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通史 第6卷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 下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通史 第6卷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 下 第2版
  • 白寿彝总主编;陈光崇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11162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703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24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中国历史-远古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通史 第6卷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 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丁编 传记937

第一章 隋文帝937

第一节 谋取北周政权937

第二节 改革政治制度939

第三节 处置民族关系942

第四节 平定南方944

第五节 发展经济946

第六节 隋文帝与独孤后947

第二章 隋炀帝950

第一节 称帝以前950

“声名籍甚,冠于诸王”950

弑父诛兄,夺取帝位951

第二节 兴东都,开运河,频繁巡游952

兴建东都952

开通运河953

频繁的巡游954

第三节 政治措施955

第四节 穷兵黩武956

第五节 隋的灭亡959

第三章 高颎 宇文恺961

第一节 高颎961

隋代第一名臣961

从失宠到被杀964

第二节 宇文恺967

世界第一城——大兴城的营建968

东京洛阳城的营建973

晚年的建筑活动978

第四章 李密 窦建德 杜伏威983

第一节 李密983

第二节 窦建德989

第三节 杜伏威995

第五章 李勣 魏徵998

第一节 李勣998

瓦岗起义998

投唐立功1000

镇守并州,进击高丽1002

密表劝请,支持废立1005

再击高丽,陪葬昭陵1007

第二节 魏徵1009

备经丧乱,仕途坎坷1009

极言直谏,一代诤臣1011

偃革兴文,与民休息1013

兼听广纳,君臣共理1016

知人善任,惩恶劝善1017

居安思危,善始慎终1019

助成文治,名垂后世1021

第六章 唐高祖1024

第一节 晋阳起兵1024

第二节 进取关中,建立大唐1027

第三节 削平群雄,统一全国1029

第四节 玄武门之变1032

第七章 唐太宗1036

第一节 从起兵到即位1036

第二节 “贞观之治”1037

第三节 求贤和纳谏1042

第四节 统一边疆,促进各民族交往1045

第五节 太宗晚年1049

第八章 长孙无忌 房玄龄1052

第一节 长孙无忌1052

戚里右族,秦王腹心1052

贞观佐命元勋1053

忠信获罪,无名受戮1057

该博经史,制律定礼1060

第二节 房玄龄1062

秦府十年1062

贞观良相1064

修定朝章国典1066

忠肃恭懿,更得殊遇1068

第九章 李靖1073

第一节 才识与胆气1073

第二节 平定江南1074

第三节 北灭突厥1078

第四节 西击吐谷浑1081

第五节 杰出的军事家1084

第十章 弃宗弄赞 文成公主1088

第一节 吐蕃的兴起1088

第二节 弃宗弄赞的少年时代1090

第三节 嗣位和平叛1091

第四节 迁都逻些,统一西藏1092

第五节 文成公主与唐蕃联姻1094

第六节 立法建制,发展文化1099

第七节 吐蕃和唐朝的友好关系1102

第十一章 陆德明 颜师古 孔颖达1105

第一节 陆德明1105

第二节 颜师古1107

青出于蓝1107

汉书功臣1109

语言大家1112

第三节 孔颖达1114

第十二章 姚思廉 李百药 令狐德棻 李延寿1117

第一节 姚思廉1117

文史世家1117

三朝仕宦1118

撰梁、陈二史1119

撰史之风1121

史学思想1124

第二节 李百药1126

隋唐间的政治遭遇1126

《封建论》和《赞道赋》1128

撰写《北齐书》1129

第三节 令狐德棻1135

一生荣华1135

奏请购募遗书1136

参与八史撰修1136

国史、实录及其他1139

《周书》的特点1140

第四节 李延寿1144

先世1144

史学生涯1146

《南史》与《北史》1147

第十三章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1153

第一节 欧阳询1153

生平1153

书法成就1153

小欧阳1156

第二节 虞世南1157

早期生活1157

归唐以后1157

博学与文采1159

书法成就1159

第三节 褚遂良1160

贞观诤臣1160

受命托孤,反对废后1162

书品与书迹1164

第十四章 玄奘 义净 鉴真1165

第一节 玄奘1165

释门千里之驹1165

西行求法1166

天竺求学与讲学1168

归国译经1170

《大唐西域记》1172

在中印关系史上的影响1173

业绩垂千古1173

第二节 义净1174

立意西行1174

取经求法1176

译经事业1177

学术贡献1178

第三节 鉴真1180

“独秀无伦,道俗归心”1180

六次东渡1181

弘法日本1185

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1186

第十五章 李淳风 孙思邈1188

第一节 李淳风1188

天算世家1188

十部算经的整理1189

《麟德历》1191

改革浑仪1194

预修《五代史志》1196

《乙巳占》1199

第二节 孙思邈1201

生平1201

德识才学1204

学术成就1206

第十六章 吕才 傅奕1213

第一节 吕才1213

蜚声乐坛,博学多能1213

无神论思想1215

第二节 傅奕1218

富有革新精神1218

反佛思想及活动1219

第十七章 武则天1223

第一节 家世1223

第二节 从才人到皇后1224

第三节 由干预政事到垂帘听政1225

第四节 承前启后的武周政权1226

第十八章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1235

第一节 王勃1235

第二节 杨炯1238

第三节 卢照邻1240

第四节 骆宾王1242

第十九章 陈子昂1246

上书论政1246

忧愤而死1248

“海内文宗”1248

第二十章 唐玄宗 附杨贵妃1250

第一节 少年时代1250

第二节 从平王到初登大宝1251

第三节 除旧布新,开元之治1253

安定皇位1253

整饬吏治1255

发展经济1256

大兴文治1258

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1259

第四节 骄侈怠政,盛世转衰1261

拒谏饰非1261

宠信奸佞、宦官1261

纵情声色,追求享受1263

第五节 天宝之乱1263

第六节 忧郁孤凄度残年1265

第七节 杨贵妃1267

第二十一章 姚崇 张说1273

第一节 姚崇1273

武周贤相1273

辅佐睿宗1275

“救时之相”1276

捕蝗救农1280

晚年恩遇优渥1282

第二节 张说1284

历仕四朝1284

边防建树1286

政改与文治1289

积怨虽多,宠遇不衰1290

第二十二章 一行1292

第一节 身世1292

第二节 在仪器制造及天文观测方面的成就1293

天文仪器制造1293

子午线测量1296

第三节 《大衍历》的九服晷影算法及其正切函数表1297

第四节 《大衍历》的插值算法1300

第二十三章 刘知幾 吴兢1303

第一节 刘知幾1303

好学少年,博览史籍1303

以文知名,步入仕途1304

三为史臣,再入东观1305

发愤著作《史通》1308

第二节 吴兢1312

一代诤臣1312

史坛骁将1314

千古名著《贞观政要》1317

第二十四章 王维 吴道子 周昉1322

第一节 王维1322

第二节 吴道子1326

第三节 周昉1331

第二十五章 李白 杜甫1337

第一节 李白1337

好任侠,喜纵横1337

积极用世,不恋荣名1339

“醉饮狂歌”,放浪江湖1340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1343

第二节 杜甫1346

家世和早年壮游1346

困守长安的十年1347

从陷贼、脱险到为官、弃官1349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1352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1354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1355

第二十六章 安禄山 田承嗣1358

第一节 安禄山1358

家世和得宠1358

逆谋反叛1361

安史之乱1364

安禄山之死1370

第二节 田承嗣1371

叛军骁将1371

降唐自保1373

割据称雄1373

唐廷讨伐1375

故伎重演1377

遗患后世1379

第二十七章 唐代宗1380

第一节 率军平叛,收复两京1380

第二节 平定安史之乱1382

第三节 藩镇割据的祸端1382

第四节 崇信佛教,宠任宦官1383

第五节 理财和用人1385

第二十八章 郭子仪1388

第一节 力战叛军,克复两京1388

第二节 宦官谗毁,失权无怨1391

第三节 御敌边关,安定社稷1395

第四节 威镇天下,功盖一代1398

第二十九章 李光弼 高仙芝1400

第一节 李光弼1400

进军河北,初战告捷1400

固守太原,痛歼叛军1403

激战河阳,力挫敌锋1405

邙山之败,愧恨而卒1407

第二节 高仙芝1410

征小勃律国告捷1410

恒逻斯战役之败1413

枉死于宦官的屠刀下1413

第三十章 唐德宗1416

第一节 讨伐藩镇,指挥失当1416

第二节 泾原兵变1418

第三节 李怀光之叛1421

第四节 收复长安,藩镇得势1423

第五节 起用李泌,通好回纥1425

第六节 贞元年间的其他弊政1428

第三十一章 陆贽1431

第一节 政治经历1431

第二节 政治思想1433

治乱由人,不在天命1433

“理乱之本,系于人心”1434

立国之权,居重驭轻1435

“求才贵广,考课贵精”1436

广开言路,改过求治1439

第三节 经济思想1440

“均节赋税”1440

“养人资国”1441

第四节 军事思想1442

治军1443

善择将帅1443

放权1444

奖惩分明1444

贮积军粮1445

第五节 “可为后世法”1446

第三十二章 颜真卿 柳公权 怀素1448

第一节 颜真卿1448

出身名门,为官刚正1448

“忠至灭身”,三军痛哭1451

书法上的卓越成就1453

第二节 柳公权1454

第三节 怀素1456

第三十三章 刘晏 杨炎1458

第一节 刘晏1458

幼有神童之誉1458

行政干才1458

改革漕运1459

改革榷盐法1462

改革常平法1463

举贤任能,廉洁奉公1463

被诬致死,“天下以为冤”1465

第二节 杨炎1467

才能和缺点1467

革除弊政,倡行两税法1467

报恩复仇,终罹杀身之祸1469

第三十四章 李晟1473

第一节 勇猛善战,名闻河西1473

第二节 入神策军,讨伐河北叛军1474

第三节 平定朱泚之乱,收复长安1475

第四节 治理泾州,防御吐蕃1480

第五节 失兵权而忠心不贰1481

第三十五章 异牟寻1483

第一节 南诏同唐的关系1483

第二节 异牟寻归唐1485

第三节 联合唐军,屡破吐蕃1488

第三十六章 唐宪宗1491

第一节 重用人才1491

第二节 财政上的困难和缓解1492

宪宗朝的财政形势1492

财政上的缓解1493

第三节 削平藩镇1494

讨刘辟,除李琦1494

收魏博1494

平淮西1495

进讨李师道1497

第四节 晚好神仙,宠任宦官1498

第三十七章 杜佑1500

第一节 一生为官,政绩斐然1500

第二节 《通典》的编纂1502

第三节 “始终言行,无所玷缺”1507

第三十八章 韩愈 柳宗元1508

第一节 韩愈1508

文章世家和仕途沉浮1508

行道和明道1510

韩文的特点1512

韩诗的特点1516

第二节 柳宗元1517

家世和生平1517

文章特征:立论新颖,出言多讽1521

诗风如文风:迁客骚人之音1527

第三十九章 白居易1528

第一节 以诗得罪权豪,累遭贬谪1528

第二节 思想气质与其诗作1529

第三节 文名为诗名所掩1535

第四十章 裴度1538

第一节 早年的政治生涯1538

第二节 “横身讨贼,为中兴宗臣”1538

淮西的形势1538

淮西的平定1539

第三节 避祸东都,以诗酒自娱1541

第四十一章 贾耽 李吉甫1543

第一节 贾耽1543

官至宰辅,潜心研究地理1543

《海内华夷图》1545

《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1545

《皇华四达记》1546

第二节 李吉甫1547

善读书的宰相1547

《元和郡县图志》的学术价值1549

第四十二章 李训 郑注1553

第一节 李训1553

第二节 郑注1559

第四十三章 高力士 鱼朝恩 仇士良1564

第一节 高力士1564

家世与宦历1564

介入政事1565

扩张宦官势力1566

干预朝政1567

权势显赫1569

晚年遭遇1570

第二节 鱼朝恩1571

攫取军权1571

恃宠骄纵1573

骄横致祸1575

第三节 仇士良1576

恃宠作威福1576

得势于甘露之变1577

挟天子擅朝政1579

罪有应得1580

第四十四章 李德裕 牛僧孺1582

第一节 李德裕1582

高门弟子,门荫入仕1582

历任牧守,政绩卓著1583

北破回鹘,安定边陲1587

决策制胜,平定叛镇1589

君臣协力,禁断佛教1593

功成北阙,骨葬南溟1596

第二节 牛僧孺1599

党争的由来1599

秉公执法,廉洁自律1600

牛李党争1601

第四十五章 张议潮1606

第一节 驱逐吐蕃,收复河西1606

第二节 加强守备,发展生产,重振河西1608

第三节 张氏后裔经理河西1611

第四十六章 黄巢1614

第一节 投身义师1614

第二节 纵横中原1615

第三节 转战南北1617

第四节 建立大齐政权1620

第五节 败死狼虎谷1623

第四十七章 数学1626

第一节 数学教育1626

第二节 算经十书1628

第三节 《缉古算经》与三次方程1630

第四节 二次插值法1632

第五节 实用算术的发展与敦煌算书1634

第六节 中外数学交流1636

第四十八章 天文学1639

第一节 隋代的历法1639

第二节 中国星官体系的完善1641

第三节 天文仪器的复杂化和功能综合化1642

第四节 一行的大地测量创举1644

第五节 唐代的历法1645

第六节 古代天文文献的收集和整理1647

第七节 中外天文学交流1648

第八节 气象知识的进步1650

第四十九章 地理学1652

第一节 地志1652

第二节 地图1654

第三节 旅行家和游记1656

第四节 水文著作1658

第五节 地质矿物著作1659

第六节 沿革地理著作1660

第七节 堪舆著作1660

第五十章 生物学1662

第一节 本草学与生物学1662

第二节 地区性和园林动植物著作1664

第三节 植物形态和生态知识1666

第四节 动物形态和生态知识1668

第五节 生物学的其他成就1671

第五十一章 物理学1673

第一节 力学知识1673

关于物体的位置、运动及参照物1673

重心与平衡1674

对空气阻力、升举力和大气压力(压强)的认识1675

测定液体的浓度1676

力学知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1676

第二节 热学知识1676

第三节 声学知识1677

振动、传声和共振1677

音律学1678

第四节 光学知识1678

反射和折射1678

色散与虹1679

第五节 静电知识1680

第五十二章 化学1681

第一节 炼丹术的兴盛1681

第二节 火药的发明1686

第五十三章 医学1689

第一节 基础医学理论的发展1689

第二节 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1690

第三节 孙思邈和《千金方》1691

第四节 王焘与《外台秘要》1692

第五节 蔺道人与正骨医术1693

第六节 太医署和医学教育1693

第七节 国内外医药学术交流1694

第八节 隋唐时医学家的批判精神1696

第五十四章 妇女1698

第一节 洗夫人1698

第二节 平阳公主1701

第三节 妇女书和宋氏姊妹17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