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学原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学原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890168.jpg)
- (日)祖田修著;张玉林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3631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学原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章农学原论概说1
1.1农学原论的源流及其在当代的使命1
1.2作为哲学的农学原论4
1.3本书的视点:“空间的农学”7
2章农业中的人与自然11
2.1农业的确立11
一、狩猎、采集与捕捞阶段11
二、农耕的起源与传播12
2.2农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16
一、人类与家畜和作物:互相依存的共生16
关系16
二、人类与害兽和杂草:相互排斥的竞争17
关系17
三、人类与野生动植物:分地而栖的共存18
关系18
一、农业的工业化与生命及环境问题19
2.3近代农业和农学中的人与自然19
二、人类与家畜和作物21
三、农业生产与害兽和杂草24
2.4深层生态学的自然观27
一、“动植物的权利”的思想27
二、爱护动物和动物福利的思想28
2.5实现“均衡”的世界与农学的重建30
3.1科学的发展与价值35
一、近代科学的成果与局限35
3章现代农学的展开与价值目标35
二、科学的专业分化与社会责任37
三、科学中的“价值自由”问题38
3.2农业和农学的价值目标40
3.3农学的价值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社会及农业和农学的发展43
一、“生产的农学”与经济价值43
二、“生命和环境的农学”与生态环境价值47
三、“生活的农学、社会农学”与生活价值48
四、“空间的农学”与综合价值49
3.4 “地域”空间56
4章农业与经济62
4.1市场原理与战后的世界经济63
一、凯恩斯经济学与高速经济增长的思想63
二、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国际分工理论65
4.2“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68
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68
二、高速增长与各种弊端的出现70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失灵”72
四、经济学的任务73
一、关于农业特性的认识75
4.3农业的特性与市场原理75
二、技术和经营上的特性77
三、作为多元价值产业的特性89
四、农业的地域特性94
4.4世界经济的动向与农业经济97
一、“小政府”论与取消限制的潮流97
二、市场原理及其修正——德国“社会市场99
经济理论”的意义99
4.5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学的方向103
5.1制约农业的生态环境108
5章农业与生态环境108
5.2 “人口爆炸”与食物和农业113
5.3地球环境的恶化与农业119
一、地球的温室效应119
二、森林的减少120
三、沙漠化122
四、人类及生物所面临的生存危机123
五、其他环境污染问题124
一、保护生态环境125
5.4农业的外部经济125
二、食物自给率的问题127
5.5 围绕农业与生态环境的问题130
一、关于开发与环境问题的三种认识130
二、新的自然观和伦理观的确立132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136
6章农业、农村与生活142
6.1农村社会与家庭农业经营142
一、农村集落的结构142
二、农村集落的协同性144
三、集落农地共有的特征147
四、家和家庭的重要性148
五、家庭农业经营的目标149
6.2生活中的农业和农村150
一、农业生产中完整的人性150
二、农村生活与文化活动155
三、生活空间的创造和重建161
6.3创建开放式的地缘社会:农村生活的展望162
7章 农村地域的可持续发展——综合价值的追求166
7.1关于“地域”概念的探讨167
7.2作为完整的“生存空间”的农村地域169
一、作为“生产空间”的农村地域170
二、作为“生态环境空间”的农村地域171
三、作为“生活空间”的农村地域174
7.3新的空间的形成:地域的综合价值追求175
8章城市与农村的结合183
8.1城乡关系理论的源流184
一、田园城市理论185
8.2欧洲城乡结合的思想185
二、城市分散配置的理论193
三、城乡结合的理论198
四、农村内部差距的缩小和均衡201
五、欧盟的空间整备政策202
8.3 日本城乡关系的现状和前景204
一、单一中心集中型空间的形成和问题204
二、新型城乡关系的具体内涵208
9章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普及218
9.1 内发的发展过程与农民行为219
9.2农民的行为类型及其意义223
一、先驱者(先驱行为)的意义223
二、采用者(采用行为)的意义226
三、适应者(适应行为)的意义228
9.3农民的行为类型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过程231
9.4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与农学和农业政策的作用——经验知识与科学知识的统合234
10章农学的特性与研究方法239
一、近代科学的确立240
10.1关于自然的科学及其研究方法240
二、自然科学的特性242
三、自然科学中实验的意义244
10.2关于人类的科学及其研究方法246
一、机械的自然观的普及与人类科学的246
独立246
二、人类科学的确立及其特性247
三、人类科学中“理解与解释”的意义250
四、理念型与比较252
五、科学哲学与生命哲学254
10.3科学方法论的分化与统合256
一、科学方法论的两极分化与“过渡地256
带”256
二、关于克服科学方法论的二元性问题的258
争论258
10.4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科学及其研究方法260
一、实践科学的领域和特性260
二、实践科学中“构想力”的意义270
三、实践科学的研究方法272
一、现代农学的价值目标:作为追求价值276
之学的农学276
10.5农学的特性276
二、作为生命科学的农学277
三、作为地域科学的农学282
四、作为综合科学的农学286
10.6农学研究方法的多元性和综合性293
一、农学中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说明与295
类推295
解释296
二、农学中人类科学的研究方法:理解和296
三、农学中实践科学的研究方法:构想298
10.7作为动态过程的农学的研究方法299
一、农学研究方法的动态过程:复杂性和299
要素统一的方法299
二、农学研究方法的各个阶段及其意义301
10.8现代农学的体系313
10.9结语316
索引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