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学教程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学教程 第2版
  • 吴方桐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0400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学教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1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依据3

三、社会学的体系6

第二节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9

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9

二、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11

三、社会学与其他学科13

第三节 社会学的特点15

一、多样性15

二、整体性16

三、广泛性17

四、实践性18

五、敏捷性19

第四节 研究社会学的意义与方法20

一、研究社会学的意义20

二、研究社会学的方法22

第一章 人的社会化26

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26

一、社会化的定义26

二、社会化的内容27

第二节 社会化的因素30

一、内在因素31

二、外在因素33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与特点37

一、社会化的过程37

二、社会化的特点41

第四节 社会化中的角色问题43

一、角色与角色地位43

二、角色差距的产生45

三、角色调适与角色实现47

第二章 社会群体50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50

一、社会群体的定义50

二、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功能51

三、社会群体的分类53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55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55

二、家庭57

三、邻里61

四、工作群体64

第三节 社会组织66

一、社会组织的性质及其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66

二、社会组织的构成67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69

四、社会组织同初级社会群体的互补73

第四节 非正式组织75

一、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及研究意义75

二、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和类型76

三、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功能78

四、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80

第三章 社会分层83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83

一、社会分层的涵义及普遍性83

二、社会分层的类型85

三、社会分层与阶级、阶层划分的关系88

第二节 西方的社会分层理论90

一、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若干重要内容90

二、对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几点评价9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分层95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分层的必然性及研究意义95

二、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层次97

三、社会层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102

第四章 民族105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105

一、民族的定义和特征105

二、民族的地域分布及民族构成109

第二节 民族关系111

一、民族竞争与合作111

二、民族交往与沟通114

第三节 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117

一、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发展中的“孤岛”现象117

二、民族地区的城市化120

三、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与思想观念变革122

第四节 民族问题126

一、民族人口问题126

二、民族宗教问题129

三、民族习俗问题132

第五章 社区135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135

一、社区的定义与分类135

二、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138

第二节 城乡社区141

一、城市社区141

二、农村社区142

三、城乡协调发展的桥梁——城镇社区145

第三节 社区发展148

一、社区发展的制约因素148

二、社区发展与社区服务151

第四节 社区发展中的城市化154

一、城市化的涵义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54

二、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156

三、我国的城市化道路157

第六章 社会关系160

第一节 社会关系概述160

一、社会关系的涵义及形成基础160

二、社会关系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制约作用161

三、社会关系的种类163

第二节 人际关系164

一、人际关系的涵义164

二、人际关系状况的制约因素165

三、人际关系的历史形态167

第三节 群际关系169

一、群际关系的历史发展及研究意义169

二、群际关系的基本类型170

三、影响群际关系的因素172

四、群际关系同庸俗关系学的对立174

第四节 代际关系175

一、代际关系的特殊性175

二、代际关系的类型177

三、代际差异和代际冲突178

四、代际沟通179

第五节 社会关系的处理181

一、对抗法与调适法181

二、竞争法与合作法183

第七章 社会制度187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187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与研究范围187

二、社会制度的分类与构成189

三、社会制度的形成、功能和变革193

第二节 制度化195

一、制度化的涵义195

二、制度化效果198

第三节 制度变革201

一、制度变革的原则201

二、制度变革的方式204

三、制度变革的动因和制约因素208

第八章 社会控制210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210

一、社会控制的定义与特点210

二、社会控制的功能及研究意义212

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213

一、社会控制体系的总体结构213

二、社会控制的形式215

第三节 舆论控制和心理控制220

一、舆论控制220

二、心理控制223

第四节 越轨与犯罪225

一、越轨与犯罪的涵义225

二、越轨与犯罪的原因226

三、青少年犯罪的特点227

四、犯罪的社会控制228

第九章 社会保障232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232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与内容232

二、社会保障的性质与特征234

三、社会保障的形成与发展235

四、英、美社会保障状况与特点237

五、世界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概况与主要模式239

第二节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保障概况242

一、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242

二、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与理论依据243

三、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保障的基本成就与存在的问题245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247

一、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带来的若干社会保障问题248

二、现阶段社会保障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250

三、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体系253

四、现阶段社会保障改革的主要成就与问题255

五、现阶段社会保障改革的主要内容257

第四节 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262

一、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艰巨性262

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中国特色”263

三、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65

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的步骤267

附录269

第十章 社会结构274

第一节 社会结构概述274

一、社会结构的涵义与表现形态的考察274

二、研究社会结构的意义278

第二节 社会基本结构281

一、一般社会的基本结构281

二、阶级社会的基本结构284

三、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结构286

第三节 社会非基本结构287

一、实体性结构287

二、非实体性结构289

第四节 社会结构的优化与社会流动291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与分类291

二、社会流动在社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292

三、社会流动与当前我国人员管理结构的优化293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298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298

一、社会变迁的定义及类型298

二、社会变迁的形式和根源300

三、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变迁理论301

第二节 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协调303

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迁及其协调303

二、社会若干重要系统的变迁及影响305

第三节 社会计划、社会指标和社会预测307

一、社会计划307

二、社会指标310

三、社会预测310

第四节 社会现代化312

一、社会现代化的涵义及由来312

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与特点313

三、科技革命与社会现代化315

第十二章 社会问题324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324

一、社会问题的定义324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325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及解决的一般途径328

第二节 人口问题330

一、人口问题的紧迫性330

二、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331

三、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335

第三节 婚恋问题337

一、婚姻、恋爱和家庭之间的关系337

二、我国婚恋的新变化338

三、婚恋方面存在的问题339

第四节 社会风气问题341

一、社会风气的涵义及构成341

二、社会风气与其他社会构成方面的相互关系342

三、努力端正我国的社会风气344

第十三章 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348

第一节 社会学调查研究概述348

一、社会学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49

二、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体系中的地位349

三、社会学调查研究与社会调查研究350

第二节 社会学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351

一、选择研究课题352

二、设计研究方案353

三、收集和处理资料354

四、分析和阐释结果354

第三节 社会调查法(上)356

一、普遍调查357

二、典型调查359

三、个案调查360

四、抽样调查361

第四节 社会调查法(下)367

一、访谈法367

二、问卷法370

第五节 观察法和实验法375

一、观察法375

二、实验法379

附录 社会学史略382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初创和形成382

一、初创时期的西方社会学382

二、形成时期的西方社会学386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392

一、马克思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392

二、列宁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396

第三节 当代国外社会学发展概况399

一、西方社会学的“英雄时期”399

二、西方社会学的“群雄时期”403

三、前苏联、东欧及南斯拉夫社会学的恢复重建406

第四节 中国社会学历史概观410

一、建国前中国社会学历史概观410

二、新中国重建的社会学416

第一版后记4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