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0093551.jpg)
- 常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1620866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宪法-法制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从王朝到民族—国家9
第一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法政思想源流11
一、地理空间、民族分布与天下体系的构成11
二、华夷之辨的相对性15
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20
第二节 清代政治安排的独特性与近代挑战26
一、作为中国中央王朝正朔的“清”27
二、首崇满洲与满汉畛域30
三、多民族帝国的政治秩序塑造33
四、清代政治秩序的近代危机36
第三节 立宪、民族关系与国家建构41
一、清末立宪: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之始42
二、平满汉畛域、满洲认同与立宪的内在悖论47
三、清末立宪在边疆:民族因素的另一个侧面54
四、未完成的民族国家建设:清末立宪再审视60
第二章 五族共和:渊源、彰显与延续64
第一节 五族共和说的思想渊源——宪法思想史视角下的清末民族观论争65
一、宪制、建国与民族观65
二、救亡图存与民族建国主义69
三、单一族裔建国还是五族合一建国:清末民族观论争的宪法思想史意蕴73
四、从“五族君宪”到“五族共和”79
第二节 五族共和的彰显:《清帝逊位诏书》83
一、孙中山与五族共和83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相关宪法实践86
三、五族共和的彰显:《清帝逊位诏书》再解读88
第三节 五族共和之延续:北洋政府时期102
一、北洋政府成立时关于五族共和的宣言与政令104
二、五族共和与北洋时期的制宪活动109
三、北洋时期民族治理事务机构的设立与政区改革115
第三章 国族主义的话语与实践119
第一节 国族主义的勃兴与“中华民族”立宪话语120
一、孙中山的国族主义观120
二、国民党相关决议中的“国族”整合方案124
三、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中的“民族”观127
四、“国内各民族均为中华民族之构成分子”的立宪话语129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族整合与边疆治理133
一、从“民族”到“边政”:以蒙藏委员会为例135
二、政区改革:国家权力的深入困境138
三、委托与渗透:中央政府与边疆军阀141
四、优礼上层人士的意义与限度145
第四章 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渊源与早期实践14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苏联相关政治实践148
一、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148
二、反帝、民族解放与民族自决151
三、联邦制与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民族国家塑造153
四、苏联民族、政治实践中的教训15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民族治理的早期法制构想与实践159
一、民族平等与各民族团结互助的理念与实践159
二、中共早期民族自决、联邦建国论的理解与背景分析161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观”的阐释与政治实践165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萌芽:抗战、解放期间的自治实践169
第五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奠基历程17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治决断175
一、新中国建国大纲176
二、新中国成立前夕边疆多民族地区的严峻形势178
三、基于历史发展和革命发展状况的政治决断181
第二节 宪法安排与政治措施187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立法实践187
二、宪制安排与政治措施189
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基的关键195
第三节 西藏地区民主改革的宪法学解读200
一、香格里拉神话背后的前现代政治本质203
二、从神权政权到普选政权:西藏人民之“自由的新生”207
三、西藏地区民主改革:世界人权史上的一章 壮美诗篇212
四、政教分离:现代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218
第四节 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223
一、民族区域自治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223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建构224
三、“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共同的政治认同基础226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与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秩序重塑230
第六章 民族治理、国家建构与宪法安排234
第一节 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新特征及其对国家建构的影响235
一、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族治理宪法体系235
二、市场化、区域差距与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238
三、族裔意识与政治认同240
四、基层治理与国家建构242
五、后冷战时代地缘政治格局中的边疆安全问题244
第二节 多民族大国的民族治理与国家建构:作为宪法命题245
一、国家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246
二、民族国家建构的宪法表达:宪法文本中的“中华民族”247
三、少数人权利保障、优惠政策与公民平等249
四、政治认同、基层治理与地方试验252
五、宪法义务的规定与奉行:以宪法第52条的争议为例254
参考文献257
后记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