏观质量管理发展历程54
三、我国宏观质量管理的机构沿革58
四、我国地方宏观质量管理工作59
第二节 国外宏观质量管理61
一、美国质量管理61
二、日本质量管理68
三、欧盟质量管理73
四、发达国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结78
第四章 质量发展83
第一节 概述83
一、政府介入质量发展管理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的必要补充83
二、政府介入质量发展管理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职能的重要内容83
三、政府介入质量发展管理是适应现阶段我国国情的必要措施84
四、政府介入质量发展管理是国外先进国家的成功实践84
五、政府介入质量发展管理是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责任85
第二节 质量发展规划86
一、编制质量发展规划的意义86
二、编制质量发展规划的依据87
三、编制质量发展规划的程序87
第三节 质量发展政策引导88
一、农产品质量发展政策88
二、工业产品质量发展政策89
三、服务质量发展政策91
四、质量人才素质培育政策92
五、出口品牌扶持政策92
六、政府优先采购名优产品政策94
第四节 质量发展激励95
一、概述95
二、政府质量奖96
三、品牌建设100
第五节 质量绩效考核评价116
一、概述116
二、质量指标117
三、绩效考核121
四、质量兴(强)市评价127
第五章 质量准入129
第一节 质量许可129
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129
二、食品质量安全准入许可131
三、特种设备资格认可133
四、计量行政许可133
五、其他特殊产品准入管理134
六、我国质量许可制度的问题、建议134
第二节 质量认证137
一、概述137
二、我国质量认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139
第三节 质量标准141
一、概述141
二、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143
第六章 质量监督管理149
第一节 质量监督管理概述149
一、国家行政监督149
二、行业监督149
三、社会(群众)监督150
第二节 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建设150
第三节 我国质量监督管理的制度措施151
一、监督抽查151
二、日常监管152
三、执法惩戒153
第四节 重点产品的专项监管154
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154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155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155
四、药品监管156
第七章 质量风险管理与救济158
第一节 质量风险管理158
一、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158
二、质量风险管理流程159
三、质量风险管理措施160
第二节 质量缺陷产品召回161
一、概述161
二、实施缺陷产品召回的必要性162
三、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措施163
第三节 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166
一、产品侵权损害赔偿166
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168
三、产品质量安全社会救助168
第八章 宏观质量监管体制170
第一节 国外质量监管体制170
一、美国质量监管体制170
二、日本质量监管体制173
三、欧盟质量监管体制175
四、发达国家质量监管体制的启示176
第二节 我国政府质量监管体制现状178
第三节 我国政府质量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80
一、质量法律制度不健全181
二、监管模式不科学182
三、监管职能履行不到位183
四、监管系统外部开放性不够184
第四节 改进和完善我国政府质量监管体制的思考184
一、建立健全质量法律体系184
二、组建高效的政府质量监管机构185
三、完善科学的政府质量监管系统186
第九章 质量技术检测平台建设188
第一节 概述188
一、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分类188
二、质量检测平台的主要功能191
三、常规质量检测平台实验室及配套设施推荐设置191
第二节 我国质量技术检测平台现状194
第三节 我国质量技术检测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95
一、管理政策和规范不完善,多头管理,重复建设195
二、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评价、评审体系混乱196
三、地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建设政府投入不足,检测能力不强197
四、政府检测任务与市场委托检测任务不分,政府检测权威性存疑197
第四节 加强质量技术检测平台建设的措施199
一、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建设199
二、加强对我国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统一规划和管理200
三、提升公共技术检测服务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00
四、加快技术检测机构改革步伐,积极稳妥培育市场中介检测市场201
五、妥善应对来自境外的技术检测机构的竞争和挑战202
第十章 质量文化建设203
第一节 概述203
一、质量文化的内涵203
二、质量文化的主要内容205
三、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06
四、建设质量文化的主要措施208
第二节 国外几个主要发达国家质量文化发展的特征208
一、美国质量文化208
二、日本质量文化213
三、德国质量文化215
第三节 我国质量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218
一、质量法治文化建设219
二、质量教育文化建设222
三、质量诚信文化建设224
四、质量道德文化建设229
第十一章 企业质量管理233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作用233
一、发挥企业质量管理主体作用的必要性233
二、发挥企业质量管理主体作用的途径234
第二节 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235
一、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235
二、质量统计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235
三、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236
第三节 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模式及方法237
一、ISO质量管理体系237
二、六西格玛管理239
三、精益管理240
四、“零缺陷”质量管理241
五、标杆对比242
六、卓越绩效管理模式243
第四节 企业质量管理与宏观质量管理的关系244
一、不同国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244
二、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与宏观质量管理的关系245
第五节 政府在推动质量兴企中作用探析247
一、督促企业构建质量管理制度,发挥企业质量主体作用247
二、帮助强化企业质量基础工作,练好质量兴企“基本功”247
三、引导企业导入先进质量方法,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248
四、指导企业抓好品牌培育,实施名牌战略248
五、积极实施绩效评价,建立质量兴企的政府促动机制248
参考文献255
后记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