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0867848.jpg)
- 谭晓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3006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概述1
第一节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分类及其范围1
一、定义和特征1
二、界定和分类2
第二节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方法4
一、理论研究部分4
二、实践研究方法8
第三节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与政策、法律和法规10
第四节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11
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展的阶段12
二、近100年来所发生的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启示12
三、今后工作的重点15
第二章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理论17
一、预警的发展概况18
第一节 预警理论与系统18
二、预警理论19
三、预警系统22
四、预警系统的应用及前景24
第二节 应急理论与系统26
一、应急理论26
二、应急系统的内容28
第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方法33
第一节 分布的基本概念33
一、描述分布的常用频率指标33
二、疾病流行强度35
三、“三间”分布35
第二节 调查思维方法37
五、救治、调查、控制并举38
四、打破习惯认识根据事实分析问题38
三、把握全局注意细节38
一、核实事实确定性质38
二、查“三间”分布38
六、寻找病原与查清传播途径并重39
第三节 调查分析方法39
一、个例调查39
二、爆发调查42
三、病例对照研究45
四、队列研究46
五、调查实例48
第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51
第一节 卫生应急策略及其影响因素51
一、国家卫生安全51
二、全民健康安全51
三、卫生资源51
第二节 应急机制52
一、宏观预防控制策略52
四、经济水平52
六、重大传染病、中毒等事件的现实状况及危害程度52
五、卫生文化意识52
二、制订法律法规53
三、应急教育培训53
四、公共卫生监测55
五、制订防治预案57
第三节 控制措施58
一、突发事件的报告59
二、应急指挥部的建立59
三、事件现场及疫源地控制59
四、医院的应急改造60
五、车辆的应急改装61
七、对密切接触者的措施62
六、对病人及疑似病人的隔离救治62
八、及时发布正确信息、宣传预防知识、稳定人心64
第五章 新型传染病及病原判断原则65
第一节 新发现的传染病65
一、新发现传染病的种类65
二、新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66
第二节 发现新传染病的策略67
一、识别和确认新传染病的基本原则67
二、发现新传染病的策略69
第三节 发现新型传染病的方法与步骤69
一、发现新型疾病或新医学事件的线索70
二、资料收集73
三、判断新型疾病的初步建议74
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77
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77
第六章 传染性疾病爆发流行时的控制方法77
二、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79
三、疫源地79
第二节 传染病的防制原则与法制管理80
一、当今传染病流行的特征80
二、传染病的防制原则80
三、传染病的法制管理81
四、传染病防治措施原则83
第三节 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控制方法84
一、爆发和重大传染病疫情84
二、疫点、疫区的划定和解除84
三、爆发、流行的紧急措施84
四、传染病爆发的调查85
五、防疫措施85
七、传染病控制的国际政策88
六、针对集体机构(作业)的措施88
第四节 自然灾害致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控制90
一、自然灾害所导致传染病常见类型90
二、自然灾害的防疫措施90
第七章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92
一、概述92
二、病原学92
三、流行病学93
四、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94
五、临床表现94
六、实验室检查9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95
八、治疗97
九、预后98
十、预防98
一、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102
第八章 突发性中毒事件的预防与控制102
第一节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控制102
二、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104
三、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06
四、突发性环境污染处理案例111
第二节 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控制113
一、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准备113
二、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程序114
三、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20
四、食物中毒事件处理案例129
第三节 职业中毒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控制131
一、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准备131
二、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程序132
三、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34
四、职业中毒的预防143
二、医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145
三、医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措施145
第四节 医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145
一、医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145
四、医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办法147
第九章 自然灾害时的人员防护与疾病控制151
第一节 概述151
一、灾害的概念151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分级151
三、全球自然灾害的总体分布规律152
四、灾害链的基本构成152
第二节 自然灾害所致人体创伤的主要特征153
一、创伤的概念153
二、创伤的分类和分级153
三、创伤后机体反应的发展过程153
四、创伤的临床表现154
一、常见气象灾害中的人员防护和疾病控制155
第三节 常见自然灾害中的人员防护和疾病控制155
二、常见地质灾害中人员防护和疾病控制161
第十章 重大意外事故时的人员防护与疾病控制168
第一节 概述168
一、意外事故的概念168
二、重大意外事故的分类168
第二节 意外事故的特征和预防原则169
一、意外事故的基本特征169
二、预防意外事故的基本原则170
第三节 常见重大意外事故的人员防护和疾病控制171
一、火灾时的人员防护和疾病控制171
二、道路交通事故时的人员防护和疾病控制177
三、矿山事故时的人员防护和疾病控制181
第十一章 生物武器与防护186
第一节 生物武器简史186
第三节 生物武器的使用方式187
第二节 生物武器特点187
第四节 生物武器的分类188
第五节 生物武器代表介绍188
一、炭疽杆菌188
二、鼠疫杆菌191
三、霍乱弧菌193
四、天花病毒194
五、出血热病毒196
六、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196
七、肉毒杆菌毒素196
八、其他可能被用作生物武器的病原生物196
第六节 生物武器研制中值得警惕的动向197
第七节 生物武器的遏制及防范对策198
一、严格遵守国际公约198
二、提高警惕,采取主动防治措施199
三、做好个人防护200
第十二章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群体预防202
第一节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策略202
一、社区预防是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202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先导202
三、群测群防群控是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203
四、组织领导是预防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203
五、政策法律支持是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204
第二节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三级预防204
一、一级预防204
二、二级预防205
三、三级预防206
第三节 传染性疾病的群体预防206
一、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206
二、传染病的群体预防策略207
三、传染病的群体预防措施207
一、社区健康促进的策略209
第四节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9
二、城市社区的健康促进211
三、农村社区健康促进212
第十三章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支持214
第一节 心理应激214
一、应激的概念214
二、应激反应215
第二节 社区心理咨询217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217
二、心理咨询的形式217
三、SARS流行期间公众心理咨询的内容218
四、SARS病患者的心理反应219
五、SARS患者心理咨询的内容220
第三节 心理干预220
一、心理干预的一般措施220
二、对SARS的心理干预221
三、对其它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干预223
第十四章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227
第一节 概述227
一、职业防护的一般原则227
二、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时,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要求228
第二节 隔离预防229
一、隔离的目的229
二、隔离的类型229
三、隔离区(室)的设置231
四、隔离病人的治疗护理232
五、隔离病人的转送233
六、尸体的处理233
第三节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233
一、防护原则233
二、个人防护措施234
一、消毒235
第四节 消毒及污染物品的清除235
二、污染物品的清除236
第五节 其他情况下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236
一、病人转送时护理人员的防护236
二、采集和运送标本中医护人员的防护237
三、实验室医护人员的防护238
四、尸检时医护人员的防护239
第十五章 我国的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系统241
第一节 疾病控制体系241
一、疾病控制原则241
二、三级预防242
三、疫情监控信息系统242
四、组成体系的各级机构243
五、重大疫情出现后的工作流程245
一、定义246
第二节 健康促进体系246
二、健康促进的工作模式247
三、工作原则249
四、促进体系的组成各单位及职能250
五、大众媒体252
六、社会民众252
第三节 卫生监督体系252
一、定义252
二、原则、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253
三、各级组成机构及其相应职责254
四、卫生监督体系运行机制257
五、卫生监督程序258
附录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64
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71
附录3:广东省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摘要)276
附录4:常用消毒及杀虫灭鼠方法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