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口笔译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口笔译理论研究
  • 刘宓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ISBN:750011155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翻译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口笔译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 论1

写在前面——寄语口译界友人和学子5

目 录5

第一章维根斯坦的语言观与翻译19

1.0 概述19

1.1 遵守规则与驾驭规则23

1.2 意义取决于使用(“Meaning is use”)26

1.3 “生活形式”:意义“使用”的基本依据30

1.4 结语38

2.0 概述43

第二章 口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传播行为43

2.1 媒介功能的强化:操控权的转移55

2.2 口译“语言游戏”的“在场”和“不在场”60

2.3 口译“语言游戏”的“当下性”63

2.4 口译传播有其本身的语境化特征66

2.5 听觉意义解码功能的前沿化85

2.6 结语87

第三章 口译传播的认知论证92

3.0 概述92

3.1 口译理解的关键:听觉解码94

3.2 口译反应论的认知论证103

3.2.1 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T)103

3.2.2 习惯性反应(habitual reaction,HR)110

3.3 口译中非言语意义解码的认知论证116

3.4 同声传译的认知剖析125

3.4.1 同声传译的基本“游戏规则”129

3.4.1.1 规则之一:“后起跟踪”130

3.4.1.2 规则之二:“化整为零”134

3.4.1.3 规则之三:“一心三用”136

3.5 口译理解理论的认知论证141

3.5.1 感应能力142

3.5.2 关联能力146

3.5.2.1 符号与意义的关联148

3.5.2.2 符号与语境的关联154

3.5.2.3 文化关联160

3.5.3 推理—判断能力161

3.6 对口译中记忆的认知分析163

3.6.1 注意是记忆的前提167

3.6.2 理解是记忆的条件168

3.6.3 “记忆保持”不是恒久不变的170

3.6.4 记忆受制于心理压抑173

3.7 结语174

第四章口译的对策论186

4.0 概述186

4.1 口译的基本策略:解释188

4.2 “对应”是一个范畴194

4.2.1 语言与范畴化(categorization)195

4.2.2 对应的幅度和等级198

4.2.3 关于隐喻翻译的对策论思考208

4.3 形式的功能观217

4.3.1 形式的认识论意义220

4.3.2 形式的本体论意义222

4.4 口译中的“原语效应”(SL effect)问题227

4.5 口译中的文化翻译对策236

4.5.1 口译的文化传播功能236

4.5.2 口译的话语文化解读242

4.6 口译中的推理策略245

4.6.1 推理的依据247

4.6.2 推理的条件249

4.7 口译心理调控对策251

4.8结语254

4.8.1 发展能力255

4.8.2 加强学习256

第五章口译的方法论264

5.0概述264

5.1 阐释或疏解266

5.2 同步或伴随vs分切或拆译272

5.3 明说与暗说vs直接与间接286

5.4 增与删vs繁与简291

5.5 融合与提炼297

5.6方法与效果300

5.6.1 译方法论的关键是语言感应力301

5.6.2 口译方法论的价值标准302

5.7 结语305

第六章回顾与展望310

6.0概述310

6.1 翻译研究的多维化、整体化格局311

(1olistic framework)311

6.2 翻译学研究方法必须改革321

6.3 建立翻译研究的“孵化中心”324

6.4 建立翻译事业的统筹中心324

6.5 翻译学发展的前景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