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声乐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族声乐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0990846.jpg)
- 余笃刚主编;徐敦广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 ISBN:978755230765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民族声乐-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族声乐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族声乐学科论1
第一节 民族声乐学的学科定位1
一、民族声乐与民族声乐学1
二、民族声乐学与民族音乐学4
三、民族声乐学的理论构建6
第二节 民族声乐学的研究对象10
一、民族声乐本质属性的研究10
二、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研究12
三、民族声乐历史发展的研究16
四、民族声乐价值意义的研究18
第三节 民族声乐学的研究方法22
一、历史文献与比较研究法22
二、民族文化与实地调查法23
三、学科整合与综合研究法24
四、哲学思辨与辩证研究法24
本章思考题25
第二章 民族声乐本质论26
第一节 本体的人声性与民族性本质26
一、本体的人声性26
二、本体的民族性32
第二节 构成的语音性与乐音性本质36
一、语音是乐音的音响基础37
二、乐音是声乐的艺术发挥40
第三节 主体的形象性与抒情性本质46
一、主体的形象性46
二、主体的抒情性49
第四节 总体的审美性与社会性本质53
一、民族声乐的审美性54
二、民族声乐的社会性61
本章思考题69
第三章 民族声乐创作论70
第一节 民族声乐的创作主体70
一、创作主体多重的自主性与同一性70
二、创作主体多重的民间性与专业性72
三、创作主体多重的递接性与综合性74
第二节 民族声乐的创作客体75
一、创作客体的丰富性75
二、创作母语的传承性77
三、创作母题的时代性81
第三节 民族声乐创作的主客体融合88
一、生活是创作主体的源泉88
二、主客体的体验与体现91
三、主客体的内容与形式95
四、主客体的融合与意蕴100
本章思考题105
第四章 民族声乐语言论106
第一节 词作的文学语言106
一、词作语言的诗化性107
二、词作语言的凝练性108
三、词作的韵律美110
第二节 曲作的音乐语言112
一、曲作语言的旋律性112
二、曲作语言的节奏性115
三、曲作语言的和声性118
第三节 口头的演唱语言120
一、演唱语言的准确性120
二、演唱语言的通俗性121
三、演唱语言的方言性123
本章思考题125
第五章 民族声乐表演论126
第一节 “三位一体”的声乐艺术创造126
一、生命乐器的艺术创造126
二、人声乐器的表演工具128
三、扮演角色的形象塑造129
第二节 字正腔圆的行腔规律130
一、字正的行腔方法130
二、腔圆的润饰表达132
三、字正腔圆的辩证规律134
第三节 声情并茂的歌唱准则136
一、声音是情感的依托137
二、情感融化在声音中138
三、以情带声的演唱原则140
第四节 神形兼备的表演魅力142
一、外在体态的形体语言142
二、内在意蕴的精、气、神143
三、神形兼备的艺术魅力144
第五节 民族声乐表演的基本技巧146
一、民族声乐表演的呼吸技巧146
二、民族声乐表演的发声技巧149
三、民族声乐表演的共鸣技巧151
四、民族声乐表演的润腔技巧153
本章思考题154
第六章 民族声乐形态论155
第一节 民歌与民间唱法155
一、中国民歌的历史发展155
二、民歌的艺术特征159
三、民歌的分类160
四、民歌的口头传唱与流变162
第二节 民族艺术歌曲164
一、民族艺术歌曲发展简况164
二、民族艺术歌曲的特征167
第三节 民族歌剧艺术176
一、民族歌剧的艺术源流176
二、民族歌剧的艺术特征178
第四节 民族说唱音乐185
一、民族说唱音乐的历史简述185
二、民族说唱艺术的分类191
三、说唱音乐演唱的艺术特征194
四、民族说唱音乐的保护与发展197
第五节 民族戏曲艺术202
一、民族戏曲艺术源流简述202
二、民族戏曲的艺术特征205
本章思考题214
第七章 民族声乐风格论215
第一节 民族声乐的民族风格215
一、民族声乐的民族风格涵义215
二、民族声乐的地域风格与民族风格的关系216
三、民族声乐风格的多样性217
第二节 民族声乐风格的形成223
一、文化对民族声乐风格形成的影响223
二、生活环境对民族声乐风格形成的影响224
三、生活习俗对民族声乐风格形成的影响225
四、审美情趣对民族声乐风格形成的影响226
第三节 民族声乐的流派风格227
一、流派与流派风格227
二、中国民族声乐流派的形成228
三、世界民族声乐流派的丰富多彩230
第四节 创建中国声乐学派234
一、创建中国声乐学派的远见卓识234
二、创建中国声乐学派的历史传统238
三、创建中国声乐学派的唱法求索243
四、创建中国声乐学派的人才辈出247
本章思考题256
第八章 民族声乐传播论257
第一节 民族声乐的自然传播258
一、原始时期的自然传播及特征258
二、文明时期的自然传播261
三、现代技术条件下的自然传播262
第二节 民族声乐的广播传播263
一、民族声乐广播传播的快捷性和低廉性263
二、民族声乐广播传播的广泛性264
三、民族声乐广播收听的随意性266
四、民族声乐广播受众层次的多样性266
第三节 民族声乐的电视传播268
一、春节联欢晚会传播着民族声乐欢庆和谐的精彩268
二、人才辈出的青年歌手大奖赛270
三、戏曲、曲艺和综艺节目中的声乐传播272
四、风起云涌的电视歌手选秀277
第四节 民族声乐的音像传播287
一、我国民族声乐音像制品的发展和兴旺288
二、音像制品扩大了民族声乐的传播视野289
三、音像制品丰富了民族声乐的教育方式291
四、音像制品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292
第五节 民族声乐的图书传播293
一、民族声乐图书具有文献积累的典籍性294
二、民族声乐图书文献的需求和实用性296
三、民族声乐图书文献具有广泛传播的普及性297
四、民族声乐图书具有国际音乐交流的学术性298
第六节 民族声乐的网络传播299
一、网络音乐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歌曲的传播299
二、流行歌曲占据着网络歌曲传播的绝对优势300
三、编创人才的崛起和兴旺的网络歌手群体300
四、21世纪是网络歌曲繁荣的新纪元303
本章思考题306
第九章 民族声乐教育论307
第一节 民族声乐教育的内涵307
一、民族声乐教育的界定307
二、声乐教育民族性的基本内容310
三、民族文化与民族声乐教学316
第二节 民族声乐的教育原则317
一、方向性与适应性原则317
二、情感性与形象性原则319
三、传承性与创新性原则321
四、国际性与民族性原则322
第三节 弘扬民族声乐文化建构声乐教育体系323
一、受教者的本体共性与级进个性324
二、施教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实践329
第四节 促进民族声乐发展展望声乐教育前景331
一、民族声乐美学体系的创建与发展332
二、民族声乐教育的多媒体网络336
三、民族声乐语言教育的国际化载体349
本章思考题355
第十章 民族声乐发展论356
第一节 欧洲民族声乐发展概貌356
一、欧洲民族声乐的早期发展356
二、歌剧及美声唱法的诞生358
三、17、18世纪的欧洲民族声乐360
四、19、20世纪的欧洲民族声乐361
第二节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概述364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声乐艺术364
二、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艺术370
三、中国当代的民族声乐艺术372
四、中国现当代民族声乐发展的特点374
第三节 世界民族声乐的交流378
一、中西声乐艺术的交流与吸收378
二、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交流与发展382
三、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386
第四节 世界民族声乐发展展望390
一、民族声乐向自然回归390
二、民族声乐“立本求异”的发展原则392
三、民族声乐发展的多元化394
四、和谐与世界的未来——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思考396
本章思考题399
主要参考书目400
后记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