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cdma2000网络优化原理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cdma2000网络优化原理与实践
  • 朱彩勤,权力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25979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cdma2000网络优化原理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CDMA系统简介1

1.1 CDMA技术介绍1

1.1.1 CDMA介绍1

1.1.2 CDMA频谱划分5

1.1.3 cdma 2000标准化组织3GPP28

1.2 CDMA系统理论基础10

1.2.1 CDMA系统优点10

1.2.2 CDMA系统关键技术11

1.3 CDMA组网架构24

1.3.1 CDMA系统架构24

1.3.2 CDMA 1X网络接口27

1.3.3 EV-DO网络接口28

第2章 CDMA物理层关键技术介绍30

2.1 CDMA系统通信模型30

2.2 调制技术31

2.2.1 数字调制技术简介31

2.2.2 CDMA系统数字调制技术32

2.2.3 小结36

2.3 编码技术36

2.3.1 编码技术介绍36

2.3.2 CDMA话音编码37

2.3.3 CDMA信道编码38

2.3.4 小结39

2.4 Rake接收技术39

2.4.1 Rake接收基本原理40

2.4.2 Rake接收实现方法41

2.4.3 小结42

2.5 cdma 2000物理信道概述42

2.5.1 PN码与掩码42

2.5.2 cdma 2000 1x物理信道44

2.5.3 随机接入信道控制52

2.5.4 功率控制信道54

第3章 cdma 2000关键信令流程60

3.1 cdma 2000关键信令流程概述60

3.2 终端初始状态61

3.2.1 系统确定子状态61

3.2.2 导频获取子状态62

3.2.3 同步信道获取子状态62

3.2.4 定时改变子状态62

3.3 终端空闲状态62

3.3.1 监听寻呼信道63

3.3.2 登记65

3.3.3 空闲切换66

3.4 终端接入状态67

3.4.1 接入参数67

3.4.2 接入过程68

3.5 业务信道配置和协商70

3.5.1 主叫接入流程70

3.5.2 被叫接入流程70

3.6 业务信道分配72

3.6.1 前反向FCH信令类型相关字段73

3.6.2 前反向SCH信令类型相关字段74

3.7 业务信道软切换77

3.7.1 业务信道软切换78

3.7.2 动态软切换门限84

3.7.3 补充业务信道的软切换86

3.8 CDMA关键信令流程86

3.8.1 主叫、被叫流程86

3.8.2 切换流程89

3.8.3 数据业务流程93

第4章 CDMA覆盖与容量规划102

4.1 容量概述102

4.1.1 信道容量102

4.1.2 CDMA处理增益及容量分析102

4.2 覆盖容量主要相关因素103

4.2.1 阴影衰落余量以及覆盖概率103

4.2.2 软切换增益106

4.2.3 解调门限107

4.2.4 反向负荷109

4.2.5 噪声系数109

4.2.6 灵敏度111

4.3 链路预算模型111

4.3.1 前向链路预算111

4.3.2 反向链路预算117

4.4 容量规划119

4.4.1 前向容量规划119

4.4.2 反向容量规划126

4.5 前反向链路平衡133

4.5.1 前反向容量平衡133

4.5.2 前反向覆盖平衡134

4.6 蒙特卡罗仿真135

4.6.1 仿真原理135

4.6.2 利用仿真手段辅助网络规划优化136

4.6.3 仿真分析方法举例138

4.6.4 ACP功能介绍143

第5章 CDMA无线网络优化147

5.1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简介147

5.1.1 无线网络优化定义147

5.1.2 无线网络优化目标147

5.1.3 无线网络优化步骤以及工作流程148

5.2 CDMA覆盖优化149

5.2.1 无线覆盖优化流程149

5.2.2 弱覆盖问题优化150

5.2.3 越区覆盖问题优化150

5.2.4 前反向链路不平衡问题优化151

5.2.5 导频污染问题优化152

5.3 切换及邻区优化153

5.3.1 搜索窗优化153

5.3.2 邻区优化155

5.4 硬切换优化156

5.4.1 硬切换流程156

5.4.2 硬切换算法的选择157

5.5 多载波优化159

5.5.1 多载频组网的需求159

5.5.2 多载波组网需要解决的问题160

5.5.3 多载波组网的关键技术160

5.6 掉话性能优化162

5.6.1 掉话控制机制162

5.6.2 掉话思路分析163

5.6.3 常见掉话问题分析167

5.7 接入性能优化172

5.7.1 移动台接入协议172

5.7.2 接入信令流程175

5.7.3 接入失败原因及优化178

5.8 直放站应用优化182

5.8.1 直放站种类及指标182

5.8.2 直放站主要应用场景186

5.8.3 直放站干扰分析186

5.8.4 直放站常见问题分析188

第6章 干扰192

6.1 干扰的分类192

6.1.1 CDMA系统外部干扰193

6.1.2 CDMA系统内部干扰193

6.2 干扰对覆盖的影响197

6.2.1 外部干扰的等效计算197

6.2.2 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198

6.2.3 噪声系数抬升对覆盖半径、覆盖面积的影响199

6.2.4 等效干扰对覆盖半径、覆盖面积的影响200

6.3 干扰对容量的影响200

6.3.1 没有外来干扰时的容量分析201

6.3.2 存在外来干扰时的容量分析203

6.3.3 补充说明205

6.4 不同系统之间的干扰分析206

6.4.1 互干扰计算数学模型206

6.4.2 C网和G网的干扰分析209

6.4.3 C网和其他系统间的干扰210

6.5 干扰排查210

第7章 EV-DO(HRPD)空中接口213

7.1 概述213

7.2 空中协议层213

7.2.1 OSI参考模型213

7.2.2 AT协议栈214

7.2.3 Release 0协议栈216

7.2.4 Release A增强型协议栈220

7.3 物理和逻辑信道224

7.4 下行物理信道结构225

7.4.1 概述225

7.4.2 导频信道、MAC信道及控制信道227

7.4.3 前向业务信道230

7.5 上行物理信道结构235

7.5.1 概述235

7.5.2 接入信道235

7.5.3 上行业务信道237

7.6 下行业务信道的数据传输243

7.6.1 数据传输因素243

7.6.2 Release A调度算法247

7.7 上行业务信道的数据传输248

7.7.1 概述248

7.7.2 控制信道MAC248

7.7.3 接入信道MAC250

7.7.4 反向业务信道MAC250

7.8 Release 0关键技术254

7.8.1 时分复用254

7.8.2 自适应调制编码254

7.8.3 HARQ254

7.8.4 多用户调度256

7.8.5 速率控制256

7.8.6 功率控制258

7.8.7 虚拟软切换262

7.9 EV-DO Release A增强264

7.9.1 1x EV-DO Release A特点264

7.9.2 EV-DO Release A信道结构265

7.9.3 cdma 2000 1x EV-DO Release A关键技术268

7.9.4 数据与话音业务并发能力的支持279

7.9.5 对IOS的影响281

第8章 EV-DO Release A的关键信令流程和EV-DO Release A与cdma 2000互操作流程282

8.1 EV-DO呼叫信令流程282

8.1.1 会话与连接282

8.1.2 会话配置协商流程282

8.1.3 会话保活284

8.1.4 会话释放284

8.1.5 建立连接287

8.1.6 连接释放289

8.1.7 软切换290

8.1.8 硬切换292

8.1.9 接入鉴权295

8.1.10 位置更新296

8.2 EV-DO和cdma 2000互操作297

8.2.1 1x DO互操作原则297

8.2.2 混合终端开机选网297

8.2.3 双模终端开机选网298

8.2.4 互操作流程299

第9章 EV-DO无线网络优化302

9.1 概述302

9.2 EV-DO无线网络优化流程303

9.2.1 第一阶段——基础优化阶段304

9.2.2 第二阶段——数据分析及专题优化方案制定阶段305

9.2.3 第三阶段——专题优化与问题排查阶段306

9.2.4 第四阶段——项目总结及汇报阶段306

9.3 EV-DO连接建立成功率优化306

9.3.1 EV-DO无线连接建立失败分析要点306

9.3.2 无线连接建立失败排查分析流程307

9.4 EV-DO掉线率优化309

9.4.1 EV-DO无线侧掉话机制309

9.4.2 EV-DO掉话问题分析流程312

9.4.3 EV-DO掉话优化案例316

9.4.4 小结318

9.5 EV-DO时延指标优化319

9.5.1 空口建链时长优化319

9.5.2 PPP建链时长优化321

9.5.3 用户面数据分组传送时长优化322

9.6 EV-DO吞吐量优化323

9.6.1 故障排查323

9.6.2 前向速率优化326

9.6.3 反向速率优化330

9.7 EV-DO多载波优化334

9.7.1 双载波网络中心小区负荷均衡335

9.7.2 双载波临界小区换频切换成功率优化335

9.7.3 双载波临界小区呼叫建立成功率优化337

第10章 天馈系统技术及应用339

10.1 基站天线技术及应用339

10.1.1 基站天线的主要参数及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分析339

10.1.2 基站天线的分类与选用349

10.1.3 基站天线问题的定位与影响353

10.2 特型天线的使用(双向可调天线)355

10.2.1 二维可调天线355

10.2.2 一体化隐蔽天线357

10.2.3 一体化耦合辐射单元358

10.3 无源器件360

10.3.1 无源器件的分类360

10.3.2 无源器件的主要参数指标363

10.3.3 无源器件问题的定位与影响364

第11章 无线延伸覆盖增强系统技术及应用366

11.1 直放站366

11.1.1 直放站在现网中的作用366

11.1.2 直放站类型及应用367

11.1.3 直放站远程监控系统375

11.1.4 直放站的应用场景376

11.1.5 直放站应用原则377

11.2 数字射频拉远技术377

11.2.1 数字射频拉远系统原理377

11.2.2 数字射频拉远系统特点379

11.2.3 数字射频拉远系统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380

11.3 塔顶放大器386

11.3.1 塔顶放大器原理386

11.3.2 塔顶放大器的特点387

11.3.3 塔顶放大器的应用价值387

11.3.4 塔顶放大器的应用原则与应用场景387

11.4 TBS多载波基站延伸系统388

11.4.1 TBS的技术原理388

11.4.2 MCPA技术介绍389

11.4.3 TBS的特点392

11.4.4 TBS的应用原则与应用场景393

11.5 微波拉远系统394

11.5.1 微波拉远系统原理395

11.5.2 微波拉远系统的特点396

11.5.3 微波拉远系统的应用价值396

11.5.4 微波拉远系统的应用原则与应用场景397

11.6 无线延伸覆盖应用优化398

11.6.1 功率预留398

11.6.2 直放站噪声优化400

11.6.3 搜索窗口参数的优化401

11.6.4 直放站邻区列表的优化403

11.6.5 PN规划403

第12章 室分系统404

12.1 室内分布系统概述404

12.1.1 室内分布系统的概念和作用404

12.1.2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404

12.2 室分系统设计原则405

12.2.1 CDMA 1X/EV-DO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原则405

12.2.2 CDMA 1X/EV-DO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405

12.2.3 系统设计指标要求406

12.3 室分系统的信号分布方式407

12.4 室分系统器件的使用409

12.4.1 无源器件的使用和改造原则409

12.4.2 天线类型410

12.4.3 其他411

12.5 室内覆盖规划设计411

12.5.1 室内覆盖规划设计总体思路411

12.5.2 天线口功率设计412

12.5.3 容量规划413

12.5.4 电梯覆盖设计414

12.5.5 地下室覆盖设计416

12.5.6 室内分布系统切换区设置及泄漏控制417

12.5.7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实例417

12.6 室分系统与宏基站的干扰协调419

12.6.1 室内外协同覆盖思路419

12.6.2 优化方案设计原则420

12.6.3 分区和PN码规划421

12.6.4 频率规划421

12.6.5 容量规划421

12.6.6 室内外协同覆盖模型422

12.6.7 切换分析423

12.6.8 基站参数优化423

12.7 多系统室内分布共建共享424

12.7.1 多系统室内分布共建共享定义和优势424

12.7.2 多系统合路的电磁干扰对共建的影响425

12.7.3 室内分布天馈系统器件对共建的影响429

12.8 室分系统中WLAN的优化430

12.8.1 无线覆盖430

12.8.2 容量规划432

缩略语434

参考文献4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