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陆方言语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安陆方言语法研究
  • 盛银花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4258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西南官话-语法-方言研究-安陆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安陆方言语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邢福义1

凡例1

第1章 引言1

1.1 安陆市1

1.2 本文采集语料的来源地——安陆方言城关片的声韵调2

1.3 安陆方言研究现状3

1.4 本书的研究5

1.4.1 研究范围5

1.4.2 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方法5

1.5 本书的结构5

第2章 安陆方言动词的体7

2.1 先行体标记——“着[t?o31]”8

2.1.1 “着”的使用格式9

2.1.2 “着”的语法意义10

2.1.3 “着”的使用语境13

2.1.4 先行体标记“着”的来源15

2.2 起始体标记——“起[t?‘i51]”19

2.2.1 “起”的句法分布20

2.2.2 起始体的语法意义20

2.2.3 起始体标记“起”与趋向动词“起来”的关系22

2.3 进行体标记——“在[tai55]、“正在[t??n35tai55]”25

2.3.1 安陆方言的进行体标记“在”、“正在”25

2.3.2 “在”和“正在”的句法分布26

2.3.3 “在”、“正在”的使用条件28

2.3.4 进行体标记“在”、“正在”与持续体标记“倒”29

2.3.5 进行体标记“在”、“正在”与存续体标记“得”30

2.3.6 进行体标记“在”的来源32

2.4 持续体标记——“倒[tau·]”34

2.4.1 安陆方言的持续体标记“倒”34

2.4.2 “倒”的句法分布35

2.4.3 “倒”对动词的选择37

2.4.4 “倒”对句子的选择38

2.4.5 持续体标记“倒”与普通话“着”的关系40

2.5完成体标记——“了[niau·]”43

2.5.1 安陆方言的完成体标记“了”43

2.5.2 “了”的读音及其变化规律44

2.5.3 安陆方言“了”的句法分布46

2.5.4 “了”的语法意义48

2.6 存续体标记——“得[tε·]”50

2.6.1 安陆方言的存续体标记“得”50

2.6.2 存续体标记“得”对动态助词“了”或处所性补语的强制性选择51

2.6.3 “得”对句法结构的选择53

2.6.4 存续体标记“得”对句法结构中动词或形容词的选择54

2.6.5 存续体标记“得”与持续体标记“倒”55

2.6.6 存续体标记“得”的语法意义56

2.6.7 存续体标记“得”的来源57

2.7 经历体标记——“了[niau·]的[ti·]”60

2.7.1 安陆方言的经历体标记“了的”60

2.7.2 “了的”的句法分布62

2.7.3 经历体的语法意义63

2.7.4 安陆方言的经历体标记“了的”与普通话的“了”63

2.7.5 安陆方言经历体标记“了的”与存续体标记“了得”67

2.8 本章小结68

参考文献79

第3章 安陆方言的语气词84

3.1 汉语语气范畴的研究现状84

3.2 安陆方言常见的语气词86

3.2.1 啊[a31]86

3.2.2 吧[pa51]87

3.2.3 呗[pε44“]88

3.2.4 的[ti31]89

3.2.5 欸[ε44]89

3.2.6 哈[xa51]92

3.2.7 嗬[xo51]93

3.2.8 耶[iε44]94

3.2.9 啦[na44]94

3.2.10 嘞[nε31]95

3.2.11 了96

3.2.12 啰[no31]96

3.2.13 嚜[mε31]98

3.2.14 咧[niε44]100

3.2.15 哦[o31]100

3.2.16 唦1[?ε44]、唦2[?ε51]101

3.2.17 哟[io031]105

3.3 安陆方言语气词的分类106

3.3.1 关于语气词的分类问题106

3.3.2 单纯语气词与兼类语气词107

3.3.3 句末语气词与句中语气词107

3.3.4 音变语气词与非音变语气词112

3.3.5 单用语气词与连用语气词114

3.4 安陆方言语气词的特点123

3.4.1 声调读本调123

3.4.2 具有音变性124

3.4.3 多样化125

3.5 安陆方言语气词“唦”的类型学考察127

3.5.1 “唦”在湖北境内方言里的分布127

3.5.2 “唦”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129

3.5.3 “唦”的类型学意义133

3.6 本章小结135

参考文献137

第4章 安陆方言的疑问句141

4.1 安陆方言的疑问句142

4.1.1 特指问142

4.1.2 是非问144

4.1.3 正反问149

4.1.4 选择问170

4.2 安陆方言的反问句171

4.2.1 特指问形式的反问句172

4.2.2 是非问形式的反问句175

4.2.3 正反问形式的反问句176

4.2.4 选择问形式的反问句177

4.3 安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疑问句的比较178

4.3.1 安陆方言与普通话特指问的比较178

4.3.2 安陆方言与普通话是非问的比较179

4.3.3 安陆方言与普通话正反问的比较180

4.3.4 安陆方言与普通话选择问的比较187

4.4 安陆方言疑问语气词在疑问句中的地位188

4.4.1 安陆方言疑问语气词在疑问句中的分布188

4.4.2 安陆方言疑问语气词的功能190

4.5 安陆方言正反问的历史层次及正反问发达的原因195

4.5.1 “VP-neg”式正反问的历史发展195

4.5.2 “VP不VP”式正反问的历史发展199

4.5.3 安陆方言正反问发达而普通话是非问发达的原因202

4.6 本章小结205

参考文献214

第5章 安陆方言的否定218

5.1 安陆方言的标记否定219

5.1.1 安陆方言的否定词219

5.1.2 安陆方言否定词的来源222

5.1.3 安陆方言的否定式223

5.1.4 安陆方言某些否定式的成活条件233

5.2 安陆方言的无标记否定236

5.2.1 无标记否定的含义236

5.2.2 无标记否定的类型237

5.2.3 无标记否定的语用意义241

5.2.4 无标记否定的特征243

5.3 否定的度量与否定的辖域248

5.3.1 否定的度量249

5.3.2 否定的辖域251

5.4 本章小结257

参考文献267

第6章 安陆方言的程度表达270

6.1 安陆方言表达程度的程度副词270

6.1.1 研究背景270

6.1.2 死271

6.1.3 □[xε51](□[xa51])273

6.1.4 几[tφi51]278

6.1.5 蛮(墨[mε24])283

6.2 状态形容词表达程度286

6.2.1 BA式形容词286

6.2.2 ABB式形容词289

6.2.3 ABCD式形容词和AABB式形容词293

6.3 程度补语表达程度295

6.3.1 V得了295

6.3.2 “A/V死了”与“A/V得要死”和“A/V得要命”298

6.3.3 A得点儿300

6.3.4 A/V+不过302

6.3.5 A+长音后补结构+了306

6.3.6 A流了(的)307

6.4 本章小结308

参考文献312

第7章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314

7.1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系统314

7.2 安陆方言指示代词的用法315

7.2.1 “乜1”和“乜2”的用法315

7.2.2 “乜1么”、“乜2么”的用法317

7.2.3 表示处所的指示代词317

7.2.4 表示时间的指示代词318

7.2.5 表示数量的指示代词319

7.2.6 表示方式的指示代词319

7.3 安陆方言的“更远指”320

7.4 安陆方言指示代词的来源322

7.4.1 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来源于提示词“乜[niε]”322

7.4.2 从共时的方言分布来看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325

7.4.3 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326

7.4.4 从奥卡姆剃刀理论来看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327

7.5 本章小结及余论327

参考文献329

第8章方 言语法研究的方法论思考331

8.1 运用“两个三角”的理论研究安陆方言语法331

8.1.1 从大三角“普—方—古”的联系研究安陆方言语法332

8.1.2 从小三角“表—里—值”的角度研究安陆方言语法338

8.2 运用多种解释方法研究安陆方言语法343

8.2.1 静态描写与动态分析相结合343

8.2.2 横向描写与纵向分析相结合345

8.2.3 正反对比法347

8.3 结合语音研究安陆方言语法348

8.4 余论352

参考文献354

后记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