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842408.jpg)
- 黄燕主编;黄燕,邹仁明,吴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1914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论1
1.1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简史1
目录1
1.2 通信网络概述3
1.2.1 电话网3
1.2.2 有线电视网3
1.2.3 卫星通信网4
1.2.4 移动通信网5
1.2.5 计算机网络5
1.3 交换技术5
1.3.3 三种交换技术的比较6
1.3.1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6
1.3.2 报文交换(Datagram Switch)与分组交换(packed Switch)6
1.4 Internet的热点及最新描述8
习题9
第2章 数据通信原理10
2.1 数据通信模型10
2.2 传输概念11
2.2.1 时域概念11
2.2.2 频域概念12
2.2.3 信道、带宽、传输延迟13
2.2.4 信道容量(Capacity)、Shannon定理及Nyquist原理13
2.3.1 模拟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调制与编码14
2.3 数据传输、调制与编码14
2.3.2 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调制与编码15
2.3.3 模拟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与编码16
2.3.4 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调制与编码16
2.4 包、帧的概念17
2.4.1 包的概念17
2.4.2 物理帧(frame)18
2.5 多路复用19
2.5.1 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19
2.5.2 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20
2.5.3 波分多路复用(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20
2.5.4 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21
2.6.1 检错法22
2.6 差错检测22
2.6.2 纠错法23
2.7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24
2.7.1 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24
2.7.2 全双工、半双工和单工异步通信24
2.7.3 异步通信接口——RS-232C接口24
2.8 传输介质27
2.8.1 基带和宽带传输27
2.8.2 双绞线28
2.8.3 同轴电缆29
2.8.4 光缆30
2.8.6 地球同步卫星32
2.8.5 无线电波32
2.8.8 红外线33
2.9 调制解调器Modem33
2.8.7 低地球轨道卫星33
习题35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数36
3.1 网络体系结构36
3.1.1 网络协议的定义36
3.1.2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37
3.2 TCP/IP体系结构40
3.2.1 TCP/IP分层模型41
3.2.2 网络传输的服务模式41
3.3.1 什么是IP和网络44
3.3 IP地址44
3.3.2 用户地址、网络层地址与物理地址45
3.3.3 IP地址结构46
3.3.4 子网掩码48
3.3.5 无类域间路由CIDR(超网supernet)49
3.3.6 特殊IP地址51
3.3.7 路由器与IP地址分配原则52
3.3.8 Internet域名系统53
3.4 IP协议55
3.4.1 IP的功能55
3.4.2 IP包格式55
3.4.3 IP数据包的转发58
3.4.4 屏蔽码域和数据包转发59
3.4.5 数据包传输与帧封装60
3.5 IPv6——Internet地址空间的扩展62
3.5.1 IPv6的起因62
3.5.2 IPv6的特点63
3.5.3 IPv6数据包格式64
3.5.4 IPv6的优先级分类65
3.5.5 扩展头66
3.5.6 多IP地址主机67
3.5.7 分段、重组和路径(MTU)68
3.5.8 多重头部的目的68
3.5.9 IPv6编址69
3.5.10 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70
3.6 差错控制协议(ICMP)73
3.6.1 ICMP报文分类73
3.6.2 ICMP差错报文74
3.6.3 ICMP控制报文76
3.6.4 请求/应答报文77
3.6.5 ICMP报文传送78
3.7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80
3.7.1 地址解析80
3.7.2 查表法地址解析81
3.7.3 相近形式计算地址解析82
3.7.4 消息交换法地址解析83
3.7.5 地址解析协议(ARP)84
3.7.6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85
3.8 可靠的数据流传输协议(TCP)85
3.8.1 TCP协议功能概述85
3.8.2 接口和套接字86
3.8.3 TCP包头88
3.8.4 TCP做什么90
3.8.5 拥塞避免算法92
3.8.6 快速重传与快速恢复算法93
3.8.7 TCP连接管理——三次握手93
3.9.1 UDP协议功能94
3.9 用户数据包协议(UDP)94
3.9.2 UDP报文格式95
3.9.3 UDP的协议分层与封装96
3.9.4 UDP用于广播和多播96
3.9.5 UDP的复用、分解与端瞩97
3.10 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98
3.10.1 引言98
3.10.2 IGMP协议——加入一个多播组99
3.10.3 IGMP报告和查询99
3.10.4 实现细节100
3.10.5 生存时间字段100
习题101
3.11 TCP/Ip小结101
第4章 局域网技术103
4.1 局域网概述103
4.1.1 点对点通信103
4.1.2 共享通信信道104
4.1.3 局域网特性104
4.2 局域网拓扑结构105
4.2.1 总线型106
4.2.2 环形106
4.2.3 星形107
4.2.4 混合局域网拓扑结构108
4.2.5 企业主干网的拓扑结构110
4.3.1 以太网访问控制方式——CSMA/CD113
4.3 以太网(Ethernet)113
4.3.2 802.3局域网的组成114
4.3.3 以太网帧类型117
4.3.4 理解帧类型的目的119
4.3.5 交换式802.3以太网119
4.3.6 以太网设计考虑121
4.4 标记环网122
4.4.1 IEEE 802.5令牌环网的控制方式122
4.4.2 令牌环MAC帧格式122
4.4.3 令牌环的维护124
4.4.4 环网实例——FDDI125
4.6.1 无线局域网概述126
4.6 无线局域网126
4.5 星形网络实例——ATM126
4.6.2 无线局域网中的CSMA/CA128
习题129
第5章 局域网互连130
5.1 网络接口卡(NIC)130
5.1.1 网络接口卡概述130
5.1.2 网络接口卡类型132
5.1.3 网络接口卡的安装与配置133
5.2 中继器或转发器(Repeater)135
5.3 集线器(HUB)135
5.3.1 集线器的功能135
5.3.2 独立式集线器137
5.3.3 堆叠式集线器138
5.3.4 模块式集线器138
5.3.5 智能型集线器139
5.3.6 安装集线器139
5.3.7 选用适当的集线器140
5.4 网桥141
5.5 交换机(Switch)143
5.5.1 快捷交换模式(cut-through switching)143
5.5.2 存储转发交换模式(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143
5.5.3 用交换机组建虚拟局域网144
5.6 路由器145
5.7 网关(Gateway)148
5.8 局域网连接149
5.8.1 多路复用连接149
5.8.2 双绞线以太网149
5.8.3 双绞线连接的学问151
5.8.4 桥接网络布线154
5.8.5 大楼间桥接布线154
5.8.6 远程桥接155
5.8.7 交换式网络连接156
5.8.8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结合157
5.9 对等网的组建157
5.9.1 对等网介绍157
5.9.2 一个对等网的应用实例158
5.9.3 系统硬件的安装159
5.9.4 系统软件的安装159
5.10 服务器网络的组建166
5.10.1 客户/服务器网络166
5.10.2 服务器类型167
5.10.3 服务器网络软硬件的安装及调试168
5.11 局域网方案设计168
5.11.1 完全10Mbit/s共享型——小型简单办公网络结构168
5.11.2 10/100Mbit/s交换/共享结合型——中型单纯办公网络168
5.11.3 10/100Mbit/s纯交换型——中型科研、设计、金融网络169
5.11.4 ATM主干型局域网——小型科研、设计园区网络170
5.11.5 多ATM主干设备型——大型科研、设计园区网络171
5.11.6 Internet/Intranet网络解决案例172
5.12 适应未来需要的可选LAN方案176
5.12.1 快速以太网177
5.12.2 IEEE802.3u标准177
5.12.3 IEEE802.12标准178
5.12.4 吉比特以太网179
习题180
第6章 广域网技术184
6.1 广域网概述184
6.1.1 广域网的本质184
6.1.2 广域网T1/T3服务185
6.2.1 端到端的连接187
6.2 广域网拓扑结构187
6.2.2 环形188
6.2.3 星形188
6.2.4 网状189
6.2.5 分层189
6.3 电话网190
6.3.1 公共交换电话网190
6.3.2 计算机交换分机191
6.3.3 PSTN的传输特性193
6.4 点到点通信195
6.4.1 SLIP195
6.4.2 PPP195
6.4.3 PPP应用举例197
6.5 帧中继198
6.5.1 帧中继基本原理198
6.5.2 帧中继网络组成和用户接入200
6.5.3 帧中继的交换和虚拟连接201
6.5.4 帧中继业务应用201
6.6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202
6.6.1 ISDN概述202
6.6.2 ISDN协议参考模型205
6.6.3 宽带B-ISDN207
6.6.4 ISDN的业务功能207
6.7.1 SMDS概述208
6.7 SMDS208
6.7.2 SMDS分层通信和信元结构209
6.8 ATM(Asynchronism Transmission Mode)210
6.8.1 ATM网络概述210
6.8.2 ATM的特点211
6.8.3 ATM分层通信——参考模型212
6.8.4 ATM信元结构215
6.8.5 ATM固定长度的小信元的好处217
6.8.6 ATM如何工作219
6.8.7 ATM虚拟电路219
6.8.8 ATM传输特征220
6.8.9 ATM设计考虑221
6.8.10 ATM拓扑结构223
6.9 ATM主干网及应用224
6.9.1 局域网仿真(LANE)225
6.9.2 ATM上的经典IP226
6.9.3 ATM上的多协议227
6.9.4 虚拟LAN227
6.9.5 ATM与帧中继228
6.9.6 SMDS和ATM228
6.9.7 ATM解决方案229
6.10 SONET232
6.10.1 通信介质和特性233
6.10.2 SONET网络拓扑和故障恢复233
6.10.4 适应未来需要的SONET方案235
6.10.3 SONET分层和OSI模型235
6.10.5 ATM和SONET的现状236
6.11 xDSL237
6.11.1 xDSL基础237
6.11.2 DSL服务类型238
6.11.3 xDSL工作原理240
6.11.4 xDSL的应用范围242
6.12 无线通信网245
6.12.1 无线通信技术245
6.12.2 码分多址(CDMA)248
6.12.3 无线接入技术249
6.12.4 LMDS本地多点业务分配系统251
6.12.5 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52
6.12.6 移动IP技术简介253
习题257
第7章 广域网路由技术259
7.1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259
7.1.1 路由器259
7.1.2 路由选择260
7.1.3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264
7.2 网关268
7.2.1 网关、桥和路由器269
7.2.2 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270
7.3 内部网关协议272
7.3.1 RIP协议与向量—距离算法272
7.3.2 OSPF协议与链路—状态算法276
7.4 边界网关协议(BGP4)280
7.5 路由的配置282
7.5.1 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282
7.5.2 动态路由的配置方法291
7.5.3 配置路由后的测试295
习题296
第8章 网络管理297
8.1 网络管理的意义297
8.2 网管的概念和内容298
8.2.1 网络管理的职能298
8.2.2 网络管理资源的表示300
8.3.1 网管协议302
8.3 网管协议及网管系统的组成302
8.3.2 网管系统的组成303
8.3.3 网管系统(NMS)的工作机制303
8.3.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操作命令304
8.4 网络管理新技术304
8.4.1 RMON技术(远程网络监控)304
8.4.2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305
习题305
第9章 网络安全306
9.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306
9.1.1 网络提供的安全服务306
9.1.2 网络安全分层理论307
9.2 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309
9.2.1 数据加密309
9.2.2 数字签名311
9.3 保证网络安全的几种具体措施313
9.3.1 包过滤313
9.3.2 防火墙313
9.3.3 入侵检测系统314
9.4 构建自己的防火墙314
9.4.1 防火墙规划314
9.4.2 防火墙的安放位置315
9.4.3 数据包过滤网关316
9.4.5 电路级网关317
9.4.4 应用级网关317
9.4.6 隧道技术的是与非318
9.4.7 防火墙不能做什么320
9.5 黑客的防范与网络安全320
9.5.1 黑客攻击网站的几种方式320
9.5.2 网络安全措施323
习题325
第10章 Internet与Intranet信息服务326
10.1 Internet应用326
10.1.1 Internet应用层协议326
10.1.2 Internet标准的开发过程326
10.1.3 Internet应用层服务简介328
10.2 Windows 2000Server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329
10.2.1 Windows 2000 Server服务器的安装329
10.2.2 配置Windows 2000 Server333
10.2.3 DNS服务器的配置337
10.2.4 DHCP服务器的配置344
10.3 不同规模单位的路由设置347
10.3.1 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347
10.3.2 小规模单位的路由设置349
10.3.3 小规模单位的路由设置——工作站端的设置354
10.3.4 小规模单位的路由设置——专线连接356
10.4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IIS)358
10.4.1 Microsoft IIS 5的主要特性358
10.4.2 配置WWW服务器359
10.4.3 配置FTP服务器369
10.4.4 安装配置mail服务器372
10.5 Windows 98/2000/XP客户端应用374
10.5.1 WWW浏览、信息查询(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使用)374
10.5.2 Email电子邮件的使用377
10.5.3 小心电子邮件病毒379
10.5.4 用好电子邮件的技巧与建议380
10.5.5 FTP文件传输与远程文件访问381
10.5.6 Telnet远程登录及BBS的使用385
习题390
11.1 综合布线系统391
第11章 网络工程391
11.1.1 工作区子系统392
11.1.2 水平干线子系统392
11.1.3 管理间子系统393
11.1.4 垂直干线子系统393
11.1.5 楼宇(建筑群)子系统394
11.1.6 设备间子系统394
11.2 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394
11.3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395
11.3.1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395
11.3.2 综合布线标准要点395
11.4.1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396
11.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396
11.4.2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397
11.4.3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397
11.4.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397
11.5 超5类布线系统398
11.6 6类线的有关问题399
11.6.1 6类标准草案简介400
11.6.2 6类布线大势所趋401
11.6.3 布线标准401
11.7 线槽规格和品种以及线缆的敷设402
习题406
12.1.1 Internet407
12.1 未来的连网需求407
第12章 未来Internet的技术、服务和挑战407
12.1.2 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和多媒体408
12.1.3 客户机/服务器应用409
12.1.4 电子数据交换410
12.1.5 Internet和Extranet410
12.1.6 网上教育411
12.2 卫星WAN411
12.3 未来的挑战412
12.3.1 服务质量412
12.3.2 LAN所面临的挑战412
12.3.3 WAN所面临的挑战413
习题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