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郑市文物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郑市文物志
  • 新郑市文物管理局编;寇玉海主编;靳宝琴,李朝霞,冯智根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750341762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金融家-列传-中国-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郑市文物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4

第一节 文物保护4

一、文物保护管理机构4

1、新郑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4

2、新郑市文物管理局4

3、新郑市文物保护管理所5

4、新郑市博物馆5

5、郑王陵博物馆6

6、欧阳修陵园保护管理所6

7、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7

8、黄帝故里景区管理处7

9、始祖山景区管理处7

二、文物普查7

三、文物保护措施9

1、文物宣传9

2、建立文物保护规章制度10

3、建立文物保护网络12

四、打击文物犯罪13

第二节 考古发掘14

一、郑韩故城发掘15

二、裴李岗遗址发掘17

三、沙窝李遗址发掘18

四、唐户遗址发掘18

第三节 文物展览18

第四节 文物资源开发与利用20

一、黄帝文化研究与黄帝故里景区开发建设21

二、始祖山黄帝文化景区24

三、郑风苑景区25

四、郑王陵博物馆26

五、韩国地下冷藏遗址27

六、欧阳修陵园28

七、李诫墓的保护利用30

第二章 古文化遗址32

第一节 裴李岗文化遗址32

一、裴李岗遗址33

二、沙窝李遗址37

三、西土桥遗址39

四、岭西遗址39

五、岗时遗址39

第二节 仰韶文化遗址39

一、唐户遗址40

二、高坡岩遗址42

三、洪府遗址42

四、古城遗址43

五、王垌遗址43

六、岳庄遗址44

七、南李庄遗址44

八、人和寨西南场遗址44

九、大朱庄遗址45

十、官庄遗址45

第三节 龙山文化遗址45

一、大司遗址46

二、金钟寨遗址46

三、于寨遗址47

四、人和寨遗址47

五、高千庄遗址48

六、水泉遗址48

七、店张遗址48

第四节 夏、商文化遗址49

一、望京楼遗址49

二、三里岗遗址49

三、小庄王遗址50

四、下申河遗址50

五、郭寨沟遗址50

六、裴商庙遗址50

七、马垌遗址51

八、二郎店遗址51

九、街东曹遗址51

附:西周以降遗址统计表51

第三章 古城址54

一、人和寨龙山文化古城54

二、郑韩故城55

(一)郑韩故城的由来55

(二)城垣的分布与现状56

(三)郑国、韩国宫殿遗址59

(四)手工业作坊遗址63

1.铸铜遗址64

2.铸铁遗址64

3.制陶遗址65

4.制骨遗址69

5.制玉遗址70

6.缫丝作坊遗址70

7.郑国铸币遗址70

(五)其它遗址71

1.阁老坟韩国地下冷藏遗址71

2.官署建筑基址72

3.仓窖遗址72

4.军事区73

5.兵器窖藏73

(六)郑韩故城墓葬区76

三、华阳故城76

四、烛之武城78

五、苑陵故城78

六、古城村汉代古城址80

七、新郑县城81

第四章 古墓葬85

第一节 帝王陵85

一、轩辕墓85

二、郑公墓87

1.郑公“中”字型大墓87

2.郑“子婴”大墓88

3.郑武公墓93

三、韩王陵94

1.许岗韩王陵94

2.王行庄韩王陵95

3.苗庄韩王陵96

4.冢岗韩王陵97

5.暴庄韩王陵97

6.胡庄韩王陵98

7.宋庄韩王陵98

8.冯庄韩王陵99

9.柳庄韩王陵99

10.七里井韩王陵100

四、后周皇陵101

1.嵩陵101

2.庆陵102

3.懿陵103

4.顺陵104

第二节 名人墓113

一、伯夷、叔齐墓113

二、祭仲墓113

三、子产墓114

四、渔父子冢116

五、裴度墓117

六、白锽墓118

七、陈省华、陈尧佐、陈尧叟墓119

八、王曾墓119

九、吕夷简墓120

十、杨朴墓121

十一、吴育墓121

十二、王德用墓122

十三、欧阳修家族墓123

十四、曾公亮墓127

十五、吕公著墓128

十六、鲁宗道墓128

十七、林特墓128

十八、郑居中墓129

十九、李诫墓129

二十、高魁墓131

二十一、高拱墓131

二十二、高捷墓132

二十三、高掇墓133

二十四、司鼐墓133

二十五、张光祖墓133

二十六、刘桢墓134

二十七、刘埥墓135

二十八、刘光三墓135

二十九、王鉁墓136

第三节 墓葬区137

一、郑国贵族墓地137

二、金须胡庄墓葬区137

三、李马墓葬区138

四、周庄墓葬区138

五、烈礓坡、蔡庄墓葬区139

六、河李墓葬区139

七、车站墓葬区140

八、付庄墓葬区140

九、能庄墓葬区140

十、山水寨沟墓葬区141

附:大型汉代墓葬统计表141

第五章 古代建筑143

第一节 寺、庙、宫、观143

一、幽胜寺143

二、水月寺144

三、风台寺145

四、卧佛寺145

五、古禅寺146

六、观音寺147

七、石洞寺148

八、崇孝寺148

九、华阳寨清真寺149

十、东关清真寺150

十一、轩辕庙150

十二、轩辕宫151

十三、关帝庙151

十四、太乙宫(沙冢庙)152

十五、三皇庙152

十六、显龙宫153

十七、城隍庙153

十八、文庙153

十九、太清观155

二十、泰山东岳庙156

二十一、霹雳店东岳庙156

第二节 祠堂158

一、少典祠158

二、西关子产祠158

三、东关子产祠158

四、汉留侯祠158

五、三贤祠159

六、白氏祠堂159

七、十贤祠159

八、许衡祠159

九、高拱祠堂160

第三节 亭、台、楼、阁161

一、积粟台161

二、宣圣台161

三、武公台161

四、望母台161

五、梳妆台162

六、驻节台162

七、鉴忠堂宝谟楼163

八、魁星楼163

九、澄心洞达观亭164

十、文昌阁164

第四节 名人故里165

一、轩辕故里165

二、子产故里166

三、白居易故里167

四、许衡故里167

第五节 衙署、民居及其它168

一、新郑县衙168

二、刘家院楼169

三、茨山书院170

四、后屯基督教堂170

五、轩辕桥170

六、风后岭石寨墙171

七、千户寨171

八、黄帝传说遗迹172

1、轩辕丘172

2、黄帝御花园172

3、黄帝避暑洞172

4、黄帝饮马泉172

5、黄帝拜华盖童子处173

附:新郑周边黄帝活动遗迹及纪念黄帝古迹统计表173

第六章 坊、塔、碑刻176

第一节 石牌坊176

第二节 塔178

一、荆王石塔178

二、清林寺石塔179

三、凤台寺塔179

四、卧佛寺塔181

第三节 造像与经幢182

一、天保三年刘绍安造像碑182

二、天保十年刘绍安造像碑183

三、都邑主丁思善造像碑184

四、天统二年刘绍安造像184

五、刘陆造像185

六、石进造像185

七、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186

八、妙法莲花经石幢186

九、千佛石幢186

第四节 碑、志、题记187

一、唐寿春郡霍山县丞崔澣墓志铭187

二、宋朝散大夫太子宾客致仕林公(潍)墓志铭188

三、欧阳修夫人薛氏墓志铭189

四、宋朝请大夫管勾南京鸿庆宫欧阳公(棐)墓志铭190

五、宋承议郎欧阳君(辩)墓志铭191

六、宋朝议大夫太府少卿致仕石君(谔)墓志铭191

七、清周莼浦及德配和宜人墓志铭192

八、陈尧佐自撰墓碑194

九、重修太清观志碑194

十、泰山东岳庙碑196

十一、(重修)轩辕宫三皇殿记碑196

十二、摩崖题记197

十三、重修古景幽胜寺记碑197

十四、瓜皮碑197

十五、《醉翁亭记》石刻198

十六、关帝庙槐抱碑200

十七、古槐行石刻201

十八、重修大殿记201

十九、许鲁斋故里碑202

二十、重修新郑文庙碑记203

二十一、河南新郑古器出土纪念之碑204

第七章 珍贵文物206

一、青铜器206

1.素面铜爵(夏)206

2.云雷纹铜鼎(商)206

3.弦纹铜鬲(商)207

4.饕餮纹铜爵(商)207

5.饕餮纹铜爵(商)207

6.三角夔纹铜觚(商)207

7.饕餮纹铜斝(商)207

8.饕餮纹铜罍(商)208

9.饕餮纹铜盘(商)208

10.青铜钺(商)208

11.铜戈(商)208

12.“王作亲王”铭铜鬲(西周)208

13.龙纹方壶(西周)209

14.环带纹铜軎辖(西周)209

15.蟠虺纹曲耳铜鼎(春秋)209

16.蟠螭纹沿耳铜鼎(春秋)209

17.蟠螭纹带盖鼎(春秋)210

18.夔龙纹铜鬲(春秋)210

19.蟠螭纹方甗(春秋)210

20.窃曲纹铜簋(春秋)210

21.蟠虺纹铜簠(春秋)211

22.蟠虺纹铜敦(春秋)211

23.莲鹤方壶(春秋)211

24.龙耳虎足方壶(春秋)212

25.蟠螭纹铜圆壶(春秋)212

26.云龙纹铜罍(春秋)212

27.虎形尊(春秋)213

28.兽耳熊足铜?(春秋)213

29.兽足鹰钮铜盘(春秋)213

30.兽首铜匜(春秋)213

31.蟠螭纹垂腹铜鉴(春秋)213

32.“王子婴次”铭炉(春秋)214

33.铜镇墓兽(春秋)214

34.夔龙纹铜鎛钟(春秋)214

35.夔龙纹铜甬钟(春秋)214

36.铜列鼎(春秋)215

37.夔龙纹铜鬲(春秋)215

38.铜列簋(春秋)215

39.蟠虺纹铜簠(春秋)215

40.镂空足铜豆(春秋)216

41.镂空足铜敦(春秋)216

42.龙纹方壶(春秋)216

43.铜圆壶(春秋)216

44.铺首衔环耳铜盘(春秋)217

45.铜匜(春秋)217

46.铜鉴(春秋)217

47.铜编钟(春秋)217

48.蟠虺纹四牺盖铜鼎(战国)218

49.铜缶(战国)218

50.“楚王”铭铜戈(战国)218

51.“卅四年郑令”铭铜戈(战国)219

52.“卅四年”铭铜矛(战国)219

53.菱纹铜剑(战国)219

54.包银带钩(战国)219

55.鎏金兽面纹琵琶形带钩(战国)219

56.铜蒜头壶(秦)220

57.铜甗(汉代)220

58.铜鐎盉(汉代)220

59.铜鸠车(东汉)221

60.蟠螭菱纹镜(战国)221

61.重轮镜(战国)221

62.四神规矩镜(西汉)221

63.四乳四神镜(西汉)222

64.十二辰镜(西汉)222

65.昭明镜(西汉)222

66.尚方规矩镜(西汉)222

67.龙虎对峙镜(东汉)222

68.龙虎对峙镜(三国·魏)223

69.兽纹镜(三国·吴)223

70.位至三公镜(西晋)223

71.宝相花镜(唐)223

72.真子飞霜镜(唐)223

73.双鸾衔绶镜(唐)224

74.海兽葡萄镜(唐)224

75.人物故事镜(唐)224

76.铜炉(宋)224

77.铜佛立像(南朝·宋)225

78.铜观音像(宋)225

79.“汴梁路”铜权(元代)225

80.鎏金铜佛(明)225

二、陶瓷器226

1.乳钉纹陶鼎(裴李岗文化)226

2.红陶三足钵(裴李岗文化)226

3.红陶双耳圜底壶(裴李岗文化)226

4.红陶双耳三足壶(裴李岗文化)226

5.陶塑猪头(裴李岗文化)227

6.红陶罐形鼎(仰韶文化)227

7.红陶盆形鼎(仰韶文化)227

8.红陶釜形灶(仰韶文化)227

9.彩陶钵(仰韶文化)228

10.红陶瓮(仰韶文化)228

11.红陶背壶(仰韶文化)228

12.红陶白衣大口尖底瓶(仰韶文化)228

13.红陶大口尖底缸(仰韶文化)228

14.灰陶杯(龙山文化)228

15.黑陶杯(龙山文化)229

16.黑陶背壶(龙山文化)229

17.灰陶绳纹井圈(战国)229

18.灰陶“新郑瓦当”(汉)229

19.西王母玉兔画像砖(汉)229

20.轺车出行画像砖(汉)230

21.七音孔陶埙(汉)230

22.灰陶牛(晋)230

23.红陶武士俑(唐)230

24.红陶镇墓兽(唐)230

25.三彩瓶(唐)231

26.三彩豆(唐)231

27.三彩钵(唐)231

28.三彩牡丹枕(宋)231

29.三彩枕(宋)231

30.三彩牛车(宋)232

31.青瓷双系洗口壶(汉)232

32.狮形辟邪水注(西晋)232

33.白釉加彩带把瓷杯(唐)232

34.白瓷注子(唐)233

35.花釉注子(唐)233

36.白釉绿彩炉(唐)233

37.白瓷狗(宋)233

38.临汝窑青瓷碗(宋)233

39.钧瓷天蓝釉碗(宋)233

40.白地开光海水龙纹罐(宋)234

41.密县窑珍珠地玉兔望月瓷枕(宋)234

42.珍珠地折枝牡丹瓷枕(宋)234

43.珍珠地奔兔瓷枕(宋)234

44.珍珠地瓷枕(宋)234

45.白地黑花瓷枕(宋)235

46.白地黑花梅瓶(宋)235

47.白地黑花玉壶春瓶(宋)235

48.“道德清汤”瓷瓶(宋)236

49.钧瓷青蓝釉罐(元)236

50.白地赭彩开光折枝牡丹罐(元)236

51.龙泉窑青釉刻花碗(元)236

52.粉彩开光婴戏罐(清)236

53.粉彩开光人物瓶(清)237

54.粉彩花鸟瓷瓶(清)238

55.凤凰牡丹瓷尊(清)238

三、石器、玉器238

1.石磨盘、石磨棒(裴李岗文化)238

2.石铲(裴李岗文化)239

3.锯齿石镰(裴李岗文化)239

4.四面刃石斧(裴李岗文化)239

5.石斧(裴李岗文化)239

6.有肩石铲(仰韶文化)239

7.双孔石斧(仰韶文化)240

8.石凿(仰韶文化)240

9.单孔石斧(龙山文化)240

10.单孔带柄石刀(龙山文化)240

11.石磬(战国)240

12.半两钱范(西汉)241

13.单孔圆刃青玉铲(龙山文化)241

14.单孔玉斧(龙山文化)241

15.铜柄玉戈(商代)241

16.单孔玉戈(商代)241

17.双孔玉戈(商代)242

18.玉璋(商代)242

19.三孔玉钺(商代)242

20.玉瑗(商代)242

21.玉琮(商代)242

22.单孔青玉戈(西周)243

23.白玉透雕人形佩(西周)243

24.白玉透雕龙凤佩(西周)243

25.青玉龙形谷纹佩(战国)244

26.玉带钩(战国)244

27.玉韘(战国)244

28.老翁对弈玛瑙扳指(清)244

29.金链玉佩(清)245

四、货币245

1.海贝(西周)245

2.玉贝(西周)245

3.骨贝(西周)245

4.鎏金铜贝(春秋)246

5.“成白”刀币(战国)246

6.“明”字刀币(战国)246

7.“安邑二釿”布(战国)246

8.“宅阳”布(战国)246

9.“平阳”布(战国)247

10.“?子”布(战国)247

11.“安阳”布(战国)247

12.“襄垣”布(战国)247

13.“公”字布(战国)247

14.“梁邑”布(战国)247

15.“蔺”字布(战国)248

16.“贝丘”布(战国)248

17.“彘邑”布(战国)248

18.“梁正尚金尚爰”布(战国)248

19.“莆子”布(战国)249

20.“中都”布(战国)249

21.半两钱(秦)249

五、其它249

1.铁城门枢(战国)249

2.铁权(战国)249

3.部曲将印(汉代)250

4.夏宪信印(汉代)250

5.明神宗赐高拱诰命(明代)250

6.张裕钊书画册页(清代)250

7.纳玛象牙化石(远古)251

第八章 近现代遗迹遗物252

第一节 近现代遗迹252

一、新密禹抗日中心县政府旧址252

二、京广铁路双洎河大桥252

三、和庄黄水河石桥253

四、南关烈士陵园253

五、望京楼革命烈士陵园254

六、杨文杰墓254

七、贾长定墓254

八、赵馥若墓255

第二节 近现代珍贵文物256

1.蒋介石“西安蒙难”纪念章256

2.解放西藏纪念章257

3.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章257

4.人民功臣奖章257

5.解放东北纪念章257

6.华北解放纪念章258

7.解放西北纪念章258

8.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258

9.解放华中南纪念章259

10.渡江胜利纪念章259

11.剿匪胜利纪念章259

12.慰问解放军代表团纪念章260

13.解放海南岛纪念章260

14.朝鲜政府赠祖国解放战争纪念章260

15.朝鲜政府颁赠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章261

16.“和平万岁”纪念章261

17.抗美援朝纪念章261

18.慰问人民解放军纪念章261

19.湘黔边区剿匪司令部纪念章262

20.开封市总工会会员证262

21.抗美援越胜利纪念证书262

22.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387团政治处发给刘长富立功证明书263

23.民国新郑县政府发给太清观业户王砚田的土地管业执照263

24.民国新郑县政府发给花户张文魁的征收丁土钱粮执照264

25.宋钦范的土地房产所有证264

26.刘明勋分割土地契约264

27.刘栓的房产所有证265

28.冯世安的房宅所有权证明书266

29.刘新法的自留地使用证明书266

30.牛梅花承包土地合同书267

第九章 新郑市文物工作大事记268

附录292

一、新郑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表292

二、新郑市文物遗迹统计表297

三、新郑市重要考古发掘统计表310

四、新郑市博物馆举办展览一览表376

五、文献、著录目录索引381

编后记3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