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TCP/IP协议及网络编程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罗军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9558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教材;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TCP/IP协议及网络编程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Internet发展历史1
第1章 Internet概述1
1.2Internet管理机构2
1.2.1Internet管理机构3
1.2.2Internet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3
1.2.3IP地址管理机构4
1.3Internet协议与标准4
1.4Internet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5
2.1.1分层体系结构的对应6
2.1.2总体发展6
第2章 TCP/IP协议族体系结构6
2.1TCP/IP层次结构及其与OSI七层体系结构的比较6
2.1.3标准及规范7
2.1.4网络层7
2.1.5传输层7
2.1.6应用层8
2.2路由器10
2.2.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10
2.2.2路由器的功能11
2.3TCP/IP各层协议组成12
第3章 IP协议14
3.1IP协议的目的与工作原理14
3.1.1IP协议数据的传输过程14
3.1.2IP协议中的概念15
3.2IP地址15
3.2.1IP地址的分类16
3.2.2IP地址的表示16
3.2.4IP地址的缺陷17
3.2.3特殊IP地址总结17
3.2.5子网技术18
3.2.6超网技术19
3.2.7私有网络地址20
3.3IP数据包格式20
3.3.1网络字节序和主机字节序20
3.3.2IP数据包21
3.3.3服务类型22
3.3.4IP数据包的分片与重组22
3.3.5IP选项26
第4章 ARP和RARP29
4.1IP地址和物理地址映射问题29
4.1.1以太网的传输机制29
4.1.2地址映射的可选解决办法30
4.2ARP协议原理31
4.2.1ARP协议的工作原理31
4.2.2减少地址解析需要的通信32
4.4RARP协议33
4.3ARP数据包格式33
第5章 ICMP协议35
5.1ICMP协议的作用与原理35
5.2ICMP数据包的格式36
5.3各种ICMP数据包37
5.3.1回显请求与应答37
5.3.2目标不可达错误37
5.3.3源端关闭38
5.3.4超时错误39
5.3.5数据包参数问题39
5.3.6获取子网掩码40
第6章 路由协议41
6.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路由协议41
6.1.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41
6.1.2路由协议的作用及分类43
6.2RIP路由信息协议45
6.2.1RIP协议数据包的格式45
6.2.2RIP协议的工作过程46
6.2.3RIP协议的缺陷46
6.3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47
6.2.4RIP247
6.4BGP边界网关协议48
6.5Internet的路由体系结构49
第7章 广播与多播50
7.1广播50
7.1.1物理层的广播50
7.1.2IP协议的广播51
7.1.3IP广播的过程和问题51
7.2多播51
7.2.2IP协议的多播52
7.2.1物理层的多播52
7.3.1IGMP数据包格式53
7.3IGMP53
7.3.2IGMP协议的工作机制54
7.3.3IGMP协议的实现54
第8章 UDP协议56
8.1最终目标的标识——UDP端口56
8.2UDP数据包格式57
8.3UDP校验和的计算57
8.4UDP数据包的封装58
8.3.1UDP伪头部格式58
8.3.2为什么使用伪头部58
8.5标准UDP端口59
第9章 TCP协议61
9.1TCP协议中的基本概念61
9.1.1面向连接的服务61
9.1.2可靠的服务61
9.2TCP协议数据段的格式63
9.2.1TCP数据段的格式63
9.1.3面向字节流的传送服务63
9.2.2TCP校验和的计算64
9.3TCP协议连接的建立与关闭65
9.3.1被动打开与主动打开65
9.3.2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65
9.3.3TCP连接的关闭66
9.3.4TCP连接状态迁移67
9.4TCP协议数据的传送与流量控制68
9.4.1字节流的分段68
9.4.2滑动窗口机制69
9.4.3超时的判断74
9.4.4TCP的拥塞控制机制76
9.4.5紧急数据的传输77
9.5TCP的傻窗口症状78
9.5.1傻窗口症状78
9.5.2傻窗口症状避免机制79
9.6TCP协议与UDP协议的比较80
9.6.1TCP协议与UDP协议特点的比较80
9.6.3常见的标准TCP协议端口81
9.6.2TCP协议与UDP协议应用的比较81
第10章 远程登录83
10.1远程登录的服务模式83
10.2Telnet原理84
10.2.1网络虚终端(NVT)84
10.2.2Telnet命令86
10.2.3选项协商87
10.3rlogin90
第11章 电子邮件92
11.1电子邮件系统结构92
11.2TCP/IP电子邮件地址93
11.3电子邮件格式94
11.3.1电子邮件信息格式94
11.3.2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充94
11.4SMTP协议96
11.4.1SMTP命令96
11.4.2SMTP工作过程98
11.5.1POP3协议99
11.5邮箱访问99
11.5.2其他邮箱访问方式100
第12章 HTTP协议101
12.1超文本和URL101
12.1.1超文本101
12.1.2统一资源定位URL102
12.2HTML简介102
12.2.1超文本文档结构102
12.2.2HTML中常用标签103
12.3HTTP协议概述105
12.3.1HTTP协议的工作模式106
12.3.2HTTP协议特点106
12.4HTTP请求和应答106
12.4.1请求消息106
12.4.2应答消息107
12.4.3首部字段108
12.5浏览器109
13.1.2文件访问和传输111
13.1.1简介111
13.1FTP文件传输协议111
第13章 网络文件111
13.1.3在线共享访问112
13.1.4文件传输共享112
13.1.5FTP协议的特点113
13.1.6FTP模型113
13.1.7TCP端口号的分配114
13.1.8基本的客户端-服务器交互115
13.1.9FTP命令116
13.1.10FTP用户会话样例119
13.2TFTP120
13.3NFS121
第14章 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123
14.1SNMP体系结构123
14.1.1TCP/IP网络管理的发展123
14.1.2SNMP基本框架125
14.2SNMP管理信息127
14.2.1管理信息结构128
14.2.2MIB-II134
14.3.2共同体和安全控制139
14.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139
14.3.1SNMP支持的操作139
14.3.3实例标识141
14.3.4辞典编纂式排序142
14.3.5SNMP消息格式142
14.3.6GetRequestPDU144
14.3.7GetNextRequestPDU144
14.3.8SetRequestPDU145
14.3.10传输层的支持146
14.3.9TrapPDU146
14.4SNMPv2147
14.4.1SNMPv2对SNMPv1的改进147
14.4.2SNMPv2网络管理框架147
14.4.3协议操作149
第15章 IPv6153
15.1IPv4的不足与缺点153
15.1.1IP地址空间危机153
15.1.5IP协议的升级策略154
15.1.4配置问题154
15.1.3IP安全性问题154
15.1.2IP性能问题154
15.2改进IPv4的各种努力155
15.2.1Internet发展的问题155
15.2.2各种努力156
15.3IPv6对IPv4的改进156
15.3.3对扩展和选项支持的改进157
15.3.5身份验证和保密157
15.3.4流标记157
15.3.2简化的包头157
15.3.1扩展地址157
15.4IPv6数据包结构158
15.4.1IPv6数据包的结构158
15.4.2IPv6的服务类型和流标签159
15.4.3IP数据包的分片159
15.4.4扩展头160
15.5IPv6的寻址方式160
15.5.1地址结构与寻址模式161
15.5.2地址类型162
15.6Ipv6的安全性164
15.6.1IP协议的安全目标164
15.6.2IPsec164
15.6.3IPv6安全头165
15.7IP协议的升级对其他协议的影响167
第16章 常见操作系统TCP/IP协议实现168
16.1Windows的TCP/IP实现168
16.1.1物理链路层169
16.1.2IP层171
16.1.3传输层173
16.1.4TCP/IP开发接口176
16.2UNIX/Linux的TCP/IP实现177
16.2.1Linux网络协议栈177
16.2.2Linux网络数据处理流程178
16.2.3Linux的IP路由180
第17章 标准TCP/IP编程接口——Socket181
17.1套接口概述181
17.2.2IPv4地址结构——in_addr183
17.2地址与地址操作函数183
17.2.1INET协议族地址结构——sockaddr_in183
17.2.3通用地址结构——sockaddr185
17.2.4地址操作函数185
17.3端口187
17.4字节序问题187
17.5三种套接口类型和两种I/O模式188
17.5.1套接口的类型188
17.5.2I/O模式188
17.6基本套接口函数189
17.6.1WSAStartup190
17.6.2socket191
17.6.3bind192
17.6.4listen193
17.6.5accept195
17.6.6connect196
17.6.7recv和send197
17.6.8recvfrom和sendto199
17.6.9closesocket202
17.7.2TCP客户端203
17.7.1UDP客户端203
17.6.10WSACleanup203
17.7简单的客户端程序203
第18章 客户—服务器模型210
18.1基本模型210
18.1.1面向连接与无连接210
18.1.2并发和迭代211
18.2WinsockI/O模型211
18.2.1I/O复用—select211
18.2.2消息机制——WSAAsyncSelect216
18.2.3事件机制—WSAEventSelect220
18.2.4重叠I/O模型226
18.2.5I/O完成端口——IOCP234
第19章 套接口选项241
19.1套接口选项241
19.1.1SOL_SOCKET241
19.1.2IPPROTO_IP246
19.2.1报文的发送247
19.2广播247
19.2.2广播报文的接收250
19.3多播250
19.3.1一个简单的多播库251
19.3.2接收多播数据253
19.3.3发送多播数据254
19.4原始套接口编程256
19.4.1Ping程序258
19.4.2WinSniffer程序264
第20章 UDP服务器编程269
20.1多线程编程269
20.1.1线程的创建269
20.1.2线程的同步270
20.2迭代服务器273
20.3并发服务器273
第21章 TCP服务器编程280
21.1迭代服务器280
21.2.1每客户单线程281
21.2并发服务器281
21.2.2线程池284
21.2.3IOCP287
21.3几种服务器架构的分析与比较303
第22章 Internet编程示例305
22.1MyWeb服务器的使用305
22.1.1用户界面305
22.1.2操作流程306
22.2.1COptions类307
22.2源码及其分析307
22.2.2COptSetupDlg类311
22.2.3CMyNotifyIcon类314
22.2.4CHttpServer类317
22.2.5CMyWebServerDlg类349
22.2.6其他362
22.3总结362
附录 RFC363
参考文献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