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诊断学基础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诊断学基础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805791.jpg)
- 张树基,王巨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781071484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71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586页
- 主题词:诊断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诊断学基础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诊断学基础的内容1
目录1
二、诊断内容的分类2
三、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2
第一节 发热3
一、病因3
第一章 常见症状3
第一篇 体格检查3
二、发生机制4
三、临床表现4
四、诊断注意事项7
第二节 头痛8
一、病因9
二、发生机制9
三、临床表现9
四、诊断注意事项10
三、临床表现11
二、发生机制11
第三节 胸痛11
一、病因11
四、诊断注意事项12
第四节 腹痛13
一、发生机制13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13
三、诊断注意事项14
第五节 水肿15
一、发生机制15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16
一、病因18
三、诊断注意事项18
第六节 咳嗽与咳痰18
二、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19
三、诊断注意事项20
第七节 咯血21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21
二、临床表现21
三、诊断注意事项22
第八节 呼吸困难23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23
二、临床表现24
三、诊断注意事项26
第九节 心悸26
一、发生机制26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26
三、诊断注意事项27
第十节 发绀28
一、发生机制28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29
一、发生机制30
第十一节 恶心与呕吐30
三、诊断注意事项30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31
三、诊断注意事项32
第十二节 呕血32
一、病因33
二、临床表现33
三、诊断注意事项34
第十三节 腹泻34
一、病因34
二、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35
三、伴随症状36
四、诊断注意事项36
第十四节 黄疸37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37
二、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37
三、诊断注意事项40
第十五节 意识障碍40
一、病因40
二、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41
三、诊断注意事项42
第二章 问诊44
一、问诊的重要性44
二、问诊的方法44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44
四、问诊内容45
第三章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48
第一节 视诊48
第二节 触诊49
一、触诊方法49
第三节 叩诊50
一、叩诊方法50
二、触诊的注意事项50
二、叩诊的注意事项51
三、叩诊音51
第四节 听诊51
一、听诊方法51
二、听诊的注意事项52
第五节 嗅诊52
三、生命征54
二、年龄54
一、性别54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54
第四章 一般检查54
四、发育、体型与营养55
五、意识状态56
六、面容与表情57
七、体位与步态58
第二节 皮肤与黏膜60
一、颜色60
三、皮肤弹性61
四、皮疹61
二、湿度与出汗61
五、皮肤脱屑62
六、皮下出血62
七、蜘蛛痣62
八、水肿63
九、皮下气肿63
十、皮下结节63
十一、毛发及指(趾)甲63
第三节 浅表淋巴结64
一、检查方法64
临床意义65
二、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65
第五章 头部检查66
第一节 头颅66
一、头颅畸形66
二、头部运动异常67
三、头发及头皮检查67
第二节 头部器官67
一、眼67
二、耳69
三、鼻69
四、口部71
第六章 颈部检查74
一、颈部外形与活动74
二、颈部包块74
三、颈部血管74
四、甲状腺75
五、气管76
第七章 胸部检查77
第一节 胸部体表标志77
一、自然标志77
二、人为划线78
第二节 胸壁及胸廓检查79
一、胸壁79
二、胸廓79
三、乳房81
第三节 肺部检查81
一、视诊82
二、触诊84
三、叩诊86
四、听诊89
急性支气管炎94
主要临床表现94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94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95
支气管哮喘95
大叶性肺炎96
胸腔积液96
气胸97
第五节 心脏与血管检查98
心脏检查98
一、视诊99
二、触诊100
三、叩诊101
四、听诊104
心脏病的诊断120
血管检查120
一、视诊120
二、触诊121
三、听诊123
四、血压测量123
第六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125
临床表现125
二尖瓣狭窄125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6
二尖瓣关闭不全126
主动脉瓣狭窄127
心包积液128
心功能不全129
一、慢性心功能不全129
二、急性心功能不全131
第八章 腹部检查133
第一节 解剖与体表标志133
一、腹部的范围及体表标志133
二、腹部分区法135
第二节 检查技术136
一、基本要求136
二、视诊137
三、听诊140
四、触诊141
五、叩诊150
第九章 肛门、直肠和男性153
生殖器检查153
第一节 解剖与生理153
一、肛门与直肠154
第二节 检查技术和内容154
二、男性生殖器156
第十章 脊柱和四肢检查158
第一节 解剖与生理158
第二节 检查技术和内容159
一、脊柱159
二、四肢159
一、嗅神经(Ⅰ)163
二、视神经(Ⅱ)163
第一节 颅神经检查163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检查163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164
(Ⅲ、Ⅳ、Ⅵ)164
四、三叉神经(Ⅴ)165
五、面神经(Ⅶ)165
六、位听神经(Ⅷ)165
七、舌咽、迷走神经(Ⅸ、Ⅹ)166
八、副神经(Ⅺ)166
九、舌下神经(Ⅻ)166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166
一、随意运动和肌力166
三、共济运动167
二、不随意运动167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168
一、浅感觉168
二、深感觉168
三、复合感觉……………………(169)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169
一、浅反射169
二、深反射170
三、病理反射172
五、脑膜刺激征173
四、阵挛173
六、拉塞格(Lasegue)征174
七、自主神经功能检查174
第二篇 实验诊断177
第一章 血液检验177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验177
红细胞检验178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178
二、网织红细胞计数180
三、红细胞比容测定182
四、红细胞平均值182
六、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183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83
七、红细胞体积直方图及临床184
意义184
白细胞检验186
一、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186
计数186
二、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191
三、白细胞的直方图及临床意义191
一、血小板计数192
二、平均血小板体积192
血小板检验192
三、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193
比容193
四、血小板体积大小分布直方193
图及临床意义193
第二节 红细胞沉降率检查194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195
一、确定有无贫血的试验196
二、明确溶血存在的试验196
三、判断溶血部位的试验196
四、查明溶血原因的试验196
一、血栓与止血检查的主要项目198
第四节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验198
二、临床应用199
第二章 骨髓细胞204
第一节 标本的采取和送检204
第二节 血细胞的发育规律及形态205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206
第四节 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207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208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208
三、铁染色208
三、急性失血性贫血209
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09
增生不良性贫血209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209
二、溶血性贫血209
一、缺铁性贫血209
增生性贫血209
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10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10
白血病210
一、分类210
二、急性白血病的血液学特点212
四、其他血液病213
三、慢性白血病的血液学特点213
第三章 尿液检验215
第一节 标本的收集和保存215
一、标本的收集215
二、尿液标本的保存216
第二节 理学检查216
一、尿液酸度测定217
二、尿蛋白质检查217
第三节 化学检查217
三、尿中糖的检查218
四、尿酮体检查219
五、尿胆红素定性试验219
六、尿胆原定性试验219
七、尿中亚硝酸盐还原试验220
八、隐血试验(血红蛋白定性220
试验)220
第四节 尿沉渣检查220
一、细胞220
二、管型222
三、结晶223
第五节 妊娠诊断试验224
第四章 粪便检查226
第一节 标本收集226
第二节 理学检查226
一、颜色226
二、气味227
三、性状227
四、寄生虫227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227
第四节 粪便潜血试验229
第五章 脑脊液和浆膜腔穿刺液检查230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230
一、适应证230
二、腰穿的主要禁忌证230
三、标本采集230
四、理学检查230
五、化学检查231
二、理学检查232
第二节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232
一、浆膜腔穿刺的主要适应证232
七、细菌学检查232
六、显微镜检查232
三、化学检查233
四、显微镜检查233
五、细菌学检查233
第六章 免疫学检查234
第一节 免疫功能检查234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234
五、T淋巴细胞检查235
四、补体C4测定235
三、补体C3测定235
二、轻链与重链检查235
六、B淋巴细胞检查236
第二节 自身抗体检查237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检查240
第四节 常用感染免疫检测241
第七章 肝脏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244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244
第二节 胆红素代谢的检查246
第三节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247
第五节 血清酶学检查248
第四节 染料摄取与排泄功能检查248
第七节 肝病检验项目的选择252
第六节 肝纤维化的检查252
第八章 肾功能检查253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检查253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253
二、血清尿素测定254
第二节 肾小管功能检查255
一、浓缩稀释试验255
四、血清尿酸测定255
三、血清肌酐测定255
二、尿液和血浆渗量测定256
三、酚红排泄试验257
第三节 其他肾功能检查257
第四节 肾功能检测的评价和选择258
第九章 心肌疾病检查260
第一节 有关心肌蛋白检查260
第二节 心肌酶学检查261
第十章 血清脂类和脂蛋白检查263
一、总胆固醇测定263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264
二、甘油三酯测定264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264
五、载脂蛋白AI测定265
六、载脂蛋白B测定265
七、脂蛋白(a)测定265
第十一章 内分泌检查266
第一节 胰岛功能检查266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检查267
第三节 垂体及肾上腺功能检查268
第四节 性激素测定270
第一节 血清电解质检查273
第十二章 其他常用生化检验273
第二节 血液酸碱度和血气277
分析277
第三节 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280
第十三章 肿瘤标志物检测281
一、癌胚抗原281
二、甲胎蛋白281
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281
六、糖链抗原15-3(CA15-3)282
五、糖链抗原19-9(CA19-9)282
四、糖链抗原125(CA125)282
七、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83
八、α-L-岩藻糖苷酶283
九、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83
与特性285
一、X线的发现285
二、X线的产生与特性285
第一节 X线的发现、产生285
第一章 总论285
第三篇 X线诊断285
第二节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287
一、自然对比287
二、人工对比287
第三节 X线检查方法288
一、普通检查法288
二、特殊检查法288
三、造影检查法289
四、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289
二、X线影像分析与诊断290
一、X线诊断原则290
第四节 X线影像分析与诊断290
第五节 X线的防护291
第六节 X线诊断及影像医学进展291
第二章 呼吸系统293
第一节 检查方法293
一、透视293
二、摄影293
三、体层摄影293
四、支气管造影293
一、肺部294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294
二、纵隔295
三、膈296
四、胸膜297
五、胸廓297
第三节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298
一、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298
二、肺部病变300
三、胸膜病变302
X线诊断304
大叶性肺炎304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304
支气管肺炎306
间质性肺炎307
肺脓肿307
肺结核308
肺肿瘤312
纵隔原发肿瘤314
二、摄片316
一、透视316
第一节 检查方法316
第三章 循环系统316
三、造影检查317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317
表现317
一、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317
二、心脏、大血管的搏动320
三、影响心脏、大血管形态的320
生理因素320
X线表现321
一、心脏及各房室增大321
第三节 心脏、大血管病变基本321
二、主动脉的改变323
三、肺血管的改变324
第四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325
X线诊断325
风湿性心脏病325
高血压性心脏病32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27
心肌病328
心包炎328
先天性心脏病329
第四章 消化系统334
第一节 胃肠道检查方法334
一、普通检查334
二、造影检查334
第二节 胃肠道正常X线336
表现336
一、食管336
二、胃337
三、十二指肠339
四、空肠与回肠339
五、结肠340
X线表现341
一、形态改变341
第三节 胃肠道病变的基本341
二、功能改变343
第四节 胃肠道常见病的344
X线诊断344
食管静脉曲张344
食管癌344
食管憩室346
食管异物346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346
胃、十二指肠溃疡347
胃癌348
肠结核350
结肠癌351
溃疡性结肠炎352
第五节 胃肠道常见急腹症352
胃肠道穿孔352
肠梗阻353
肠套叠354
一、检查方法355
第六节 胆道疾病的X线诊断355
二、正常X线表现356
三、常见病的X线诊断356
第五章 骨、关节系统358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358
一、普通检查358
二、特殊检查358
第二节 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359
一、长骨359
三、脊柱360
二、四肢关节360
四、颅骨361
五、常见解剖变异362
第三节 骨、关节病变基本363
X线表现363
一、骨骼病变基本X线表现363
二、关节病变基本X线表现365
第四节 骨、关节疾病X线诊断366
骨、关节外伤366
骨、关节化脓性感染371
骨、关节结核372
骨肿瘤374
第一节 泌尿系统378
一、检查方法378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378
二、正常X线表现379
三、常见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380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382
一、检查方法382
三、子宫、输卵管疾病的383
X线诊断383
二、正常X线表现383
四、节育器的X线检查384
第七章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386
第一节 CT装置及发展概况386
第二节 CT成像基本原理387
第三节 CT图像特点387
第四节 CT扫描方法388
第五节 CT图像分析388
第六节 CT诊断的临床应用389
第八章 磁共振成像390
第一节 MRI的成像基本原理390
第二节 MRI设备391
第三节 MRI图像特点392
第四节 MRI检查技术393
第五节 MRI分析与诊断393
第六节 MRI诊断的临床应用394
第四篇 其他检查395
第一章 心电图395
第一节 心电图总论395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和395
心电耦395
二、心脏起搏传导系统396
三、心电向量397
四、导联399
五、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402
六、平均心电轴403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407
一、心电图的测量407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408
常范围408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414
二、右房肥大415
一、左房肥大415
三、双房肥大416
四、左室肥大416
五、右室肥大417
六、双室肥大417
第四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418
一、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419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419
三、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420
一、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基本图形423
第五节 心肌梗死423
二、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诊断价值424
三、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诊断424
四、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及426
分期426
五、心肌梗死的不典型心电图改变427
第六节 心律失常428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428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429
三、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429
四、期前收缩430
五、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434
六、扑动与颤动435
七、逸搏和逸搏性心律(自主437
性心律)437
八、心脏传导阻滞438
九、预激综合征444
第七节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与分析445
一、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445
二、心电图的阅读、分析方法446
附一 心电图实习报告447
三、心电图报告447
附二 心电图波形鉴别诊断448
第二章 脑电图451
第一节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451
一、频率451
二、波幅451
三、波形451
四、位相453
五、出现方式453
一、健康成年人(18~60岁)454
第二节 正常脑电图454
六、出现部位454
七、生理反应性454
二、儿童正常脑波的分期和特点455
三、小儿正常脑电图诊断标准456
四、睡眠脑电图456
第三节 异常脑电图456
一、成年人的异常脑电图456
二、成人异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457
三、儿童异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458
二、脑电图的阅读、分析方法459
第四节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及分析459
一、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459
第三章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461
第一节 肌电图与电诊断461
一、肌电图461
二、神经传导464
三、重复神经电刺激及瞬目反射465
四、各类疾病的肌电图466
第二节 诱发电位468
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临床应用469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的临床应用469
三、视觉诱发电位(VEP)470
的临床应用470
第四章 肺功能检查471
第一节 通气功能检查471
一、肺容积471
二、通气功能473
第二节 换气功能检查476
第三节 小气道功能检查477
一、超声波的定义及有关物理量479
二、超声波的物理特性479
第一节 超声诊断的基础知识479
第五章 超声检查479
三、超声诊断原理481
第二节 超声检查的种类481
一、A型超声481
二、B型超声482
三、M型超声482
四、D型超声482
第三节 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483
第四节 人体组织的声学类型483
一、正常超声心动图484
第五节 超声心动图484
二、异常超声心动图489
第六节 腹部超声检查497
一、肝脏497
二、胆道系统499
三、胰腺501
四、梗阻性黄疸502
五、脾脏502
六、泌尿系统503
七、妇产科504
第七节 经颅多普勒508
一、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技术原理508
八、其他器官508
九、介入性超声508
二、检查方法509
三、检查结果分析510
四、临床应用511
第六章 消化内镜512
第一节 内镜的种类512
一、以结构和性能分类512
一、临床应用513
第二节 胃镜诊断513
二、以用于不同部位的分类513
二、正常胃镜所见514
三、常见病变515
第三节 纤维结肠镜诊断515
一、临床应用515
二、正常结肠镜所见516
三、常见病变516
二、书写病历的基本要求518
一、病历的重要性518
第一章 病历书写518
第五篇 病历书写和诊断思维方法518
三、病历格式与内容519
附:病历举例523
第二章 诊断步骤和思维方法528
一、确定诊断的步骤528
二、确定诊断的注意事项530
三、诊断错误的原因530
四、诊断内容531
附录一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532
附录二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