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
  • 叶舒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6751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43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653页
  • 主题词:神话-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篇 理论与方法13

第一章 神话学的跨学科范式15

第一节 神话学突破文字限制的意义15

第二节 神话学与考古学16

第三节 神话学与艺术史23

第四节 神话学与文化传播29

第五节 神话学与物质文化研究35

第六节 结论:神话学、意识形态与知识考古45

第二章 神话学与国学方法更新:四重证据法47

第一节 太庙中的稽古:从赋诗到书证47

第二节 从书证到物证55

第三节 三重证据法61

第四节 四重证据法69

第五节 在科学实证与人文阐释之间75

第六节 神话学与多重证据法88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以四重证据法重建中国文化观98

第一节 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再定义98

第二节 延续与断裂:大、小传统的关系105

第三节 探寻汉字之前的大传统符号110

第四节 神话与象征——大传统的遗产117

中篇 文明起源的玉器时代127

第四章 玉器时代与文明起源的国际视野——唯中国人爱玉说献疑129

第一节 “玉器时代”说需要国际化视野129

第二节 黑曜石神话:文明前夕的“神圣石头”134

第三节 玉石神话:与文明伴生的“疯狂石头”141

第四节 玉石神话是文明起源的动力157

第五章 苏美尔青金石神话与各大文明的起源159

第一节 玉石之路的国际视野159

第二节 玉石神话:伊甸园生命树与印度如意树160

第三节 文学的历史信息:苏美尔史诗与伊甸园原型177

第四节 苏美尔的青金石神话及其发生182

第五节 苏美尔青金石神话观的传播与影响195

第六节 小结:玉石之路与文明起源205

第六章 东亚玉器时代:神话观念基础211

第一节 “东亚玉文化”及其起源211

第二节 东亚玉器时代的展开及历史分期216

第三节 玉器之始:玉玦、玉璜的神话观230

第四节 中日玉石神话比较:以“记纪”为例235

第五节 中日韩玉石神话比较:赤玉、曲玉的原型245

第七章 玉教:华夏文明的原始国教——从玉石神话观看儒道的信仰之根259

第一节 华夏文明发生的神话信仰之根259

第二节 以“玉教”为国教的理由263

第三节 玉教与中华文化的原型编码268

第四节 “圣人”与“玉音”271

第五节 圣人神话的民族志:天人中介者巫觋280

第六节 玉教信仰与虞夏商周圣王谱286

第七节 小结:玉德与玉美292

第八章 中国玉器起源的神话学分析——以兴隆洼文化玉玦为例295

第一节 玉文化发生的观念动机295

第二节 玉玦:玉耳饰的神话功能分析302

第三节 “以玉示目”的神话功能分析310

第四节 蛇-玦-珥: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317

第九章 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325

第一节 引论:从“金枝”到“玉叶”326

第二节 玉宝:夏商周的神话历史334

第三节 玉宝:物神崇拜与文明发生的社会整合341

第四节 中华认同的神话基因344

第五节 龙-虹-璜: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349

第十章 太初有熊:黄帝名号的神话历史编码357

第一节 黄帝及其名号问题357

第二节 轩辕的原型:天人合一神话解析359

第三节 二重证据:从有熊到天熊363

第四节 太初有熊:重构华夏创世神话365

第五节 二重证据:《楚帛书》“太初有熊”神话377

第六节 三重证据:轩辕、有熊、天熊、穴熊通解382

第七节 四重证据:秦先公墓熊车为轩辕帝车说384

第八节 四重证据:红山文化双熊首三孔器神话解389

第九节 狮子能代表中国吗?392

第十一章 班瑞:尧舜的政治神话395

第一节 唐尧虞舜传说的虚实395

第二节 “辑五瑞”与“班瑞”的政治401

第三节 “瑞玉”:文献与考古实物404

第四节 “班瑞”何以可能407

下篇 夏商周秦神话历史415

第十二章 夏禹的中央熊旗417

第一节 玉的叙事与夏代神话历史417

第二节 一重证据:鲧禹启化熊或熊化422

第三节 二重证据:夏禹中央熊旗428

第四节 三重、四重证据:熊图腾文化记忆433

第十三章 二里头铜铃、铜牌——文明起源的人类学视角437

第一节 文明起源研究的人类学视角437

第二节 二里头三座中型墓葬的民族志解读441

第三节 二里头墓葬法器组合的整体解读446

第四节 神圣法器源流:三星堆与齐家文化452

第五节 礼乐文明探源458

第十四章 夏禹建鼓459

第一节 夏禹悬钟鼓:文献中的真伪疑案459

第二节 二重证据:《容成氏》夏禹建鼓461

第三节 三重证据:君王之鼓的神圣权力464

第四节 四重证据:神鼓神话图像470

第五节 华夏鼓文化发生谱系477

第十五章 夏桀伐岷——三星堆与西南玉石之路479

第一节 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系479

第二节 夏桀为何伐岷山484

第三节 神话化的巴蜀493

第四节 蚕丛与凸目之神495

第十六章 天命玄鸟——商代神鸟原型为鸱鸮说501

第一节 玄鸟原型研究的困局与突破501

第二节 四重证据:鸱鸮图像学系谱六千年510

第三节 三重证据:玄鸟即旋转眼睛之鸟521

第十七章 玄鸟溯源:红山文化勾云玉器即鸮形玉牌526

第一节 考古学“鸮女神”说与玄鸟、玄牝再认识526

第二节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及“漩涡眼”辨析533

第三节 龙山文化“鹰鸮纹玉圭”说542

第十八章 虎食人卣:商周青铜器的图像叙事550

第一节 虎食人卣的命名与解读550

第二节 妇好圈足觥的神话学意蕴560

第三节 西方白虎:从西王母到“母老虎”564

第四节 虎威与驺虞神话567

第十九章 天德凤书:西周政治神话576

第一节 西周、西夷、岐周576

第二节 神鸟置换:从鸮到凤577

第三节 凤鸣岐山神话的民间版581

第四节 图像叙事的凤神话源流585

第五节 天德与凤书:“革命”的合法性590

第二十章 玉璧、玉玺、玉衣:秦汉神话历史603

第一节 秦史叙事中的玉玺、玉璧603

第二节 长城、直道、阿房宫617

第三节 金缕玉衣之梦623

第二十一章 总结与展望626

第一节 全书总结626

第二节 研究经验630

第三节 研究展望:重建中国神话历史632

主要参考文献6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