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 经济问题与主义 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 经济问题与主义 2](https://www.shukui.net/cover/8/30943318.jpg)
- 马远之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10028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23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经济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 经济问题与主义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治衡1
第一节 “问题与主义”之困2
“问题与主义”及“‘左’与右”的考量2
中国需要一场新“问题与主义之争”5
治衡中国9
第二节 “中等收入陷阱”之谜12
难以跨越的“陷阱”12
失衡发展的代价与教训14
中国的挑战与考验18
第三节 苏联解体之惑20
失衡的苏联20
另类“中等收入陷阱”落入者23
苏联解体及其警示27
第一章 调适国家主义——【国家与公民】31
第一节 公民权利的崛起32
从“螺丝钉”到“钉子户”32
“争民权”与“限国权”34
从“顺民”“暴民”到“公民”36
第二节 “国富论”与“民富论”39
“国富民穷”的矛盾39
谁妨碍了我们的幸福?45
从“国富民穷”到“民富国强”49
第三节 日本:“以民为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53
从“强国论”到“翻番论”53
均衡发展56
“国富”与“民富”的同步增长59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64
第四节 苏联:“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67
“国富民穷”及“国强民弱”的困境67
伪“现代化”72
“厨房辩论”的预示74
第五节 调适“国家主义”77
“国家主义”的魅力与缺陷77
调适“国家主义”或走向“公民主义”80
第二章 修正GDP主义——【生态与经济】85
第一节 生态梦的挑战86
中国梦的生态考验86
沉重的代价94
中国梦的资源压力97
第二节 “粗放式”增长之路103
“黑色”GDP103
“大而不强”的症结106
第三节 日本:高质量财富之路110
从“公害大国”到“清新岛国”111
日本环保的启示117
经济质量的提升121
产业结构的启示125
第四节 苏联:“死胡同”之路129
沉重的“翅膀”130
“强而不富”的困境133
走向“死胡同”136
第五节 修正“GDP主义”141
“GDP主义”之过141
树立正确的“GDP观”146
通往生态文明之路149
第三章 拆解权贵合谋——【干部与群众】153
第一节 干群关系的形态与考验154
干群关系的五种形态154
“公务员”也是“服务员”158
腐败的考验160
第二节 新加坡:让腐败者身败名裂、倾家荡产165
与腐败决裂166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170
第三节 苏联:特权的罪与罚172
苏联的“掘墓人”173
政治命运的掌控者177
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182
第四节 拆解权贵合谋184
权力与资本的合谋185
畸形的政治经济形态187
第四章 破除二元主义——【城市与农村】191
第一节 城乡关系的演绎与变迁192
从“以农村为重心”到“以城市为重心”192
农村的“黄金年代”195
第二节 二元体制下的“三农”问题197
城乡三大差距197
以“三农”为代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202
第三节 制度性悲剧205
第四节 韩国:举40年之力建设新乡村213
“新村运动”的发起与推进214
全方位成就218
“新村运动”的启示220
第五节 苏联:农民的悲剧与报复224
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的选择225
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的悲剧226
赫鲁晓夫时期:“垦荒运动”的代价230
勃列日涅夫时期:“捧着金饭碗挨饿”231
戈尔巴乔夫时期:粮食问题遏住“咽喉”233
第六节 破除二元主义235
从“农村哺育城市”到“城市反哺农村”235
给农民同等权利和国民待遇238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240
第五章 打破利益集团——【贫者与富者】245
第一节 贫富分化的形成及后果246
从“一大二公”到“先富后富”246
“两极化”下的中国图景250
富者恒富 贫者恒贫255
第二节 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259
谁妨碍了穷人致富?259
富人的“原罪”261
第三节 拉美:“两极化”陷阱267
“拉美化”与“两极化”268
“两极化”的深层原因270
分享经济发展成果272
第四节 苏联:被迟滞和操纵的改革273
三大利益集团274
维护既得利益275
被绑架的改革277
第五节 打破利益集团279
被固化的经济社会279
突破既得利益者重围285
第六章 分权让利——【中央与地方】289
第一节 “一收就死”与“一放就乱”290
“收权”与“放权”的循环怪圈290
“政治上的集中”与“经济上的自主”292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及其根源295
中央与地方的十大矛盾295
地方为什么“不听话”?298
第三节 日本:从“集权”到“分权”307
持续的分权改革308
转移支付314
动态平衡316
第四节 苏联:地方与中央的决裂318
从“单一制”到“联邦制”318
“中央本位主义”与“地方分散主义”320
来自地方的革命323
第五节 分权让利327
“集权”与“分权”327
制度化分权329
第七章 规制权力——【政府与市场】333
第一节 波折式“计划之路”334
合乎历史逻辑的选择334
计划体制的形成及演变336
“计划”的弊端339
第二节 艰难的“市场之路”341
来之不易的市场经济341
从“全能政府”到“效能政府”345
第三节 中国市场经济的十大问题347
第四节 智利: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经验352
从“进口替代”到“新自由主义”353
从“激进休克”到“渐进可控”357
智利的经验与启示360
第五节 苏联:成也“计划”败也“计划”362
高度集中的模式362
“计划”的奇迹与局限365
被僵化和误导的改革370
第六节 规制权力375
权力的“祸患”375
让权力退出市场377
第八章 弥救虚无主义——【经济与社会】381
第一节 诚信危机之乱382
“丧德败信”之乱象382
我们还能相信什么?387
第二节 心理危机之痛389
个人恐怖主义389
为什么不开心?392
第三节 信仰危机之茫395
从“全民统一”到“多元选择”395
寻找心灵的慰藉397
第四节 人心为什么“乱”了?399
第五节 新加坡:建立精神信仰体系404
强大的精神信仰体系404
密集的道德网络406
第六节 苏联:精神支柱的坍塌409
列宁时期:建立起全民信仰409
斯大林时期:被巩固和扭曲的信仰410
赫鲁晓夫时期:信仰体系开始动摇411
勃列日涅夫时期:信仰危机扩大化411
戈尔巴乔夫时期:信仰体系崩溃413
第七节 弥救虚无主义420
虚无主义陷阱420
信仰的基元424
第九章 弘扬法治主义——【人治与法治】429
第一节 从“人治”到“法治”430
“人治”与“法治”的论争430
法治的探索与实践432
第二节 “权”与“法”的抗衡436
法治建设的短板436
文化与制度的束缚440
第三节 新加坡:盛世亦用重典441
第四节 苏联:“人治”的悲剧447
列宁时期:奠定法制基础447
斯大林时期:贯行“人治”448
戈尔巴乔夫时期:有“法制”而无“法治”450
“人治”决定“法治”451
第五节 弘扬法治主义453
第十章 警惕霸权主义——【国内与国外】459
第一节 世界关于中国的“十大论调”460
第二节 “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469
从“挨打”“挨饿”到“挨骂”469
中国为什么“挨骂”?470
第三节 中国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473
第四节 “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477
“韬光养晦”的价值477
“有所作为”的选择481
第五节 拉美:霸权主义经济哲学的试验场483
“拉美陷阱”与新自由主义483
拉美大陆的“经济政变”485
“拉美陷阱”的幕后推手488
新自由主义“惹的祸”492
霸权主义国家的经济哲学494
第六节 苏联:被“孤立”和“暗算”的大国497
从“国际主义”到“霸权主义”497
被“孤立”的大国501
被“暗算”的大国503
谨防“软硬兼施”的计谋508
第七节 中国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510
历史的“铁律”510
跨越“修昔底德陷阱”513
警惕霸权主义516
新书预告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