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诗词格律启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诗词格律启蒙
  • 江建名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203148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诗词格律-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诗词格律启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基础知识1

第一节 汉字概说1

1.1汉字的演进1

1.2汉字的特点3

1.3汉字的类别4

1.4汉字的形体5

1.5汉字的反切5

1.6汉字的通假6

1.7汉字的训诂6

第二节 四声和平仄8

2.1四声8

2.2平仄10

第三节 音韵和韵书12

3.1音韵学术语12

3.2韵书的形成14

3.3韵书的编排法15

3.4 A类韵书简介15

3.5 B类韵书简介19

第二章 古体诗律21

第一节 概说21

第二节 有关诗的一些术语23

第三节 古体诗的句式27

3.1古体诗的基本句式27

3.2七言句和五言句的拗句句式总例29

第四节 古体诗的对仗34

第五节 古体诗的用韵35

第六节 古歌谣37

第七节 诗骚体41

7.1《诗经》的格律41

7.2《楚辞》和骚体诗的特点45

第八节 乐府体47

第九节 古风体51

9.1古体绝句51

9.2入律的古风52

9.3转韵式古体诗53

第十节 元和体56

第十一节 杂言诗59

第三章 近体诗律61

第一节 概说61

第二节 格律诗的基本句式64

2.1律句基本型64

2.2宽严口诀65

2.3对粘规则66

2.4律句与准律句的标准句式67

第三节 平韵律诗诗谱69

3.1平韵七绝诗谱69

3.2平韵七律诗谱70

3.3平韵五绝诗谱71

3.4平韵五律诗谱71

第四节 仄韵律诗诗谱72

4.1仄韵七绝诗谱73

4.2仄韵七律诗谱73

4.3仄韵五绝诗谱74

4.4仄韵五律诗谱75

第五节 排律76

5.1概说76

5.2平韵排律77

5.3仄韵排律78

5.4转韵排律79

5.5如何厘清排律与古体诗的关系?80

第六节 近体诗的对仗81

6.1对仗句概说81

6.2对仗的联位及其示例82

6.3对仗的门类89

6.4对仗的宽严90

6.5对仗的技巧92

6.6对仗的避忌94

第七节 近体诗的用韵95

7.1近体诗的传统用韵原则95

7.2近体诗的正韵格与变韵格95

7.3近体诗的和韵、限韵、叠韵及唱酬101

7.4近体诗的用韵技巧及其避忌103

第八节 近体诗的“八病”辨析104

第九节《佩文诗韵》简介106

第四章 词律109

第一节 词的起源109

第二节 词的风格112

2.1盛唐、中唐时期的词风112

2.2晚唐、五代的“花间派”和“后主派”113

2.3宋词的婉约派和豪放派114

第三节 词的特点116

第四节 词的别称117

第五节 词的类别119

5.1小令、中调和长调119

5.2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和叠韵120

5.3换头词和不换头词121

5.4令、引、近、慢121

5.5平韵词、仄韵词和转韵词122

5.6散词和联章123

第六节 词调及其繁衍123

6.1词牌、词题、词调和词谱123

6.2词牌的来源124

6.3词调的繁衍126

第七节 音阶、律吕和宫调129

7.1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129

7.2律吕130

7.3宫调132

第八节 词的句式134

第九节 词的对仗139

第十节 词的用韵140

10.1词与诗在用韵上的区别140

10.2词的叶韵方式141

10.3叶韵词的三种境界142

第十一节《词林正韵》简介144

第十二节 词谱正格一百例145

12.1十六字令145

12.2忆江南145

12.3渔歌子146

12.4潇湘神146

12.5捣练子146

12.6章台柳147

12.7金缕曲147

12.8江南春148

12.9忆王孙148

12.10调笑令149

12.11如梦令149

12.12思帝乡150

12.13天仙子150

12.14定西番151

12.15 长相思152

12.16相见欢152

12.17长命女153

12.18生查子153

12.19昭君怨154

12.20玉蝴蝶155

12.21点绛唇155

12.22浣溪沙156

12.23霜天晓角156

12.24采桑子157

12.25诉衷情158

12.26巫山一段云158

12.27卜算子159

12.28减字木兰花159

12.29菩萨蛮160

12.30好事近161

12.31谒金门161

12.32忆秦娥162

12.33清平乐163

12.34更漏子163

12.35阮郎归164

12.36喜迁莺165

12.37贺圣朝165

12.38摊破浣溪沙166

12.39眼儿媚167

12.40人月圆167

12.41三字令168

12.42桃源忆故人169

12.43武陵春169

12.44太常引170

12.45少年游171

12.46烛影摇红171

12.47偷声木兰花172

12.48西江月173

12.49南歌子173

12.50醉花阴174

12.51浪淘沙175

12.52鹧鸪天175

12.53梁州令176

12.54南乡子177

12.55玉楼春177

12.56鹊桥仙178

12.57虞美人179

12.58夜游宫180

12.59一斛珠180

12.60小重山181

12.61踏莎行182

12.62临江仙182

12.63一剪梅183

12.64蝶恋花184

12.65钗头凤185

12.66破阵子186

12.67渔家傲186

12.68苏幕遮187

12.69淡黄柳188

12.70谢池春189

12.71解佩令190

12.72青玉案190

12.73江城子191

12.74风入松192

12.75醉翁操193

12.76满江红194

12.77凄凉犯195

12.78水调歌头196

12.79凤凰台上忆吹箫197

12.80满庭芳198

12.81汉宫春199

12.82八声甘州200

12.83暗香200

12.84声声慢202

12.85扬州慢203

12.86念奴娇204

12.87桂枝香205

12.88霓裳中序第一206

12.89石州慢207

12.90水龙吟208

12.91雨霖铃209

12.92永遇乐210

12.93望海潮211

12.94疏影212

12.95沁园春213

12.96贺新郎214

12.97摸鱼儿215

12.98兰陵王216

12.99六州歌头217

12.100莺啼序219

第五章 杂体诗词格律221

第一节 概说221

第二节 联句诗221

2.1柏梁体222

2.2律体联句225

第三节 集句诗227

3.1概述227

3.2集句成诗229

3.3集句成词230

3.4《牡丹亭》集句诗中某些败笔及其启示232

第四节 连环诗236

4.1盘中诗236

4.2叠字连环诗237

第五节 回文诗240

5.1概述240

5.2回文诗的主要形式242

5.3传统回文诗245

5.4叠字回文诗246

5.5苏若兰的“璇玑图”248

第六节 宝塔诗251

6.1双句式宝塔诗251

6.2单句式宝塔诗252

第七节 嵌字诗254

7.1概述254

7.2建除体嵌字诗255

7.3嵌八音诗255

7.4嵌六府诗255

7.5嵌六甲诗255

7.6嵌属相诗256

7.7嵌数字诗256

7.8嵌一字诗257

7.9嵌药名诗258

7.10嵌人名诗258

7.11嵌地名诗259

7.12嵌词牌诗259

第八节 藏字诗260

第九节 剥皮诗261

第十节 陡转诗267

第十一节 析字诗与离合诗268

11.1析字诗269

11.2离合诗269

第十二节 福唐独木桥体272

第六章 新体诗词格律275

第一节 汉语拼音常识简介275

第二节 四部过渡性B类韵书简介279

第三节 创立新体诗词的约法三章285

第四节 不同体裁的诗词判别法287

第五节 新体格律诗词的标准谱式示例288

5.1新体平韵七律标准谱式示例289

5.2新体仄韵七律标准谱式示例290

第六节 编制《新体诗词韵书》的若干认识291

6.1编制《新体诗词韵书》的必要性291

6.2新旧诗词谱式可以而且应该一脉相承291

6.3韵书改革中的“双轨制”292

6.4《新体诗词韵书》应以普通话为基准292

6.5韵部的确认原则:一身一本韵293

6.6韵类的确认原则:等身可通韵294

6.7“四声论”还是“两声论”或“八声论”294

6.8轻声字问题295

6.9儿化音问题296

6.10韵书的两大功能及其精编与简编问题297

第七节《新体诗词韵书》的编制说明297

第七章 诗词语法概说301

第一节 赋比兴法301

1.1赋的运用302

1.2比的运用303

1.3兴的运用305

第二节 省略法305

2.1省略主语306

2.2省略谓语307

2.3省略宾语308

2.4省略虚词309

2.5姓名或地名的省略309

第三节 倒装法310

3.1主语与谓语的倒装311

3.2宾语前置311

3.3其他句子成分的倒装312

第四节 夸张法313

第五节 拟人法314

第六节 炼字法315

第七节 拗救法319

附录一 入声字表325

附录二 佩文诗韵简编327

附录三 新体格律诗词韵书349

附录四 诗艺切磋一则383

参考文献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