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蒙古语喀喇沁土语社会语言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蒙古语喀喇沁土语社会语言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0995692.jpg)
- 宝玉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506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45页
- 文件大小:237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蒙古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社会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蒙古语喀喇沁土语社会语言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社会语言学研究要讲究方法论——《蒙古语喀喇沁土语社会语言学研究》读后&戴庆厦1
摘要1
Abstract1
第一章 绪言1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现状及意义1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
(二)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2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5
二 课题的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6
三 研究方法7
(一)田野调查方法7
(二)问卷法与数据表调查9
(三)访谈法9
(四)文献调查法9
四 主要观点和创新点10
第二章 喀喇沁蒙古族源流及氏族构成13
一 北魏时期的喀喇沁13
(一)北魏的宿卫制度与喀喇沁13
(二)北魏内廷宿卫名称与喀喇沁23
(三)鲜卑人的神兽及其演变29
二 元代宿卫与喀喇沁42
(一)元代宿卫制度与哈刺赤42
(二)钦察卫族源与哈刺赤45
(三)钦察卫的形成和哈刺赤51
(四)钦察卫的分布与哈刺赤55
(五)其他卫军与哈刺赤60
(六)哈刺赤的北撤路线66
三 明清两代的喀喇沁71
(一)巴岳特部73
(二)永谢布部74
(三)兀良哈部77
(四)土默特部84
四 喀喇沁部氏族构成分析88
(一)喀喇沁蒙古族其他姓氏探源88
(二)蒙古右翼各部姓氏比较及其共性与个性102
(三)喀喇沁蒙古族姓氏的汉化与姓氏结构的重构112
第三章 赤峰市喀喇沁旗蒙古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115
一 调查数据115
(一)对蒙古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普查数据115
(二)对蒙古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116
二 数据分析124
(一)蒙古语的使用人数比例很低124
(二)蒙古语的使用人口出现断代124
(三)语言转换背景下的文化迁移125
(四)决定语言态度的依据125
三 小结126
(一)政治归属126
(二)经济开发126
(三)人口流动127
(四)发展教育127
(五)通婚127
第四章 赤峰市宁城县喀喇沁蒙古族语言使用情况128
一 家庭和社会语言变化数据129
(一)三座店乡调查数据129
(二)大城子镇调查数据143
二 家庭和社会语言变化趋势分析153
(一)上下两代人语言变化纵向比较153
(二)不同职业人员语言变化横向比较156
(三)城乡居民语言变化横向比较158
三 小结163
第五章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语言使用情况165
一 南哨镇蒙古语使用情况分析167
(一)现时语言能力分组、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过渡和语言模式分期167
(二)语言模式转换的家庭语言过程分析168
(三)各年龄组学前语言至现时语言过渡的模式比较169
(四)现时语言使用中家庭语言对话模式影响分析170
(五)现时语言使用中社会语言环境影响分析171
(六)现时语言使用中读写模式的转换172
(七)各年龄组本族文化接触水平比较174
(八)现时语言程度自我评价175
(九)对现时语言的印象评价176
(十)语言选择倾向比较178
二 草场乡蒙古语使用情况分析179
(一)农民—学生组语言使用情况179
(二)干部组语言使用情况180
三 小结182
第六章 喀喇沁部的地理分布及人口移动对民族接触和语言接触的影响184
一 地理布局对喀喇沁蒙古语和汉语接触的影响184
二 移民对喀喇沁地区民族接触和民族构成模式的影响190
(一)平泉县移民过程及民族构成分析191
(二)喀喇沁旗移民过程及居民民族构成分析195
(三)宁城县移民过程及居民民族构成分析197
(四)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移民过程及居民民族构成分析199
(五)不同类型的移民、民族构成及民族接触(居住)模式对语言社会的影响202
三 喀喇沁地区蒙古语地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202
(一)蒙古语地名的类型及其社会意义219
(二)喀喇沁地区蒙古语自然村地名的扩展形式及农村纵向层次的建立230
(三)喀喇沁地区蒙古语地名的汉化232
四 小结235
第七章 喀喇沁地区蒙古族双语教育研究237
一 旧式教育中的双语教育237
二 新式教育中的双语教育239
(一)喀喇沁右旗的学校教育(学堂教育)239
(二)喀喇沁中旗的学校教育241
(三)喀喇沁左旗的学校教育243
三 启示与讨论246
(一)语言教育同国家制度的关系246
(二)语言教育同人口比例和分布的关系248
(三)语言教育同经济支撑能力的关系249
(四)语言教育同受教育者社会发展的关系249
第八章 喀喇沁地区异族通婚对语言使用模式演变的影响251
一 前言251
(一)研究的客体不同253
(二)研究的角度不同255
(三)研究的结论不同255
二 宁城县蒙古族异族通婚及其语言使用状况调查256
(一)小城子镇蒙古族异族通婚家庭调查258
(二)大城子镇蒙古族异族通婚家庭调查269
(三)存金沟蒙古族异族通婚家庭调查279
三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异族通婚及语言使用状况调查286
(一)南哨镇蒙古族异族通婚家庭调查286
(二)草场乡蒙古族异族通婚家庭调查295
四 小结297
(一)喀喇沁地区蒙古族异族通婚家庭语言使用模式类型297
(二)喀喇沁地区蒙古族异族通婚对语言模式演变的影响301
第九章 总结与理论探索302
一 喀喇沁土语社会语言学研究总结302
(一)国家的建立和社会职业角色是氏族整合为部落的重要因素302
(二)民族接触的程度取决于民族之间的接触方式、地理位置和移民模式303
(三)土地所有权随阶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命系黄土者才真正守护那份土地304
(四)人名、地名的汉化受语言演变和语言转用规律支配305
(五)语言使用模式类型及语言转换阶段及速度305
(六)影响语言转换速度的诸因素306
(七)语言转换和文化迁移不同步,语言选择和情感评价不一致307
(八)语言教育与语言转换308
(九)异族通婚与语言转换309
二 有关语言接触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310
(一)语言与语言竞争力310
(二)语言本质及语言选择311
(三)语言与社会314
(四)语言与文化316
(五)语言与教育318
(六)语言与民族发展321
(七)语言与国家政治323
参考文献326
附录一 调查问卷或调查表333
附录二 田野调查日志344
附录三 田野采撷520
索引537
后记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