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石油与天然气-机遇与挑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石油与天然气-机遇与挑战
  • 赖向军,戴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6101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石油-基本知识;天然气-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石油与天然气-机遇与挑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历史1

第2章 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和运移4

2.1 有关石油的几个概念4

2.2 石油的形成4

2.2.1 石油成因的无机学说4

2.2.2 石油成因的有机学说5

2.2.3 石油的形成11

2.3 石油的运移14

第3章 石油与天然气资源16

3.1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情况16

3.1.1 世界含油盆地概述16

3.1.2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特点17

3.2 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及特点18

3.2.1 中国油气资源分布18

3.2.2 中国油气资源分布特点19

第4章 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21

4.1 油气勘探技术发展简介22

4.1.1 地震技术22

4.1.2 井筒技术22

4.1.3 非地震地质调查技术23

4.1.4 石油地质模型化技术23

4.2 油气勘探程序和油气评价23

4.3 世界油气资源勘探展望26

4.3.1 世界油气资源状况26

4.3.2 世界油气资源勘探状况32

4.3.3 世界油气资源勘探动向36

4.4 中国油气资源状况39

4.4.1 中国油气资源状况39

4.4.2 中国油气资源分布特点41

4.4.3 中国油气资源勘探方向42

4.4.4 中国油气资源勘探新领域——非常规油气勘探48

第5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53

5.1 石油开采技术现状56

5.2 中国油气开采技术的发展57

5.3 石油和天然气的钻井技术58

5.3.1 油气钻井工程发展概况59

5.3.2 油气钻井工程的关键技术61

5.3.3 油气钻井工程的发展方向63

5.4 钻井过程中的完井工程67

5.4.1 电缆输送套管枪射孔工艺(WCG)69

5.4.2 油管输送射孔工艺(TCP)69

5.5.1 油气混合物在井下的流动状态70

5.5 主要采油技术和油气增产技术70

5.5.2 主要采油技术72

5.5.3 油气增产技术75

第6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77

6.1 油气集输77

6.1.1 油气集输流程78

6.1.2 中国油气集输技术与国外的差距81

6.2 原油的输送86

6.2.3 热处理输送工艺87

6.2.1 加热输送工艺87

6.2.2 常温输送工艺87

6.2.4 加剂输送工艺88

6.2.5 稀释输送工艺89

6.2.6 热裂解输送工艺89

6.3 油料的储存及运输89

6.3.1 油库的分类、分级及功能89

6.3.2 油料的运输91

6.4 海上油田油气的输送91

6.4.1 海上油气生产和集输的特点91

6.4.2 海上油气生产和集输系统的模式92

6.5 天然气的输送与调峰94

6.5.1 天然气输送工艺94

6.5.2 天然气净化95

6.5.3 天然气的输送及调峰97

6.6 天然气生产与供应的发展趋势103

6.6.1 干线向长距离、大输量、大管径、高压力的方向发展103

6.6.3 建设中国的天然气产、供、销系统104

6.6.2 天然气转化为液体燃料技术的研究104

6.6.4 建立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系统105

第7章 石油的加工107

7.1 石油加工的历史107

7.2 石油加工过程108

7.3 石油加工的主要工艺及装置112

7.3.1 常减压精馏加工工艺112

7.3.2 催化裂化加工工艺115

7.3.3 石油的热加工工艺120

7.3.4 催化加氢工艺131

第8章 石油制品及其用途134

8.1 汽油134

8.2 煤油135

8.3 柴油135

8.4 润滑油136

8.5 沥青137

8.7 石蜡138

8.6.2 石油焦用作冶炼厂阳极糊和石墨电极的原料138

8.6 石油焦138

8.6.1 石油焦用作电厂锅炉的燃料138

8.8 石油的第二代产品——石油化工产品141

8.8.1 合成树脂141

8.8.2 合成纤维141

8.8.3 合成橡胶141

8.8.4 化肥141

第9章 石油化工143

9.1 石油化工产品143

9.2 馏分油蒸气裂解及设备144

9.2.1 鲁姆斯SRT裂解炉144

9.2.2 斯通-韦伯斯特管式裂解炉148

9.2.3 KTI-GK裂解炉151

9.3 裂解气急冷和压缩过程154

9.3.1 裂解气急冷工艺154

9.3.2 裂解气压缩工艺155

9.4.1 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精制157

9.4 裂解气的分离——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精制157

9.4.2 乙烯、丙烯和丁二烯产品树159

9.5 芳烃生产过程160

9.6 合成树脂、合成纤维与合成橡胶161

9.6.1 合成树脂161

9.6.2 合成纤维164

9.6.3 合成橡胶167

10.1 中国的能源结构169

10.1.1 中国的能源发展历程169

第10章 石油与天然气发展的问题与机遇169

10.1.2 未来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175

10.2 石油与天然气供需展望176

10.2.1 2020年的能源需求存在多种可能性176

10.2.2 石油供需展望178

10.2.3 天然气供需展望195

10.3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的发展机遇204

10.3.1 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机遇204

10.3.2 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机遇209

11.1 石油与天然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18

第11章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的可持续发展218

11.2 中国能源战略面临的形势219

11.3 国外能源战略特点221

11.3.1 世界能源发展总体趋势221

11.3.2 国外的能源战略特点225

11.4 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234

11.4.1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需求目标234

11.4.2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需求236

11.5.1 油气资源丰富的里海盆地237

11.5 石油和天然气的区域合作237

11.5.2 世界油气资源最富集的中东地区241

11.5.3 东南亚地区246

11.6 中国多元化的能源安全系统249

11.6.1 树立能源安全观念249

11.6.2 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措施250

11.6.3 中国能源多元化的资源可获得性251

11.6.4 中国引进天然气的可能性253

参考文献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