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专利法详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专利法详解
  • 尹新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0316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950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978页
  • 主题词:专利法-法律解释-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专利法详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概述1

二、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历史沿革1

三、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前景6

第一章 总则8

引言8

第一条 立法宗旨10

一、历史沿革10

二、《专利法》的立法宗旨10

(一)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利益10

(二)鼓励发明创造11

(三)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12

(四)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13

第二条 发明创造的定义15

一、概述15

二、《专利法》所称“发明创造”的含义16

(一)发明16

1.对“发明”的两种定义方式16

2.本条第二款对发明的定义19

(二)实用新型22

(三)外观设计23

1.工业品外观设计与实用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23

2.本条第四款对外观设计的定义27

第三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31

一、历史沿革31

二、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31

三、各地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32

第四条 需要保密的专利申请35

一、概述35

(一)有关国际条约和有关国家专利法的规定35

(二)本条规定与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关系37

二、本条规定的含义39

(一)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39

(二)发明创造40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41

三、国防专利制度和保密专利制度42

(一)国防专利制度42

1.国防专利的申请、审查、授予、无效和解密42

2.国防专利权的行使、实施和补偿44

3.国防专利的管理与保护45

(二)保密专利制度46

第五条 违反社会公德和妨害公众利益的发明创造47

一、概述47

二、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48

(一)违反法律的发明创造48

(二)违反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52

三、对遗传资源的保护52

(一)出台背景53

1.CBD53

2.专利制度与遗传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54

3.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立法以及有关国际规定的制定55

(二)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形成及其含义59

1.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探讨59

2.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含义65

第六条 申请专利的权利以及专利权的归属69

一、概述69

(一)申请专利的权利的含义69

(二)其他国家的主要做法70

(三)历史沿革72

二、本条的适用对象或者适用范围73

三、职务发明创造74

(一)职务发明创造的界定74

1.发明人或者设计人74

2.本单位的含义76

3.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77

4.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78

5.单位与发明人、设计人之间的有关合同80

(二)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利划分84

1.单位享有的权利84

2.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享有的权利85

四、非职务发明创造85

五、与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有关的争议及其解决途径86

(一)与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有关的争议86

(二)发明创造权利归属争议的解决86

1.解决途径或者方式86

2.权利归属纠纷审理程序与专利审批程序之间的衔接87

3.权利归属纠纷的时效问题88

第七条 鼓励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90

第八条 合作、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以及专利权归属92

一、概述92

(一)有关基本原则92

(二)历史沿革93

二、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93

三、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94

第九条 禁止重复授权原则和先申请原则96

一、禁止重复授权原则和先申请原则96

(一)概述96

(二)“同样的发明创造”的判断98

1.对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判断99

2.对外观设计的判断101

二、禁止重复授权原则的例外情况104

(一)出台背景104

(二)关于例外情况的规定107

第十条 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转让111

一、概述111

(一)历史沿革111

(二)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112

二、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转让113

(一)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113

1.本条第二款的含义113

2.《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113

3.向外转让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应当办理的手续115

(二)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转让合同的订立方式116

(三)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转让的登记和生效116

(四)其他有关问题118

1.转让与实施许可的关系118

2.关于专利申请和专利权的决定对转让行为的影响119

3.以专利权出资视为转让119

第十一条 专利权的效力120

一、概述120

(一)总体含义120

(二)历史沿革121

(三)关于例外情况的规定122

二、“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含义123

三、“为生产经营目的”的含义125

(一)TRIPS以及有关国家专利法的规定125

(二)对本条规定的理解127

四、实施产品专利的行为129

(一)实施专利行为与专利权类型的关系129

(二)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130

1.对制造专利产品行为提供的绝对保护130

2.专利产品的“修理”与“再造”问题131

(三)许诺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136

1.2000年和2008年修改《专利法》时对本条规定作出的修改136

2.关于“许诺销售”的含义及其表述方式137

3.许诺销售行为的认定144

(四)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146

1.销售行为的含义146

2.销售行为的时间起点148

3.销售专利产品的特殊问题151

(五)使用专利产品的行为152

1.使用专利产品的含义152

2.拥有、储存或者保存专利产品的行为153

3.专利产品的用途154

4.关于使用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问题155

(六)进口专利产品的行为157

五、制造方法专利权的延伸保护158

(一)提供延伸保护的必要性158

(二)依照方法获得的产品的含义159

(三)“直接获得”的含义161

1.欧洲的两种观点161

2.美国的立场162

3.我国应当采取的立场164

(四)延伸保护的特点165

第十二条 实施专利的许可合同167

一、概述167

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订立168

(一)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订立形式168

1.《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168

2.在专利实践中认定默示许可的必要性170

3.默示许可理论与专利权用尽原则的关系和区别172

(二)专利实施许可的类型和内容174

第十三条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实施175

一、临时保护的必要性175

二、关于临时保护的一些问题175

(一)临时保护的性质175

(二)临时保护的保护范围177

(三)临时保护的终止和变更178

(四)对PCT国际申请的临时保护179

第十四条 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发明专利的推广应用181

一、历史沿革181

二、本条规定的含义182

(一)推广应用的对象、条件和程序182

(二)其他问题183

第十五条 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共有185

一、概述185

二、“权利的行使”的内涵与外延186

三、本条规定的含义187

(一)约定优先原则187

(二)未约定时共有权利的行使189

1.共同共有是原则189

2.实施和许可他人非独占实施有例外189

第十六条 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192

一、概述192

(一)历史沿革192

(二)本条规定的含义和立法意图193

二、奖励报酬的标准194

(一)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194

(二)约定优先原则195

(三)奖励报酬的法定标准196

1.奖励的法定标准196

2.报酬的法定标准196

(四)约定与法定标准之间的关系197

三、有关问题198

(一)劳动人事关系的终止不影响奖励和报酬的支付198

(二)奖励报酬可以继承198

(三)转让专利权、以专利权出资应当给予发明人、设计人报酬199

(四)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酬纠纷及其解决199

第十七条 发明人、设计人的署名权以及专利标识201

一、概述201

二、发明人、设计人的署名权201

三、专利标识203

(一)历史沿革203

(二)对有关问题的讨论204

1.标明专利标识是专利权人的权利还是专利权人的义务204

2.如何认定标明专利标识的行为是否构成假冒专利的行为206

第十八条 外国人、外国企业和外国其他组织在我国申请专利的条件208

一、概述208

二、本条规定的含义209

第十九条 专利代理211

一、概述211

(一)历史沿革211

(二)专利代理的性质213

二、我国专利代理制度简介214

(一)我国专利代理体系的初步建立214

(二)我国专利代理体系的改革与发展215

1.专利代理机构的脱钩改制215

2.《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的要求217

(三)现行专利代理制度218

1.专利代理人218

2.专利代理机构221

3.专利代理机构的执业范围222

第二十条 向外申请专利225

一、历史沿革225

二、向外申请专利的保密审查226

(一)概述226

(二)保密审查的对象226

(三)保密审查的程序230

1.保密审查的请求230

2.保密审查的程序和期限231

三、关于专利国际申请231

(一)概述231

(二)PCT制度简介232

1.国际申请的效力和有关事项232

2.国际申请的程序233

第二十一条 处理专利申请和请求的原则和保密责任237

一、历史沿革237

二、对专利审查工作的原则要求237

三、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播专利信息的职责238

四、专利审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保密职责240

第二章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242

引言242

第二十二条 授予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条件244

一、概述244

二、现有技术245

(一)在《专利法》中明确建立现有技术的概念245

(二)现有技术的范围246

1.2008年修改前《专利法》的规定246

2.2008年修改《专利法》的规定247

(三)构成现有技术的条件250

三、新颖性256

(一)属于现有技术的含义256

(二)抵触申请258

1.抵触申请的含义258

2.对本条第二款所作修改260

四、创造性261

(一)创造性的概念262

(二)创造性的判断方式263

(三)美国对创造性判断标准的探讨266

1.美国专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66

2.美国专利制度存在的问题269

3.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有关判决274

五、实用性276

(一)实用性的概念276

(二)实用性的判断277

第二十三条 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条件279

一、概述279

(一)历史沿革279

(二)有关国家的做法以及TRIPS的有关规定280

1.美国的做法280

2.日本的做法280

3.欧盟的做法281

4.TRIPS的规定283

(三)2008年修改《专利法》调整本条规定的方案选择284

二、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授权条件286

(一)关于“现有设计”的定义286

(二)《审查指南》有关规定的演变过程286

1.《审查指南1993》的有关规定287

2.《审查指南2001》的有关规定289

3.有关争议290

4.《审查指南2004》第1号公报292

5.《审查指南2006》的有关规定293

6.分析和评论293

(三)《专利审查指南2001》的规定300

1.关于本条第一款的规定301

2.关于本条第二款的规定302

3.解说和评论303

三、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306

(一)概述306

(二)本条第三款的含义和有关程序308

1.关于本条第三款规定的含义308

2.解决权利冲突问题的程序310

(三)有关讨论312

第二十四条 新颖性宽限期316

一、概述316

二、不影响新颖性的公开行为317

(一)在国际展览会首次展出发明创造317

1.《巴黎公约》的有关规定317

2.给予临时保护的方式317

3.国际展览会的主办者318

4.新颖性宽限期和优先权之间的关系319

5.展出涉及的内容和首次展出的含义321

(二)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发明创造322

(三)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发明创造323

三、新颖性宽限期的效力以及适用新颖性宽限期的方式324

(一)新颖性宽限期的效力324

(二)适用新颖性宽限期的方式326

四、新颖性宽限期的国际协调动向327

(一)各国对新颖性宽限期的做法327

(二)新颖性宽限期的国际协调330

1.协调过程330

2.协调中遇到的问题332

第二十五条 不授予专利权的主题335

一、概述335

二、不授予专利权的主题336

(一)科学发现和智力活动的规则方法336

(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343

1.排除的理由以及被排除的内容343

2.医药用途发明345

(三)动物和植物品种351

(四)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物质352

(五)主要起标识作用的平面印刷品外观设计352

第三章 专利的申请354

引言354

第二十六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文件355

一、概述355

二、请求书356

三、说明书357

(一)说明书的作用357

(二)说明书的内容357

1.说明书本身357

2.说明书附图359

3.核苷酸或者氨基酸序列表360

4.生物材料的保藏360

(三)说明书应当满足的要求360

四、说明书摘要362

五、权利要求书362

(一)权利要求书的产生及其作用362

(二)权利要求的类型和撰写方式363

(三)对权利要求书的实质性要求366

1.权利要求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367

2.权利要求应当清楚、简要368

3.关于“必要技术特征”369

六、遗传资源来源信息的披露370

第二十七条 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文件373

一、概述373

二、请求书373

三、图片或者照片374

四、简要说明376

第二十八条 专利申请日378

一、申请日的重要性378

二、申请日的确定379

第二十九条 优先权381

一、概述381

二、外国优先权382

(一)关于优先权的客体和主体383

(二)关于优先权的期限以及可以作为优先权基础的首次申请384

(三)关于“相同主题”的要求385

1.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要求385

2.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要求389

(四)优先权的效力390

三、本国优先权392

(一)规定本国优先权的原因392

(二)本国优先权的基础392

(三)本国优先权的作用393

第三十条 要求优先权的手续394

第三十一条 专利申请的单一性和合案申请398

一、概述398

二、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单一性399

三、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单一性403

(一)同一产品两项以上的相似外观设计403

(二)成套产品的两项以上外观设计405

四、分案申请406

第三十二条 专利申请的撤回408

第三十三条 修改专利申请文件的原则410

一、概述410

二、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411

(一)修改的原则411

(二)对说明书及其附图的修改412

1.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以及所属技术领域部分的修改413

2.对背景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有益效果部分的修改413

3.对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实施例部分以及附图的修改415

(三)对权利要求书的修改416

(四)修改的类型、方式以及修改不符合规定的后果417

1.修改的类型417

2.修改的方式419

3.修改不符合规定的后果420

三、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421

第四章 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422

引言422

第三十四条 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布424

一、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布424

二、发明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425

第三十五条 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请求426

第三十六条 发明专利申请有关资料的提交428

一、本条的含义428

二、有关国际发展动向429

第三十七条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431

第三十八条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后的驳回434

第三十九条发明专利权的授予437

第四十条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授予440

一、概述440

二、对三种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444

(一)对发明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444

1.对申请文件的形式审查444

2.对申请文件明显实质性缺陷的审查445

3.对其他手续或者文件的形式审查446

4.关于费用的审查447

(二)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447

1.对申请文件的形式审查447

2.对申请文件明显实质性缺陷的审查447

3.对其他手续或者文件的形式审查448

4.关于费用的审查449

(三)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449

1.对申请文件的形式审查449

2.对申请文件明显实质性缺陷的审查450

3.对其他手续或者文件的形式审查451

4.关于费用的审查451

第四十一条 专利申请的复审452

一、概述452

二、复审程序453

(一)复审请求453

(二)复审程序454

(三)复审决定的效力和后继程序455

第五章 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457

引言457

第四十二条 专利权的期限458

第四十三条 专利年费463

第四十四条 专利权在期限届满前的终止465

第四十五条 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467

一、概述467

二、无效宣告请求的请求人和理由467

(一)无效宣告请求的请求人467

(二)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469

第四十六条 宣告专利权无效请求的审查和审理471

一、概述471

(一)历史沿革471

(二)有关问题的讨论472

二、无效宣告请求的审查程序477

(一)无效宣告请求的受理477

(二)对无效宣告请求的审查480

1.形式审查和文件转送480

2.对请求人增加理由或者补充证据的限制性规定480

3.在无效宣告程序中对专利文件的修改481

4.口头审理482

5.无效宣告请求审查程序的终止以及决定482

三、无效宣告请求的司法程序483

第四十七条 宣告专利权无效决定的效力485

一、历史沿革485

二、本条规定的含义486

(一)关于第一款的规定486

(二)关于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486

第六章 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491

引言491

第四十八条 给予强制许可的一般理由495

一、概述495

(一)关于强制许可的理由495

(二)历史沿革496

二、可以给予强制许可的专利499

三、因专利权人不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而给予强制许可500

(一)有关国家的做法500

(二)本条第(一)项规定的含义501

1.实施专利行为的范围501

2.“未充分实施”以及“正当理由”的含义503

3.时间限制504

4.强制许可的请求人资格505

四、因构成垄断行为而给予的强制许可505

(一)概述505

(二)本条第(二)项规定的含义507

1.行使专利权行为的含义507

2.行使专利权而被依法认定为垄断行为507

3.TRIPS的有关规定及其特点510

4.消除或者减少垄断行为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512

第四十九条 给予强制许可的特别理由514

一、历史沿革514

二、本条规定的含义514

(一)概述514

(二)紧急状态、非常情况和公共利益515

(三)本条所述强制许可的启动机构、给予机构和被许可人515

(四)被许可人的权利517

1.制造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的强制许可517

2.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获得的产品的强制许可517

3.特殊机制下进口专利药品的强制许可517

第五十条 出口专利药品的强制许可519

一、概述519

二、本条规定的含义522

(一)“公共健康”和“药品”的含义522

(二)符合中国参加的有关条约规定的国家或者地区523

(三)根据本条规定给予强制许可的特殊要求524

1.对进口方的要求524

2.对出口方的要求525

3.对被许可人的特殊要求527

第五十一条 从属专利的强制许可529

一、历史沿革529

二、本条规定的含义529

第五十二条 半导体技术的强制许可533

第五十三条 强制许可的实施限制535

一、历史沿革535

二、本条规定的含义535

(一)主要为了供应国内市场535

(二)有关例外536

1.为制止垄断行为而给予强制许可的例外536

2.为帮助他国解决公共健康问题而给予强制许可的例外537

(三)自由贸易区例外537

第五十四条 申请强制许可的有关证据538

一、历史沿革538

二、本条规定的含义538

第五十五条 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及其登记、公告和终止541

一、历史沿革541

二、给予强制许可的主要程序541

(一)请求542

(二)受理、转送文件和答辩542

(三)审查和听证542

(四)驳回强制许可请求或者作出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543

(五)不服的救济543

三、强制许可的终止544

第五十六条 强制许可的实施权545

第五十七条 强制许可的使用费546

一、历史沿革546

二、本条规定的含义546

(一)强制许可应当支付使用费546

(二)按照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处理使用费547

(三)强制许可使用费的协商与裁决547

第五十八条 给予强制许可决定和使用费裁决的司法救济548

一、历史沿革548

二、对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以及使用费裁决的司法救济548

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551

引言551

第五十九条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554

一、概述554

二、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555

(一)确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原理555

1.基本规则555

2.两种不同的保护范围确定模式557

3.获得充分而又合理的保护范围的必要举措559

(二)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的含义561

1.专利权人有选择以哪一项权利要求为准的权利561

2.专利权的保护类型由权利要求确定561

3.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不能忽略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特征568

4.关于权利要求中的用语和符号576

(三)说明书和附图对权利要求的解释作用578

1.对权利要求进行解释的必要性和性质578

2.对权利要求进行解释的方式581

3.发明目的和发明效果对解释权利要求产生的影响583

4.对采用功能性限定特征的权利要求的解释587

三、侵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行为的认定595

(一)相同侵权595

(二)等同原则597

1.概述597

2.等同原则在美国的形成和发展599

3.等同原则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607

(三)禁止反悔原则620

1.概述620

2.禁止反悔原则的理论基础和性质621

3.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原理624

4.适用禁止反悔原则的有关问题626

5.禁止反悔原则在我国的适用方式632

四、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以及侵权认定634

(一)概述634

(二)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行为的判断规则636

1.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认定模式和有关规则637

2.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行为的认定模式和有关规则639

(三)关于提供部分外观设计保护的问题650

第六十条 侵犯专利权纠纷的处理、审理和侵犯专利权的民事责任657

一、历史沿革657

二、侵犯专利权的民事责任以及归责原则658

(一)本条的适用范围658

(二)侵犯专利权的民事责任659

(三)承担侵犯专利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665

三、对专利侵权行为寻求救济的主体资格670

(一)专利权人和利害关系人670

(二)共有专利权的情况下请求救济的主体671

四、权利人寻求救济的途径672

(一)协商672

(二)司法救济672

1.级别管辖673

2.地域管辖673

(三)行政救济674

1.有关背景674

2.救济措施及性质675

3.行政救济机构的级别及管辖676

4.对行政救济不服的起诉期限676

第六十一条 关于举证责任的特殊规定以及专利权评价报告678

一、侵犯制造方法专利权纠纷的举证责任678

(一)历史沿革678

(二)对举证责任倒置的理解680

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权评价报告683

(一)历史沿革683

(二)关于专利权评价报告的说明684

1.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的时间684

2.请求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的主体684

3.专利权评价报告涉及的内容和作出的方式685

4.专利权评价报告的性质和作用687

第六十二条 现有技术和现有设计抗辩689

一、概述689

(一)允许现有技术和现有设计抗辩的必要性689

(二)本条规定的形成过程692

二、用于进行不侵权抗辩的现有技术694

三、现有技术抗辩的判断697

(一)保障专利制度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697

1.授权专利应当具有足够的创造性高度699

2.等同范围和现有技术抗辩范围均应当小于创造性高度699

(二)被控侵权人实施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的含义705

(三)可以适用公知技术抗辩原则的典型情况708

1.可以适用现有技术抗辩的典型情况之一708

2.可以适用公知技术抗辩原则的典型情况之二712

第六十三条 假冒专利的法律责任716

一、历史沿革716

(一)1984年制定《专利法》的有关规定716

(二)1992年修改《专利法》的有关规定717

(三)2000年修改《专利法》的有关规定717

(四)2008年修改《专利法》的有关规定719

二、假冒专利行为及其法律责任720

(一)假冒专利行为720

1.《专利法实施细则》对假冒专利行为的定义720

2.假冒专利行为与侵犯专利权之间的关系722

(二)假冒他人专利的法律责任724

1.民事责任724

2.行政责任725

3.刑事责任725

第六十四条 假冒专利行为的查处727

第六十五条 侵犯专利权的损失赔偿729

一、概述729

(一)立法目的729

(二)历史沿革729

二、确定侵犯专利权赔偿数额的原则730

三、确定赔偿数额的顺序与方式732

(一)确定赔偿数额的顺序732

(二)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732

(三)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733

(四)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735

(五)法定赔偿或者定额赔偿737

(六)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738

四、与损失赔偿相关的问题739

(一)侵犯零部件专利权的赔偿数额的确定739

(二)侵犯包装物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赔偿数额的确定740

第六十六条 侵犯专利权的诉前临时措施742

一、概述742

(一)规定诉前临时措施的必要性742

(二)历史沿革744

二、申请诉前临时措施的条件和手续744

(一)申请人资格744

(二)管辖法院745

(三)申请应提交的文件、证据和担保745

1.提交申请的时间以及应当提交的文件和证据745

2.申请应当提供担保746

三、诉前临时措施的裁定与执行747

(一)法院裁定采取临时措施的条件747

(二)法院作出裁定的方式748

(三)与专利侵权诉讼的衔接749

(四)申请错误的赔偿750

第六十七条 侵犯专利权的诉前证据保全752

一、概述752

二、申请或者进行诉前证据保全的条件752

三、申请诉前证据保全的程序753

第六十八条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755

一、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755

(一)《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及其意义755

(二)《专利法》对侵犯专利权诉讼时效的规定及其意义757

二、诉讼时效制度存在的问题760

(一)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760

(二)诉讼时效的效力762

(三)其他问题766

1.关于20年期限的性质766

2.关于诉讼时效的中断、中止和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768

3.关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主体771

三、美国的做法以及与我国做法的比较772

(一)美国专利法第286条的规定772

(二)权利懈怠原则773

1.概述773

2.“不合理地拖延起诉”的含义774

3.关于当事人主体的变更776

4.专利权人反驳权利懈怠推定的正当理由776

5.被控侵权人受到的损害777

6.对双方当事人过错的衡平裁量780

(三)衡平意义上的禁止反悔原则(equitable estopple)781

1.概述781

2.适用衡平意义上的禁止反悔原则的条件781

3.权利懈怠抗辩与衡平意义上的禁止反悔抗辩的异同783

(四)对美国做法的评述以及与我国做法的比较785

第六十九条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788

一、概述788

(一)本条规定的意义788

(二)历史沿革788

二、专利权用尽原则790

(一)规定专利权用尽原则的意义790

(二)专利权的国内用尽791

(三)平行进口和专利权的国际用尽794

1.产生平行进口的原因794

2.国际法的有关规定795

3.我国允许平行进口的理由801

三、先用权804

(一)规定先用权的意义804

(二)先用权的产生条件805

1.被实施的发明创造的来源805

2.实施和为实施作好必要准备的含义807

(三)先用权的效力809

1.允许先用者继续进行的行为809

2.允许他人进行的行为812

(四)先用权与《专利法》相关规定之间的关系813

四、在过境的外国交通工具上使用专利的行为814

五、为科学研究和实验目的而使用专利的行为816

(一)“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专利”的含义816

(二)与“为生产经营目的”之间的关系818

(三)允许的行为类型818

六、Bolar例外820

(一)我国引入Bolar例外的必要性820

1.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简介820

2.专利制度与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关联及存在的问题823

(二)美国的做法以及加拿大立法导致的争端825

1.美国的做法825

2.加拿大有关立法导致的争端827

3.欧洲立场的转变832

(三)本条第(五)项的形成及其含义832

1.立法过程832

2.本条第(五)项的含义833

第七十条 损失赔偿责任的免除838

一、历史沿革838

二、本条规定的含义840

第七十一条 向外国申请专利泄露国家秘密的法律责任842

第七十二条 侵夺发明人、设计人权益的法律责任843

第七十三条 管理专利工作部门不得从事经营活动845

第七十四条 对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以及法律责任846

第八章 附则848

引言848

第七十五条 专利费用849

第七十六条 施行日期852

附录856

1984年制定的《专利法》以及1992年、2000年、2008年修改的《专利法》的条文对照856

1984年制定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1992年、2001年、2010年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的条文对照884

后记9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