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病学 第2卷 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神经病学 第2卷 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850172.jpg)
- 汤晓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57492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神经系统疾病-电生理学-诊断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神经病学 第2卷 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临床肌电图学、诱发电位及有关神经生理3
第一章 电诊断学基础3
第一节 神经定位诊断的解剖基础3
一、脑神经3
二、前根和后根4
三、颈及臂丛5
四、上肢各主要神经7
五、皮节和周围神经所支配的皮区8
六、腰丛及其主要神经10
七、骶丛及其主要神经13
第二节 神经与肌肉的电性质14
一、膜电位15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16
三、容积传导17
第三节 电极与记录器18
一、电极19
二、放大器20
三、显示器21
四、扩音器21
五、记录器21
六、刺激器22
七、临床测定中常见的伪差22
第二章 神经传导24
第一节 周围神经相关解剖与生理24
一、周围神经的解剖24
二、神经传导的生理25
三、离体实验中不同神经的表现27
四、神经损伤的分类27
五、周围神经病中的轴索和髓鞘损害28
第二节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原则30
一、神经干上的电刺激30
二、肌肉和神经电位的记录31
三、运动神经传导32
四、感觉神经传导33
五、对冲刺激方法34
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临床应用35
第三节 各种神经的测定方法35
一、正中神经36
二、尺神经36
三、桡神经37
四、膈神经38
五、耳大神经38
六、臂丛38
七、肌皮神经和前臂外侧皮神经39
八、前臂内侧皮神经39
九、胫神经39
十、腓总神经和腓深神经40
十一、腓浅神经40
十二、腓肠神经40
十三、腰、骶神经丛41
十四、股神经41
十五、隐神经41
十六、股外侧皮神经41
十七、脑神经41
第四节 神经传导速度的正常值42
一、脑神经42
二、臂丛42
三、肌皮神经42
四、尺神经43
五、正中神经44
六、桡神经45
七、股神经45
八、股外侧皮神经45
九、隐神经45
十、坐骨神经46
十一、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46
十二、腓肠神经47
十三、膈神经47
第五节 神经传导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47
一、刺激系统问题47
二、记录问题48
三、刺激电流的扩散48
四、各种神经变异造成的误差48
五、传导速度快和慢的纤维48
六、用对冲技术来阻滞快或慢纤维49
第三章 神经肌肉接头51
第一节 神经肌肉接头的解剖和生理51
一、概述51
二、神经肌肉接头的解剖及生理功能51
三、终板区的电活动52
四、兴奋收缩偶联53
五、突触后的异常53
六、突触前的异常54
七、神经肌肉传递恢复周期54
第二节 重复神经刺激技术55
一、方法55
二、常用的神经56
三、低频重复电刺激56
四、高频重复电刺激56
五、肌肉持续性收缩的作用57
六、重复电刺激在肌病和肌肉兴奋性异常疾病中的应用58
第三节 其他有关神经肌肉接头的测定59
一、缺血试验59
二、局部箭毒试验59
三、冰袋试验59
四、肌电图59
五、单纤维肌电图60
六、微电极技术60
七、眼内张力描记图60
八、镫骨肌反射61
九、眼球运动功能的测定61
第四章 肌电图62
第一节 肌肉的解剖和生理62
一、概述62
二、功能解剖62
三、肌肉纤维类型64
四、肌肉感受器65
五、运动单位66
第二节 肌电图测定与正常值69
一、概述69
二、肌电图学原理69
三、肌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70
四、记录方法及各种指标的计算与正常值70
五、国外部分实验室EMG正常值75
第三节 异常肌电图78
一、概述78
二、插入电活动78
三、肌强直放电79
四、自发电位80
五、运动单位电位83
六、运动单位数目估计的临床应用85
七、募集型86
第五章 单纤维肌电图和巨肌电图88
第一节 单纤维肌电图88
一、单纤维肌电图(SFEMG)的记录仪器88
二、单纤维肌电图(SFEMG)的记录技术89
三、颤抖和传导阻滞89
四、肌纤维密度91
第二节 巨肌电图92
第三节 单纤维肌电图和巨肌电图的临床应用94
一、神经肌肉接头病94
二、运动神经元病94
三、周围神经病95
四、肌病95
第六章 F波、瞬目反射、H反射及其他97
第一节 F波97
一、概述97
二、F波的电生理基础97
三、F波的刺激条件98
四、F波的检测99
五、F波的正常值99
六、F波的临床应用101
第二节 瞬目反射102
一、瞬目反射的神经机制102
二、检查方法103
三、结果判定104
四、正常值104
五、临床应用105
第三节 H反射及其他反射108
一、H反射108
二、腱反射110
三、咀嚼反射111
四、静息期111
五、肌张力性震颤反射111
六、泌尿生殖反射111
第七章 有关呼吸功能的临床神经电生理113
第一节 与呼吸功能有关的神经肌肉解剖生理113
一、膈肌113
二、腹肌113
三、肋间肌114
四、膈神经114
五、肋间神经114
六、呼吸中枢114
七、膈神经在皮质的相应投射区114
第二节 有关呼吸功能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研究及应用历史115
第三节 膈神经传导及肋间神经传导116
一、膈神经传导116
二、肋间神经传导120
第四节 与呼吸功能相关的神经重复电刺激在重症肌无力病人中的应用120
一、方法学120
二、临床应用121
第五节 膈肌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127
一、方法学128
二、检查所见及临床应用128
三、膈肌肌电功率谱研究130
四、膈肌肌电自动干扰相分析131
第六节 呼吸肌记录的运动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131
一、膈肌记录的运动诱发电位131
二、腹肌记录的运动诱发电位135
三、肋间肌记录的运动诱发电位136
四、前斜角肌记录的运动诱发电位136
第七节 膈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136
第八章 视觉诱发电位139
第一节 视觉诱发电位的概念及其分类139
一、视觉诱发电位概述139
二、视觉诱发电位的分类140
三、主要两型视觉诱发电位的区别140
第二节 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的方法学141
一、刺激的方法和度量142
二、信号处理技术143
三、电极144
四、病人的准备146
五、操作注意事项146
第三节 正常视觉诱发电位147
一、正常全视野刺激的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147
二、正常半侧视野刺激的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148
第四节 影响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因素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发生源153
一、影响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因素153
二、视觉诱发电位的发生源156
第五节 其他几种类型的视觉诱发电位156
一、闪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156
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159
三、短潜伏期视觉诱发电位160
第六节 异常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解释162
一、判别异常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标准及其病理生理162
二、异常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解释163
第九章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70
第一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学170
第二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发生源170
第三节 听觉损伤的神经学作用171
第四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和异常标准171
第五节 对异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临床解释172
第十章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174
第一节 躯体感觉系统的解剖生理基础及其检测技术174
第二节 SLSEP的神经发生源178
第三节 其他体感诱发电位179
第四节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解释183
第十一章 运动诱发电位190
第一节 概述190
第二节 磁刺激的原理190
第三节 磁刺激的生理191
第四节 经颅磁刺激与经颅电刺激技术的比较192
一、经颅磁刺激原理和方法192
二、经颅电刺激与经颅磁刺激的比较192
第五节 经颅磁刺激的安全性193
一、偶发癫癎发作及其后果193
二、神经心理与运动效应194
三、对情绪的影响194
四、激素的影响194
五、免疫学影响195
六、对听力的影响195
七、局部疼痛及头痛195
八、头皮电极灼伤195
九、组织毒性195
十、磁场效应196
十一、点燃效应196
十二、对心脏的影响197
十三、出血性转化197
十四、其他197
第六节 运动诱发电位方法学及正常值198
一、方法学198
二、正常值199
第十二章 嗅觉诱发电位205
第一节 嗅神经的解剖和生理205
一、嗅上皮和嗅神经(一级神经元)205
二、嗅球(二级神经元)206
三、与嗅球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神经元(三级神经元)206
第二节 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技术及操作207
一、检测前准备207
二、检测操作主要步骤207
三、检测技术207
第三节 嗅觉诱发电位正常值及各波起源209
一、各波形成分命名209
二、嗅觉诱发电位正常值及影响因素209
三、嗅觉诱发电位各波的起源210
第四节 嗅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211
一、帕金森病211
二、Alzheimer病211
三、鼻腔和鼻窦病变211
四、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211
五、先天性嗅觉缺失212
第十三章 大脑认知事件相关电位214
第一节 大脑的高级功能及认知功能214
第二节 事件相关电位概述215
一、诱发电位与事件相关电位215
二、影响事件相关电位的心理因素216
三、记录事件相关电位的注意事项216
第三节 P300电位216
一、记录方法217
二、P300波形及其测量217
三、选择性注意与P300的关系218
四、P300的神经发生源218
五、临床应用218
第四节 疼痛关联电位P250221
一、记录方法221
二、疼痛关联电位的波形221
第五节 伴随负变化221
一、记录方法222
二、CNV的波形及测量222
三、影响CNV的因素223
四、CNV的起源223
五、CNV的临床应用223
第六节 运动关联电位223
一、记录方法及注意点224
二、MRCP的波形及测量225
三、临床应用225
四、MRCP的发生源225
第七节 肌阵挛关联性皮层电位226
一、记录方法226
二、波形及波形的测量226
三、临床应用226
第八节 N400电位227
一、记录方法227
二、波形及测量228
三、临床应用228
第九节 概念冲突性负波N270228
第十四章 脑磁图231
第一节 生物磁场231
一、生物磁场测量的历史231
二、脑磁场的发生机制232
第二节 脑磁场检测装置233
第三节 脑磁图与脑电图的比较235
第四节 脑磁图信号的分析236
第五节 脑磁图临床应用237
第十五章 眼动电图241
第一节 眼震电图241
一、眼动描记的历史241
二、眼震电图原理及其描记法242
第二节 眼震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244
一、眼震产生的机制244
二、眼震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245
第三节 眼球运动255
下篇 临床应用261
第十六章 脊髓和周围神经病261
第一节 前角细胞疾病261
一、运动神经元病261
二、Creutzfeldt-Jakob病265
三、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265
四、脊髓空洞症266
第二节 神经根与神经丛疾病266
一、颈神经根损害267
二、胸段神经根损害268
三、臂丛损害269
四、腰、骶神经根损害271
五、腰丛和骶丛损害273
第三节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273
一、概论273
二、遗传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274
三、炎性和感染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278
四、营养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280
五、中毒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281
第四节 与内科疾病有关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283
一、糖尿病性神经病283
二、低血糖性神经病288
三、与肾衰、肝病及慢性肺功能不全相关联的神经病289
四、甲状腺和垂体腺疾病289
五、血液病289
六、与浆细胞病或副蛋白血症相关联的神经病290
七、恶性病变所致的神经病291
八、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联的神经病292
九、危重病多发性神经病298
十、营养缺乏和酒精中毒所致的神经病300
十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感染302
十二、中毒性神经病304
十三、其他306
第五节 单神经病和嵌压综合征306
一、概述306
二、面神经307
三、桡神经308
四、正中神经309
五、尺神经312
六、股神经313
七、坐骨神经313
八、腓总神经313
九、胫神经314
十、腓肠神经314
十一、其他神经314
第十七章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317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317
一、病因及病理317
二、临床表现318
三、药理学实验318
四、神经电生理测定318
五、其他实验320
六、治疗321
第二节 Lambert—Eaton综合征321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321
二、临床表现321
三、神经电生理测定321
四、治疗322
第三节 其他肌无力322
一、青少年重症肌无力322
二、新生儿暂时性重症肌无力322
三、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323
第四节 肉毒毒素中毒32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323
二、临床表现和治疗324
三、电生理测定324
第五节 蜱性麻痹325
第六节 其他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因素325
一、药物及某些化学因素对神经肌肉接头的影响325
二、下运动神经元疾病对神经肌肉接头的影响326
三、肌肉病变对神经肌肉接头的影响326
第十八章 肌病328
第一节 概述328
第二节 肌营养不良329
一、先天性肌营养不良329
二、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329
三、Becker型肌营养不良331
四、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331
五、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331
六、肢带型肌营养不良331
七、肩腓型肌营养不良332
八、末端型肌营养不良332
九、眼咽型肌营养不良333
第三节 先天性肌病333
一、中央轴空病333
二、线粒体肌病333
三、肌管性肌病334
第四节 代谢性肌病334
一、酸性麦芽糖酶缺乏(糖原贮积症Ⅱ型)334
二、脱支酶缺乏(糖原贮积症Ⅲ型)335
三、肌磷酸化激酶缺乏(糖原贮积症Ⅴ型)335
四、肌磷酸果糖激酶缺乏(糖原贮积症Ⅶ型)335
五、脂肪代谢疾病336
六、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336
七、恶性高热337
八、营养或中毒性肌病337
第五节 内分泌性肌病337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337
二、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肌病338
三、甲状旁腺功能障碍性肌病338
四、其他几种内分泌性肌病338
第六节 炎性肌病339
一、特殊感染引起的肌病339
二、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339
第十九章 肌肉兴奋性异常的神经肌肉疾病343
第一节 肌强直病343
一、萎缩性肌强直343
二、先天性肌强直344
三、先天性副肌强直345
第二节 周期性麻痹345
一、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346
二、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347
三、正常血钾性周期性麻痹348
四、其他周期性麻痹348
第三节 神经性肌强直348
一、临床表现348
二、治疗349
三、电生理测定349
第四节 半侧面肌痉挛349
第五节 僵人综合征350
第六节 震颤351
一、帕金森病震颤351
二、原发性震颤351
第七节 其他肌肉兴奋异常352
一、Schwartz—Jampel综合征352
二、肌纤维颤搐或肌蠕动352
三、痛性痉挛352
四、破伤风353
五、手足搐搦354
六、肌肉痉挛354
七、肌阵挛355
第二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56
第一节 脑血管病356
一、脑血管病的MEP表现357
二、卒中患者MEP异常与SEP异常的关系358
三、卒中患者肌肉静息期的改变358
四、MEP对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预后价值359
五、MEP及其相关检查在卒中后运动功能研究中的应用359
第二节 帕金森病361
一、临床表现361
二、病理变化362
三、临床电生理改变362
四、鉴别诊断363
五、治疗363
第三节 肌张力障碍36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63
二、临床资料364
第四节 多发性硬化36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66
二、病理367
三、临床表现367
四、辅助检查367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368
六、治疗368
第五节 痴呆369
一、痴呆的概念369
二、引起痴呆的疾病369
第二十一章 肌电图在肉毒毒素治疗中的应用374
第一节 肉毒毒素治疗的基本问题374
一、制剂374
二、注射方法375
三、剂量-浓度关系375
第二节 肌电图监测下注射治疗局灶性肌张力障碍和肌肉痉挛375
一、概述375
二、临床应用376
第三节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在远隔部位的单纤维肌电图检测381
第二十二章 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384
第一节 视觉诱发电位在神经科的应用384
一、视神经炎和球后视神经炎384
二、多发性硬化385
三、压迫性病变387
四、弥散性神经系统病变388
五、脊髓病391
六、视交叉后病变392
第二节 视觉诱发电位在眼科学中的应用394
一、视觉功能的客观检查394
二、屈光检查394
三、弱视394
四、Leber视神经萎缩395
五、青光眼395
六、视网膜和视神经病395
七、白化病395
第三节 视觉诱发电位在手术监护中的应用396
第二十三章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399
一、外周性听神经病399
二、听神经瘤399
三、脑干髓内肿瘤400
四、多发性硬化400
五、脑干血管病401
六、遗传代谢性疾病401
七、遗传变性疾病401
八、先天性异常402
九、感染性疾病402
十、癫癎与抗癫癎药402
十一、神经系统其他病症403
十二、昏迷与脑死亡404
十三、其他有关学科的病症405
第二十四章 体感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407
一、周围神经病407
二、脊髓与脑干病损408
三、大脑半球病损408
四、多发性硬化与脑白质营养不良症409
五、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疾病410
六、营养代谢性疾病410
七、感染性疾病410
八、神经肌肉病411
九、神经系统杂病与抗癫癎药物411
十、昏迷和脑死亡412
十一、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护413
第二十五章 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416
一、多发性硬化416
二、脑血管病419
三、运动神经元病419
四、颈椎病性神经根脊髓病419
五、周围神经病420
索引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