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化医学中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转化医学中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0912172.jpg)
- 肖小河,赵艳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262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中药学-药性-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转化医学中的中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中药药性的基本涵义及研究意义3
第一节 中药药性基本涵义概述3
第二节 中药药性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4
第二章 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的主要进展6
第一节 中药药性文献信息挖掘6
第二节 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概述7
第三节 中药药性临床研究概述9
第四节 近年来药性研究新学说11
第五节 中药药性研究存在问题与对策14
第三章 药性热力学观的提出及要义21
第一节 中医药学与热力学的关联分析21
第二节 药性热力学观的基本涵义24
第四章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思路和方法26
第一节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的路径26
第二节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策略27
第二节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方法29
第二篇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37
第五章 冷热板示差系统的研制37
第一节 冷热板示差法原理与仪器设计37
第二节 冷热板示差系统的方法学考察41
第六章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不同模型的寒热药性评价47
第一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寒热体质模型评价47
第二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肾阳虚和肾阴虚模型的寒热评价53
第三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胃寒证和胃热证模型的寒热评价59
第七章 基于正常动物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67
第一节 大黄和附子寒热药性评价67
第二节 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评价72
第二节“附子无干姜不热”的寒热药性评价76
第四节 附子炮制品与干姜配伍的寒热药性评价82
第八章 基于模型动物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91
第一节 基于体质动物模型的红参和西洋参寒热药性评价91
第二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生晒参和参花药性寒热药性评价95
第三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黄连不同炮制品寒热药性评价100
第四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评价106
第五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左金丸及其类方寒热药性评价114
第六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附子与干姜不同比例配伍的寒热药性评价120
第七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附子与姜炮制品配伍寒热药性评价127
第八节 基于体质模型动物的附子与干姜不同化学配伍寒热药性评价132
第九节 基于胃寒/胃热模型的左金丸及类方寒热药性评价142
第十节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药性寒热评价研究小结149
附:冷热饮示差法152
第三篇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159
第九章 微量量热法简介159
第一节 微量量热法检测原理159
第二节 微量量热法的方法学考察162
第十章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不同类别中药寒热药性评价165
第一节 人参叶和人参花寒热药性评价165
第二节 人参和西洋参寒热药性评价169
第三节 角甲类动物药寒热药性评价173
第四节 黄连不同炮制品寒热药性评价177
第五节 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评价180
第六节 黄连及其主要组分配伍的寒热药性评价183
第七节 附子与干姜不同比例配伍的寒热药性评价189
第八节 附子与姜不同炮制品配伍的寒热药性评价193
第九节 附子、干姜不同层次配伍的寒热药性评价198
第十节 左金丸及其类方寒热药性评价201
第十一节 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小结212
第十二节 微量量热法与冷热板示差法的比较分析214
第四篇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223
第十一章 中药寒热药性循证医学研究——以肝炎为例223
第一节 寒热药性循证医学研究思路和方法223
第二节 慢性乙肝患者的中医寒热辨证分型225
第三节 慢性乙肝寒热辨证治疗的疗效分析232
第四节 慢性乙肝中医临床用药寒热分析239
第五节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寒热辨证治疗的疗效观察与方药分析246
第十二章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指标的筛选274
第一节 寒热方药与免疫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274
第二节 基于贝叶斯和决策树分析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指标筛选280
第三节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中药药性寒热评价研究小结287
第五篇 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总结与展望293
第十三章 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阶段性总结293
第一节 在不同生物层次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结果293
第二节 在不同化学层次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结果295
第三节 炮制对中药寒热药性改变的影响分析296
第四节 配伍对方药寒热药性改变的影响分析297
第五节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小结298
第十四章 中药寒热药性热动力学分析检测规程300
第一节 冷热板示差法实验操作规程300
第二节 微量量热法实验操作规程303
第十五章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展望308
第一节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新进展308
第二节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展望310
附录 本课题组发表的中药药性相关研究论文及专利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