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第4卷 官与民:中国传统行政制文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第4卷 官与民:中国传统行政制文化研究
  • 曾宪义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2978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803页
  • 文件大小:262MB
  • 文件页数:817页
  • 主题词:法律-传统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第4卷 官与民:中国传统行政制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编 传统中国的国家和行政:特质和理念15

第一章 传统中国的国家特质和理念15

第一节 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及其特色15

第二节 传统中国国家政权的基本属性25

第三节 古代中国典型的国家理念37

第二章 传统中国行政的特质与理念52

第一节“作君”“作臣”关系与行政53

第二节“作亲”“作子”关系与行政54

第三节“作师”“作徒”关系与行政56

第四节“三作”的家长制本质及其肇因59

第三章 礼乐政治与中国传统行政61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礼”与“乐”61

第二节礼、乐、政、刑四者关系67

第三节 传统中国行政中的礼乐71

第二编 传统中国的行政主体法制77

第四章 君主制度与最高出政制度77

第一节 君权的产生及君权转移制度77

第二节 君主权力及其礼法限制89

第三节 君主权力的行使方式:最高出政制度97

第四节 君主命令之形式和实质分类101

第五节 其他与君权相关的制度104

第五章 中央辅政决策机构及相关制度108

第一节 附属于君权(佐君为治)的辅政体系108

第二节 从贵族辅政到内阁辅政的发展线索113

第三节 辅政机构“佐君出政”的辅政决策模式124

第四节 辅政机构之间的制衡、监督129

第六章 中央政务执行机构、派出机构及行政制度133

第一节 附属于君权的中央政务执行机构及其与中央辅政机构的关系133

第二节 中国历代中央政务执行机构体系及其变迁135

第三节 中央政务执行机构的权力及其行使方式148

第四节 中央行政派出机构、其权力及与地方的关系156

第七章 地方政务机构的基本构成及行政制度165

第一节 附属于中央的地方政务机构166

第二节 地方政务机构的体制变迁169

第三节 地方行政派出机构及其权力176

第四节 地方政务机构变迁的规律181

第五节 地方政务机构的权力及其行使方式189

第八章 军事行政机构及相关行政制度200

第一节 附属于君主的军事行政机构及其性质201

第二节 中国历代军事行政机构的变迁205

第三节 中国历代兵制与军事指挥体制210

第四节 军事机构与其他行政机构的关系219

第九章 乡里组织的行政职能及其与官府的关系225

第一节 西周“国”、“野”二元结构下的基层行政组织226

第二节 春秋时期基层行政组织的变化231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基层组织236

第四节 秦汉基层行政组织237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的乡村基层行政组织245

第六节 隋唐时期的基层行政组织256

第七节 宋朝乡村基层行政组织259

第八节 金、元乡村基层行政组织263

第九节 明朝基层行政组织267

第十节 清朝乡村基层行政组织274

第十章 监察机构及其相关督政制度281

第一节 言谏机构及对君主的谏议制度282

第二节 中央御史机构及相关监察制度294

第三节 地方监察机构及相关监察制度303

第四节 古代中国的相关监察法规308

第五节 监察机构的权力及其运作方式314

第十一章 国家公职人员构成体系及其管理制度329

第一节 国家官吏及辅佐人员的基本构成329

第二节 官吏选任制度336

第三节 官吏品级制度353

第四节 官吏休假和致仕制度356

第五节 官吏俸禄制度363

第六节 官吏考课与奖惩制度366

第十二章 财政组织体系及财政决策与审核制度372

第一节 传统中国的财政组织体系372

第二节 传统中国财政岁入制度376

第三节 传统中国的财政支出制度387

第四节 传统中国财政审计制度393

第十三章 国家公文与公事程限制度397

第一节 传统中国公文管理概说398

第二节 传统中国基本公文管理和公事程限制度416

第三编 传统中国的行政行为法制447

第十四章 授田限田:传统中国的土地行政制度447

第一节“井田制”与夏商周授田制度448

第二节 秦汉魏晋之授田、垦田与限田450

第三节 南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454

第四节宋、元、明、清的官田屯垦、佃售与限田457

第十五章 劝课农桑:传统中国的农业行政制度461

第一节 帝王“亲耕籍田”制度461

第二节 官吏农师督教耕织之制度惯例464

第三节 奖助垦殖之制度及惯例469

第四节 惩游惰贱商贾、奖赏农夫之制度、惯例471

第五节 扶贫与农贷制度473

第六节 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475

第十六章 备荒赈灾:传统中国救灾减灾行政制度478

第一节 官仓储备与放赈制度478

第二节 常平仓及平粜赈济制度483

第三节 义仓/社仓及相关赈济制度488

第四节 其他赈灾制度及实践493

第十七章 稽粮征赋:传统中国的农税行政制度501

第一节 历代土地税征收制度及惯例501

第二节 历代人头税、户税、杂税征收制度511

第三节 历代赋税减免制度和惯例515

第四节 历代税收管理体制及相关罚则518

第十八章 征徭兴役:传统中国的徭役行政制度522

第一节 徭役的制定及役龄役期522

第二节 力役减免制度527

第三节 力役的征用、替代、廪给及相关制度531

第四节 力役的使用场合及相关制度536

第五节 与役法有关的禁令和刑罚542

第十九章 征商管工:传统中国的工商行政制度545

第一节 官府工场作坊与匠役制度545

第二节 行会与工商业者管理552

第三节 商业和市场管理制度555

第四节 工商税征收制度565

第五节盐、铁、酒、茶禁榷与税收制度572

第二十章 蕃民编户:传统中国的人口户籍行政制度580

第一节 中国历代鼓励人口增长之制度与实践580

第二节 中国历代户籍编制与管理制度583

第三节 历代乡里什伍保甲组织及治安制度591

第二十一章 制民防奸:传统中国的基层治安行政制度599

第一节 历代举告、缉捕奸贼之制度或惯例600

第二节 历代法律宣传普及惩儆百姓之制度605

第三节 历代社区治安与防奸制度612

第二十二章 僧道管理:传统中国的宗教行政制度616

第一节 历代王朝的宗教管理体制616

第二节 寺观、僧道限额及资格的国家控制620

第三节 督责僧道敬君敬父之相关制度与实践629

第四节 对僧道乱戒、妖术、危害治安的监控631

第五节 对奢侈、乖戾之礼佛行为的国家控制634

第六节 关于僧道营财限制及赋役问题636

第七节 关于僧道犯罪及其审判权问题639

第二十三章 蕃政归化:传统中国的边疆民族行政制度643

第一节 中央政权对边疆和蛮夷部族的管治模式643

第二节 对边疆和蛮夷部族的抚教、同化和归化制度649

第三节 对边疆和蛮夷部族人民的赋役政策652

第四节 关于边疆和蛮夷部族案件管辖与法律适用问题655

第二十四章 军征武备:传统中国的军事行政制度660

第一节 军赋征收及军需置备制度660

第二节 兵士征集及军伍构成之制度664

第三节 奖恤勇烈、惩罚怯民之有关制度670

第二十五章 兴学养士:传统中国的教育行政制度675

第一节 先秦的教育行政制度675

第二节 汉代教育行政制度677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行政制度678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制度681

第五节 宋元教育制度684

第六节 明清教育制度685

第二十六章 察举科举:传统中国的举选行政制度688

第一节 先秦的乡举里选制度688

第二节 两汉时代的察举征辟制度689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697

第四节 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700

第二十七章 教民正俗:传统中国的教化行政制度707

第一节 中国古代道德教化之法制和惯例707

第二节“乡饮酒之礼”和“乡约制度”715

第三节 其他道德教化制度或惯例719

第四节 伦理的法律强化及其借鉴意义723

第二十八章 惠弱济贫:传统中国的福利行政制度727

第一节 先秦时代的福利制度727

第二节 汉代的福利行政729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福利制度730

第四节 唐代的福利制度731

第五节 宋代的福利制度732

第六节 元代的福利救济制度734

第七节 明清的福利救济制度735

第八节 中国传统福利救济制度的特征和精神736

第四编 传统中国的行政救济法制741

第二十九章 传统中国政府给人民提供的权益救济途径741

第一节 按照国家行政层级逐级申控的救济途径742

第二节 通过巡回监察机构接受申控的救济途径744

第三节“告御状”与通过君王直接干预的救济途径746

第四节 越诉特许与人民权益救济754

第三十章 古代中国人民权益救济的主要方式或手段760

第一节 个人权益救济方式或手段760

第二节 集体权益救济方式或手段766

第三节 古代中国人民权益救济方式的主要特征775

第三十一章 古代中国人民权益救济与国家廉政监督目标783

第一节 监察机关接受人民对官吏的控告以行廉政监督784

第二节 监察机关复审普通民刑案件与廉政监督790

第三节 古代中国借助人民申控进行廉政监督的主要特征797

本卷后记802

热门推荐