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0777761.jpg)
-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09082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现代化-经济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2
第一编 经济现代化的起步——晚清时期(1840—1911)3
第一章 前现代化的经济状况3
一、封建地主制经济3
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5
三、清朝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10
四、中外贸易关系15
第二章 早期经济现代化的启蒙(1840—1860)20
一、早期经济现代化的启蒙背景20
二、启蒙时期的经济现代化思想22
(一)龚自珍的经济现代化思想22
(二)林则徐的经济现代化思想25
(三)魏源的经济现代化思想28
三、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早期经济现代化前提条件的出现34
(一)商业的变化34
(二)金融业的变化38
(三)早期经济现代化前提条件的出现41
第三章 早期经济现代化的起步时期(1860—1894)47
一、早期经济现代化起步时期的背景47
二、起步时期的经济现代化思想48
(一)洪仁玕的经济现代化思想48
(二)冯桂芬的经济现代化思想52
(三)郑观应的经济现代化思想54
(四)李鸿章的经济现代化思想58
三、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发轫61
(一)外资近代化企业的建立62
(二)军用和民用企业的建立64
(三)私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67
第四章 早期经济现代化的调整时期(1895—1911)70
一、早期经济现代化调整时期的背景70
二、调整时期的经济现代化思想71
(一)康有为的经济现代化思想71
(二)严复的经济现代化思想76
(三)梁启超的经济现代化思想80
三、早期经济现代化的调整84
(一)官营资本主义的发展84
(二)民营资本主义的发展85
(三)中国银行业的兴起87
(四)基础设施的建设88
第二编 局部经济现代化阶段——民国时期(1912—1949)93
第五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现代化探索(1912—1927)93
一、北洋政府时期经济现代化探索的背景93
(一)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族工商业的发展93
(二)北京政府的经济政策96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98
二、北洋政府时期经济现代化思想99
(一)孙中山的经济现代化思想99
(二)张謇的经济现代化思想104
(三)朱执信的经济现代化思想112
三、北洋政府时期经济现代化的发展114
(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蓬勃兴起115
(二)金融业快速发展119
(三)农业现代化的发展121
第六章 国民政府的经济现代化探索(1928—1937.7)126
一、国民政府经济现代化探索的背景126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世界市场运行环境变化126
(二)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127
(三)日本侵华的影响132
二、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现代化思想133
(一)蒋介石的经济现代化思想133
(二)梁漱溟的经济现代化思想138
三、国民政府时期经济现代化的发展145
(一)国家资本垄断金融业146
(二)国有工矿业及交通业的发展148
(三)民营工业的发展与曲折150
(四)农村合作运动与乡村建设运动152
第七章 战争时期的经济现代化调整(1937.7—1949)156
一、战争时期的经济现代化调整的背景156
(一)日本入侵对中国经济的破坏156
(二)国民党政府的战时经济统制政策157
(三)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159
二、战争时期的经济现代化思想160
(一)马寅初的经济现代化思想160
(二)刘大钧的经济现代化思想166
三、战争时期经济现代化调整的结果174
(一)官僚资本的膨胀与崩溃174
(二)民营工商业陷入绝境177
(三)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现代化的发展179
四、新民主主义经济现代化的构想180
第三编 全面经济现代化阶段——新中国时期(1949年至今)191
第八章 全面经济现代化的探索时期(1949—1977年)191
一、全面经济现代化探索的背景191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起点192
(二)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194
(三)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195
二、探索时期的经济现代化思想196
(一)毛泽东的经济现代化思想196
(二)周恩来的经济现代化思想207
(三)刘少奇的经济现代化思想216
三、探索时期的经济现代化实践223
(一)确立新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24
(二)工业化的实施和计划体制确立226
(三)“文化大革命”和计划经济模式的失效234
第九章 全面经济现代化的改革时期(1978—2001年)237
一、全面经济现代化改革的背景237
(一)计划经济受到挑战237
(二)经济市场化的中断割裂了工业化、现代化与市场化的联系239
(三)计划体制弊端日益显露241
二、改革时期的经济现代化思想244
(一)邓小平的经济现代化思想244
(二)陈云的经济现代化思想253
(三)江泽民的经济现代化思想263
三、改革时期推进经济现代化的举措及效果271
(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71
(二)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278
(三)经济现代化融入全球化282
第十章 全面经济现代化的追赶时期(2002年至今)285
一、全面经济现代化追赶时期的背景285
(一)世界涌现知识经济、信息化浪潮285
(二)国内人口、资源环境状况287
(三)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缺陷及问题288
二、追赶时期的经济现代化思想292
三、追赶时期的经济现代化实践301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工业化道路301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生产力跨越发展304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特点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