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华,徐春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0337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1
第一节 中医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实践1
一、起始、发展阶段(战国、秦汉、晋唐时期)1
二、变革阶段(宋金元时期)5
三、形成阶段(明、清、民国时期)6
四、继承发扬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2
第二节 西医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实践13
一、概述13
二、西医学与传染病的斗争14
三、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取得初步胜利15
四、当今传染病的防治形势严峻16
五、未来传染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18
第三节 传染病学基础知识19
一、总论19
二、传染与免疫19
三、传染病的发病机理20
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22
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23
六、传染病的特征23
七、传染病的诊断28
八、传染病的治疗29
九、传染病的预防31
第二章 病毒性疾病34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34
一、病因病机34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5
三、发病机理35
四、临床表现36
五、中医辨证36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7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7
八、治疗38
九、辨证论治38
十、预防39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40
一、病因病机40
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41
三、发病机理44
四、临床表现45
五、中医辨证48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49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52
八、治疗55
九、辨证论治57
十、预防60
十一、研究进展62
第三节 甲型流感63
一、病因病机63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63
三、发病机理64
四、临床表现64
五、中医辨证64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6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65
八、治疗66
九、辨证论治66
十、预防68
第四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68
一、病因病机69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69
三、发病机理70
四、临床表现70
五、中医辨证71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71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72
八、治疗73
九、辨证论治74
十、预防74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75
一、病因病机75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76
三、发病机理77
四、临床表现77
五、中医辨证78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79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79
八、治疗80
九、辨证论治81
十、预防82
第六节 艾滋病83
一、病因病机83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83
三、发病机理84
四、临床表现84
五、中医辨证85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8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86
八、治疗87
九、辨证论治90
十、预防91
十一、研究进展91
第七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92
一、病因病机92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92
三、发病机理93
四、临床表现93
五、中医辨证93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9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95
八、治疗96
九、辨证论治97
十、预防97
十一、研究进展98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99
一、病因病机99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99
三、发病机理100
四、临床表现100
五、中医辨证100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01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01
八、治疗102
九、辨证论治102
十、预防103
第九节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104
一、病因病机104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04
三、发病机理105
四、临床表现105
五、中医辨证106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07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07
八、治疗108
九、辨证论治108
十、预防109
第十节 流行性出血热110
一、病因病机110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11
三、发病机理111
四、临床表现112
五、中医辨证113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14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14
八、治疗115
九、辨证论治116
十、预防117
第十一节 麻疹118
一、病因病机118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19
三、发病机理119
四、临床表现119
五、并发症120
六、中医辨证121
七、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22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122
九、治疗122
十、辨证论治123
十一、预防124
十二、研究进展125
第十二节 狂犬病125
一、病因病机125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25
三、发病机理126
四、临床表现126
五、中医辨证127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27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27
八、治疗128
九、辨证论治128
十、预防128
十一、研究进展129
第十三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129
一、病因病机130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30
三、发病机理131
四、临床表现131
五、中医辨证132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33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33
八、治疗134
九、辨证论治134
十、预防136
第十四节 生殖器疱疹137
一、病因病机137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37
三、发病机理137
四、临床表现138
五、中医辨证138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39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39
八、治疗139
九、辨证论治140
十、预防140
十一、研究进展141
第十五节 尖锐湿疣141
一、病因病机142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42
三、发病机理142
四、临床表现143
五、中医辨证143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43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44
八、治疗144
九、辨证论治144
十、预防145
第十六节 感染性腹泻146
一、病因病机146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46
三、发病机理147
四、临床表现147
五、中医辨证148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48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49
八、治疗149
九、辨证论治149
十、预防150
第十七节 手足口病150
一、病因病机151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51
三、发病机理151
四、临床表现151
五、中医辨证152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52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53
八、治疗154
九、辨证论治155
十、预防156
第十八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56
一、病因病机157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57
三、发病机理157
四、临床表现157
五、中医辨证157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58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58
八、治疗158
九、辨证论治159
十、预防159
第十九节 风疹159
一、病因病机160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60
三、发病机理160
四、临床表现160
五、中医辨证161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61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62
八、治疗162
九、辨证论治162
十、预防162
第二十节 口蹄疫163
一、病因病机163
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163
三、发病机理163
四、临床表现164
五、中医辨证164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64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64
八、治疗165
九、辨证论治165
十、预防165
第二十一节 埃博拉出血热166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66
二、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166
三、临床表现166
四、实验室检查167
五、诊断167
六、治疗167
七、辨证论治168
八、预后168
九、预防168
第三章 细菌性疾病169
第一节 伤寒169
一、病因病机169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69
三、发病机理170
四、临床表现170
五、中医辨证171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72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72
八、治疗173
九、辨证论治173
十、预防174
附:副伤寒175
第二节 霍乱175
一、病因病机175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76
三、发病机理176
四、临床表现177
五、中医辨证177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77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78
八、治疗178
九、辨证论治179
十、预防180
十一、研究进展181
第三节 鼠疫181
一、病因病机181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81
三、发病机理182
四、临床表现183
五、中医辨证183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84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84
八、治疗185
九、辨证论治186
十、预防186
第四节 白喉187
一、病因病机187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87
三、发病机理188
四、临床表现188
五、中医辨证189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89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89
八、治疗190
九、辨证论治190
十、预防191
第五节 百日咳192
一、病因病机192
二、病原学192
三、流行病学193
四、发病机理193
五、临床表现193
六、中医辨证194
七、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94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195
九、治疗195
十、辨证论治196
十一、预防196
第六节 猩红热197
一、病因病机197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98
三、发病机理198
四、临床表现199
五、中医辨证199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00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00
八、治疗200
九、辨证论治200
十、预防201
第七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1
一、病因病机202
二、病原学202
三、流行病学202
四、发病机理203
五、临床表现203
六、中医辨证204
七、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04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205
九、治疗205
十、辨证论治206
十一、预防207
第八节 脊髓灰质炎208
一、病因病机208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08
三、发病机理209
四、临床表现209
五、并发症210
六、中医辨证210
七、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11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211
九、治疗211
十、辨证论治212
十一、预防213
第九节 炭疽214
一、病因病机214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14
三、发病机理215
四、临床表现215
五、中医辨证216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17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17
八、治疗217
九、辨证论治218
十、预防219
第十节 肺结核219
一、病因病机220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20
三、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220
四、临床表现221
五、中医辨证223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23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24
八、治疗225
九、辨证论治228
十、预防228
十一、肺结核与相关疾病229
十二、研究进展229
第十一节 破伤风230
一、病因病机230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30
三、发病机理231
四、临床表现231
五、中医辨证232
六、实验室检查232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32
八、治疗232
九、辨证论治233
十、预防233
十一、研究进展234
第十二节 布鲁氏菌病235
一、病因病机235
二、病原学与发病机理235
三、流行病学236
四、临床表现236
五、中医辨证236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37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37
八、治疗238
九、辨证论治238
十、预防239
第十三节 淋病239
一、病因病机240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40
三、发病机理240
四、临床表现240
五、中医辨证242
六、实验室检查242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42
八、治疗243
九、辨证论治243
十、预防244
第十四节 软下疳244
一、病因病机244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45
三、发病机理245
四、临床表现245
五、中医辨证246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46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47
八、治疗248
九、辨证论治249
十、预防249
第十五节 麻风病250
一、病因病机250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50
三、发病机理251
四、临床表现251
五、中医辨证252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52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53
八、治疗253
九、预防255
第十六节 军团病256
一、病因病机256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56
三、发病机理257
四、临床表现257
五、中医辨证258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258
七、治疗258
八、辨证论治259
九、预防259
第四章 真菌感染260
第一节 曲霉菌病260
一、病因病机260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60
三、发病机理261
四、临床表现261
五、中医辨证262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62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63
八、治疗263
九、辨证论治264
十、预防264
第二节 念珠菌病265
一、病因病机265
二、病原学及发病机理265
三、流行病学266
四、临床表现266
五、中医辨证267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68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68
八、治疗268
九、辨证论治269
十、预防270
第三节 奴卡氏菌病270
一、病因病机270
二、病原学及发病机理271
三、临床表现271
四、中医辨证271
五、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72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272
七、治疗272
八、辨证论治272
九、预防273
第四节 肺孢子菌病273
一、病因病机273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73
三、发病机理274
四、临床表现274
五、中医辨证274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7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75
八、治疗276
九、辨证论治276
十、预防277
十一、研究进展277
第五节 组织胞浆菌病277
一、病因病机277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78
三、发病机理278
四、临床表现278
五、中医辨证278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79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79
八、治疗279
九、辨证论治280
十、预防280
第五章 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281
第一节 支原体肺炎281
一、病因病机281
二、病原体281
三、流行病学282
四、发病机理282
五、临床表现282
六、中医辨证283
七、诊断283
八、治疗284
九、辨证论治284
第二节 衣原体感染肺炎285
一、病因病机286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86
三、发病机理286
四、临床表现287
五、中医辨证288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88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88
八、治疗289
九、辨证论治289
十、预防291
第三节 鹦鹉热291
一、病因病机291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91
三、发病机理292
四、临床表现292
五、中医辨证292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92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93
八、治疗与预防293
九、辨证论治293
第四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293
一、病因病机294
二、病原学294
三、临床表现294
四、并发症294
五、中医辨证295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29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95
八、治疗295
九、辨证论治296
十、预防296
第六章 立克次体病297
第一节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297
一、病因病机297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297
三、发病机理298
四、临床表现298
五、中医辨证299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00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00
八、治疗302
九、辨证论治302
十、预防303
第二节 恙虫病304
一、病因病机304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04
三、发病机理305
四、临床表现305
五、中医辨证306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06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07
八、治疗307
九、辨证论治307
十、预防308
第七章 螺旋体病309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309
一、病因病机309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09
三、发病机理310
四、临床表现310
五、中医辨证311
六、实验室检查312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12
八、治疗313
九、辨证论治314
十、预防315
十一、研究进展315
第二节 梅毒316
一、病因病机316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17
三、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317
四、临床表现317
五、中医辨证319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20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20
八、治疗321
九、辨证论治322
十、预防322
十一、研究进展323
第三节 莱姆病323
一、病因病机324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24
三、发病机理324
四、临床表现325
五、中医辨证325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2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26
八、治疗326
九、辨证论治326
十、预防327
第四节 回归热327
一、病因病机328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28
三、发病机理328
四、临床表现328
五、中医辨证329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29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29
八、治疗330
九、辨证论治330
十、预防331
第八章 原虫感染332
第一节 阿米巴病332
肠阿米巴病332
一、病因病机332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33
三、发病机理333
四、临床表现334
五、并发症334
六、中医辨证335
七、实验室检查335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336
九、治疗336
十、辨证论治337
十一、预防338
肝阿米巴病338
一、病因病机338
二、发病机理339
三、临床表现339
四、并发症339
五、中医辨证339
六、实验室检查340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40
八、治疗341
九、辨证论治341
十、预防342
第二节 疟疾343
一、病因病机343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43
三、发病机理345
四、临床表现346
五、中医辨证347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47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48
八、治疗348
九、辨证论治349
十、其他疗法350
十一、预防350
第三节 黑热病351
一、病因病机351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51
三、发病机理352
四、临床表现352
五、中医辨证352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52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53
八、治疗353
九、辨证论治354
十、预防354
十一、研究进展355
第四节 弓形虫病355
一、病因病机355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55
三、发病机理356
四、临床表现356
五、中医辨证357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57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57
八、治疗357
九、辨证论治358
十、预防358
第五节 隐孢子虫病359
一、病因病机359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59
三、发病机理360
四、临床表现360
五、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60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61
七、治疗361
八、辨证论治361
九、预防361
第九章 蠕虫感染362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病362
一、病因病机362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62
三、发病机理363
四、临床表现363
五、中医辨证364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6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65
八、治疗366
九、辨证论治366
十、预防367
第二节 并殖吸虫病368
一、病因病机368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68
三、发病机理370
四、临床表现370
五、中医辨证371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71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72
八、治疗372
九、辨证论治372
十、预防373
第三节 蛔虫病374
一、病因病机374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74
三、发病机理375
四、临床表现375
五、并发症376
六、中医辨证376
七、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77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377
九、治疗377
十、辨证论治378
十一、预防379
第四节 肠绦虫病379
一、病因病机380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80
三、发病机理381
四、临床表现381
五、中医辨证381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81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82
八、治疗382
九、辨证论治382
十、预防383
第五节 蛲虫病383
一、病因病机384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84
三、发病机理384
四、临床表现385
五、中医辨证385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8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85
八、治疗386
九、辨证论治386
十、预防387
第六节 钩虫病387
一、病因病机388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88
三、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388
四、临床表现389
五、中医辨证390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90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91
八、治疗391
九、辨证论治392
十、预防393
十一、研究进展394
第七节 包虫病394
一、病因病机394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94
三、发病机理395
四、临床表现395
五、中医辨证396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396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96
八、治疗397
九、预防397
十、研究进展398
第八节 丝虫病398
一、病因病机399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399
三、发病机理399
四、临床表现399
五、中医辨证400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401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401
八、治疗401
九、辨证论治402
十、预防403
第九节 华支睾吸虫病404
一、病因病机404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404
三、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405
四、临床表现405
五、中医辨证406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406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406
八、治疗407
九、辨证论治407
十、预防408
十一、研究进展408
第十章 性病409
第一节 淋巴肉芽肿409
一、病因病机409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409
三、发病机理409
四、临床表现410
五、中医辨证410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410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411
八、治疗411
九、辨证论治411
十、预防412
第二节 艾滋病412
第三节 生殖器疱疹412
第四节 尖锐湿疣412
第五节 淋病413
第六节 软下疳413
第七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413
第八节 梅毒413
第十一章 牛海绵状脑病414
一、病原学及发病机理414
二、流行病学414
三、临床表现415
四、诊断415
五、治疗415
六、中医认识415
七、预防416
附录一 常见传染病防治手册417
附录二 传染病防治中医方剂424
附录三 传染病常用中成药432
附录四 传染病防治口诀436
附录五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443
主要参考书目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