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临床检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临床检验](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810221.jpg)
- 上海市立医学化验所主编;马子行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119·1160
- 出版时间:1965
- 标注页数:958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9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临床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次1
前言1
第一篇 临床一般检验1
第1章 血液检验1
血液的生理和细胞形态1
一、血液的生理1
二、血液细胞的发育2
三、血液细胞的形态3
(一)红细胞系统3
(二)粒细胞系统5
(三)淋巴细胞系统8
(四)单核细胞系统9
(五)浆细胞系统9
(六)巨核细胞系统10
一、静脉采血法12
第1节 采血方法12
血液检验基本技术12
二、动脉采血法13
三、毛细血管采血法13
第2节 血液涂片和染色14
一、血液涂片14
二、血片染色法15
(一)姬姆萨氏染色法16
(二)瑞忒氏染色法17
(三)瑞忒氏与姬姆萨氏复合染色法18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验18
第3节 红细胞计数18
一、吸管法19
二、试管法22
三、光电比浊法23
一、改良沙利氏法24
第4节 血红蛋白测定24
二、托尔克维斯脱氏法26
三、光电比色法27
四、硫酸铜溶液比重法28
第5节 红细胞比积测定31
温曲勃氏法31
第6节 血液指数33
一、相对指数34
(一)血色指数34
(二)容积指数34
(三)饱和指数35
二、绝对指数35
(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35
(二)红细胞平均体积35
第7节 红细胞平均直径测定36
(三)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6
第8节 泼莱斯-琼斯氏曲线37
第9节 红细胞平均厚度38
第10节 常见异常红细胞40
一、红细胞大小异常40
二、红细胞的异常形态41
三、红细胞染色异常43
四、红细胞结构异常43
第11节 网织红细胞计数44
一、应用1%煌焦油蓝乙醇溶液44
二、应用1%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45
三、湿片观察45
第12节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45
一、瑞忒氏染色计数法46
二、斯氏染色计数法46
第13节 红细胞碱粒凝集试验47
第14节 海恩滋氏小体检验48
第15节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49
一、孙福特氏法49
(一)吸管半定量稀释法49
(二)点滴半定量稀释法50
二、戴西氏法51
第16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54
一、惠司脱格林氏法54
二、克脱勒氏法55
三、潘钦柯夫氏法57
四、温曲勃-兰司保氏法57
白细胞检验58
第17节 白细胞计数59
一、吸管法59
二、试管法60
第18节 白细胞分类计数61
第19节 白细胞先令氏分类计数与指数64
第20节 常见的异常白细胞66
第21节 嗜酸性细胞直接计数68
第22节 桑氏试验70
第23节 红斑性狼疮细胞检验70
骨髓检验72
第24节 骨髓液有核细胞分类72
第25节 骨髓液比积测定78
第26节 骨髓液有核细胞计数79
第27节 骨髓巨核细胞计数79
第28节 骨髓中细胞异常80
一、红细胞系统81
二、粒细胞系统82
三、淋巴细胞系统83
四、浆细胞系统83
六、网状内皮细胞系统84
五、巨核细胞系统84
七、肿瘤细胞86
细胞化学染色88
第29节 核糖核酸染色法89
第30节 去氧核糖核酸染色法89
第31节 糖原染色法90
第32节 脂类染色法92
第33节 过氧化酶染色法93
魏希本氏法93
第34节 碱性磷酸酶染色法94
第35节 铁末染色法96
第36节 细胞活体染色法97
血液寄生虫检验98
第37节 疟原虫检验98
一、薄血片检验法101
二、厚薄血片检验法102
三、血液浓缩涂片检验法103
四、皮肤划痕组织液检查103
第38节 微丝蚴检验103
一、鲜血法104
二、玻片法104
三、试管法105
四、微丝蚴计数105
第39节 黑热病的检验105
一、利-杜氏体检验105
二、辅助黑热病诊断试验106
(一)纳柏尔氏醛冻试验106
(二)谢氏蒸馏水沉淀试验107
(三)却伯拉氏锑试验107
第40节 弓形体检验108
一、涂片染色法108
三、其他检验方法109
第41节 回归热螺旋体检验109
二、动物接种法109
血液凝固机制与各种凝血因子110
第42节 血小板计数111
一、直接计数法111
二、间接计数法115
(一)丹氏法115
(二)福宁沃氏法116
第43节 血块收缩时间116
第44节 流血时间测定118
一、爱维氏束臂法118
二、狄克氏法119
第45节 凝血时间119
一、华爱脱-李氏试管法119
二、谢勃勒氏毛细管法120
第46节 血浆复钙时间121
三、玻片法121
第47节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22
奎克氏一期法122
第48节 第五因子测定123
第49节 第七因子测定125
第50节 凝血酶原消耗试验125
沙里欧氏法125
第51节 凝血酶原消耗纠正试验126
血型鉴定及交配试验127
第52节 ABO型鉴定128
一、试管法128
二、玻片法133
第53节 血液交配试验134
一、盐水交配试验法134
(一)试管法134
二、胶体交配试验法136
(二)玻片法136
血液其他检验138
第54节 汉姆氏酸性溶血试验138
第55节 杜纳斯-伦特斯德纳两氏冷性溶血试验139
第56节 威尔脱曼氏血清凝固试验140
第2章 尿液检验141
第1节 肉眼检验143
一、尿色143
二、透明度144
三、反应144
(一)pH试纸法144
(二)溴麝香草酚蓝法144
四、比重145
第2节 显微镜检验146
一、细胞147
二、管型149
三、易被误认为管型的物体151
四、结晶152
五、偶可见到的寄生虫155
第3节 爱迪斯氏计数155
第4节 蛋白质定性试验157
一、加热醋酸法158
二、磺基水杨酸比浊法159
第5节 蛋白质定量试验160
一、艾司巴赫氏法160
二、磺基水杨酸比浊法161
第6节 班司-琼斯氏蛋白试验162
第7节 尿糖定性试验163
一、班氏还原法163
二、苯肼反应165
第8节 尿糖定量试验166
班氏硫酸铜定量法166
一、蒸馏检查法168
第9节 丙酮试验168
二、郎格氏法169
三、骆氏法169
第10节 乙酰乙酸试验169
第11节 β-羟丁酸试验170
第12节 胆红素试验170
一、哈里森氏法171
二、碘环法171
三、硝酸法173
四、泡沫试验173
第13节 尿胆原试验173
一、定性法173
二、半定量稀释法174
第14节 尿胆素试验175
第16节 隐血试验176
第15节 乳糜尿试验176
第17节 重氮反应177
第18节 尿蓝母试验177
第19节 酚红排泄率试验178
第20节 浓缩试验180
一、莫氏试验180
二、伏氏试验182
三、齐氏试验182
四、脑垂体后叶素浓缩试验183
第21节 稀释试验183
第22节 雄蟾蜍试验184
一、定性试验——尿液注射法184
〔附〕血清注射法186
二、定量试验——稀释试验186
三、浓缩试验187
第23节 弗氏家兔试验187
一、定性试验188
第24节 阿-宋两氏小白鼠试验188
二、定量试验189
第25节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190
第3章 粪便检验193
第1节 肉眼检验194
一、色泽194
三、明显不消化物及异物195
四、常见的寄生虫195
二、性状195
第2节 显微镜检验196
一、细胞196
(一)红细胞196
(二)白细胞197
(三)巨噬细胞197
二、结晶197
三、食物残渣198
五、寄生虫幼虫199
四、人体酵母菌199
第3节 人体肠变形虫镜检200
一、形态201
二、滋养体检验202
(一)直接涂片法202
(二)染色法203
1.铁苏木素染色法204
2.碘染色法204
三、包囊检验205
(一)直接涂片法205
(二)铁苏木素染色法206
(三)漂浮浓集法206
〔附〕齿龈内变形虫207
第4节 痢疾内变形虫培养法207
第5节 痢疾内变形虫动物接种法209
一、形态210
第6节 肠道鞭毛虫及纤毛虫检验210
二、滋养体检验212
三、包囊检验213
〔附〕 口腔毛滴虫、阴道毛滴虫和人等孢球虫卵合子213
第7节 肠道寄生虫卵检验214
一、虫卵形态214
二、检验方法217
第8节 集卵法217
一、清水沉淀法217
二、盐水漂浮法218
三、醋酸乙醚沉淀法218
四、甲醛乙醚沉淀法219
五、汞碘醛沉淀法219
六、蛲虫卵集卵法220
第9节 虫卵计数220
第11节 日本血吸虫虫卵孵化法221
第10节 常见幼虫的鉴别221
第12节 常见成虫检验223
第13节 成虫计数226
第14节 隐血试验226
一、联苯胺法226
二、还原酚酞法227
三、匹拉米洞法228
第15节 粪胆素定性试验228
一、许密脱氏法228
二、许来辛格氏法229
第4章 脑脊髓液检验230
第1节 肉眼检验230
一、色泽230
二、透明度231
三、凝固物231
一、吸管法232
第2节 细胞计数232
二、毛细管法233
第3节 细胞分类计数234
一、直接分类法234
二、染色分类法234
第4节 蛋白质定性试验235
一、潘迪氏试验235
二、罗斯-琼斯两氏试验236
三、诺乃-爱泼脱两氏试验237
四、李文生氏试验237
五、色氨酸试验238
第5节 葡萄糖半定量试验238
第6节 涂片细菌检验239
第5章 胸水及腹水检验240
二、透明度241
三、比重241
一、色泽241
第1节 肉眼检查241
第2节 显微镜检验242
一、细胞计数242
二、细胞分类计数242
第3节 化学检验243
李凡他氏试验243
第4节 涂片细菌检验244
第6章 精液及前列腺液检验245
第1节 精液检验245
一、肉眼检查245
二、显微镜检验246
(一)精子活动力246
(二)精子计数246
(三)精子形态247
第2节 前列腺液检验248
第7章 痰液检验249
第1节 肉眼检查250
一、痰量250
二、色泽250
三、稠度250
四、气味251
五、支气管管型251
六、狄特立氏痰栓252
第2节 显微镜检验252
一、细胞252
(一)心力衰竭细胞252
(一)契科-雷登两氏结晶253
二、结晶体253
(六)肿瘤细胞253
(五)上皮细胞253
(四)白细胞及红细胞253
(三)嗜酸性细胞253
(二)含炭细胞253
(二)胆固醇结晶254
(三)脂酸结晶254
(四)胆红素结晶254
三、弹力纤维254
四、柯什曼氏螺旋形体255
五、髓磷脂小球256
六、寄生虫及虫卵256
七、石棉体256
八、细菌257
第8章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258
胃液检验258
第2节 胃液显微镜检验259
一、湿片检验259
第1节 胃液肉眼检验259
二、染色片检验260
第3节 胃液化学检验261
一、游离盐酸及总酸度滴定261
二、游离酸度滴定262
三、结合盐酸滴定263
四、有机酸及酸盐滴定263
五、有机酸滴定263
六、胃酸缺少度滴定263
七、乳酸试验264
(一)凯令氏定性试验264
(二)司曲斯氏半定量试验264
八、胃蛋白酶和凝乳酶试验265
(一)麦特氏改良法265
(二)布氏法265
十、胆汁试验266
九、隐血试验266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267
第4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肉眼检验267
第5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显微镜检验268
第6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化学试验269
一、胰蛋白酶试验——格罗斯氏法269
二、胰淀粉酶试验——吴格麦斯氏试验270
三、胰脂肪酶试验——梅尔-方两氏试验271
第9章 其他腔道粘膜分泌物检验272
一、眼272
二、耳273
三、鼻273
四、口腔及咽喉273
五、生殖泌尿道273
阴道毛滴虫检验273
第1节 控制生化检验工作质量的制度和方法275
第10章 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正常值275
第二篇 生物化学检验275
第2节 血液、尿液、脑脊液及粪便生化检验正常值表278
第11章 血液化学分析287
第1节 无蛋白血滤液制备287
第2节 血液葡萄糖测定288
一、福林-吴宪氏法288
二、微量法291
三、肉眼比色管法293
第3节 葡萄糖耐量试验295
第4节 血液非蛋白氮测定297
第5节 血液脲氮测定300
第6节 血液氨氮测定302
一、纳氏试剂显色法302
二、酚-次氯酸盐试剂显色法304
第7节 血液肌酐测定306
第8节 血液肌酸测定308
第9节 血液尿酸测定310
第10节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测定312
一、双缩脲法312
二、酚试剂法314
三、微量凯氏定氮法316
第11节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319
第12节 血清粘蛋白测定320
第13节 血清蛋白纸上电泳322
第14节 血清脂蛋白纸上电泳326
第15节 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327
第16节 血清麝香草酚絮状试验330
第17节 血清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330
第18节 血清硫酸锌浊度试验332
第19节 血清总脂测定333
一、称量法333
第20节 血清磷脂测定335
二、比浊法335
第21节 血清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测定338
一、醋酐硫酸法338
(一)总胆固醇测定338
(二)胆固醇酯测定340
二、氯化铁法341
(一)总胆固醇测定341
(二)胆固醇酯间接测定343
第22节 血清黄疸指数测定344
第23节 血清胆红素测定346
第24节 血清凡登白氏定性试验348
第25节 血清酚四溴酜钠试验349
第26节 血浆容量与血液容量测定351
第27节 血清氯化物测定353
一、比色法356
第28节 血清钠测定356
二、快速比色法358
第29节 血清钾测定361
一、比色法361
二、快速比浊法363
第30节 血清钠及钾的火焰光度分析法365
第31节 血清钙测定368
一、高锰酸钾滴定法368
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370
第32节 血清无机磷测定372
第33节 全血铁测定374
第34节 血清铁测定376
第35节 血清铜测定378
第36节 血清蛋白结合碘测定380
第37节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383
一、改良金氏法383
二、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385
一、改良金氏法388
第38节 血清酸性磷酸酶测定388
二、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389
第39节 血清脂肪酶测定390
第40节 血清淀粉酶测定393
一、比色法393
二、快速计时法394
第41节 血清谷-草、谷-丙转氨基酶测定396
一、改良穆氏直接显色法396
二、金氏直接显色法401
第42节 血清醛缩酶测定403
第43节 胆碱酯酶测定406
一、全血胆碱酯酶测定406
(一)比色法406
(二)指示剂法408
(一)比色法410
二、血清胆碱酯酶测定410
(二)指示剂法411
第44节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412
第45节 血清磷酸已糖异构酶测定415
第46节 血液丙酮酸测定417
第47节 血浆酮体定性试验418
第48节 血液高铁血红蛋白定量测定419
第49节 血液高铁血红蛋白及硫血红蛋白定性试验421
第50节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423
第51节 血液氧容量及氧含量测定430
一、血氧量压测定法431
二、血氧量积测定法434
三、舒劳氏血氧微量测定法437
第52节 血浆胡萝卜素测定441
第53节 血浆抗坏血酸测定442
第54节 血液磺胺类药物测定444
第55节 血液对氨基水杨酸测定446
第56节 血清异烟肼测定448
第57节 血液水杨酸测定449
第12章 尿液化学分析451
第1节 尿液总氮测定451
第2节 尿液肌酐测定452
第3节 尿液肌酸测定453
第4节 尿液尿酸测定454
第5节 尿液氨基酸氮测定455
第6节 尿液氨氮测定456
一、福林-贝尔氏法456
二、抽气法458
第7节 尿液脲氮测定459
一、比色法459
二、量气法460
第8节 脲清除试验463
第9节 尿液氯化物测定469
第10节 三氏水试验469
一、第一部分试验——主要为测定尿量469
二、第二部分试验——主要为测定血浆和尿中氯与脲的比值470
第11节 尿液钠测定471
第12节 尿液钾测定471
第13节 尿液钙测定472
第14节 尿液无机磷测定473
第15节 尿液铅测定473
第16节 尿液马尿酸测定475
第17节 无管胃酸分析477
第18节 尿液尿胆素原测定479
第19节 尿液卟胆素原定性测定481
第20节 尿液粪卟啉定性测定482
第22节 尿液(或胃液)巴比妥类药物定性试验483
一、硫酸铜-吡啶显色法483
第21节 尿液淀粉酶测定483
二、硝酸钴显色法484
第23节 尿液对氨基水杨酸测定485
第24节 尿液氯硫二苯胺定性试验486
第25节 尿液17-酮类固醇测定487
第26节 尿液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490
第13章 脑脊液化学分析493
第1节 脑脊液葡萄糖定量测定493
第2节 脑脊液蛋白质定量测定493
一、标准管比浊法493
二、光电比浊法495
第3节 脑脊液氯化物测定496
第4节 脑脊液胶体金试验496
第1节 粪便氮测定498
第14章 粪便化学分析498
第2节 粪便脂肪测定499
一、脂肪总量测定499
二、结合脂肪酸测定500
三、游离脂肪酸测定501
四、中性脂肪测定501
第3节 粪便粪胆素原测定502
第三篇 细菌血清学检验505
第15章 细菌血清学检验技术505
第1节 染色液及染色法505
1.吕复氏碱性美蓝染色506
2.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506
3.革兰氏染色法506
4.萋-纳两氏抗酸染色法507
6.潘本汉氏抗酸染色法508
7.凯斯曲氏麻风杆菌染色法508
5.不加热抗酸染色法508
8.奈瑟氏异染颗粒染色509
9.阿尔培脱氏异染颗粒染色法510
10.密尔氏荚膜染色法510
11.复红美蓝芽胞染色法511
12.鞭毛染色法511
13.冯泰纳氏螺旋体镀银法染色512
14.墨汁衬托染色法512
15.柯兹罗夫斯基布鲁氏菌染色法512
16.鼠疫杆菌极体染色法513
17.新形隐球菌荚膜染色法513
第2节 细菌形态观察513
一、不染色涂片(湿片)的制备及观察513
二、染色涂片的制备及观察514
二、接种环的制备517
三、无菌室及接种罩517
一、无菌技术517
第3节 细菌培养检查法517
四、一般接种及分离法519
五、二氧化碳培养法522
六、厌氧培养法522
七、生物学性状的观察523
第4节 细菌生物化学反应试验525
一、糖(醇)类发酵试验525
二、尿素分解试验527
三、硫化氢产生试验527
四、靛基质试验528
五、甲基红试验529
六、伏-普二氏试验529
七、枸橼酸盐利用试验530
八、缩苹果酸盐利用试验530
一○、氰化钾抑制试验531
一一、硝酸盐还原试验531
九、酒石酸盐利用试验531
一二、霍乱红反应532
一三、溶血试验532
一四、明胶液化试验533
一五、肉渣消化试验533
一六、牛乳作用的观察533
一七、胆盐溶菌试验534
一八、凝固酶试验535
一九、氧化酶试验535
二○、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536
二一、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536
二二、嗜盐性试验536
第5节 细菌血清凝集试验537
二、试管定性凝集试验538
三、试管定量凝集试验538
一、玻片凝集试验538
第6节 动物试验539
一、动物接种539
(一)接种前准备539
(二)接种途径与方法540
(三)接种后观察542
(四)解剖542
二、采血技术545
第16章 各种标本的细菌学检验546
第1节 血液的细菌学检验546
一、一般细菌培养547
二、伤寒及其他沙门氏菌培养548
三、绿色链球菌培养548
四、脑膜炎球菌培养549
五、布鲁氏菌培养549
第2节 粪便的细菌学检验550
七、骨髓培养550
六、厌氧菌培养550
一、直接涂片检查551
(一)霍乱弧菌及El Tor弧菌涂片551
(二)结核杆菌涂片552
二、培养检查552
(一)痢疾杆菌、伤寒及其他沙门氏菌培养552
(二)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560
(三)致病性“嗜盐菌”培养563
(四)霍乱弧菌及El Tor弧菌培养566
(五)结核杆菌培养569
三、动物接种569
第3节 尿液的细菌学检验569
一、直接涂片检查570
(一)一般细菌涂片570
(二)淋球菌涂片570
(三)结核杆菌涂片571
(四)念珠菌涂片572
二、培养检查572
(一)一般细菌培养572
(二)细菌计数培养及葛力斯氏试验572
1.细菌计数培养573
2.葛力斯氏试验573
(三)淋球菌培养574
(四)结核杆菌培养574
(五)念珠菌培养574
三、动物接种575
第4节 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575
一、直接涂片检查576
(一)一般细菌涂片576
(二)结核杆菌涂片576
1.直接法576
2.漂浮法577
3.沉淀法578
(三)念珠菌及熏烟色笰状菌涂片579
(四)牛型放线菌及星形奴卡氏菌涂片580
二、培养检查580
(一)一般细菌培养580
(二)结核杆菌培养581
(三)厌氧菌培养583
(四)念珠菌及熏烟色笰状菌培养584
(五)牛型放线菌及星形奴卡氏菌培养585
三、动物接种585
(一)肺炎球菌小白鼠接种585
(二)结核杆菌豚鼠接种586
第5节 喉拭及鼻咽拭的细菌学检验588
一、直接涂片检查589
(一)白喉杆菌涂片589
(二)奋森氏螺旋体及梭形杆菌涂片590
(三)结核杆菌涂片591
(四)麻风杆菌涂片591
(五)念珠菌涂片592
二、培养检查592
(一)一般细菌培养592
(二)溶血性链球菌培养593
(三)白喉杆菌培养593
(四)百日咳杆菌培养595
(五)结核杆菌培养596
(六)念珠菌培养596
第6节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验597
一、直接涂片检查597
(一)一般细菌涂片597
(二)结核杆菌涂片600
(三)新形隐球菌涂片600
(一)一般细菌培养601
二、培养检查601
(二)结核杆菌培养602
(三)新形隐球菌培养602
三、动物接种602
(一)结核杆菌豚鼠接种602
(二)新形隐球菌小白鼠接种602
第7节 胃液的细菌学检验602
第8节 胆汁的细菌学检验603
一、一般细菌培养603
二、伤寒及沙门氏菌培养604
三、厌氧链球菌培养604
第9节 穿刺液(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的细菌学检验604
(二)结核杆菌涂片605
二、培养检查605
(一)一般细菌培养605
一、直接涂片检查605
(一)一般细菌涂片605
(二)结核杆菌培养606
(三)厌氧菌培养606
第10节 创伤及其他外科感染分泌液或脓液的细菌学检验606
(二)结核杆菌涂片607
(三)牛型放线菌及星形奴卡氏菌涂片607
(一)一般细菌涂片607
一、直接涂片检查607
二、培养检查608
(一)一般细菌培养608
(二)炭疽杆菌培养609
(三)破伤风杆菌培养609
(四)产气荚膜杆菌培养609
(五)其他厌氧菌培养610
(六)结核杆菌培养610
(七)牛型放线菌及星形奴卡氏菌培养610
(一)一般细菌涂片612
第11节 眼、耳、口腔等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612
一、直接涂片检查612
(二)念珠菌及熏烟色笰状菌涂片614
二、培养检查614
(一)郭-魏二氏杆菌及摩-阿二氏杆菌(即慢性结膜炎杆菌)培养614
(二)唾液的乳杆菌培养及计数615
1.培养615
2.计数615
(三)厌氧菌培养616
(四)念珠菌及熏烟色笰状菌培养616
第12节 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616
一、直接涂片检查617
(一)一般细菌及淋球菌涂片617
(二)螺旋体涂片618
1.冯泰纳氏染色法618
2.暗视野映光法618
(二)淋球菌培养619
(一)一般细菌培养619
(三)念珠菌涂片619
二、培养检查619
(三)结核杆菌培养620
三、动物接种620
第13节 其他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21
一、皮肤组织(或结节)麻风杆菌、马鼻疽杆菌及红斑丹毒丝菌检查621
(一)麻风杆菌涂片621
(二)马鼻疽杆菌涂片621
(三)马鼻疽杆菌培养621
(四)红斑丹毒丝菌培养622
二、湿疹、皮疹(瘀斑)的一般细菌、伤寒杆菌及脑膜炎球菌检查622
(一)一般细菌及脑膜炎球菌涂片622
三、非结核性淋巴结脓肿的一般细菌、鼠疫杆菌及土拉伦斯杆菌检查623
(四)脑膜炎球菌培养623
(三)伤寒杆菌培养623
(二)一般细菌培养623
(一)鼠疫杆菌涂片624
(二)鼠疫杆菌培养624
(三)土拉伦斯杆菌培养625
四、活体组织及尸体解剖组织细菌培养625
第17章 各种致病菌的鉴定627
第1节 葡萄球菌属的鉴定627
〔附〕四联球菌的鉴定629
〔附〕八叠球菌的鉴定629
第2节 链球菌属的鉴定630
第3节 肺炎球菌的鉴定632
第4节 奈瑟氏菌属的鉴定634
第5节 白喉杆菌的鉴定635
第6节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氏杆菌的鉴定638
第7节 红斑丹毒丝菌的鉴定639
第8节 结核杆菌的鉴定640
第9节 麻风(分枝)杆菌的鉴定645
第10节 耻垢分枝杆菌(乳分枝杆菌)的鉴定645
第11节 乳杆菌属的鉴定645
一、嗜酸乳杆菌646
二、双叉乳杆菌646
三、保加利亚乳杆菌647
四、嗜热乳杆菌647
第12节 志贺氏菌属的鉴定648
第13节 沙门氏菌属的鉴定651
第14节 变形杆菌属的鉴定657
第15节 大肠杆菌的鉴定658
第16节 “副大肠”杆菌类659
第17节 产气杆菌的鉴定660
第18节 肺炎杆菌的鉴定660
第20节 粪产碱杆菌的鉴定662
第19节 粘质沙雷氏菌的鉴定662
第21节 硝酸盐阴性杆菌的鉴定664
第22节 绿脓杆菌的鉴定664
第23节 霍乱弧菌及El Tor弧菌的鉴定666
第24节 嗜血杆菌属及包特氏杆菌属的鉴定669
第25节 布鲁氏菌属的鉴定671
第26节 鼠疫杆菌的鉴定673
第27节 土拉伦斯杆菌的鉴定675
第28节 马鼻疽杆菌的鉴定676
第29节 厌氧杆菌属的鉴定678
第30节 炭疽杆菌的鉴定679
第31节 梭状芽胞杆菌属的鉴定681
一、破伤风杆菌的鉴定681
二、产气荚膜杆菌的鉴定682
三、肉毒杆菌的鉴定684
一、牛型放线菌685
第32节 病原性放线菌的鉴定685
二、奴卡氏菌687
第33节 白念珠菌的鉴定689
第34节 新形隐球菌的鉴定691
〔附一〕革兰氏阳性球菌在肉浸液内和血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及镜检形态693
〔附二〕革兰氏阴性球菌在肉浸液内和血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及镜检形态694
〔附三〕革兰氏阳性杆菌在肉浸液内和血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及镜检形态694
〔附四〕革兰氏阴性杆菌在肉浸液内和血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及镜检形态695
〔附五〕厌氧菌在厌氧性血琼脂平板上、庖肉培养基及硫乙醇酸钠培养基内生长情况696
第18章 细菌对药物敏感性试验及体液内抗菌素浓度测定697
第1节 细菌对药物(化学药物、抗菌素、中药)的敏感试验697
一、稀释法697
二、弥散法703
(一)单片法703
(二)三片法706
(三)快速法707
(四)小沟平板法708
三、影响敏感试验的因素709
第2节 细菌对联合抗菌素的敏感试验710
一、各种抗菌素的联合方法710
二、试验方法712
(一)试管法(改良Jawetz氏法)712
(二)纸条法714
第3节 结核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716
第4节 体液内抗菌素浓度测定719
第19章 钩端螺旋体病的实验诊断722
一、直接镜检723
〔附〕暗视野映光法725
二、培养检查726
〔附〕柯索夫氏培养基726
三、动物接种727
四、补体结合试验728
五、凝集溶菌试验730
(一)血清凝集溶菌试验730
(二)菌株定型的凝集溶菌试验731
第20章 真菌检验733
一、直接检查734
二、培养检查739
三、动物接种743
四、皮肤和免疫试验743
第21章 血清学检验744
第1节 肥达氏试验744
第2节 外-斐氏试验748
第3节 布鲁氏菌凝集试验749
第4节 寒冷凝集试验750
第5节 嗜异性凝集试验751
一、初步嗜异性凝集试验751
(一)豚鼠肾脏悬液吸收试验753
二、鉴别嗜异性凝集试验753
(二)牛血细胞吸收试验754
第6节 波氏梅毒快速试验754
第7节 克莱氏梅毒沉淀试验757
血清的克莱氏定性试验759
第8节 标准康氏梅毒沉淀试验759
一、血清的标准康氏试验法763
二、康氏反应补充试验766
三、脑脊液的标准康氏试验法767
第9节 梅毒补体结合试验768
一、柯氏补体结合试验768
二、华氏补体结合试验779
(一)血清半量(1/2量)定性及定量试验779
(二)脑脊液半量(1/2量)定性及定量试验783
(三)抗补体血清补体结合试验785
(四)抗补体脑脊液补体结合试验787
第10节 抗链球菌“O”溶血素的测定788
第11节 抗链球菌激活酶测定795
第12节 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测定797
第13节 C-反应性蛋白测定800
一、C-多糖体沉淀法801
二、抗C-反应性蛋白血清沉淀法803
第22章 自身菌苗与恢复期血清804
一、自身菌苗的制备804
〔附〕勃朗氏标准比浊管的配制807
二、恹复期及自身血清的制备808
附篇Ⅰ.检验室几项主要工作制度809
一、检验科(室)工作制度809
二、标本送验制度810
三、标本收验处理及报告制度810
四、消毒隔离制度811
五、药品保管制度814
(三)火焰灼伤815
(二)创伤815
六、检验室意外伤害的处理815
(一)触电815
(四)化学灼伤816
附篇Ⅱ.仪器设备817
一、显微镜817
二、比色计820
(一)杜氏目视比色计823
(二)光电比色计825
三、分析天平828
四、电冰箱830
五、离心沉淀器832
六、水温箱833
七、孵育箱834
八、真空抽气机835
一、计量仪器的规格及使用837
附篇Ⅲ.玻璃仪器837
二、计量仪器的校正840
三、一般玻璃器皿的规格及使用842
四、简易玻璃管、棒加工法844
五、一般玻璃器皿的消毒和清洁844
(一)新购的玻璃器皿845
(二)用过的玻璃器皿845
附篇Ⅳ.抗凝剂、指示剂和溶液的配制848
一、抗凝剂848
二、指示剂849
(一)检验室常用指示剂的选择849
(二)常用指示剂溶液的配制849
(三)混合指示剂配制方法(pH4~11)851
(四)指示试纸制备851
(五)中和法滴定时指示剂的选用851
(六)滴定时的注意点852
三、当量溶液、克分子溶液及百分数溶液853
(一)常用当量溶液配制法853
(二)溶液浓度稀释计算法855
(三)不同单位浓度溶液的换算方法856
四、缓冲液配制法858
附篇Ⅴ.几项基本技术865
一、混匀865
二、沉淀分离866
三、滴定技术867
四、加热867
五、蒸馏技术868
附篇Ⅵ.消毒和灭菌873
一、化学方法873
二、物理方法876
三、玻璃器皿在灭菌前的准备和灭菌后的保藏883
四、无菌试验(消毒效果测定)884
五、消毒剂的效能测定887
附篇Ⅶ.培养基889
一、培养基的制备889
(一)培养基的一般制备步骤889
(二)培养基基本成分及其选择890
(三)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和校正891
(四)培养基的澄清法893
(五)培养基的分装894
(六)培养基的灭菌895
(七)培养基的质量检查895
(八)培养基的贮存895
二、常用培养基896
(一)基础及营养培养基896
1.肉膏汤896
2.牛肉(或牛心)浸液896
5.牛肉(或牛、猪心)消化液897
3.肝浸液897
4.胎盘浸液897
6.肝消化液及血消化液898
7.营养琼脂899
8.血琼脂899
9.巧克力(血)琼脂900
10.半固体琼脂900
(二)血液培养培养基900
11.葡萄糖肉膏汤900
〔附〕青霉素酶的制备901
12.猪胃粘液素牛心浸液902
13.葡萄糖肉(或心)浸液903
14.葡萄糖心脑浸液903
15.葡萄糖胎盘浸液904
16.葡萄糖肝消化液904
18.胰化蛋白?胨液905
17.琼脂斜面肝浸液905
(三)生化反应培养基906
19.糖发酵肉膏汤906
20.糖发酵半固体琼脂906
21.糖发酵血清水907
22.蛋黄双糖琼脂907
23.双糖铁尿素双层琼脂908
24.尿素琼脂909
25.蔗糖蛋白胨水910
26.蛋白胨水910
27.葡萄糖蛋白胨水910
28.枸橼酸铵琼脂911
29.葡萄糖枸橼酸盐911
30.缩苹果酸盐培养基912
31.氰化钾培养基912
35.血细胞肉浸液913
34.硝酸盐培养基913
32.酒石酸盐琼脂913
33.甘油复红肉膏汤913
36.氯化亚铁明胶914
37.脱脂石蕊牛乳或紫牛乳914
38.苯丙氨酸琼脂915
(四)肠道杆菌培养基915
39.纯胆汁915
40.葡萄糖胆汁(或胆盐)肉膏汤915
41.缓冲甘油盐水保菌液915
42.亚硒酸盐增菌液916
43.四硫磺酸盐增菌液917
44.中国蓝琼脂917
45.伊红美蓝琼脂918
46.S.S.琼脂918
48.霍乱弧菌保菌液920
49.碱性蛋白胨水920
(五)霍乱弧菌培养基920
47.加尔德氏游散琼脂920
50.亚碲酸钾碱性蛋白胨水921
51.碱性胆盐琼脂921
52.齐-谢二氏培养基921
53.煮熟血半固体琼脂922
(六)结核杆菌培养基922
54.琼氏改良罗氏培养基922
55.血液青霉素琼脂923
56.改良固体培养基923
57.酸性液体培养基924
58.中性液体培养基925
(七)白喉杆菌培养基925
59.吕氏血清斜面925
62.白喉杆菌平板毒力试验培养基926
61.亚碲酸钾血琼脂926
60.白施恩氏鸡蛋斜面926
〔附〕马丁氏肉汤927
63.白喉杆菌试管毒力试验培养基928
(八)真菌培养基928
64.沙保弱氏琼脂928
65.牛胆素培养基929
66.勃列尔氏培养基929
67.玉蜀黍琼脂929
(九)其他培养基930
68.硫乙醇酸钠肉浸液930
69.庖肉(或牛、羊血块)基930
70.匹克氏增菌液931
71.鲍-金二氏培养基931
73.无蛋白胨肉膏汤932
74.肉浸液硫堇半固体及复红半固体培养基932
72.硼酸血琼脂932
75.妥-海二氏培养基933
附篇Ⅷ.菌种保存和保管934
一、菌种保存934
(一)斜面保存法934
(二)半固体液体石蜡保存法934
(三)鸡蛋斜面保存法935
(四)小白鼠真空保存法935
(五)简便低温真空干燥法935
二、菌种的保管936
附篇Ⅸ.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938
附录一、检验室常用药品中英文对照表941
附录二、检验室常用染色剂中英文对照表950
附录三、检验室常用度量衡名称及进位制表951
附录四、对数表952
附录五、国际原子量表(196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