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名老中医带教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名老中医带教录
  • 巫君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6500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78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伤寒论》-研究;中医学-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名老中医带教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综合部分1

1问阴阳学说之物质性1

2问 阴阳转化1

3问 病邪阴阳之犯人体阴阳1

4问 命火、心火与脾土2

5问 卫出于下焦2

6问 阴阳交、交者死3

7问 可汗、可泄4

8问 湿甚为热而舌白4

9问 温毒、暑温、湿温、温疟卫分证之用银翘散5

10问 白虎汤之运用6

11问 不渴,清营汤去黄连6

12问 阳明温病之下利7

13问 香燥药品之用7

14问 “湿热、湿温,暑必夹湿”8

15问 阴分伏热,柴胡可否代青蒿9

16问 大便坚与小柴胡9

17问 在卫兼清气,在气兼凉血10

18问 定位用药与截断法11

19问 亡阴亡阳、参附生脉11

20问 阴亏阳脱13

21问 阴亏阳脱与阴伤阳发14

22问 临床认症14

23问 肺痿上气面浮肩息脉浮大不治14

24问 老年舌青15

25问 小儿菌痢16

26问 临床用药与四时气候16

27问 产后有热之用归芎17

28问 郁热恶寒而用石膏17

29问 主症兼症之辨与治19

30问 治疗痢疾之开支河20

31问 轻可去实与危重之疾20

32问 肠梗阻、肠穿孔21

33问 咽喉证之用延胡索、酸枣仁、五味子21

34问 老年危证之生与死22

35问 常脉、病脉及其他23

36问 二十七脉、脉象仪24

37问 脉象模糊24

38问 单方秘方25

39问 地道中药25

40问 灰藋与蒴藋26

41问 金莲花与金银花26

42问 保元化滞汤之治痢26

43问 古之白酒、清酒27

44问 芦根解河豚毒,甘草绿豆解药毒27

45问 梓白皮及其代用品28

46问 类风湿关节肿胀用灸灼28

47问 旧有古方误为己创29

48问 古医籍版本与文字29

49问 学习《丹溪医集》29

50问 《丹溪医集·鼓胀》之补泻两途30

51问 丹溪对于温燥之药的评论30

52问 《傅青主女科》用药重肝肾之因31

53问 中医药学之继承与发扬31

54问 运气学说之价值31

二、《伤寒论》研究部分33

1问 太阳之为病,赅及六淫外感初期33

2问 中风与温病、风温35

3问 太阳病之不传经36

4问 “若被火者”与“若火熏之”37

5问 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38

6问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39

7问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39

8问 热在皮肤,寒在皮肤40

9问 阳浮而阴弱40

10问 桂枝加葛根汤证与葛根汤证41

11问 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42

12问 “坏病”,桂枝不中与也43

13问 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44

14问 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44

15问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45

16问 太阳病误下后,脉促胸满46

17问 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46

18问 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48

19问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49

20问 脉微缓为欲愈,脉微弱桂枝二越婢一汤49

21问 去桂还是去芍药50

22问 症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51

23问 葛根汤证及其变异53

24问 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54

25问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宜麻黄汤55

26问 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脉但浮者麻黄汤56

27问 大青龙汤,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56

28问 症异而同用大青龙57

29问 小青龙汤证病机要点58

30问 桂枝汤之使用要点59

31问 营卫不和证用桂枝汤合适否?60

32问 服麻黄汤,衄乃解;自衄者愈;因致衄者,麻黄汤61

33问 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62

34问 尺中脉微不可发汗,尺中迟不可发汗63

35问 脉浮可发汗,脉浮数可发汗63

36问 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适否?64

37问 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得小便利必自愈64

38问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65

39问 汗后诸症用药不同66

40问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68

41问 大汗后,胃中干,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69

42问 五苓散主症机理70

43问 栀子豉汤系列方证71

44问 真武汤之温阳利水72

45问 诸禁汗症兼表之治法73

46问 活看“胃中冷,必吐蛔”75

47问 汗、下先后之依据76

48问 小柴胡汤之使用79

49问 小柴胡汤,宜与不宜83

50问 如何理解“阳脉涩,阴脉弦”85

51问 腹中急痛,心中悸而烦者,均用小建中汤85

52问 误下而复用下法,大柴胡汤、小柴胡加芒硝汤、调胃承气汤之区别86

53问 蓄血证,表证仍在用抵当汤88

54问 蓄血证与阳明腑实证鉴别要点91

55问 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之机理94

56问 刺期门之机理96

57问 火劫致病98

58问 太阳病恶寒发热,误吐诸症101

59问 数为热,当消谷引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102

60问 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不可与103

61问 脏结治法104

62问 结胸证与痞证,大柴胡汤证106

63问 结胸脉浮大,下之则死,烦躁亦死的预防108

64问 “寒实结胸:本有寒分”与“胸有寒也”之别109

65问 热入血室而胸胁满、谵语之治法110

66问 柴胡桂枝汤证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别111

67问 阳微结与纯阴结的含义112

68问 阳微结予小柴胡汤112

69问 水饮停结于胸胁113

70问 心下痞,按之濡,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15

71问 五泻心汤证之别116

72问 陷胸汤、泻心汤、栀子豉汤证之别117

73问 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118

74问 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黄芩汤;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葛根汤121

75问 黄连汤不入泻心类121

76问 桂枝附子汤证与甘草附子汤证之不同122

77问 结,阴也;代,阴也123

78问 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法当咽痛而复吐利124

三、查房病案选126

病毒性感冒(风温夹湿)126

急性支气管炎(暑温夹湿)127

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冬温 痰热壅肺)129

双肺转移癌(咳嗽 气阴两虚 痰郁气滞)131

肺癌、右胸腔积液(悬饮 饮停于胁)134

乳腺癌术后胸腔积液(悬饮)136

肺源性心脏病 Ⅲ度心衰(肺胀 肺肾气阴两虚)139

冠心病 心律失常(胸痹)141

急性广泛前壁心梗(胸痹 痰浊壅塞)144

高血压病(眩晕 肝阳暴张)145

高血压病(眩晕 脾虚痰阻)14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150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脾胃阴虚泄泻)151

慢性浅表性胃炎(呕吐 肝横干胃)154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窦炎(胃脘痛)155

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腹水(鼓胀 脾虚肝郁)157

乙肝(阳黄 湿重于热)160

肝硬化腹水(鼓胀 脾虚湿阻)161

肝硬化腹水(鼓胀 肝脾血瘀)164

肝硬化腹水(鼓胀 阴虚血瘀)166

肾性贫血(虚劳 脾肾阳虚)169

尿毒症(水肿 脾肾两虚)171

慢性肾功能衰竭(虚劳 心脾肾俱虚)174

输尿管结石(石淋)1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