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事诉讼法
  • 张卫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1614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概述1

1.民事争议1

2.民事诉讼的含义1

3.民事诉讼的必要性2

4.民事诉讼的特色2

5.民事诉讼的局限性2

6.民事纠纷解决与ADR3

6.1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特性3

6.2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基本类型与具体形式4

7.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11

8.民事诉讼与主要非讼纠纷解决制度的对接11

8.1民事诉讼与人民调解制度的对接11

8.2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的对接12

8.3民事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对接14

9.民事诉讼的目的14

10.民事诉讼的理念15

10.1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16

10.2追求程序正义16

10.3追求发现真实16

10.4讲究诉讼效率17

11.特别程序17

12.附随程序18

13.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规范——民事诉讼法18

13.1民事诉讼法的含义18

13.2民事诉讼法的性质19

13.3民事诉讼法的效力20

本章要点归纳20

问题与应用21

第2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2

1.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22

1.1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22

1.2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23

1.3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体系24

2.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24

2.1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含义24

2.2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依据25

3.辩论原则25

4.处分原则28

5.诚实信用原则30

5.1诚实信用原则的缘起与认识基础31

5.2诚实信用原则的意义32

5.3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情形32

5.4我国的司法语境与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34

本章要点归纳37

问题与应用37

第3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39

1.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39

2.合议制度39

2.1合议制度的概念39

2.2合议庭的构成40

3.回避制度41

3.1回避制度的概念41

3.2应当回避的主体范围42

3.3回避事由42

3.4回避的方式和程序43

4.公开审判制度43

4.1公开审判制度的含义43

4.2公开审判制度的意义43

4.3不公开审理的几种特殊情况44

5.两审终审制度45

5.1多重审级制度的利弊与审级的多元化45

5.2两审终审制45

本章要点归纳46

问题与应用46

第4章 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47

1.概述47

2.程序控制权48

2.1诉讼启动控制权48

2.2促使程序高效率进行的职权48

3.程序事项裁决权48

3.1实体判决要件审理事项的裁决49

3.2其他程序事项的裁决49

4.调查取证权50

5.释明权53

5.1释明权的基本含义53

5.2释明权的范围55

5.3释明权与辩论原则的关系55

5.4我国民事诉讼中释明权的运用与当事人举证56

5.5释明权的发展与应用58

6.事实认定权58

7.实体争议的裁判权59

本章要点归纳59

问题与应用60

第5章 民事裁判权的范围61

1.概述61

2.民事裁判权范围界定的标准61

3.民事裁判权范围的政策调整63

4.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的界定64

5.民事争议与内部争议的界定65

本章要点归纳65

问题与应用65

第6章 管辖66

1.概述66

1.1管辖的概念和意义66

1.2确定管辖的因素67

1.3管辖恒定67

1.4管辖的种类69

2.级别管辖70

2.1级别管辖的含义70

2.2级别管辖的确定标准70

2.3级别管辖的内容71

3.地域管辖73

3.1地域管辖概述73

3.2一般地域管辖73

3.3特殊地域管辖74

4.专属管辖79

5.专门管辖79

6.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80

7.协议管辖81

8.应诉管辖82

9.裁定管辖82

9.1移送管辖82

9.2指定管辖83

9.3管辖权的转移84

10.管辖权异议85

10.1管辖权异议的含义85

10.2管辖权异议提起的条件85

10.3对管辖权异议处理的程序86

本章要点归纳87

问题与应用87

第7章 当事人89

1.当事人的概念89

2.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90

2.1诉讼权利能力90

2.2诉讼行为能力90

3.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91

4.当事人适格91

4.1当事人适格的含义91

4.2判断当事人适格的标准92

5.当事人的变更92

5.1法定的当事人变更92

5.2任意的当事人变更93

6.原告与被告93

6.1原告与被告的概念94

6.2原告和被告的确定94

6.3企业法人下落不明、歇业、被撤销、吊销营业执照等情形下诉讼主体资格问题95

本章要点归纳98

问题与应用99

第8章 共同诉讼100

1.共同诉讼概述100

1.1共同诉讼的含义100

1.2共同诉讼发生的原因101

1.3共同诉讼的分类101

2.必要共同诉讼101

2.1固有必要共同诉讼101

2.2类似必要共同诉讼103

2.3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106

3.普通共同诉讼107

3.1普通共同诉讼的概念和特征107

3.2普通共同诉讼的适用108

3.3普通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108

3.4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的共同诉讼适用108

4.共同诉讼的诉讼代表人制度109

4.1诉讼代表人制度概述109

4.2诉讼代表人110

4.3代表人诉讼的种类110

4.4关于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特殊程序111

4.5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裁判的效力111

4.6不宜适用诉讼代表人的情形111

本章要点归纳112

问题与应用112

第9章 第三人114

1.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114

1.1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诉讼地位114

1.2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设立的目的114

1.3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115

2.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115

2.1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两种类型115

2.2辅助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117

2.3被告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118

2.4现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问题点120

3.第三人撤销之诉120

3.1第三人申请撤销之诉的源起及理论基础121

3.2第三人申请撤销之诉的当事人122

3.3管辖法院及其组织形式123

3.4提起第三人撤销判决诉讼的期间124

3.5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起诉和受理124

3.6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裁判及其效力125

3.7特殊救济程序之间的协调与衔接125

本章要点归纳126

问题与应用127

第10章 诉讼代理人128

1.诉讼代理人概述128

1.1诉讼代理人的概念128

1.2诉讼代理人的特点128

1.3诉讼代理人的种类128

1.4诉讼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异同129

1.5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的作用129

2.法定诉讼代理人129

2.1法定诉讼代理人的概念129

2.2法定诉讼代理人的诉讼地位129

2.3法定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消灭130

3.委托诉讼代理人130

3.1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点130

3.2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130

3.3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限132

3.4委托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消灭133

本章要点归纳133

问题与应用133

第11章诉135

1.诉权135

1.1诉权的含义135

1.2关于诉权的理论学说136

2.诉的概念139

3.诉的种类140

3.1确认之诉140

3.2给付之诉140

3.3形成之诉141

4.诉的利益142

4.1诉的利益的含义142

4.2权利保护的资格142

4.3权利保护的利益143

5.诉讼标的144

5.1诉讼标的的含义144

5.2诉讼标的在民事诉讼实务中的地位145

5.3诉讼标的的识别146

6.诉的合并148

7.诉的变更149

8.诉的追加150

本章要点归纳151

问题与应用151

第12章 证据152

1.证据概述152

1.1证据的概念152

1.2民事诉讼中证据的合法性152

1.3证据的证明力153

2.民事证据的种类154

2.1书证155

2.2视听资料157

2.3电子数据161

2.4证人证言161

2.5当事人陈述163

2.6鉴定意见163

2.7证据保证书制度167

3.本证与反证168

4.证据保全168

4.1证据保全的概念和意义168

4.2证据保全的条件169

4.3证据保全的程序169

4.4证据保全的方法170

5.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170

5.1法院主动调查收集170

5.2根据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170

本章要点归纳171

问题与应用172

第13章 证明173

1.证明对象173

1.1证明对象概述173

1.2证明对象的范围173

1.3无需证明的事实174

2.证明责任177

2.1证明责任概述177

2.2理解证明责任应注意的问题180

3.证明责任的分配182

3.1证明责任分配的含义182

3.2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182

3.3证明责任的倒置185

4.证明标准186

4.1证明标准概述186

4.2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186

5.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189

5.1举证时限189

5.2证据交换201

6.质证203

7.认证204

7.1认证的概念204

7.2认证的基本要求205

7.3认证的方法205

7.4认证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205

8.证明妨害的对策206

8.1证明妨害的含义与背景206

8.2对策之一:强制措施207

8.3对策之二:法院调查取证207

8.4对策之三:推定主张成立208

8.5对策之四:证明责任倒置210

8.6对策之五:降低证明标准211

8.7对策之六:拟制自认212

本章要点归纳212

问题与应用213

第14章 诉讼审理的保障机制215

1.财产保全215

1.1财产保全的概念和种类215

1.2财产保全的范围和措施216

1.3财产保全的程序217

1.4财产保全的解除218

1.5财产保全错误的赔偿219

1.6当事人的救济程序219

2.行为保全219

2.1行为保全的概念219

2.2行为保全的目的219

2.3行为保全的实施220

3.先予执行220

3.1先予执行的概念220

3.2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221

3.3先予执行的程序221

3.4先予执行错误的补救222

4.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222

4.1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概述222

4.2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223

4.3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适用226

5.诉讼费用228

5.1诉讼费用概述228

5.2诉讼费用的种类及收费标准229

5.3诉讼费用的负担232

5.4诉讼费用的交纳和退还233

5.5对诉讼费用决定的异议及处理235

5.6司法救助与诉讼费用的免、减、缓235

6.期间236

6.1期间的概念236

6.2期间的种类236

6.3期间的计算238

6.4期间的耽误239

7.送达239

7.1送达的概念和意义239

7.2送达的方式240

7.3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242

本章要点归纳243

问题与应用243

第15章 普通程序245

1.普通程序的含义245

2.起诉和受理245

2.1起诉的条件245

2.2禁止重复诉讼247

2.3起诉的方式和起诉状的内容250

2.4起诉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的中断250

2.5起诉状误写被告姓名、名称的处理251

2.6受理251

2.7关于立案制度的改革253

3.开庭审理前的准备256

3.1开庭审理前的一般准备事项256

3.2庭前会议257

4.开庭审理258

4.1开庭审理的概念258

4.2开庭审理的主要程序258

4.3法庭笔录259

4.4开庭审理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259

5.延期审理260

6.审结期限260

7.法院调解261

7.1法院调解概述261

7.2法院调解的原则262

7.3法院调解的实施262

7.4调解协议及其效力263

8.撤诉266

8.1撤诉的含义266

8.2撤诉的条件266

8.3撤诉的法律效果266

8.4按撤诉处理的几种情形266

9.缺席判决267

10.反诉267

10.1反诉的概念和性质267

10.2反诉的要件269

10.3反诉的程序270

11.诉讼上的抵销270

12.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272

12.1诉讼中止272

12.2诉讼终结273

本章要点归纳274

问题与应用275

第16章 简易程序277

1.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77

1.1简易程序的概念277

1.2简易程序的意义277

2.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278

2.1简易程序的适用法院278

2.2简易程序的适用案件278

3.简易程序的具体内容278

3.1起诉和答辩278

3.2审理前的准备279

3.3开庭审理280

3.4宣判281

4.简易程序中小额案件审理的特别规定282

4.1小额案件审理特别规定的意义282

4.2小额案件诉讼标的额确定的标准282

4.3小额争议诉讼程序适用案件的类型限定283

4.4小额诉讼程序的规范适用285

4.5小额诉讼程序其他问题的规定285

4.6小额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286

本章要点归纳288

问题与应用288

第17章 第二审程序290

1.第二审程序概述290

1.1第二审程序的概念290

1.2第二审程序的意义290

1.3关于第二审程序的性质291

2.上诉的提起和撤回292

2.1上诉的提起292

2.2上诉的撤回293

3.上诉案件的审理294

3.1审理前的准备工作294

3.2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294

3.3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295

3.4上诉案件的调解295

4.上诉案件的裁判296

4.1对不服一审判决上诉的处理296

4.2对不服第一审裁定上诉的处理297

4.3第二审裁判的法律效力297

5.关于禁止不利变更原则298

5.1禁止不利变更原则的依据298

5.2正确理解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应注意的问题300

本章要点归纳300

问题与应用301

第18章 民事公益诉讼302

1.民事公益诉讼的含义302

2.民事公益诉讼的意义与瓶颈302

3.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302

4.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303

4.1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303

4.2消费者权益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304

4.3关于检察机关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适格问题304

4.4公益诉讼的若干程序问题305

本章要点归纳309

问题与应用310

第19章 裁判311

1.判决311

1.1判决的概念311

1.2判决的种类311

1.3判决的内容314

1.4判决书的补正315

1.5判决书的公开315

1.6判决的效力316

2.民事裁定328

2.1民事裁定的含义328

2.2民事裁定适用的范围328

2.3民事裁定的效力328

3.民事决定330

3.1民事决定的含义330

3.2民事决定适用的范围330

本章要点归纳330

问题与应用331

第20章 再审制度332

1.再审制度与审判监督程序概述332

1.1再审制度的含义332

1.2理解审判监督程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33

1.3 2007年及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再审程序的修改333

1.4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问题点333

2.法院决定再审334

2.1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条件334

2.2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程序334

3.当事人申请再审335

3.1申请再审的含义335

3.2申请再审的条件335

4.抗诉再审和检察建议再审338

4.1抗诉再审和建议再审的含义338

4.2抗诉再审的条件339

4.3民事抗诉的程序339

4.4建议再审程序340

5.再审事由341

5.1再审事由的含义及意义341

5.2再审事由的内容341

6.再审事由的审查程序344

7.再审案件的审理346

7.1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346

7.2另行组成合议庭347

7.3依原审程序进行审理347

7.4再审申请或抗诉的撤回348

7.5依法进行调解348

7.6再审案件的裁判348

7.7关于提审、指定再审和指令再审349

7.8关于小额诉讼案件的再审349

本章要点归纳350

问题与应用350

第21章 民事诉讼法中的非讼程序352

1.非讼程序概述352

2.特别程序352

2.1特别程序概述352

2.2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程序354

2.3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审理程序355

2.4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审理程序357

2.5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程序359

2.6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理程序361

2.7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程序362

2.8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364

3.督促程序366

3.1督促程序的概念和特点366

3.2申请支付令的程序367

3.3法院对支付令申请的受理和审理368

3.4支付令369

3.5债务人对支付令的异议371

3.6督促程序的终结372

4.公示催告程序373

4.1公示催告程序概述373

4.2公示催告程序374

4.3除权判决377

本章要点归纳379

问题与应用379

第22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381

1.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381

1.1涉外民事诉讼381

1.2涉外民事诉讼程序382

1.3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体例和法律渊源382

2.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383

2.1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原则383

2.2同等、对等原则383

2.3适用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原则384

2.4司法豁免原则384

2.5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原则384

2.6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原则385

3.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386

3.1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确定原则386

3.2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一般规定386

3.3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特殊规定386

4.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和送达388

4.1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388

4.2涉外民事诉讼的送达389

5.涉外民事诉讼的受理与审理390

6.涉外仲裁裁决的执行390

7.司法协助390

7.1司法协助概述390

7.2一般司法协助391

7.3特殊司法协助391

本章要点归纳393

问题与应用393

第23章 执行程序总论395

1.民事执行程序概述395

1.1民事执行的概念和特征395

1.2民事执行权的性质395

1.3民事执行程序和民事审判程序的关系396

1.4民事执行的立法体例396

2.执行程序总则397

2.1执行主体397

2.2执行标的399

2.3执行根据400

2.4执行管辖401

3.执行程序的开始402

3.1申请执行402

3.2移送执行404

3.3执行受理404

3.4执行调查405

4.执行程序的进行405

4.1参与分配405

4.2执行担保407

4.3执行竞合408

4.4执行和解409

4.5执行中止410

4.6执行承担411

4.7委托执行411

4.8协助执行412

5.执行程序的结束414

5.1执行结案414

5.2执行终结415

5.3不予执行415

6.执行救济416

6.1执行异议416

6.2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418

6.3执行回转419

本章要点归纳420

问题与应用420

第24章 执行程序分论422

1.各类执行措施概述422

1.1执行措施的概念422

1.2执行措施的种类422

2.对金钱债权的执行423

2.1对金钱债权执行的概念423

2.2对金钱的执行措施423

2.3对非金钱财产的执行424

2.4对特殊非金钱财产的执行措施426

3.对非金钱债权的执行429

3.1对交付物的执行429

3.2对行为的执行430

4.保障性执行措施431

4.1法院搜查431

4.2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431

4.3强制交付迟延利息或迟延履行金431

4.4继续履行432

4.5财产报告432

4.6限制出境432

4.7征信系统记录432

4.8媒体曝光432

本章要点归纳433

问题与应用4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