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政文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宪政文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851321.jpg)
- 陈驰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5205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宪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宪政文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宪政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1
第一章 宪政文明与政治文明1
第一节 宪政文明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产物1
一、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概念1
目录1
二、宪政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发展13
第二节 宪政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19
一、以宪法为统率的法律体系是政治文明的制度形式22
二、以人权为目标的价值标准是政治文明的理想追求26
三、以公意为基础的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本质内容30
四、以法治为手段的权力控制是政治文明的保障机制34
第三节 宪政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有力保障39
一、政治文明对宪政文明的诉求39
二、宪政文明对政治文明的保障41
第一节 宪政文明是人治到法治的历史必然45
一、西方历史上的人治与法治之争45
第二章 宪政文明与治国方略45
二、中国历史上的人治与法治之争51
三、法治优于人治56
第二节 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61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61
二、法治国家的要求和标准67
三、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72
一、从习惯权威到宪法权威78
第三节 树立宪法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关键78
二、宪法权威与法治资源79
三、宪法权威与宪法保障83
第三章 宪政文明的价值分析92
第一节 宪政价值概述93
一、价值的一般分析93
二、宪法价值的本质96
三、宪政的价值及其意义101
第二节 宪政的正义价值103
一、正义的一般分析103
二、正义的二重性105
三、正义的规定性及其宪政价值116
第三节 宪政的秩序价值118
一、宪政秩序的规定性118
二、宪政秩序的评价标准和科学态度122
三、宪政秩序的实现125
第四章 宪政文明的逻辑结构129
第一节 宪政意识与思想129
一、宪政意识的源流、内容和功能129
二、宪政思想的源流、内容和功能133
第二节 宪政规范与制度139
一、宪政规范的特征和构成139
二、宪政制度的基础和构成145
第三节 宪政行为与实践151
一、宪政行为的界定与分类151
二、宪政实践的界定与分类158
第一节 宪政文明的逻辑前提是人民主权164
一、宪政文明是人民主权理论的发展结果164
第五章 宪政文明的政治基础164
二、人民主权理论在中国的实践170
第二节 宪政文明的政治内核是民主政治177
一、民主政治的含义与价值177
二、宪政文明是实现民主政治的保障183
第三节 宪政文明的权力控制——有限政府187
一、国家权力的异化187
二、宪政对国家权力的控制192
一、政党与政党制度199
第六章 宪政文明与政党制度199
第一节 政党政治是宪政文明的实现方式199
二、政党制度的发展205
三、政党制度在宪政文明中的地位211
第二节 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中国政党制度213
一、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是新型的政党制度213
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优越性217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执政党的领导222
一、政体理论概述231
第一节 代议制度是宪政文明的体制保障231
第七章 宪政文明与代议制度231
二、代议制度在宪政文明中的作用236
第二节 民主选举是宪政文明的前提条件245
一、民主选举是宪政文明的前提245
二、宪政文明推动选举制度的完善251
第三节 人大制度是宪政文明的制度保障258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宪政文明的实际258
二、宪政文明呼唤人大制度的完善262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是宪政文明的框架结构268
第八章 宪政文明与国家结构268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宪政意义269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274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宪政文明的一大特色277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278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完善282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宪政文明的一大创新286
一、特别行政区的提出286
二、高度自治的宪政意义290
三、“一国两制”理论对国家结构理论的发展294
第四节 基层群众自治是我国宪政文明的基础296
一、基层群众自治是宪政文明的直接民主形式296
二、基层群众自治的宪法保障299
三、基层群众自治的宪政价值302
第九章 宪政文明与经济制度306
第一节 经济制度是宪政文明的重要内容306
一、经济制度的价值和作用306
二、经济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309
第二节 市场经济是宪政文明的基础313
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314
二、“入市”面临的障碍和挑战320
三、宪政制度促进和保护市场经济327
第三节 宪政制度是产权制度的保障332
一、产权制度是宪政确立的前提条件333
二、产权制度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336
三、产权制度需要宪政的确认和保护342
第十章 人权的宪法保障347
第一节 人权保障是宪政文明的价值目标348
一、人权概念的法哲学思考348
二、人权是宪政的价值追求360
第二节 人权观念是宪政文明的思想基础369
一、人权思想的历史解读369
二、公民人权观念的培养385
第三节 人权的宪法保障387
一、完善人权立法388
二、完善人权司法和执法389
三、建立宪法诉讼制度391
第十一章 宪政文明的程序保障399
第一节 宪政文明的程序价值402
一、自然正义403
二、正当法律程序405
三、程序正义411
第二节 宪政程序的逻辑结构415
一、程序理性417
二、程序中立421
三、程序公开425
第三节 宪政程序的表现形式430
一、立宪程序433
二、行宪程序437
三、护宪程序439
第十二章 宪政文明的实现和趋势443
第一节 宪政文明的广泛实践443
一、西方宪政文明的曲折历史443
二、中国近代宪政的艰难探索449
第二节 宪政文明的社会发展454
一、社会转型与宪政革命455
二、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462
三、权利本位主义的确立467
第三节 宪政文明的制度创新472
一、宪政制度创新472
二、宪政文明的发展趋势477
后记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