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
  • 魏忠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众出版社
  • ISBN:750143055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自然辩证法-文集;历史唯物主义-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哲学与时代精神1

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哲学的产生发展1

(一)世界观和哲学的产生2

(二)哲学派别的产生及其发展3

二、哲学对主体和客体研究的历史发展5

(一)古代哲学对本体论的研究5

(二)近代前期哲学对主体认识能力的探索7

(三)近代后期哲学对主体、客体统一性的研究9

(四)现代西方哲学对主体、客体的研究1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史上所引起的革命变革14

(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概括16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功能18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发展的、创造性的科学体系20

(二)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21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22

辩证自然观和唯物史观24

一、引言24

二、人类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历史发展25

(一)古代自然观、历史观的产生和发展25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6

(三)近代人道主义的历史观27

三、科学自然观、历史观的产生28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28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28

四、物质的普遍属性30

(一)物质观的历史发展30

(二)运动观的历史发展31

(三)时空观的历史发展32

(四)物质的结构性34

五、物质的层次结构35

(一)人类对物质层次认识的发展35

(二)物质的层次结构36

(三)物质层次的大小级别38

(四)物质层次的高低级别40

六、物质系统及其演化41

(一)物质的系统结构41

(二)天体系统的演化42

(三)元素的演化43

(四)地球的圈层分化44

七、生物界的产生和发展45

(一)对物质系统发展的认识45

(二)化学演化和生命的产生46

(三)生物的进化48

八、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50

(一)关于人类起源的认识发展50

(二)劳动在人类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51

(三)从猿到人53

(四)人类社会的产生54

(五)意识的产生和本质55

九、人类社会和自然界58

(一)从原始社会看自然界物质的社会化58

(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协调发展60

(三)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区别与联系61

十、人类社会的物质方面63

(一)自然环境63

(二)人口64

(三)生产劳动和生产方式65

十一、社会生产力系统67

(一)物质生产力67

(二)自然科学是生产力69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1

十二、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72

(一)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72

(二)上层建筑74

十三、人类社会的精神方面76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76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77

(三)社会意识的构成78

(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79

十四、社会发展动力和人类的发展81

(一)社会发展的动力81

(二)社会形态及其发展82

(三)人类解放和获得自由83

(四)人的全面发展84

哲学讲授提纲86

一、绪论86

(一)世界观的形成86

(二)哲学的产生87

(三)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两个对子88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革命变革中产生的89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90

二、辩证唯物主义91

(一)物质观的历史发展91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92

(三)运动观的历史发展93

(四)时空观的历史发展94

(五)物质的结构性96

(六)物质的层次结构97

(七)物质的系统结构98

(八)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99

(九)世界联系、发展的基本环节99

(十)世界联系、发展的基本规律100

(十一)关于人类起源的认识发展101

(十二)意识的产生及其本质102

(十三)实践和认识103

(十四)认识的本质104

(十五)认识的任务和目的105

(十六)理性思维的辩证过程106

(十七)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107

三、历史唯物主义108

(一)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108

(二)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社会经济结构109

(三)社会的组织结构111

(四)社会意识结构112

(五)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113

(六)社会形态及其发展114

(七)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115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体系117

一、引言117

二、物质的层次结构119

三、物质层次的级别120

四、物质的运动形式122

五、物质的系统性123

略谈自然辩证法的哲学地位和作用126

现代自然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130

一、物理学革命与唯物主义的新发展130

(一)原子可分的发现和物质观的发展131

(二)从牛顿时空观到相对论时空观的发展135

(三)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对微观世界的认识137

(四)统一场论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40

二、系统科学与唯物辩证法143

(一)一般系统理论中的辩证法143

(二)控制论中的哲学问题145

(三)信息论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47

(四)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中的辩证法问题148

三、生命科学、脑科学与生命观、意识观151

(一)分子生物学、遗传密码与生命观151

(二)脑科学、人工智能与意识观153

四、现代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社会发展155

(一)生态危机、生态平衡与人类社会155

(二)环境问题、环境科学与社会发展157

新技术革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161

一、前言161

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及其主要标志162

(一)新技术革命兴起的背景和原因162

(二)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164

三、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165

(一)微型电子计算机技术166

(二)生物技术166

(三)新能源技术167

(四)新材料技术167

(五)海洋开发技术168

(六)空间技术168

四、新技术革命的作用168

(一)新技术革命使社会产生巨大变化169

(二)关于新技术革命的几种不正确见解170

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我们的对策171

(一)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171

(二)抓住机会、迎头赶上172

关于自然与社会的认识176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176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176

(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联系177

(三)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178

(四)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179

二、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发展181

(一)科学实验的产生及其作用181

(二)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形成和发展183

(三)技术的性质、作用和发展184

(四)国防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86

(五)社会科学的性质和发展188

三、自然观、历史观的发展190

(一)古代自然观、历史观190

(二)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人道主义历史观191

(三)唯物史观和辩证自然观的产生193

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196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196

二、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在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的变化198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是我国民主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198

(二)从1952~1956年的过渡时期,是进行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阶级剥削制度,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199

三、在阶级斗争方面所走过的两段弯路201

(一)从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我们在阶级斗争形势分析和工作指导上犯了“左”的错误,夸大了阶级斗争,不断搞政治运动,结果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的10年内乱201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够一贯,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成灾,产生了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203

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04

(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还有剥剥阶级分子和剥削阶级思想,还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204

(二)阶级斗争在我国目前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206

(三)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阶级斗争,不同于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有着自己的突出特点2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